APP下载

时燕萍教授从虚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2018-01-13黄慧丽时燕萍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内异经期子宫

黄慧丽时燕萍

1.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 210029 2.江苏省中医院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简称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并发生反复出血,可形成结节和包块,引起疼痛和不育等。内异症是育龄妇女多发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明显上升趋势。其症状及体征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成比例,具有病变范围广泛、形态多样的特点,同时病变浸润性强,粘连严重,易于复发[1]。研究证实,内异症的病理基础是子宫内膜碎片(腺上皮及间质细胞)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黏附、侵袭,进而引起病变和临床症状[2]。时燕萍教授系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主任中医师,从事妇科临床、科研三十余年,妇科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对内异症相关疾病有独特诊疗思路,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

1 病机认识

内异症在中医上虽无此病名,但其当属于中医血瘕(癥)、痛经、不孕等范畴。血瘕之名,见于《内经》,详于《诸病源候论》,是妇科常见的疑杂顽固病症之一。古代医家对此病皆有自己的认识。仲景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最先提出痛经,并认为痛经病机以血瘀为主。《景岳全书·妇人规》:“瘀血留滞作瘕,惟妇人有之。”[3]627时教授认为脾肾亏虚、瘀浊内阻是内异症的基本病机。患者体质各异,素体脾虚阳虚,水湿内停,湿聚成痰,气滞血停,瘀血内聚,日久成癥。加之女子以肝为先天,肝司血海,若肝失调达,疏泄无度,则气机不调,助湿成痰,加快癥瘕形成。因虚生痰,因痰致瘀,虚是病理基础,痰湿是病机关键,瘀是病理产物。故当溯其源、补其虚、治其标、祛浊瘀,从虚瘀论治内异症。经血满溢有时,周而复始,遣方用药又当结合月经周期。补虚祛瘀的方法大致有补虚、祛瘀、虚瘀并调三种。现将其治疗思路简要介绍如下。

2 治疗方法

2.1 补虚是基础 时教授认为正气亏虚是内异症形成的基础。正如《中藏经》所说:“积聚癥瘕,皆五脏六腑真气失而邪气并,遂乃生焉。”[4]正气虚则邪气凑,邪气凑则发为病。虚证的形成,可由先天禀赋失养造成,亦可后由天失调产生。肾为先天,脾为后天,正气亏虚主要责之脾肾,故调补脾肾之虚是治疗内异症的基础。脾气虚者,气虚运化失司,推动无力,气血乏源,患者则月经量少色淡,腹痛喜按,伴有气短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缓弱,非经期治以补气健脾,黄芪、党参为主药,加之化瘀之品;脾阳虚者,脾阳不振,湿浊停聚,化为痰湿,壅塞胞脉,患者则经行量多色暗,腹痛喜暖,伴大便粘腻、完谷不化,带下清稀量多,舌淡胖有齿痕,非经期治以健脾除湿,白术、苡仁为主药,辅之逐瘀之品。经期气血燔动,血海满盈,经血顺利排出,需肾阳的温煦推动作用。“经水出诸肾”,温补肾阳,既可益先天之精,阳生阴长,精血俱旺,又能助阳运血,推动月经排出。故经期之补虚在于温补肾阳。内异症患者行经期常畏寒怕冷、腰骶部酸痛、基础体温高温相多偏低,皆为肾阳偏虚的表现。因而遣方用药应在祛瘀通经的药物上,加入温补肾阳之物,诸如肉桂、川断、杜仲等。

2.2 祛瘀贯始终 时教授认为瘀血内阻是内异症发生的病机关键,祛瘀当根据行经周期不同各有侧重。非经期:祛瘀消癥,祛瘀力量强,兼有消癥;行经期:祛瘀镇痛,祛瘀力量弱,加之止痛。《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提出:“妇人产后经行之时,脏气虚,或风冷相干,或饮食生冷,以致内与血相搏结,遂成血瘕。”[5]故祛瘀当贯穿始终。非经期冲任气血平和,患者冲任气血瘀滞伏之于内,应在扶助正气的基础上加大祛瘀力量,适当加入虫类血肉有形之品化瘀消癥。时教授自拟“内异停方”,具体药物组成为:土鳖虫、鬼箭羽、木馒头、贯众、皂角刺、三棱、莪术、当归、生山楂、金银花、党参等。方中三棱、莪术乃攻削祛瘀之俊品,力可直达病所;土鳖虫乃消癥要药,《长沙药解》有云:“虫善化瘀血,最补损伤。”[6]内异症虽然组织形态属良性,但其发病机制类似肿瘤性疾病,所以治疗此类疾患,控制其发展为首要任务,缓缓消之,“衰其大半而止”,不可一味猛攻、峻伐,以免损伤元气,反而促进病灶的发展。行经期,气血波动盛,胞宫满盈,满而自溢,月事时下。内异症患者行经期瘀血排出不畅,新血不生,瘀血内蓄,不通则痛,故经期腹痛、进行性加剧为内异症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之一。留得一分瘀血,将影响一分新生,加强气血活动,排除旧瘀,是行经期的要务。方选时燕萍教授之经验方“辛桂止痛方”,具体药物有:泽兰、红花、徐长卿、全蝎、没药、细辛、肉桂、白芍、柴胡、延胡索等。方中泽兰、红花、徐长卿、没药皆为活血祛瘀之主药,通畅血脉,排除应泄之经血;化瘀消癥,溶解瘀凝之血,以达“通则不痛”。肉桂温肾助阳,细辛温经通脉,一则通畅血脉,二则助阳推动祛瘀,辅以全蝎、元胡止痛。

2.3 整体治变证 时燕萍教授认为内异症易生变证,故治疗也随之而变。其中与肝郁、瘀热关系最为密切。患者素体脾肾阳虚者,水湿内停,湿易从阳化热,瘀热互结,故有月经先期量多,舌质红、苔黄脉弦数等瘀热之象,临证应在内异停方基础上加入夏枯草、红藤等清热活血药物口服,药力专宏,用量宜大,方可显效。瘀热之像重者,加之过多清热祛瘀药物易伤脾胃,时教授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多采用内外结合治法,内异停方口服结合中药灌肠,疗效显著。且有研究表明药物可以通过结肠的吸收和排泄功能,直接进入循环,作用于盆腔,使药力直达病所[7]。尤其对于深部浸润型内异症,其病灶在腹膜下浸润,主要分布在子宫直肠陷凹,此类患者手术易伤及肠壁,中药灌肠辅助清热祛瘀、消癥止痛,又可避免肠壁损伤。且研究表明,中药结肠灌注可以降低CA125水平,缓解痛经症状体征,抑制内异症的发生发展。具体灌肠药物组成为黄芪、莪术、片姜黄、川芎、炮山甲等[8]。

时燕萍教授发现内异症患者的发生发展与肝脏关系密切。《景岳全书·妇人规》指出:“妇人所重者在血,血能构精,胎孕乃成。”[3]644-645女子以血为本,肝为血海,体阴而用阳,女子为病与肝之调达密切相关。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肝气平和,则血海宁静。若肝失调达,则气机不调,不能运血畅行,血行受阻滞中,便可加快内异症的发展,故内异症患者常有经前乳胀甚、胸闷不舒、烦躁易怒等肝气郁结的症状,治以养血柔肝、行气解郁,故在活血通经的基础上加用疏肝理气之物,诸如:川楝、香附、白芍、枳壳等。

3 验案分析

3.1 验案一 患者,袁某某,35岁,孕2产1。2017年6月7第1次就诊,主诉:经行腹痛5年,进行性加重3年。经量多,色黯有血块,痛经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 9 分,恶心呕吐,腰酸乏力,经前乳胀。末次月经(last menstrual period,LMP)2017年5月26日,7d净,量色质如常。刻下:经周D12,带下量中,色白,无阴痒、异味,纳寐可,小便调,大便溏。妇科检查示:子宫增大,中位,活动欠佳,无压痛;辅检:阴道B超示:子宫腺肌症(大小:5.5cm×4.8cm),子宫大小7.4cm×6.1cm×6.0cm。血清CA125:106.2 U·mL-1。西医诊断:内异症。中医诊断:癥瘕(阳虚血瘀证)。患者舌紫暗,苔薄白,脉沉细,辨证为阳虚血瘀证。拟方内异停方(土鳖虫 10g,鬼箭羽 10g,木馒头 10g,贯众 10g,皂角刺 10g,三棱 10g,莪术 10g,当归 10g,生山楂 6g,金银花 15g,党参 10g),加川楝子 10g,白术 10g,炮山甲3g。共14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

2017年6月21日二诊:患者月经未潮,经周D27,经前乳胀甚,小腹时有坠痛,腰酸,纳寐可,二便调,舌质淡紫,苔薄白,脉沉细。患者经期将至,处方:内异停方加炮山甲3g,紫草15g,川楝子10g,共7剂,每日1剂,非经期服;辛桂止痛方(泽兰10g,红花10g,徐长卿 10g,全蝎 10g,没药 10g,细辛 5g,肉桂5g,白芍 10g,柴胡 6g,延胡索 10g),加枳壳 10g,川楝子10g,共7剂,日1剂,经期服。

2017年7月3日三诊:LMP 2017年6月23日,中药周期调理1个月后,患者诉痛经较前缓解,痛经VAS评分5分,月经量减少,血块不多,腰酸乏力减轻,纳寐可,二便调,舌紫暗,苔白,脉细涩。嘱患者继服2个月经周期。

2017年10月24日四诊:LMP 2017年10月16日,患者诉腹痛较前明显减轻,痛经VAS评分2分,月经量中,色红,无血块,经前无明显乳胀,无腰酸。复查阴道B超示:子宫腺肌症(大小4.9cm×3.8cm),子宫大小 6.3cm×5.2cm×3.8cm。血清 CA125:59.7 U·mL-1。嘱患者继服3个周期,经期保暖,适度运动,保持心情舒畅。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3.2 验案二 患者李某某,42岁,孕2产1。2017年5月2日第1次就诊。主诉:经行腹痛10年,进行性加重5年。2007年行人工流产。经量中,有血块,痛经需服用止痛药,伴腰骶部酸痛剧烈,肛门坠胀感严重,无经前乳胀,时有头晕。LMP 2017年4月12日,6d净,量色质如常。刻下:经周D21,带下量中,色白,无阴痒、异味,纳寐可,腰酸,时有小腹隐痛,小便调,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妇科检查示:子宫中位,饱满,质中,活动欠佳,无压痛。辅检:阴道B超示子宫腺肌症,子宫增大(10.4cm×10.1cm×9.0cm);右附件囊性包块(5.2cm×4.8cm);盆腔积液。血清CA125:65.2 U·mL-1。西医诊断:内异症。中医诊断:癥瘕(肾虚瘀热证)。拟方:内异停方加炮山甲3g,夏枯草30g,红藤30g,共7剂,每日1剂,非经期服用;辛桂止痛方加葛根10g,川楝子10g,共7剂,每日1剂,经期服用。

2017年5月16日二诊:LMP 2017年5月9日,经期腹痛较前稍减轻,腰骶部酸痛,月经量中,夹少量血块。刻下:经周D8,小腹时有坠痛,纳寐可,二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处方:内异停方加夏枯草30g,红藤30g,共14剂,每日1剂,非经期服用。灌肠方:黄芪 10g,莪术 10g,片姜黄 10g,川芎 10g,炮山甲3g,紫草15g,共14剂,每日1剂,非经期灌肠。

2017年7月 26日复诊:LMP 2017年 7月 15日,痛经较前明显减轻,轻微腰酸,平素无小腹疼痛。复查阴道B超示:子宫腺肌症,子宫增大(9.4cm×8.1cm×7.9cm),右附件囊性包块(2.7cm×2.1cm)。血清CA125:54.9 U·mL-1。嘱患者继服 3 个月经周期,经期避免劳累,定期复查。

按语:时教授结合患者舌脉及伴随症状,辨证论治,验案一患者经前乳胀甚、大便溏,考虑患者在肾虚血瘀的基础上,夹有肝郁脾虚。内异症的病位在肝脾肾,故加用白术健脾、川楝子疏肝,患者包块较大,痛经明显,加用炮山甲消癥、元胡止痛,二诊患者乳胀消、便溏止、痛经较前减轻。验案二患者属瘀热互结,在内异停方的基础上加用大量的夏枯草、红藤凉血祛瘀,并结合外治法中药灌肠,内外合和,直达病所。《素问·举痛论》中谈到疼痛的产生在于脉络缩蜷,即一种痉挛状态,内异症疼痛剧烈,系因子宫肌肉组织的痉挛,缓解痉挛有助止痛,故在经期加用葛根解肌,缓解肌肉痉挛状态,患者痛经明显减轻[9]。

4 结语

内异症作为临床常见的疑难病证,因其带来的痛经、慢性盆腔痛及不孕症等严重影响着广大女性的健康生活,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近年来,无论是在发病相关机制还是治疗方面,无论是激素治疗还是手术方式,临床上对于内异症的研究都取得了巨大进步,治疗方法日趋多样。但无论手术还是药物治疗,都会带来明显的副作用。中医中药治疗内异症有着悠久的历史,各代妇科名家博采众长,对于治疗内异症相关疾病留下宝贵经验。时教授结合自己临证观察,认为内异症的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瘀浊内蕴,主要病位责之肝脾肾,自拟内异停方及辛桂止痛方,从虚瘀论治,结合月经周期,分期论治,结合中药灌肠,内外合治,药力直达病所,临床验效者颇多。不仅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上有显著优势,同时可有效规避激素等药物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面对目前内异症日渐高发的形势,学习恩师经验,钻研医典古籍,运用中医理论,提高临床疗效,是笔者不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作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50(3):161-169.

[2] 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的新里程[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1):3-4.

[3] 张景岳.景岳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 佚名.中藏经[M].谭春雨,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

[5] 吴谦.医宗金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32.

[6] 黄元御.长沙药解[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51.

[7] 沈泽天,朱锡旭,刘宝瑞.直肠内给药系统的研究现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3):138-142.

[8] 李健美,时燕萍,卢苏,等.中药结肠灌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39 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9,25(4):79-80.

[9] 夏桂成,谈勇,赵可宁.妇科方药临证心得十五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2.

猜你喜欢

内异经期子宫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需警惕卵巢癌
罗氏内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7至2017年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特点及发展趋势
子宫多了一坨肉——子宫纵隔
假如没有了子宫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内异方抑制信号通路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缺氧及炎性微环境
宝宝在子宫内为何不长了
女性经期腰背酸痛,捶不得
经期如何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