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护理学专业“成果为本”教育理念应用与实践研究
2018-01-12林琳
林琳
摘 要 相对于传统教育理念来说,“成果为本”教育更加注重教育的实效性、历时性、长期性、终生性,其教育意旨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多重需求。以护理学专业为试点,在理论探索指引下开展立体化的成果式教育改革,通过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建立综合能力拓展平台和核心技能竞赛平台等举措,并辅以网络教学平台搭建,实现了”成果为本“的理念应用。
关键词 职业院校;护理学专业;成果为本;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29-0037-04
一、“成果为本”教育理念内涵及与传统教育理念的差异分析
“成果为本”教育,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一种教育目标概念。60年代以后,被当时的教育家发展为“能力为本”教育,即CBE(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教育。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著名社会学者、教育家威廉姆·斯巴迪正式提出“成果为本”概念,即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教育[1]。“成果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在于:在设立明确学习成果的前提下,给每一位学习者提供学习机会和拓展机会,并对他们赋予高期望值,同时,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结束之后在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出现的变化,最终将这种变化回归到最初的课程设计调整当中,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建构。“成果为本”的预设目的在于将教学目标与教学成效有机结合,其预设原则在于由普遍推导促进个体成功体验,其教学反思在于以“学习成果”指导下一轮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的拟定。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曾说:“以成果为本的教学理念,可为多样化的教育体系提供一个可操作的质量控制平台,使多样化和高质量得到有机统一。”[2]
显然,“成果为本”教育与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本区别在于其更注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首先,“成果为本”教育主张关注每一位学习者的成长动态,在“成果为本”理念中,每一位学生都有权利被赋予高期望值,而不會受到此前来自成绩、基础、学情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次,“成果为本”教育基于“成果”目的开展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变化作为教学计划设定的依据,鼓励学生以小的成绩带动更大的成功,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和传统教育观念相比,成果教育更注重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更能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再次,“成果为本”教育注重学校的顶层设计,注重学校对教学计划的完善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在整个理论和实践学习过程中,“成果教育”重在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以“成果”为基石,教学目标清晰明确。
二、护理学专业落实“成果为本”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护理学专业是职业类医学院校的基础专业,也是医学类高校相对重要的专业。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等数据库进行查询,共有与护理学专业相关的8000多条检索文献,且在医学类学术期刊中,以“护理”作为关键词的期刊就达20余种,这充分说明护理专业在整个医学专业学科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护理学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对医疗事业的热爱、专业价值感、工作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够在行业领域内胜任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卫生保健等工作,最终成为高素质、高质量、高水平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与临床、药学等医学类院校专业相比,护理专业的人文关怀性更强,加之其职业特征,决定了护理专业学生的情绪智力、思想水平、心理弹性、职业态度、生命意识等都将成为影响其未来工作质量的因素。换句话说,护理专业所需知识技能并不是通过短短几年的高等教育就能获取的,在校期间若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只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则无法完成预设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后长期延续的工作表现及职业道德才是护理学专业应当长期关注的焦点。这一终极指向,与“成果为本”教学理念初衷不谋而合。
三、“成果为本”教育理念于学校护理专业的理论探索
当前我国医护比例严重失调,只达到了12,这个比例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2.7,与发达国家要求的18.5的比例更是差距甚大。护理专业已被教育部、卫生部列入新一轮国家紧缺人才专业系列。对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多名护士的走访研究发现,多年前一个护士要管理六七十病人,她们都是身心俱疲。近年来,由于国家重视、教育投入、医院机构改革等原因,护士数量有所增加,平均一个护士管理四个病房,大约十五六个病人,情况虽有改观,但仍有很多护士因工作压力而离职。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是长期忽视护理学专业建设造成的。一方面,社会对护理学专业不重视、不理解、不关心、不支持;另一方面,高校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上搞“一刀切”。针对这一现实,结合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在护理学专业学生入学之初,就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职业爱好选择专业方向。为了满足学生多元化的职业需求,为护理学专业开设了多个方向,包括康复护理、老年方向、社区方向、护理管理、英语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心理护理。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上,不同方向侧重点不同,这就决定了课程设置和成果考核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老年方向,针对当前我国老龄化逐年加强的趋势,在培养目标上,着重引导学生对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进行观察和护理,同时引导学生关爱老人的心理健康,使学生能够具备与老年护理对象进行有效沟通和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且未来可胜任养老机构、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护理工作。课程设置上开设了《老年护理》《老年心理学》《老年社会工作》《老年护理技术》等课程作为专业的核心课程,让乐于从事这一工作的学生尽早确定未来就业方向和学习重点,不至于盲目学习。这种目标清晰化、职业明确化的教育理念符合“成果为本”教育理念的初衷。
中外合作办学方向,针对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域外护理工作这一客观现实,在培养目标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的沟通能力,因此开设了《雅思精读》《雅思视听法》《英语口语交际》《多元文化护理》等核心课程,还特意在校内设置了英语加强班,鼓励学生参加雅思考试,为未来从事域外护理工作奠定基础。几年来,学校学生的域外反馈评价一直很好,学校国外医疗和社区机构确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他们输送的毕业生在当地受到了好评,充分说明学校的课程设置是行之有效的。endprint
社区方向,为学生开设了《社区护理》《社区健康教育》《社区卫生管理与相关法律》《社区护理实践》等核心课程,引导学生集中精力为今后工作打牢理论基础。社区服务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作,其中社区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不但涉及儿童及成人预防接种,还涉及普通人群的体检、保健等具体工作。实践证明,在社区从事护理工作的压力和强度丝毫不低于专门医疗机构。在人才培养方案设定之初,学校就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因此非常系统地为该方向学生普及社区服务知识,使学生对社区护理工作有了全面的理性认识。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解决学生未来学习成果的实现问题,是实践“成果为本”教育理念的第一步。
四、“成果为本”教育理念于学校护理学专业的实践探索
第一,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护理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为了将这一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构合理,学校设置了三个平台。以能力为重点、以理论知识作为指导,设立了基础实验平台;以未来职业需求与方向为重点,设立了专业单项护理技能训练平台;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护理能力为目标,设置了综合实训及顶岗实习平台。实践教学部分在教学计划中所占学时比例已经超过50%。平台结构见图1,学时比例分配见表1。
为了突破时间限制,加大实践力度,采用在校期间和假期时间相结合的实训方式,将实训分成课间见习、假期实践、顶岗实习三个部分。并将顶岗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重头戏,学生实训时间前后可达八个月。实践教学平台,重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发展,这种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的做法,本身就是对“成果为本”教育理念的一种践行。
第二,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拓宽国际交流,为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搭建平台。近年来,学校利用优势,和全国100多个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加强了学校和企业及各类社会团体间的联合,实现学校、企业、社会三方利益最大化。在此期间,学校进行了有选择性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本着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理念,依托护理、药学、药品生产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养生保健等专业与相关医药企事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与此同时,还借助国家对外政策,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护理专业在巩固扩大与澳大利亚启斯蒙老年护理证书合作的基础上,开发了中医疾病诊治、中医养生保健、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等新的国际合作项目,并设立3个合作办学专业,实现了在人才培养、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国际交流合作的均衡发展。
第三,加强现代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几年来,学校在政府的支持下划拨了几所直属附属医院,实现了校院的真正融合。此外,学校还完善了校内模拟医院功能,建立了护理专业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这一中心的建立为学生护理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此外,学校还正在配套建设药学实验实训大楼和中医类实训区,努力实现护理学、药学、医学三大学科的有机融合。
第四,建设综合能力拓展平台和核心技能竞赛平台。为实施创新创业培养工程和创业典型示范工程,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树立创业理想,在校园内开展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工程、精品校园文化活动工程、绿色校园建设工程,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生人文修养和素质。学校还实施了青年志愿服务工程,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此外,学校设置了创新竞赛管理机制,为专业技能大赛长期开展提供保障,此实践平台的搭建,旨在以赛促进,以赛代练,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逐年增高。
五、“成果为本”教育理念于学校护理学专业的网络平台探索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平台搭建已经成为高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重要平衡点。近年来,学校网络全覆盖式使用华为网络设备:出口采用华为 USG下一代防火墙,直接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网通、电信三网实现互连、核心交换机采用华为S12700系列敏捷交换机、汇聚交换机采用华为57系列交换机,为将来可以平滑升级到10Gbps主干网、1Gbps到桌面奠定了基础。先进的网络设备可以充分满足教学活动的需要。在这一基础之上,利用互联网组织慕课、微课、校园论坛等,为师生实现课上、课下互动教学牵线搭桥。
2017年,学校利用网络实现了“蓝墨云班课”教学。在网络平台之上,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够得到及時的验证,学生在论坛上谈学习感想、心得体验、实习经验、收获反思等,教师根据这些及时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实现了网络资源共享,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范围和视野,这种课堂形式无可争议地成为自媒体时代最引人注目的学习平台。从储存资源到发布信息,再到学习管理,网络实现了教育史上的一次革命。基于这一背景,在网络平台支持下,又为学生开辟了校园网视频观看、课后习题、课程讨论、实习反馈等多个专栏,充分实现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两手抓的双向教学。在课程讨论区,有专门的网络管理员负责对为师生间交流和学生间交流牵线搭桥,使教师在讨论区集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鼓励学生在讨论区发表自己观点或提出问题,这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正是对学习成果的充分检验。与此同时,学校还利用网络对往届毕业生针对学校管理及教师教学满意度、用人单位针对毕业生工作表现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网络平台的搭建最终实现了“成果为本”。从几年的经验来看,“成果为本”理念抓住了教学重点,实现了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锻炼了教师,细化了教学管理,符合职业院校长期教育发展战略。学校护理学专业从2014年开始实施考试改革,考试内容全面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今年护士执业考试通过率达到95.67%,远远超过国家50%左右的通过率。这充分说明学校以“成果为本”为理念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
当下正处于高等职业院校重要的转型期,其转型目的在于使学生真正成为理论基础扎实、社会实践能力过硬的高素质人才。护理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其行业特点决定了护理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职业价值存在感,而这一价值存在感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得以实现。单纯的理论学习、过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学科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用几年时间在这个问题上做出了相应尝试,教学质量显著提升,社会好评率逐年提高,这充分说明“成果为本”教育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endprint
參 考 文 献
[1]朱翔.成果为本教育的发展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0(20):172-173.
[2]李春美.成果为本的成人教育教学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3(36):21-23.
Abstrac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theory, the "Outcome-based" Education pays more atlention to the effective, diachronic, long-term and life-long natures of education, which aims at meeting the multiple requirements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o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staff. Taking nursing program as a pilot, Changchun Medical Junior College carried out comprehensive reforms based on the "outcome-based" education, strengthened the practice teaching, deepene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strengthened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established platforms for developing integrated abilities and core skills competition, meanwhile built th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As a result, the "Outcome-based" Education theory has been applied.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nursing specialty; outcome-based; education theory
Author Lin Lin, lecturer of Changchun Medical Junior College (Changchun 1300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