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信仰教育研究

2018-01-11康炜

东方教育 2017年24期
关键词:信仰教育高职院校学生

康炜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的信仰具有独特性,主要在于信仰缺失现象突出、信仰建设的理论功底较为薄弱、信仰与现实矛盾较为尖锐以及个人诉求与集体利益对立等问题。面对这些特征,其应对之策在于高职院校应加强信仰理论研究、加强思政理论课程建设以及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信仰教育

一、高职院校学生信仰特征

(一)信仰缺失现象较为突出

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能够认识到信仰的重要性,但却对选择什么样的信仰或者是应形成什么样的信仰无从下手。他们大多对信仰的理解停留在初级阶段,没有跨越感性的认识,没有达到科学的水平。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很多人迷失方向,陷入了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漩涡,单纯地理解实用主义,片面地追求实用主义。对信仰的树立缺乏主动性,更谈不上信仰的科学性。信仰的缺失使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不能做到明辨是非,严重影响其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信仰建设的理论功底较为薄弱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认识较为欠缺,在许多学者的调查或者著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仅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做到非常了解马克思主义,相当多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了解不够甚至知之甚少。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学生都系统的接受过马列主义专业课程教育,也阅读过一些马列主义书籍,但凭其现有的知识储备,很难领悟或者参透马列主义的本质,往往学习到一些表象的东西,显得与现实格格不入,更谈不上上升到信仰的高度以指导实践。

(三)信仰与现实矛盾较为尖锐

通过高职院校日益加强的党建工作以及思政教育,高职院校学生普遍能够践行主流价值观,普遍认同中国当前的成就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以及马列主义的正确指导。但部分学生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不够坚定,尤其困惑于为何会出现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当奉若神明的真理与现实出现冲突时,也会对其自身的选择产生影响。其实质在于只看到了表象,没有看到深层次原因和本质,没有领会到本真的马克思主义,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四)个人诉求与集体利益的对立

从某种层面来说,政治信仰既是个人信仰追求,也属于社会共同利益追求。但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其文化功底的薄弱性,不能正确认识到个人信仰追求与社会共同利益诉求的内在共通性。表现为对自身的信仰能够作出明确的阐释,但却难以将其上升到社会共同的高度,甚至会觉得经常会出现自身诉求与社会集体利益相对立的局面,没有养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大局观,在世俗利益的驱动下,有时会做出选择自身舍弃集体的行为。这反映出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经验仍然较为欠缺,高职院校的信仰教育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二、高职院校信仰教育对策

(一)加强信仰理论研究

信仰一般来说是对某种理论体系或学说的极度信任和崇拜,因其往往存在于人们的憧憬之中,因此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對理想培育,必须要有客观的分析和理论的澄清,否则很难真正树立科学的信仰。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理解为前提。然而,何为马克思主义?何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指向——共产主义?虽然这些问题在学界还尚未完全形成统一,但马克思主义教育要把握住其要义所在。其中,一个基本的方法就是要对马克思本人的思想与后人附件在马克思主义上的思想进行区分,既要追求本原的马克思主义,也要学习不断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同时要注重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当做整个体系进行教学,不能片面地进行切割。同时,为了契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应在不违背马克思主义要旨的前提下加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解读,推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在高职院校学生中的树立打好根基。

(二)加强思政理论课程建设

要彻底摈弃对思政理论课程不够重视的观点,正确理解务实与务虚的关系,努力坚持用正确理论指导实践的思路。一般来说,思政理论课程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在这个主阵地上,应积极引导学生与其自身实际生活感悟结合起来,提高政治觉悟,提升对各项表象事物的认识能力,增强其为中国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动力,自觉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来。同时,应将思政理论课程充分地与学校德育工作进行融合,相互补充,提升其对学生思想的改造力和影响力。应看到思政教育是一项潜移默化的工作,要坚决摈除学术功利化和教育功利化的倾向。因此,应努力加强思政理论课程的教学管理,主要从以下三点着手:一是从实际出发,不断更新教育理论,时刻紧扣时代的主题;二是加大对思政理论课程教师的鼓励,鼓励其加大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三是要切实凸显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开展启发式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良好的思政理论课程建设,促进高职院校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建立。

(三)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

针对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应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确保信仰教育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必须重视组织建设,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的作用,积极响应党在新时期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通过组织生活、集中学习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进头脑、进课堂,同时,注重发挥教代会、工会、各种社团、院系等机构组织的作用,推动多元化形式的信仰教育。此外,还应加强对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总结和计划工作,根本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新举措。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加大对思政工作人员的管理与考核,进一步明确对思政工作人员的奖惩机制,落实思政工作各项措施,贯彻中央或教育主管部门关于思政建设的相关制度、规章,探索建设学生信仰教育制度保障体系。学校的工作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信仰建设,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探索多元化建设、引导模式,推动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参考文献:

[1]曹熙利,颜伟.浅析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J].知识经济,2010,(9):21-25.

[2]谢双明.关于创新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08):28-30.

[3]刘浩,任允晓.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问题[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15-17.

基金项目: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院级课题“艺术类高职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育研究”(17WYZY15)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信仰教育高职院校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加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意识研究
信仰教育在哲学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与实现途径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析
鲁南地区青年大学生信仰现状及信仰教育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