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气排球运动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2018-01-11蓝瑞高
蓝瑞高
摘 要:文章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教学实验等研究方法,从社会需求、人才发展和教学完善三方面构建高校气排球运动的反馈教学模式,对广西高校气排球课程进行实践研究,以期为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打开新视角,为广西高校气排球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思路与参考。
关键词:气排球 教学模式 反馈
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12—0139—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随着气排球运动发展的全面化和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而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和培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且对综合素质的要求逐年提高,高校逐渐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质量、提升人才的切实可利用率,气排球教学改革发展成为核心任务。近年来,随着气排球运动的蓬勃发展,以及由于气排球的运动契合大学生运动的现实需求,我国部分高校相继开展了气排球课程;然而,由于气排球运动从竞赛规则和运动技术气排球本身以及等方面有别于硬排球,以及气排球器材本身也不同于硬式排球,因此,必然会导致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途径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旅游学院、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科技大学共6所院校的普通体育选项课程。实验对象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高校气排球专项的体育教师和气排球选项课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我国关于排球、气排球和同类群运动项目相关教学改革的文件和研究文献;收集整理以上6所院校现行体育课教学计划、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对资料进行归类、汇总,撰写相关前期论文。
1.2.2问卷调查法
拟定研究提纲,设计调查问卷;对6所院校气排球、排球和同类群运动项目的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气排球课程教学内容、方法、考评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等。
1.2.3专家咨询法
就反馈教学模式的构建、模式体系向校内外气排球运动方面的专家、教授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为研究拓宽了思路,并就本课题中涉及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加深了研究的深度。
2 广西高校气排球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教学大纲设置有待提高
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基地,跟上知识经济时代的脚步,孵化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据此,国家教育部提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出了“培养基础扎實、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具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许多现实情况却是令人大跌眼镜,实行力度远远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现行的内容和方法也大多是“换汤不换药”,照搬和复制的现象也比比皆是。调查结果显示,75%的开设气排球课程的其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设置以及教学内容与硬式排球基本相同,完全没有体现出气排球的自身专业特色,特别是气排球特有技术课程教学设置上,只有50%在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计划上有所涉及;没有涉及相关内容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对于气排球的特有技术,掌握不够熟练,如阴阳手接球等,且受硬排技术的影响,难以改变原有的肌肉用力方式和固有的发力模式。
2.2 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不够确切
正确的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源泉,观念上没有正确的认识,就不可能有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产生。气排球运动由于其项目的特殊性,因此在大纲的设置和教学方法应该具有其独特性。然而,目前的培养方式仍然没有摆脱固有的思维定式,存在诸多弊端。研究发现:(1)对气排球培养目标的定位欠缺准确、以偏概全,课程内容设置的逻辑顺序不够合理。(2)重“技术”而不重“技艺”。缺乏对气排球运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忽视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的培养。
2.3 课程教学手段缺乏针对性
据调查,目前大多数气排球课程的教学方式大部分仍沿袭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教师直接教授技术,通过纠错等方式巩固教学,缺乏引导思考式的教学,缺乏寓教于乐的教学,缺乏气排球知识融汇贯通的教学,教师完全处于主导地位,指挥式教学,学生处于被支配地位。并且大多数教师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的特点,特别是男女性别的差异,学生弹跳、速度和灵敏等身体素质的差异,缺乏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基础和不同身体素质是学生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运动负荷强度的把握、运动疲劳的预防与调节以及学生心理活动的洞察等,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中的主观能动性容易受挫,自我获得感和自我满足感很难实现,对于气排球运动也不容易产生情感,致使学生的综合能力难以很好的发展与提高。
2.4 课程评价体系缺乏客观性
调查发现,多数高校现行的气排球课程的教育评价标准中存在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1)评价形式单一,只注重学生气排球运动技术的评价,却忽视学生技、战术及体能的等综合能力的评价;(2)忽视过程评价,忽视课程中锻炼和培养技战术意识、自我提高能力的评价;(3)注重气排球技术动作的规范程度和熟练程度,对气排球技术在实战中的应用能力,融会贯通的综合运用能力,缺乏针对性的考核方法和手段。
3 气排球运动反馈教学模式的构建
3.1 CDIO理念的简析
CDIO最初以工程教育模式面世,是由MIT、瑞典皇家工程学院等国外几所著名高校在2000年提出的一种高等工科教育思想,经过四年研究最终提出一套完整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它是以产品最终目标,从其开发、运行等循环为载体,达到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多元有机关联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虽是源于工程教育领域中的教育模式通用,却同时又是一种开放的方法论体系,不同领域和学科的匹配试用都是对其理论和实践体系的丰富与发扬,都可以成为多学科、多领域的借鉴学习对象。将CDIO理念引入到气排球运动选项课程的教学之中,研究气排球运动教学改革与创新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气排球运动人才的关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为气排球教师在课堂教学、训练、管理等方面提供可行性科学的依据和方法,以期更好地适应现代气排球运动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发展需要,为气排球运动教学的动态和调控提供服务,同时期待为气排球运动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益借鉴和指导。
3.2 构建针对社会需求的课程培养目标
CDIO教育模式可以归纳为:学生教育的目标是既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增强与社会、经济、人文等的适应与调控能力。培养目标是整个课程的精髓,它对教学内容、教育形式和课堂环节等方面起着定向与规范的作用,是专业技术教育的直接出发点。为匹配CDIO“一体化”设计理念,气排球选项课的课程培养目标的达成要为体育健身的愿景与使命、全民健身的目标达成做出贡献;因此课程的培养目标必须体现大体育的目的与要求,融汇终身体育意识,并结合气排球的专项特点来制订;同时,该课程设置的教学环节、教学进度,也必须与课程目标相一致,建立从课程目标到课程环节的多级目标映射,进而形成层层递进的课程培养目标体系。
依此思路,气排球选项课的课程特色: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体育技能的形成规律和身体素质的提升规律,坚持理论与实践多层融合的教育原则,坚持“一专多能”和“三基”“四会”“二能”的培养模式,坚持体育精神的继承和体育意识的发展,坚持传统理论和现代科学相结合,形成学生“德、论、技、能”同步共高的培养特色。
3.3 建立综合智能的能力培养体系
CDIO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掌握的综合能力不仅有专业知识的习练和完善,同时包含适宜的身体素质、稳固的心理承受能力、超长的运动智能,在社会环境下,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及运行。基于此,课程的培养体系设置应以完善综合素质为导向,进而实现对学生多项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诸能力及素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教学的诸多环节,紧扣教学进度的诸项要求,这就需要建立诸多能力培养的协调性,使用多种手段方法共同支持目标。
系统化的气排球的综合能力建立在课程环节紧紧相扣的基础之上:以托、传、扣、发等气排球的技术环节和战术等的技术结构之间的有机联系获取知识、能力、素质的提升,通过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技术教学体系,融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融合一体化的课程教学管理,对学生的体育能力的塑造贯穿于学生在校阶段始终。
3.4 构建以学生为本的一体化学习
CDIO教育理念对教学方法的启示,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提倡学生自主、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提出与所学学科概念或知识相关联的问题。以这些问题为探究点,让学生通过收集和阅读文献资料、观察访谈、数据分析等整理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形成知识;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又能主动应用这些知识解释项目研究中发现的现象,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所学知识与技术,而且培养了获取和应用知识、技术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
3.5 营造多元常态化整体评价考核环境
为了让学生在良好的评价环境中成长,应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形成与CDIO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学生考核评价方式。通过对学生实行全面考核、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考核过程应贯穿在课堂实施的全过程,不能根据期末的最终表现一锤定音,应该多元化考评,从出勤、课堂表现、身体素质提升和期终考试等多项结果结合。且根据不同性别以及不同身体素质基础的学生应设置不同的考评准则,刺激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且考核的评价主体也应该多元化,有任课教师、学生本人、班级同学等。
4 结论与建议
4.1 結论
(1)广西普通高校气排球课程存在如下问题:课程教学大纲设置有待提高;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不够确切;课程教学手段缺乏针对性;课程评价体系缺乏客观性。
(2)随着气排球运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气排球运动的研究也是蜂拥而至,结合CDIO理念构建的气排球运动反馈教学模式认为:构建针对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综合智能的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以学生为本的一体化学习;营多元常态化整体评价考核环境。
(3)基于CDIO理念构建的气排球反馈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既重视教师课程环节主导作用,更重视学生课程学习主体作用,时刻关注不同学生的自身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实用的教学内。多维教学观的转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终身体育意识养成,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2 建议
(1)在气排球运动人才培养规格上需要加强素质教育和人文修养的理念;在知识和能力结构上,适当强调气排球运动技术的提高,在技术上避免过多依赖竞技体育而缺乏对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
(2)改革教学方法,拓展应用新的教育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确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方向, 提倡学生的创造精神,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厉丽玉,徐晓燕.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竞技体育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2(6)39-42.
[2]梁亚东,等.基于CDIO理念的合作互动型教学模式在散打专选课教学中的构建与实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12):66-69.
[3]吴亚娟,等.反馈教学法在大众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2(08):113-116.
[4]韦入予. 广西高校气排球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6.
[5]刘永祥. 论我国首创的气排球运动[J]. 体育文化导刊,2009(12):15-18.
[6]刘永祥,郑华伟. 我国气排球运动社会化进程中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119-122.
[7]刘建伟. 广西气排球运动盛行的社会学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9.
[8]季 平,蔡志源. 论我国创新的气排球之特性与展望[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1):77-79.
On the Teaching Mode Construction of Balloon Volleyball in Univers ities and Colleges of Guangxi
Lan Ruigao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541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interview and teaching experiment, this article constructs the feedback teaching mode of balloon volleyball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n the basic of social requirement, professionals development and teaching impro vement. It carries out the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balloon volleybal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Guangxi, with the aim to ope n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ents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to provide idea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balloon volle ybal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Guangxi.
Keywords:balloon volleyball teaching mode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