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相知》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

2018-01-11贺章荣

艺术评鉴 2017年23期
关键词:演唱处理伴奏歌词

贺章荣

摘要:《长相知》是近现代不可多得的优秀中国古诗词歌曲,歌词是出自汉乐府《饶歌十八曲》之一《上邪》的一首情歌,诗虽简短却直抒胸臆地表达了一位打破古代束缚的女性对爱情的忠贞与向往。著名作曲家石夫先生为这首诗作曲,一串串音符为文字注入了鲜活的血液,一位执着追求爱情的古代女性形象跃然而出。在众多演唱版本中,笔者选取吴碧霞在北京独唱音乐会时的现场演绎版本,分析《长相知》的音乐分析及演唱处理,以期更深刻地理解这首优秀的作品。

关键词:歌词 旋律 伴奏 演唱处理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3-0005-03

一、热烈奔放的歌词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滚滚,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长相知,长相知,长相知”。

《长相知》的歌词来源于《饶歌十八曲》之一《上邪》,是一首以女性的视角写下的情诗。诗中:“上邪”的“上”指天,“邪”是语气助词,可译为“啊”,“相知”即为相亲相爱,“长”指永远,“绝衰”为衰绝,“雨”此处为动词,译作“下”。

译文即为:天啊!我想和你相亲相爱,永远不衰绝。除非高山没有了山峰,江水干枯衰竭,寒冬雷雨震震,夏日大雪纷飞,天与地都合并在一起,我才会和你分离。长相知,长相知,长相知。

整首诗虽然简短但情感热烈奔放,从一开始的呼天起誓:欲永远与他相亲相爱,到用各种反自然现象以表决心。诗词直抒胸臆地表达一位古代女性对爱情的绝对忠贞与热烈追求,完全与古代被道德思想束缚住的女性形象背道而驰。

二、古典悠扬的旋律

《长相知》由著名作曲家石夫谱曲,作品运用中国传统五声调式中的C羽调式,使用交替出现的4/4和2/4节拍。整首作品旋律悠扬动听,情感丰富。不仅如此,石夫先生还在创作时借鉴了中国古典戏剧艺术:昆曲,使作品充满古典韵味。

“上邪”二字的乐句体现了《长相知》中典型的旋律特点:多装饰音、多附点音符、乐句末多长音。(见谱例1)正是因为旋律带有这三个特点,从而使旋律变得更为古朴悠扬。

如谱例1所示,旋律中有大量的颤音、前倚音等装饰音,這些装饰音让旋律线条更加柔和、婉转,其中旋律中多次出现颤音和倚音连续使用,让听众虽一曲未罢却已梦回汉代。旋律中的附点和长音使作品更具有昆曲中悠扬徐缓、圆润柔美的特点,给人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不仅如此,旋律中的休止符也给作品增色不少。“知”字后的一处十六分音符休止给后面的拖腔起了烘托作用,拖腔运用昆曲的唱腔技巧演唱,使之更像女主人公对爱人的一句深深的叹息,极具美感。

石夫在描绘“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几种反自然现象时(见谱例2)。

连续四次使用前八后十六音符作为乐句的开始,将重音放置“山”“江”“冬”“夏”上,且每个乐句后的旋律都为下行旋律,使得旋律不仅有宣誓的决绝,更给人一种诉说感,十分契合诗中女主人公对天起誓的情绪。

最后一个乐句“长相知,长相知,长相知”,歌词虽是相同但是旋律完全不同,第一个“长相知啊”运用下行旋律,且在长相知后加了一个“啊”,这一句是一个女人为爱起誓后心力憔悴的一声叹息,这一声叹息里有她对爱的诉说,也对着现实的无奈。第二个“长相知”的旋律都在中声区,旋律的走向是前下后上,仿佛在向听众诉说着:固然现实中有诸多无奈,但她依然对爱情的保留心中最初的那一份坚定。第三个“长相知”旋律向上,且在“知”时有渐慢处理,这一句则充斥着一个女人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作品的结尾运用三个旋律不同的“长相知”将女主人公内心的情绪变化描绘得惟妙惟肖。

三、相辅相成的钢琴伴奏

伴奏在歌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长相知》是由何新荪配伴奏。作品的伴奏采用双音伴奏,左手伴奏使用八度音程和简单的和弦进行铺垫,右手既有保留旋律部分的进行也有音程伴奏,但不论是左手的低音伴奏还是右手的旋律伴奏,整首作品都是采用柱式和弦进行伴奏。歌曲伴奏一响起,就仿佛在听众耳畔缓缓敲击着钟磬,古朴而悠扬,与歌者吟唱的旋律相辅相成,让我们置身古代。

四、吴碧霞演唱《长相知》时的细节处理

首先,吴碧霞在这首作品的演唱中,精心安排了气口与停顿的位置。在演唱古诗词歌曲时找准气口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中国传统诗词有它的韵律,在演唱时胡乱换气不仅会打破诗词本身的韵律,而且会造成诗词表达意义的偏差,是非常不当的演唱行为。吴碧霞在演唱中就做了正确的示范。例如:作品的第三小节“上邪”在“邪”后换气,再唱后面的拖腔。再谈停顿,吴碧霞在处理作品时的精准细腻,让一处简单的停顿都魅力十足。乐句“冬雷震震”(见谱例2)中第四个音后有一处短暂的停顿处理,此处并不是一个气口,而是吴碧霞对作品的细节处理,使旋律十分具有古典戏剧韵味。《长相知》这首音乐作品是石夫借鉴昆曲艺术特色创作而成,而在此处吴碧霞也运用这一恰到好处的停顿诠释出浓浓的古韵,增添了旋律的美感。

其次,吴碧霞演唱时中对作品进行了二度创作。在《长相知》中装饰音在歌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在吴碧霞的现场演绎中,除了谱面标识出来的装饰音外,还增加了一些装饰音,让乐句更加动人心弦。在作品第四小节(见谱例1)中,大切分节奏型中的c和b,吴碧霞演唱时在c和b中加入了前倚音和颤音进行装饰。旋律中连续使用四个装饰音将第四小节中无歌词的吟唱变得韵味十足,丰富音乐的旋律性,更将听众一下就带入情境中。

最后,吴碧霞极具表现力的舞台表演更为准确诠释了《长相知》的艺术魅力。“演唱”既要演也要唱,唱不能脱离演,演更不能脱离唱,所以现场的舞台表现是不容忽视的。吴碧霞演唱《长相知》时,身着刺绣长裙,头戴流苏簪子,眉宇清然傲然伫立,让观众未闻其声先临其境。钢琴前奏响起,宛若敲击钟磬,声音悠扬,吴碧霞双手上下交叠至胸前做拜神状,呼天起誓:“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之后眼神变得坚定,眼睛望向远方,似看尽天下景色,唱道:“除非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我才会与你分离”。演唱作品时吴碧霞眉目含情,用简单的肢体语言表现一位古代女性对爱情的真诚告白,使得歌曲富有表现力又不失内敛含蓄之古典美。

我们要多多学习吴碧霞在演唱作品时的细腻而又准确的细节处理,但在演唱时需要注意:对旋律的处理不能脱离谱面。所谓演唱就是将一个个固定的音符演绎成唯美流动的旋律,但这种演绎看似简单却深有门道。在演唱中对旋律进行处理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尊重谱例,应深入了解作品所要描绘的意境,需表达的情感,将谱面上所标注的处理方式运用好了之后,再慎重添加自己的处理方式,以更好的演绎作品,唱出专属自己的韵味。

五、结语

《长相知》具有鲜明的音乐特征,是中国近现代不可多得的优秀古诗词歌曲。石夫先生运用其高深的写作技巧将中国古典戏剧艺术与现代音乐融合,用舒缓动听的旋律、淳朴古雅的伴奏将文学与音乐融合。而吴碧霞用黄莺出谷般的歌声,成熟的舞台表现力将歌曲中勇敢追求爱情的古代女性形象演绎出来。我们应多学习此类优秀的作品,锻炼自己的鉴赏能力、演唱能力、表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曙光.中西多种风格演唱研究与教学曲选[M].北京: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2]薛良.唱歌的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7.

[3]曾诚.论歌曲《长相知》字与声的聚情散气的共生关系[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04):176.

[4]候方,王善虎.论汉乐府民歌《长相知》的音乐特点及演唱处理[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03).

[5]林楠.浅析汉乐府民歌《长相知》的音乐特征和演唱技巧[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演唱处理伴奏歌词
论莫扎特咏叹调音乐特征和演唱方法
论莫扎特咏叹调音乐特征和演唱方法
论莫扎特咏叹调音乐特征和演唱方法
论瓦格纳《魏森东克歌曲》的艺术价值
粤西北怀集桥头山歌述略
钢琴伴奏在初中音乐课的重要性
简论戏曲锣鼓经
《刘三姐》等经典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学性
新材料作文“歌词”立意探析
作曲技术理论在民族乐器及钢琴伴奏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