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遇见”核心素养
——以苏教版二上《认识乘法》一课为例
2018-01-11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青奥村小学王加林
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青奥村小学 王加林
在课堂“遇见”核心素养
——以苏教版二上《认识乘法》一课为例
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青奥村小学 王加林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最关注的热门话题,但核心素养的落实却需要每一位一线教师的实践与思考,只有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我们才能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让学生真正全面地发展。本文以一节数学课为例,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进行探析,希望能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所启发。
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学生发展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而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核心词包括:数感、符号意识、模型思想、推理能力、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学会学习等。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体现学生的核心素养,并能通过学习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教师应当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这里,我就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乘法”一课为例,谈一谈如何把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与提升浸润到课堂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品质。
一、让友好情境激发学生乐学、善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也只有对一门学科感到有趣,才会想学,才能学好,这也是学生核心素养中倡导的乐学、善学。因此,教师就要把教学设计得生动有趣,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动力。这节课上,我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用学生喜欢又熟悉的动物乐园的情境导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一下子把学生拉进课堂中,同时也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是生动有趣的。
情境创设中有几个注意点:一是情境创设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但也不能占用太多的时间,力求短小有力;二是情境创设不要虎头蛇尾,总是在一节课的开头花不少心思创设一个学生喜欢的情境,导入之后就没有然后了。如果在课堂中还能适时扣住这个情境,把整节课串起来,会让学生更有代入感,会起到前后呼应,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作用。
二、让问题解决引领学生数学思考
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问题的课堂,是一个思维飞扬的课堂。因此,老师在设计一节课时,就要重视一节课核心问题的设计,重视怎样让学生提出学习的问题,怎样引导学生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才是一节数学课的根本。本课中,为了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我从学生熟悉的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出了这节课的核心问题:乘法是怎样产生的?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师:同学们观察图中小兔的数量,你能说一说小兔有多少只吗?你能列式计算小兔一共有多少只吗?
生:小兔有4个2只,列式是:2+2+2+2=8。
师:如果小兔再多2只呢?你又会怎样列式?
生:2+2+2+2+2=10。
师:如果再多两只呢?你又会怎样列式?
生:2+2+2+2+2+2=12。
……
师:像这样,小兔子再多出几个2,让你列式,你有什么想法?
生:列的加法算式太长了,不方便。我想问一问,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能计算小兔子的数量?
师:你的问题提得真好,是啊!如果解决问题的方法感觉不是很方便时,就要思考一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那你们愿意试试看,有没有简便的方法计算吗?
学生尝试,汇报交流。
生:老师,我觉得如果2太多了,就不用写成许多2相加,不如就写成“5个2得10”,这样更方便。
师:你们觉得可以吗?有没有同学有新的想法?
生:我觉得不错,也可以写成“5个2=10”。
生:老师,可以用乘法,我学过,可以写成5×2=10。
师:哇,你的方法看起来很简便,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生:5×2,其实就是表示有5个2相加,这样用乘号更简单方便,它的得数还是10。
师:小朋友们你们真聪明,自己都能解决问题了。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的学生善于解答一些数学问题,然而对提出新问题或是从新的角度去看待以前的一些问题却力不从心。因为提出问题不仅需要思考,更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这才是人类发展的动力。只有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学生才有创造力,才能让创新成为现实。
三、让实践操作发展学生的模型思想
模型思想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基本路径。数学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已经按照建模的思路编排,教师要多从建模的角度解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建模思想,精心设计和选择列入教学内容的现实问题情境,使学生从中获得“搜集信息,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模型,解答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体验。比如 在“认识乘法”一课中,把“几个几相加”用乘法来表示,就是一种数学的模型思想的体现。那么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用各种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1.数一数,感受“几个几”的计数方法
师:(出示教材主题图)你们看,许多小动物要和我们一起玩,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看到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一共有多少只兔,多少只鸡)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白兔?你是怎样数的?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我可以一个一个地数,列成算式就是1+1+1+1+1+1=6(只)。
生:我还可以2只一起数,1个2,2个2,3个2,列式 2+2+2=6(只)。(生说,师板书)
师:你的算式中为什么是2+2+2呢?你是怎样想的?
生:小兔子每2只是一堆,一共3堆,所以用2+2+2来表示。
师:他真会数?你们能像他这样数一数鸡的只数吗?
生:1个3,2个3,3个3,一共3个3。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认识乘法中“几个几”是学习的基础,也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这种计数方法与学生旧的计数方法有所不同,同时也是乘法的基础模型。但是学生在生活中正缺少用“几个几”计数的一种生活经验,它会成为学生学习乘法的一种障碍,因此,让学生去数,感受“几个几”,对于乘法的学习就有了最初的起点。
2.摆一摆,体验“几个几”的乘法模型
(拿出小棒学具)老师先在投影下摆出3个2根:
师:你能说一说,老师摆了多少小棒吗?你会摆吗?
学生动手操作,并展示摆出的小棒。
师:4个2呢?5个2呢?你还能摆出来吗?
学生摆小棒:
师:你还想摆一个“几个几”?摆一摆,说一说。
低年级学生,直观的动手操作更能加深学习的体验。这里的摆小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老师摆,让学生说,学生观察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体验过程。接下来再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摆“几个几”,最后一个层次是学生自己想“几个几”,再摆一摆。通过层层递进的摆小棒,让学生充分体验“几个几”的乘法模型,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四、让游戏活动锻炼学生的应用意识
小学生学习数学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数学。学生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既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还能锻炼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认真听课。如果在课堂中能适当安排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活动,让孩子在课中能活动自己的手脚,还能增加数学知识,提高思维技巧,相信孩子们会更加喜欢数学。
活动一:拍手游戏趣味多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棒,现在咱们来放松放松玩一个游戏吧!游戏的名字就叫拍拍手。老师先拍手,你来数一数老师一共拍了多少下。说说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 ×× ×× ××
学生列式计算:4×2。
师:老师再来拍一拍,你还能用乘法算式表示老师拍手的次数吗?
×××× ×××× ×××× ××××
××× ××× ××× ××× ×××
……
师:下面老师列出一个乘法算式,你能用拍手的方法表示乘法算式的意义吗?
3×2;4×5;6×2;3×3。
学生拍手,老师及时反馈。
活动二:我是小小营业员
小朋友们,你去过超市吗?超市里有许多物品,它们的包装就是经常是几个为一组的,你能做做小营业员,数数你的货物吗?
(1)饮料:
生:我来做小营业员,我是这样数的,每一组有6瓶饮料,一共有4组,用加法是6+6+6+6=24。
生:我想用乘法,6×4=24。
(2)酸奶:
生:酸奶我是这样数的,一板有8盒,一共有两板,用加法是8+8=16,用乘法是8×2=16。
活动三:生活数学紧相连
小朋友们,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乘法问题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1)小朋友们在排队,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排队的人数吗?
生:我来数,我想用乘法算式3×7来表示。
师:你能说一说为什么用3×7表示吗?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我是这样想的,每行有7个娃娃,一共有3行,表示3个7,可以用乘法3×7。也可以看成每列有3个娃娃,有7列,表示7个3,可以用7×3表示。所以3×7或7×3都可以。
(2)妈妈做一张饼需要3分钟,做6张饼要几分钟?
生:用乘法算式6×3表示。因为妈妈做一张饼需要3分钟,6张饼相当于6个3,就可以用乘法算式6×3表示。
这节课上,我设计了好几个小游戏和活动,这些游戏和活动的内涵本质就是数学学习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明白了这一要点,我们在设计游戏和活动时就有了目标,就会让游戏和活动真正帮助学生成长,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上述只是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一点小小思考与探索,因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教师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一点一点渗透和体现核心素养,才能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遇见”核心素养,也只有这样,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浸润到我们的课堂当中去,才能使得我们的学生慢慢成为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