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行颅内压监测患者的护理效果

2018-01-11刘少平黄翠芬梁国禹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病症脑出血护理人员

刘少平 黄翠芬 梁国禹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广东佛山 528100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行颅内压监测患者的护理效果

刘少平 黄翠芬 梁国禹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广东佛山 52810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行颅内压监测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术后接受传统常规护理,研究组术后接受颅内压监测护理干预,比较实验结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满意度均更高,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将颅内压监测护理干预方法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表现,促进其身体恢复同时还能够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应用价值明显。

颅内压监测护理干预;高血压;脑出血;护理满意度

R473.6

A

2095-0616(2018)01-101-03

广东省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2012AB002145)。

Nursing effect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LIU Shaoping HUANG Cuifen LIANG Guoyu
Sanshui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Foshan 528100,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effect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fter operation.MethodsSixty case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after oper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nursing after operation,and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compared.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P<0.05).Conclusion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application method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after operation, promote the body recovery but also can control the complications occurrence, obvious application value.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Hypertension; Cerebral hemorrhage; Nursing satisfaction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我国患有高血压病症患者越来越多,患病率呈逐年上升发展趋势[1-2],该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老年生活质量。高血压病症容易诱发不同类型并发症,其中以高血压脑出血最凶险[3],容易导致患者死亡。高血压脑出血病症患者多采取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容易出现颅内高压情况,影响手术效果及预后质量[4]。目前,医护人员多将颅内压监测护理干预应用于该病症术后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突出,现就此展开讨论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60例(2011年2月~2013年10月)。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n=30),研究取得伦理委员会的同意。研究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61~80岁,平均(70.5±1.2)岁;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59~80岁,平均(69.5±1.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等指标数据进行组间比较核算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常规临床护理,根据患者术后临床表现情况对其予以基础环境、饮食及用药等不同方面护理,以此降低患者的颅内压,保证其生命安全。

研究组接受颅内压监测护理干预,具体流程由三方面阐述表达。首先,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予以心理干预,从患者的生活环境、工作经历等不同方面入手有利于引起患者的共鸣,对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于患者沟通向其讲解高血压脑出血病症的发病原因、典型临床表现等,通过丰富其对于病症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此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态度接受后续临床治疗。其次,颅内压监测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多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容易出现颅内高压情况,针对于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护理干预。从正常健康人群角度来讲,其颅内压最高压不得超过1.6kPa,健康人群的颅内压最低压不得低于0.8kPa。但是从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角度来讲,其颅内压最高不得超过2.67kPa。以上述指标作为参考,护理人员每天定时定点对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通常监测频率以1次/h最适宜。如果患者的颅内压指标数据超过了2.67kPa,护理人员要立即上报于主治医生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处理,降低并稳定患者颅内压;少部分患者术后颅内压会出现骤然上升的情况,一旦患者的颅内压突破2.9kPa范围,这种情况下患者患有脑疝的风险更大,护理人员要对患者予以及时处理,以免病情发展危急生命安全。最后,康复训练护理。大部分患者均瘫痪卧床,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自身行动不便,患者新陈代谢较慢。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制定相应康复锻炼计划。护理人员先帮助患者进行头部、颈椎训练,保证动作轻缓帮助患者抬高头部,其中抬高幅度以25°最适宜;同时为了促进患者血液循环还要帮助其翻身,其中以两小时翻身一次即可;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的下肢膝关节进行训练,其中以膝关节弯曲、舒展等动作为主,其中弯曲的幅度以九十度最适宜。为了达到预期临床训练效果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予以头部按摩、四肢按摩操作,通常护理人员每天分早晚两次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每次半小时即可。

1.3 判定标准

护理满意度判定标准[5]:用该量表判定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其分值区间为0~100分,其可以分成三个梯度分别为非常满意(≥90分)、满意(80~89分)和不满意(<80分)。

疗效判定标准[6]:用该量表判定患者的实际治疗情况,经治疗后患者能够正常生活,其语言功能、认知功能及行为功能等均正常,患者整体精神状态较好,即判定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经临床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较好能够正常独立生活,但是患者存在轻微的行为功能障碍情况,即判定患者临床治疗轻残;经临床治疗机护理后,患者存在严重行为功能障碍,不能够自行活动,但是患者认知功能正常,即判定患者临床治疗重残;临床治疗后行为功能、意识功能及语言功能等均丧失、脑死亡,即判定患者植物生存;经临床治疗无效,患者死亡。

本实验研究分析中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好+轻残)/总例数×100%,将该公式应用于本实验结果核算中。

1.4 统计学处理

将SPSS17.0统计学软件应用于本实验研究中,其主要作用是进行组间指标核算分析,其中计数资料在组间核算中均用百分率(%)来表达,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指标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法,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每年高血压患者患病率越来越高,患病人数越来越多[7],从患病人群来讲该病症多发病于老年群体,其已经成为临床常见老年病症之一[8]。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脑出血情况,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9]。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患病过程中多会表现出明显的呕吐、头痛等症状[10],该病症患者多采取手术方案治疗[11],该治疗方法能够从根不能上实现患者颅内血块的清除[12]。经临床实践发现,手术效果虽然明显但是患者预后质量较差[13],容易出现不同程度颅内压升高情况,易诱发脑疝[14],危急生命。本实验共选取60例患者,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在手术同时接受颅内压监测护理干预和传统常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更高,同时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高血压脑出血病症发病凶险,病情发展较快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该病症患者临床治疗的关键环节以颅内血肿清除为关键点,医护人员多对患者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案虽然能够达到预期临床疗效但是患者预后质量堪忧,其中以颅内压反弹现象最常见,在短时间内颅内压升高极容易导致患者死亡,就此术后控制患者颅内压水平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对患者予以颅内压监测护理干预,对负性情绪较大患者予以心理疏导降低患者焦虑、担忧等情绪,提高患者治疗自信心及依从性;同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实际情况对其予以相应颅内压监测干预,提高监测频率,每天定时定点对患者的颅内压情况进行监测,并保持与主治医生实时沟通,患者颅内压一旦升高要对其予以处理,控制其出现脑疝及病情发展。同时再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这对于促进患者身体血液循环、新陈代谢,促进其身体恢复均具有重要作用[1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n(%)]

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于术后接受颅内压监测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出现颅内压升高情况,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及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1] 孙虎,龚杰,陈岩,等.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压监测的意义[J].浙江创伤外科,2012,17(5):651-652.

[2] 石萍,王玉珍,杨敏,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持续颅内压监测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7):45-46.

[3] 徐莉,周正华,黄文娟,等.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后颅内压监测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6):115-116.

[4] 杨成,贾靖,崔伟,等.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对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价值[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10):948-951.

[5] 黄博婷,陈宏武.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中的应用和护理[J].中国校医,2017,31(1):55-56,58.

[6] 张士勇,谷可东,张青松,等.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中外医疗,2016,35(28):79-81.

[7] 黄军华,王焕明,胡飞,等.颅内压监测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11):1355-1356.

[8] 银公敬,王开,翟富强,等.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7):54-55.

[9] 宋钦,彭俏菁,黄文飞,等.钻孔置管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压的影响因素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7,37(1):12-14.

[10] 李斌,符星,钟丽瑶,等.颅内压监测和化痰通腑醒脑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22):3785-3787.

[11] 张禄波,遇旭东,傅继东,等.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应用及灵敏度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8):67-69.

[12] 党伟,李明,陈雪江,等.无创颅内压监测在早期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扩大中的预警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4):58-59.

[13] 史忠岚,袁绍纪,李博,等.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评价[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4,13(3):252-254.

[14] 陈劲飞,肖化选,钟素雯,等.持续颅内压监测联合NIHSS 量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应用[J].新医学,2016,47(6):393-396.

[15] 韦拳堂,钟志伟,张子衡,等.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7):1136-1139.

2017-10-13)

猜你喜欢

病症脑出血护理人员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青春期病症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