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拿对股四头肌等速测评与表面肌电影响分析研究

2018-01-11张瀚元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肌电图常人肌电

李 海 张瀚元 齐 伟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软伤推拿科,吉林长春 130000

推拿对股四头肌等速测评与表面肌电影响分析研究

李 海 张瀚元 齐 伟▲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软伤推拿科,吉林长春 130000

目的探讨推拿对股四头肌等速测评与表面肌电的影响。方法32位常人行等速及表面肌电图测评。64位髌骨疼痛综合征患者行推拿治疗,并于治疗前后行等速及表面肌电图测评。结果治疗前后患男峰力矩/体重有差异[(0.71±0.30)vs(1.19±0.35)]。治疗前后患女峰力矩/体重有差异[(0.73±0.26)vs(1.18±0.37)]。60°/s等速运动下积分肌电分析,患男治疗前后VM、V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5±4.7)vs(74.7±4.3)]Hz、[(71.9±4.5)vs(93.2±4.2)]Hz。患女治疗前后 VM、V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7±4.3)vs(74.5±4.1)]Hz、[(72.3±3.4)vs(93.6±4.1)]Hz。60°/s角速度等速运动下中位频率分析,患男治疗前后VM、RF、V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2±2.3)vs(45.8±2.5)]Hz、[(43.5±3.1)vs(53.7±2.6)]Hz、[(43.4±3.7)vs(54.5±3.0)]Hz。患者治疗前后 VM、RF、V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3±2.2)vs(45.9±2.3)]Hz、[(43.3±3.4)vs(53.8±2.9)]Hz、[(43.7±3.6)vs(54.5±3.7)]Hz。结论推拿可改善患者股四头肌等速测评结果与表面肌电状况。

膝关节;等速;表面肌电图;比值

R687.4

A

2095-0616(2018)01-09-04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50204068SF)。

▲通讯作者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massage on isokinetic measurement and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of quadriceps femoris

LI Hai ZHANG Hanyuan QI Wei
Soft Injury Massage Department,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lin 1300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assage on isokinetic Measurement and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of quadriceps femoris.MethodsThe isokinetic and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of 32 people were measured.Sixtyfour patients with patellar pain syndrome were treated with massage,and were conducted by constant velocity and surface EMG evalua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The difference of male peak torque/weigh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0.71±0.30)vs(1.19±0.35)].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eak torque/body weight of femal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0.73±0.26)vs(1.18±0.37)].The integral electromyoelectric analysis of 60°/s isokinetic exercise was showed that differences of VM、VL of mal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48.5±4.7)vs(74.7±4.3)],[(71.9±4.5)vs(93.2±4.2)].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VM and VL of femal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48.7±4.3)vs(74.5±4.1)],[(72.3±3.4)vs(93.6±4.1)].Differences of VM, RF,and VL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of female patients with 60°/s angular velocity[(34.2±2.3)vs(45.8±2.5)],[(43.5±3.1)vs(53.7±2.6)],[(43.4±3.7)vs(54.5±3.0)].There were differenc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VM ,RF, VL of female patients[(34.3±2.2)vs(45.9±2.3)],[(43.3±3.4)vs(53.8±2.9)],[(43.7±3.6)vs(54.5±3.7)].ConclusionMassage can improve the isokinetic evaluation of four biceps femoris muscle and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Knee joint;Isokinetic;Surface electromyography;Ratio

髌股疼痛综合征(patellofemoralpain syndrome,PFPS)是一种以髌后或髌周疼痛为主的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造成髌股关节生理或生物力学上的改变引起的。是门诊膝痛就诊的常见病,疼痛多由上下楼梯、下蹲、屈膝、久坐等诱发。其发病率约10%~40%[1-2],其中女性多于男性。目前临床上,对PFP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上的意见并不统一[3-4],且多无客观数据支持。因此需更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是通过等速肌力测评及表面肌电图分析的方法,研究受试者股四头肌情况,进而得出常人的股四头肌肌力与不同性别、身高、体重的比值范围;确定伸膝过程中常人的股内侧斜肌与股外侧斜肌的各自肌力峰值角度区间;而后进行推拿及综合训练后疗效分析,常用指标,包括股内侧肌(VM)、股外侧肌(VL)、股直肌(RF)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7年5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软伤推拿科接诊的在校学生及门诊患者96例,其中男48例,女48例。年龄30~50岁,近3周无感冒、感染等病史;无气质型疾病;无严重慢性疾病;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无明显异常者;体重指数正常;右侧为优势侧。入选者对研究知情同意。以常人、患者治疗前后及性别实施分组,具体如下:常人男组,常人女组,患者治疗前男组,患者治疗前女组,患者治疗后男组,患者治疗后女组,共计6组。健康人纳入标准:健康人要求身体健康,近3周无感冒、感染等病史;无气质型疾病;无严重慢性疾病;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无明显异常者;体重指数正常;右侧为优势侧;左右侧Q角相匹配;同意参与此实验。所有7项都必须同时符合。患者纳入标准:膝前区疼痛时间超过1年,且有症状,具体如下:髌骨周围有钝痛,主要在膝前区,如果活动量增加,其病情也将变重,即便上、下楼梯和下蹲,患者也有疼痛增加的表现,有时还会打软腿,有不稳定感,摔倒风险高。排除标准:膝关节活动度小于125°、继发性膝骨性关节炎、Q角<13°或>23°、体质过敏及膝部有皮损者,孕期和哺乳期妇女,无法配合研究者。中止和剔除标准:研究开展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而终止研究者。

开展体检时,指导患者坐于床边,让双小腿自然下垂,并将膝关节屈曲90°,然后慢慢伸直,观察髌骨运动轨迹,以确定髌骨稳定性。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放松肌肉,将髌骨向外侧推移并屈膝,通过伸膝让髌骨回到正常位置,注意消除患者的恐惧征。指导患者取仰卧位,逐渐伸直膝关节,松弛股四头肌,开展髌骨外侧推移试验。指导患者取坐位,观察髌骨位置,是否位于膝关节正前方,并开展结节-滑车沟角检测。实施影像学检查时,给予局部轴位CT检查,测量外侧髌骨角、和谐角,是否在正常范围。

1.2 研究方法

96例自愿者,以性别、常人及患者治疗前后划分为6组。(1)健康人入组分析得出常人标准:①等速肌肉力量测试:采用美国CSMI公司生产的Cybex等速测力系统进行评价,检查前要向受检者讲解相关内容,包括检测方法、目的和检查技巧,注意测试顺序和测试模式,确保获得正确的客观数据。②表面肌电图:采用美国生产的TeleMyo2400T表面肌电图遥测系统,使用软件版本为 MyoResearchXP Mas terPackage Ver:1·03·05,通过无线接收器记录数据。用仪器自带的信号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设定时间窗为50ms。③评定指标:包括4项指标,分别是峰力矩的角度、峰力矩/体重比。在sEMG上记录,股内侧肌及股外侧肌的达到峰力矩的时间即代表等速上所对应的达到峰力矩的时间点;通过时间与角速度的转化得到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达到峰力矩的角度。(2)患者入组治疗前分析:①等速肌肉力量测试:同健康人等速肌肉力量测试方法相同。②表面肌电图:同健康人表面肌电图测试方法相同。③评定指标:同健康人评定方法相同。(3)进行针对性中医传统推拿治疗、电子生物反馈及等速肌力训练:①中医传统推拿治疗:患者仰卧位,全身放松。术者先用拿法、揉法放松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再水平面上沿“米”字方向推拉髌骨,每个方向持续1min,推拉的力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最后环推髌骨(拇指置于髌骨边缘,向髌骨中心方向推挤髌骨,边推边移动拇指,改变推挤方向,但使力方向始终为髂骨中心)顺时针10min、逆时针10min,推拉的力以患者能忍受为度。②电子生物反馈及等速肌力训练:采用美国CSMI公司生产的Cybex等速测力系统进行评价,注意将肌电刺激与等速运行频率调成一致。训练顺序:先进行等速训练,训练时间以180°/s开始,每组5次,组间间隔时间为10秒,每天训练组数以6组为基准,随着个人能力的提高足步加至14组后,更换着角速度,每次更换角速度相差30°/s,随机训练左侧或右侧,间隔10 min。注意确保数据结果的真实性。(4)患者入组治疗后分析:①等速肌肉力量测试:同健康人等速肌肉力量测试方法相同。②表面肌电图:同健康人表面肌电图测试方法相同。③评定指标:同健康人评定方法相同。

1.3 统计学处理

SPSS19.0软件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年龄、身高、体重、峰力矩的角度、峰力矩/体重比进行患者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入组常人及患者一般治疗统计

健康组男、健康组女、治疗组男、治疗组女,组间比较,年龄、身高、体重、BM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3 治疗组男、女组峰力矩角度及峰力矩/体重(± s)

表3 治疗组男、女组峰力矩角度及峰力矩/体重(± s)

注:患者治疗前(患疗前)男女组间分析,VM比较,t=0.17,P=0.90;VL比较,t=0.38,P=0.73;峰力矩/体重,t=0.53,P=0.59;患者治疗后(患疗后)男女组间分析,VM比较,t=0.25,P=0.84;VL比较,t=0.40,P=0.70;峰力矩/体重,t=0.23,P=0.85;患者治疗前后(患疗前后)男女组内分析,男,峰力矩/体重,t=4.32,P=0.00,女,峰力矩/体重,t=4.76,P=0.00

患疗前男 患疗前女 患疗后男 患疗后女VM VL VM VL VM VL VM VL峰力矩的角度(°) 36.2±3.9 38.2±4.2 36.1±4.1 38.1±4.4 36.8±4.2 37.5±4.1 36.8±4.5 37.7±4.1峰力矩/体重 0.71±0.30 0.73±0.26 1.19±0.35 1.18±0.37

表5 患者治疗前后60°/s角速度等速运动下各肌群的中位频率分析(± s,Hz)

表5 患者治疗前后60°/s角速度等速运动下各肌群的中位频率分析(± s,Hz)

患女VM RF VL VM RF VL治疗前 34.2±2.3 43.5±3.1 43.4±3.7 34.3±2.2 43.3±3.4 43.7±3.6治疗后 45.8±2.5 53.7±2.6 54.5±3.0 45.9±2.3 53.8±2.9 54.5±3.7 t 6.524 5.531 5.673 6.612 5.581 5.573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患男

表1 入组常人及患者一般治疗统计( ± s)

表1 入组常人及患者一般治疗统计( ± s)

项目 年龄(岁)BMI(kg/m2)健康组男(n=16) 40.1±5.2 173.5±7.1 75.3±8.4 23.2±5.5健康组女(n=16) 41.2±6.4 165.5±2.1 62.7±4.0 23.1±1.5治疗组男(n=32) 41.9±7.2 174.3±6.9 69.2±8.2 23.5±2.4治疗组女(n=32) 42.7±6.4 166.1±3.9 69.2±8.2 23.3±1.7 F 0.57 0.43 0.71 0.82 P 0.56 0.67 0.48 0.43身高(cm)体重(kg)

2.2 常人男、女组峰力矩角度及峰力矩/体重

常人男与常人女,组间比较,峰力矩角度(VM、VL)、峰力矩/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常人男、女组峰力矩角度及峰力矩/体重(± s,°)

表2 常人男、女组峰力矩角度及峰力矩/体重(± s,°)

注:股内侧肌(VM)比较,t=0.39,P=0.72;股外侧肌(VL)比较,t=0.27,P=0.85;峰力矩 /体重,t=0.41,P=0.69。

常人男 常人女VM VL VM VL峰力矩角度 36.8±4.5 37.5±3.9 36.7±4.3 37.3±4.0峰力矩/体重 1.17±0.31 1.15±0.30

2.3 治疗组男、女组峰力矩角度及峰力矩/体重

治疗组男、女,在治疗前组间与治疗后组间比较,峰力矩角度(VM、VL)、峰力矩/体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患者治疗前后60°/s等速运动下各肌群积分肌电分析

在60°/s等速运动下患者组治疗前后各肌群积分肌电(VM、VL)增加(P<0.05)。见表4。

表4 患者治疗前后60°/s等速运动下各肌群积分肌电分析(± s,μV·s)

表4 患者治疗前后60°/s等速运动下各肌群积分肌电分析(± s,μV·s)

患男 患女VM VL VM VL治疗前 48.5±4.7 71.9±4.5 48.7±4.3 72.3±3.4治疗后 74.7±4.3 93.2±4.2 74.5±4.1 93.6±4.1 t 8.613 6.089 8.487 6.096 P 0.000 0.000 0.000 0.000

2.5 患者治疗前后60°/s角速度等速运动下各肌群的中位频率分析

在60°/s等速运动下患者组治疗前后各肌群的中位频率(VM、RF、VL)增加(P<0.05)。见表5。

3 讨论

髌股疼痛综合征(PFPS)是门诊膝关节他疼痛较常见的疾病[5-7]。表面肌电图是一种无创、客观、敏感的研究手段,可为我们探讨病因、生物力学机制研究提供帮助;对疾病评定及康复治疗方案提供客观的依据[8-10]。等速测评能够为肌肉提供一系列肌肉特征参数,并实现定量化评价肌肉功能,是康复医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并被认为是目前评价肌肉的最客观、最准确的方法[11-12]。随着研究的深入,表面肌电图结合等速测试仪的研究更加多样化,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开发潜力。

肌肉功能障碍或失衡是髌骨疼痛综合征的原因之一,而股四头肌的功能受损与PFPS的发病密切相关,已被诸多研究证实,主要为股四头肌的肌力减弱、协调性变差、柔韧性降低等,均可能产生髌股疼痛[13]。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常人男在60°/s角速度等速运动下股内侧肌峰力矩角度(36.8±4.5)°、股直肌峰力矩角度(53.4±5.0)°、股外侧肌峰力矩角度(37.5±3.9)°,常人女在60°/s角速度等速运动下股内侧肌峰力矩角度(36.7±4.3)°、股直肌峰力矩角度(53.4±5.0)°、股外侧肌峰力矩角度(37.3±4.0)°。患者治疗前后男、女组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峰力矩角度无显著差异。但患者治疗前后在60°/s等速运动下各肌群积分肌电(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60°/s角速度等速运动下各肌群的中值频率(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均有显著增加。说明推拿结合针对性股四头肌肌力锻炼,可改善股四头肌的肌电募集状况,有效缓解肌肉疲劳,效果显著。

推拿治疗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在临床治疗中对于股四头肌、髌骨周围韧带及关节内滑囊,具有诸多优势[14-15],首先,推拿可以改变肌肉及相应软组织空间结构,可采用拿、揉、环推髌骨进行治疗。推拿能提高骨骼肌细胞的代谢,改善机体关节活动度,既实现了关节被动活动,还可提高机体本体感受器官的生理功能,有助于骨骼肌延展性提高和关节功能的恢复。

在推拿改善患者肌细胞代谢,提高机体本体感觉及骨骼肌延展性后,对患者肌肉力量减弱予以等速训练及电子生物反馈同时治疗,使肌肉的募集及耐力得到很好的提升,从而纠正股四头肌失衡,改善髌股轨迹,使得髌股关节疼痛减弱。

综上所述,推拿结合针对性股四头肌肌力锻炼,可改善股四头肌的肌电募集状况,有效缓解肌肉疲劳。但本次研究也存在一定弊端,样本量较少,需要进一步扩大再研究。观察时间较短,需要进一步延长再研究。

[1] 张志杰,冯亚男,朱毅,等.髌股疼痛综合征的病因机制及治疗研究新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4):384-386.

[2] 郑佳鹏,覆文亮,鲁卫华,等.新兵髌股疼痛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 [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5):994-995.

[3] 崔利华.髌股疼痛综合征病因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伤,2017,30(7):680-684.

[4] 朱琦,王万春.髌股疼痛综合征病因学新观点[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6,27(2):101-103.

[5] 缪萍,王楚怀,潘翠环,等.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股四头肌失衡程度评估及其与Q角的相关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4):4091-4093.

[6] 缪萍,王楚怀,许轶,等.髌股疼痛综合征股外侧肌及股内斜肌的表面肌电特征[J].广东医学,2012,33(24):3755-3757.

[7] 缪萍,王楚怀,许轶,等.坐位伸膝伴髋内收动作对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股四头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J].医用生物力学,2015,30(3):270-274.

[8] 缪萍,王楚怀,潘翠环等.闭链与开链运动对髌股疼痛综合征股四头肌作用的表面肌电图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2):1238-1242.

[9] 王国祥,岳春林.髌腱末端病运动员膝关节屈伸峰力矩和表面肌电图的变化特征[J].体育科学,2009,29(12):56-59.

[10] 李建华.表面肌电图的康复临床评估应用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5):4-6.

[11] 王心城,宋红梅,王诗忠,等.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等速测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6):5563-5564.

[12] 李云,孙春梅.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术后康复 [J].齐鲁医学杂志,2012,27(1):69-70,72.

[13] 缪萍,王楚怀.表面肌电图在髌股疼痛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医学综述,2012,18(21):3652-3654.

[14] 王念宏,严隽陶,孙武权,等.早期推拿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股四头肌表面肌电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10(11):1247-1253.

[15] 杜传宝,黄丹,陈建文,等.中药熏蒸联合手法推拿、股四头肌锻炼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内脂肪因子visfatin及chemerin含量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4(3):353-357.

2017-10-17)

猜你喜欢

肌电图常人肌电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存在与时间
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咬合与肌电研究
针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及肌电图的影响
327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肌电图分析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史上最强虐心考眼力
关于腰骶神经根病变与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肌电图检查
“常人化”,领导生活新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