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数学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1-10颜永福

教师·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教师素养课前预习问题

颜永福

摘 要:初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时量相对减少,但学生课后自由安排的时间得到了增加。而教材在深度不变的情况下,广度有所增加,正是如此,课前预习越来越受到数学教师的重视,而事实也证明,课前预习可以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做好课前预习的组织者以及引导者呢?文章首先指出了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前预习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教师素养;课前预习;问题;对策

一、引言

经过小学数学的学习后,初中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外,更要理解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思维以及数学本质,然后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体现出数学学习的价值。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学生课时量相对减少,课后自由安排时间增加,而初中数学教材在深度不变的情况下,广度也有所增加,这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与现实生活联系更密切,突出了初中数学的实用性。因此,在课时量减少的情况下,考虑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时,课前预习的重要地位就凸显了出来,而教师在课前预习环节中能否真正意义上体现“主导”作用是数学预习有效开展的关键。

二、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1.预习有助于提高听课质量

同一个教师,同样的课堂学习时间,可是学生之间的知识差距非常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的起点造成的。有的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在课堂上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听课;有的学生课前不预习,那么在听课时就可能囫囵吞枣,被动地、盲目地进行听课,从而无法很好地对知识点进行吸收。

课前预习并不是让学生自己学会教材上所有的知识点,而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让其对新知识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知道哪里是重点,哪里是难点。学生在预习时,自己可以看懂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点,当然会留下一些看不明白的地方,如此一来,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听讲,对于未看懂的地方,求知欲会增强,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提高。当然,课前预习不要求学生看懂所有的知识点,因为这样会耗费学生相当多的时间,也无法体现课堂存在的意义。因为进行了课前预习,当学生听到自己看懂的内容时,就会更加注意老师讲课的思路,并且可以和自己的思路进行比较,取长补短;当听到自己未看懂的内容时,学生会更加注意知识点“难”在何处,再根据老师的讲解就可以掌握该知识点。所以,课前预习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并且可以让学生初步掌握新知识,消除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盲目感和恐惧感。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章节学习时,由于教材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得出相应的性质,如果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就会重温三角形的性质,并可以看懂一部分平行四边形的内容,在课堂上就会更容易学习有关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相反,学生如果不预习,在听讲时,可能会忘记三角形的知识,若再去查找有关的知识,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听课的效率。

2.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那些在学习上被动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听讲就较为被动,而上课听不懂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课前不预习。通过课前预习,学生不仅化被动为主动,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从而为自己以后的学习生涯打好基础。相比以前,现在的数学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一个人的自学能力对以后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课前预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的学生在预习时看教材以及相应的参考书,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理解教材内容,并能更加有效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三、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课改实践,大部分初中数学课堂都采用了“预习、导学”这一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活跃了,教学效率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这是教师们课上、课后最大的感受。像其他教学方法一样,“预习、導学”这一教学模式也存在相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缺乏“预习、导学”教学模式理论的学习和指导

学生刚刚开始自主预习时,不知道怎样预习,而有些教师也没有真正领会“预习、导学”这一教学模式的内涵,为了预习而预习,没有制定合理的预习案,教学流于表面,不对学生预习的效果进行检查,也没有课堂上的交流展示等,所以没有达到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

2.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

有些教师虽然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但是没有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比如设置预习教案。由于许多学生在接受课前预习这一学习方法时,可能会有很多不适应,甚至有所抵触,因此教师务必要给所有学生做好思想工作。预习是十分重要的学习手段,所有学生都要学会如何进行课前预习。如,课前预习不是浏览、记忆教材上的公式以及结论,更不是对知识的囫囵吞枣,而是对知识点进行理解,运用教师布置的教案带着问题进行预习,找到章节的重点、难点,并运用预习的知识解答较为简单的习题,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听讲。

3.教师对预习案的设计缺乏思考

学生是预习案的主体,教师设置预习案是为了学生的课前预习,但是教师在预习案的设计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的教师在设置预习案时并没有考虑所有学生的知识水平,没有设置梯度合理的预习案,甚至有的教师为了省事,“抄袭”教材甚至参考书上的内容,而没有进行认真的思考,以致出现“照搬教材”的现象。

4.教师对学生预习的情况缺乏评价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争强好胜”的阶段,因此经常对学习方法以及考试成绩进行比较,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所以教师也应该制订合理的预习评价机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工作的肯定,一个红色的符号、一句认真的表扬都会给学生带去信心和鼓励。所以,预习评价制度应该及时跟上,而不应对学生预习的过程置之不理,如果学生得不到教师的认可与赞同,久而久之,学生便会认为课前预习认不认真都一样,这样做也给课前预习的实效性打了折扣。

四、课前预习策略

针对以上在课改深入实践中呈现出来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几年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摸索与思考,给出部分问题的解决策略。

1.加强教师的培训

任何新的教学模式从出现到完善,都需要教师们进行积极的探索。为了避免走教学弯路,耽误学生的学习,有必要对没有掌握“预习、导学”教学模式的教师进行培训。试想:如果教师对这种教学模式都没有真正融会贯通,那么教师是否能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呢?而新东西的接受也需要时间,为了减少教师掌握理解这种教学模式的时间,可以安排相关的教师去参加讲座,观摩优秀的教师课堂等等,从而让其快速掌握“预习、导学”的教学方式。

2.对学生的预习积极指导

课前预习能让学生提前知道即将学习的内容,甚至学习好的学生可以看懂一些内容,化被动为主动,发现知识的不足,提前弥补上课需要的知识点。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直接影响了“预习、导学”教学模式的效果,所以,教师要时刻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并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进行课前预习。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课前预习的步骤:首先要认真浏览教材,可以先粗读一遍教材,领会大概的知识点,理解并勾画出章节的重难点;然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以及教学预习案,认真思考,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新内容中的概念、公式等;最后教师要告诉学生不懂就要及時问,在预习过程中经过独立思考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要积极向老师、家长请教。

3.精心设计预习案

预习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优秀的预习案可以指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及时把握知识脉络,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个大概的了解。无论学生的水平如何,预习案都应该让学生有所收获。所以,教师应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认真解读教材,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融入教学目标,同时,要避免对教材以及参考书的“抄袭”,并进行预习案分层设计,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比如,教师可以设置粗看、细看以及精看三部分预习教案,粗看部分主要是大问题式的内容,学生大概浏览一遍教材就可以回答这种问题;细看部分主要是旧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可让学生根据新知识可以回顾旧知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精看部分主要是根据知识点设置的易错习题,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后便可以对习题进行解答。总之,预习内容设计要具有启发性、探究性,问题情境最好具有以下特征:

(1)要有针对性,即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针对学生特点。

(2)要有探究性,即启发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

(3)要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4)要难易适当,教师指导预习时应注意设计的问题的难度因人而异,不能全班“一刀切”。

4.重视课前预习检查

学生课前预习后,因为争强好胜的青春期心理,十分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和表扬。所以,教师应该及时地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检查,发现每个学生预习的优点,比如卷面整洁、态度认真、习题正确等,给予学生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对学生课堂预习的检查,可以分成以下几种情况:①参与式,教师参与某个学习小组的预习讨论,然后给予相应的指导;②检查式,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讲授知识的难易检查一部分或者所有学生的预习情况;③小组汇报式,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并指派相应的组长,对于简单的知识点可以让组长去检查小组成员的预习情况,然后再集中汇报给老师;④考察式,学生课前预习后,教师可以在黑板或者多媒体上设置相应的易错题目,然后指定学生或者让全体学生进行作答,以此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检查完学生的预习情况后,教师可以再结合课堂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五、结语

“预习、导学”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教师的“一言堂”,把以教为中心转向了以学为中心,再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预习、探究的能力,活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虽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相信通过广大教师的积极实践和不断探索,学生的课前预习一定会更加完善、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黄继仁.初中数学预习作业存在问题与对策[J].广西教育,2017 (17):110-111.

[2]李 霞.关于提升初中数学学生课前预习有效性的方法与策略[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旬刊),2015(12):57.

[3]刘灵燕.创新初中数学预习设计 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5(29):137.

[4]徐耀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加强数学课前预习——浅谈初中数学有效课前预习[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25):15.

猜你喜欢

教师素养课前预习问题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