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幼小衔接的语文教学

2018-01-10陈延芳

教师·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语文教学

陈延芳

摘 要: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涯的正式起点,正确分析幼儿语言学习与小学一年级语文学习在任务、环境、方式和规范上的差异性,认识这些差异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影响,有利于教师采取相应的措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改进幼小衔接的语文教学,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幼小差异;幼小衔接;语文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克服幼儿入学后对语文学习产生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深入探索幼儿园“语言领域”和小学一年级语文的学习差异性,寻找语文教学的着力点,创建符合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学习规律的教学举措,改进幼小衔接的语文教学,使学生在一年级就爱上语文。

一、幼儿园“语言领域”与小学一年级语文学习的差异

1.学习任务不同

幼儿园是以保育和教育相结合,幼儿园课改后,原来的语言、数字等课程不再明确设置,课程设置只有游戏和主题活动,语言、数字和社会常识交错安排在各项活动中。学生对汉字的认识是通过识认实物来进行的,以游戏学习、发现学习为主要手段,在玩中学,没有明确的识记任务。

小学一年级语文学习内容包括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学科特征明显,是具有规范的教育教学活动,且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重。学科知识主要靠教师教,教学和自学相结合,学习内容成体系,环环相扣,阶段学习任务明确。

2.学习环境不同

幼儿园教室的布置总是充满童趣、多彩多姿的,桌椅的摆放也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组合,甚至学、玩、跳、睡同处一地。这是因为幼儿园对文化知识无明确的任务要求,更多的是追求幼儿的快乐,不怕环境布置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幼儿间的关系多为玩伴、朋友关系。

小学一年级开始进行集中的语文学科教学,由于班级大,学习小组等学习组织开始建立。教室布置简洁、明了,张贴、悬挂的学习标语、规章制度,营造了较为紧张的学习氛围,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形式相对直接,针对性强。同学之间开始具有互相帮助、相互竞争交织的关系。

3.学习方式不同

幼儿园小朋友学习语言的主要形式是活动与游戏,对汉字的认识是通过认识实物或借助身边的事物进行的,以游戏学习、发现学习为主要手段。虽是通过形象的记忆来认识抽象的汉字,但口头表达没和汉字形成密切的关联。

进入一年级的学习后,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不同,静态学习多于动态学习,由幼儿语言的重说、读的口头训练,发展为较规范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小学一年级先是要学习汉语拼音,然后借助拼音学习更多的汉字、词、句子,了解或表达更多内容。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特点明显突出。

4.学习规范不同

幼儿园对学生掌握文化知识或生活常识无量化指标要求,上课时间可以随幼儿的精神状况适当调整。知识的体量小,学习压力小,一般不设置严格的课堂纪律要求和课后的巩固任务,很少有强制性的因素。

小学各阶段的教学任务明确,一年级语文教学不仅承担着学科教学任务,新生的学习习惯、态度的培养等也在无形中变成语文教学的隐性任务。学科阶段的知识缺陷将造成后续学习困难,因此需要严格的纪律约束。《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课堂常规》等多种规章制度的建立,就是希望学生养成注意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及时巩固和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学习习惯,规范性、强制性的因素较多。

二、幼小学习的差异对一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1.繁重的学习任务,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

当一年级学生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第一节课时,他们就要接受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课堂上经常会碰到学习困难,如用学过的字或词说话,这类创造性的说话训练,容易使他们的思维受挫;汉字的书写要求与他们的书写技能存在着矛盾;读背的篇幅相对较长、也较难……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压力,从而逐渐打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枯燥的学习环境,给学生造成心理拘束

小学教室的布置多数是为了约束学生的行为,简单、严肃、没有童趣。学生身处其中,有如踩“高压线”的感觉,容易产生复杂的心理,或厌烦、或畏惧、或麻木。另外,课堂上的学习也较少采用小组围坐式,学生长时间面对教师及前面同学的背部,易产生孤独感,且课堂学习容易分神,出现“伪学习”现象。

3.沉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渐渐失去本真

由于一年级语文教学任务重,教师往往为了赶进度,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长期的“填鸭式”学习,使学生变成了知识的容器,他们在获得大量知识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失去活力、失去童真,对语文学习的“诅咒”也不断增加。

4.刚性的纪律约束,使学生渐渐疏远语文

很多教师都会发现学生喜欢上体育、音乐课程。原因是什么?因为这两门课程在课堂上不用规矩地坐着,活动性较强,而且没有课后作业。语文每一阶段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所以学生必须在要求的时间内掌握学习内容。同时必须遵守一定的课堂纪律、作业要求。这些势必会使学生失去一些玩耍的时间,学生易产生抵触的情绪,最终疏远语文。

三、改進幼小衔接的语文教学的对策

1.明确学段教学任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每一学段的教学都有明确的要求。教师应确立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不拔高也不降低。发展心理学家认为, 儿童的发展是连续的, 无法以年龄或阶段加以明确划分。教师在备课时,应围绕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知识与方法的关系、知识与教育的关系。另外,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神经系统也较易疲劳,课间安排唱歌、游戏等环节,既不占用较长的时间,也可让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适当调节,放松其神经系统。

2.优化班级环境布置

和谐、温馨的氛围是儿童学习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学生在校的多数时间都是在班级里度过的。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学习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喜欢自己与别人交流所处的环境。一年级的教室应进行特别布置,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同时要根据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被关注、被表扬的心理特点,把学习园地布置成特大号。如教室原来右边墙上的学习园地栏里,贴的标头为“我爱学习!”,背景是绿树,每生一棵,每一次读书评比、上课学习评比,就把“苹果”“星星”贴在这些果树上。学生开始学习写话后,左边墙也派上用场,变成“小作家乐园”。学生每一次的写话练习中的优秀作品,笔者都大面积张贴进去,还在学生的“成名作”上贴学生的相片,简单地写上几句“作家简介”。这样可让学生沉浸在浓浓的语文学习环境中,让读书、写字等基本的语文学习活动,时刻映入学生的眼里,印在学生的心上。

3.创设活泼的教学情境

我国现代教育家陈鹤琴说:“小孩生来好动,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思维发展心理学指出,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保持的时间较短,且极容易被周边的事物吸引。而运动能集中人的注意力,游戏能减轻人在某一静态上的神经疲劳。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利用比赛、活动等多种方式创设乐学情境,可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学生较长时间的学习。关于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可采用几种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1)创设活动式情境。以《影子》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带着学生来到大操场,让他们在太阳底下仔细观察,看看影子的变化。一大群孩子,在水泥地上,像一只只小猴子,一会儿转这边,一会儿转那边,个个兴奋极了。学生边玩边观察,一下子就发现了影子的变化。像这类在课文中较抽象的语言,教师带着学生进行活动体验,既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疲劳,又能變抽象为形象。

(2)创设表演式情境。可采用课前表演式导入和学文后的创编表演。教学《阳光》后,笔者和学生一起创编了动作,然后让学生边背课文边表演。笔者发现采用表演式教学的课文,学生背得熟、记得牢。

(3)创设操作性情境。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如教《乌鸦喝水》一课,笔者让学生两人一组,每组准备一个小花瓶。课前,每个瓶里放三分之二的水,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想想如果自己是乌鸦,怎样才能喝到瓶里的水。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力地调动了学习兴趣。

4.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对一年级学生而言,较常犯的纪律问题是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课,完成作业不认真、不及时。首先,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赋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所以施以积极性评价,振奋他的精神是必要的,而且能产生巨大的效应。”在语文课上,笔者在黑板的一个小角上标上“123”,分别代表三个小组。课堂上,哪个小组的学生积极发言,他们小组就能得一面旗;其他小组同学能认真听、进行补充,或说得更好也能得一面旗;同时同学有进步,说得好、读得好,能为同学鼓掌的学生,这个小组也能得到一面旗。经过实验,发现一年级学生上课时采用这种方法极为有效,学生听的效率提高了,同时学生集体荣誉感也增强了。其次,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一年级学生的语文作业主要是口头作业,书写作业少,但也很重要。因此,笔者主要培养学生“勤读”和“速写”的习惯。勤读,让学生养成早晚读书的习惯。很多家长反映,学生做事太慢,没时间做作业,连上学都老迟到。因此,笔者在课堂上极力表扬早晚读书做得好的学生,并让学生认识到早晚读书不但能复习功课还能不迟到。“速写”,训练学生专心写字的习惯。在课堂上的写字指导时,笔者提醒学生专心写字、写字不磨蹭;发现先进,及时表扬,树立榜样。在课后的动笔作业上,笔者要求家长在本子后面记录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在讲评作业时,表扬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

总之,只有正确分析幼儿语言学习与一年级语文学习的差异,了解到这些差异性对幼小语文衔接的影响,才能根据学习个体的内在需求,因势利导,采用促进幼小衔接的有效对策,使语文教学取得突出成效。

参考文献:

[1]成有信.教育学原理[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2]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钟启良,崔允漷,张 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语文教学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