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电图联合高频超声在踝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2018-01-10曾勇杨贵岚刘川王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卡压肌电图电极

曾勇,杨贵岚,刘川,王杰

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肌电图室,四川巴中 636000

肌电图联合高频超声在踝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曾勇,杨贵岚,刘川,王杰

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肌电图室,四川巴中 636000

目的研究肌电图联合高频超声在踝管综合征定位、定性诊断的效果,为临床确定相关治疗踝管综合征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踝管综合征患者28例,对他们同时采用肌电图检查、高频超声检查和两者结合的检查手段。结果肌电图检查出踝管综合征18例;高频超声检查出踝管综合征22例,肌电图联合高频超声检查出踝管综合征27例,检查结果显示可知肌电图联合高频超声的检出率高于单独使用一种诊断手段,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踝管综合征诊断方面肌电图和高频超声都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两者相结合能够提供更多信息,能够为患后期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临床应用的价值较高。

神经肌电图;高频超声;踝骨综合征;诊断价值

踝管综合征亦称跗管综合征或跖管综合征,是指胫后神经或其终末支在内踝后下方的踝管内受到挤压而产生的局部和足底放射性疼痛、麻木的神经症候群。和腕部的神经卡压性疾病-腕管综合征相比,踝管综合征的相关文献报道并不多见。肌电图是重要的临床辅助手段,某种程度上可以将其看作临床查体的延伸,采用肌电图检查可以准确的判断有神经源性损害的肌肉范围,超声检查可以明确踝部神经卡压的部位、受压的程度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两者结合有助于踝管综合征的定性、定位诊断[1]。现选取该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踝管综合征患者28例,采用肌电图联合高频超声检查的方式进行实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选取该院骨科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踝管综合征患者28例,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8例,年龄17~59岁,平均年龄35岁。左足12例,右足16例。病程0.5~1.5年不等,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均以内踝下、足底、足跟疼痛麻木为主,检查结果显示踝部压痛者3例,其余患者均为局部叩击痛(Tinel实验)阳性。所有病例的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足大趾距母踝管之间的感觉神经传导存在异常和(或)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现象。此外所选患者均排除踝管松解史、踝管骨折史、肢端肥大症、糖尿病、妊娠、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甲状腺功能衰退症,痛风等病症。腰椎CT或MRI明确腰椎或腰椎间盘病损情况,行踝关节X片或、CT排除踝关节骨性关节炎,MRI排除关节腔内软组织病变。

1.2 方法

1.2.1 常规检查 对所选的踝管综合征患者进行体格、身高、体质量、血液等方面的常规检查。

1.2.2 肌电图检查 肌电图(EMG)检查,检查患侧的比目鱼肌、腓肠肌外侧头、腓肠肌内侧头、小趾展肌、展肌、收肌等,分别观察肌肉处于放松状态的自发电位情况和轻重收缩时运动电位情况(mu)[2]。着重观察肌肉轻收缩时复合动作电位(CMAP)的潜伏期(LAT)、波幅(AMP)和转折数,运动神经传导潜伏期(LAT)和运动神经动作电位(MNAP)、运动传导速度(MNCV)。以刺激电极在内踝屈肌支持带处,对胫后神经采取超强刺激,表面电极贴在展肌和小趾展肌处记录,接地电极置于足跟处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之间,记录并观察H反射潜伏期,H—M潜伏期,H波和M波波幅,传导速度,以及与腓肠肌记录的H反射比较其电位变化。在进行肌电图检查时要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

1.2.3 高频超声检查 高频超声检查一般是在术前1周内进行。检查时要将探头分别平行或垂直放置于踝跟轴线[3]。术前的超声检查显示的情况与术中情况对照无明显差别,如若怀疑患者体内有囊肿存在,采取高频超声检查可以了解其位置、大小、形态等特征,并明确囊肿与胫后动脉的关系,对之后的治疗提供理论参照。

1.3 观察指标

患者的疗效判断标准如下:将肌电图和高频超声诊断结果交与两名诊断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审阅,再另寻两名经验丰富并且不知道肌电图和高频超声诊断结果的医生对两者结合检查的结果进行审阅,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结合其病理特征,综合分析检查得出的数据,得出最终的诊断结果。

1.4 统计方法

数据统计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应用(%)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所使用的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详情见表1。

表1 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比较

3 讨论

踝管是由屈肌支持带、跟骨、距骨、内踝、跟腱和三角韧带围成的位于踝关节内侧的骨纤维管,它管壁坚硬、无弹性。踝管内由前向后分别为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静脉、胫后神经和长屈肌腱。其中胫后神经易受压迫从而引起局部和足跟、足底疼痛麻木等情况出现[4]。临床医师根据其特征并结合相关诊断手段对患者病症进行准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肌电图检查是目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诊断手段,广义的肌电图包括神经传导速度,神经电图和针级肌电图等,狭义的肌电图指针极肌电图,表面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和神经电图能够显示患者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可以判断神经的损伤程度。肌电图是通过记录肌肉运动单位活动的生物电流活动,分析电活动的多少,波形,波幅,时限和转折数,来判断其功能状态,并结合疾病的相关临床特征作出诊断,可以鉴别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也能判断肌源性损害是否发生变异。肌电图检查所用的导电极有表面电极和针电极两种。表面电极仅仅能够导出记录部位深处全部肌肉在进行活动时的合成电位,但对单块肌肉需要针电极相互补充。肌电图在诊断神经根压迫方面也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较广泛[5]。此外肌电图检查还具有选择治疗方式、确定治疗方案及评估效果与预后等优点,诊断价值较可观。

高频超声检查可以对踝部神经卡压的部位、受压的程度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明确的认识,严重影响着手术方案的确定。高频超声检查还能在术前确定手术的松解范围,避免因手术松解不完全而造成术后治愈效果欠佳情况的出现。如准备在内窥镜下进行踝部韧带切断手术的患者,术前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可以准确确定受伤部位,极大的简化了手术步骤,减少手术过程中的阻力。术前超声检查也能形象的显示踝内滑膜增生的数目和形态,有助于决定在术中是否切除滑膜;踝部超声检查对变异的神经较敏感,能够及时发现并体表标记变异神经,对外科手术人员的选择有一定的影响,避免因血管神经损伤或解压不完全造成的手术失败。超声还能够清晰的显示神经局部的变化情况,在手术中无需通过大切口就能准确定位神经卡压部位,为微创切口手术提供理论依据[6]。过去的相关研究表明,仅依靠肌电图在诊断踝管综合征方面会不可避免的出现误诊和漏诊现象,而超声检查的加入为手术提供了更多形态学方面的信息,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临床诊断。此外超声检查具有无创、简便、可重复等特点,这也是其成为诊断周围神经卡压的有力工具的主要原因。肌电图检查能准确的定位患者卡压部位,但具体操作过程中的漏诊现象仍不可避免。高频超声能够显示踝管综合征患者胫后神经形态,为其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形态学参考,但结果具有一定的假阴性。肌电图和高频超声相结合应用在踝管综合征的诊断中,能够明确定位并在体表标记胫后神经卡压位点,两种诊断手段相互补充,能显著提高踝管综合征患者的诊治率。肌电图检查是一种有创的功能性检查,有一定的创伤性和刺激性。高频超声检查弥补了肌电图检查的不足,二者结合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泛。

综上所述,肌电图联合高频超声能够定性、定位和定量的诊断踝管综合征,对临床手术方案的确定有一定的帮助,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诊现象的发生,为患者痊愈提供有效的保障,具有十分可观的临床诊断价值。

[1]苗立帅,傅小宽,刘英男,等.踝管综合征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山东医药,2016,52(1)∶105-107.

[2]刘红龙.神经肌电图检测对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2015,18(33)∶4680-4681.

[3]李成,马新建.电针治疗踝管综合征28例[J].中医药导报,2016,51(3)∶90-91.

[4]孙明昊,李斌,王文静,等.高频超声检查在腕管综合征病情判断中的应用价值[J].山东医药,2015,28(32)∶84-86.

[5]赵海建.早期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占位性踝管综合征的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43(5)∶75-76.

[6]马彩虹.超声与肌电图检查对腰骶神经根病变及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16)∶2491-2494.

R338.8

A

1004-6569(2017)06(b)-0138-02

曾勇(1979-),男,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肌电图,视频脑电图检查,癫痫诊断治疗工作。

2017-03-26)

猜你喜欢

卡压肌电图电极
卡压式铜合金管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展望
卡压性神经损害的另类发现*
剪切波弹性超声评价神经慢性卡压的弹性变化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关节镜下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的研究进展
三维电极体系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三维镍@聚苯胺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Ti/SnO2+Sb2O4+GF/MnOx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