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参注射液预防普外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探讨

2018-01-09张培海杨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粘稠度活酶普外科

张培海,杨芳

1.山东省肥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山东肥城 271605;2.山东省肥城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山东肥城 271605

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存在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下肢深静脉血栓存在多种发病因素:静脉血流迟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的高凝固状态等,轻度患者会感觉肢体肿胀,疼痛及活动障碍,重度患者就可能导致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以及并发的肺栓塞,引起病人猝死。据相关研究数据和发表文献表明[1-2],术后未进行有效防治措施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在20%~35%,致命性肺栓塞发病率在1%~3%,所以术后进行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血栓发生率,对普外科手术显得尤为重要,丹参注射液是通过降低术后患者血液粘稠度和改变凝血倾向,从而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对该院自2014年1月-2016年12月进行普通外科手术患者122例采集数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在该院自进行普通外科手术患者122例为研究表示,随机均分为两组(n=61),观察组61例患者中,男性34例,女27例,年龄31~63岁,平均年龄(46.7±2.16)岁;对照组 61 例患者中,男性 30 例,女性31 例,年龄 34~61 岁,平均年龄(47.2±3.28)岁,所有患者进行普外科常规手术,术后彻底止血确认无明显出血和渗血情况发生,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61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使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并在术后8 h内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20 mL/d,连续用药7 d,观察患者术后血液粘稠度,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血液检测数据及患者术后抗凝效果,观察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患者61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不使用任何药物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血液粘稠度,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血液检测数据及患者术后抗凝效果,观察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抗凝效果,观察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术后血液粘稠度,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血液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方法

该次观察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液粘稠度,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数据对比

观察组和比较组患者,术后血液粘稠度,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血液检测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61例患者,在术后使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3.2%;比较组61例患者,在术后不使用任何药物进行治疗,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大量临床数据显示[3],在进行普通外科术后,容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一旦出现脱落就会引发患者肺栓塞等并发症的法生,术后3~7 d是肺栓塞产生的高峰期,危及患者的生命。引发静脉血栓的三大因素[4-5]:静脉血流迟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的高凝固状态,由于普外科手术在进行过程当中会对静脉壁组织造成损伤,某些细胞组织发生损失,使血液处于高度凝固状态,而且患者在术后需要长时间静卧休息,导致血液流通缓慢更加容易引起静脉血栓的发生,目前术后诊断静脉的方法主要使用多普勒彩色超声及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无创伤,灵敏性和特异性高,患者可多次重复检查,有利于长期临床观察。普外科手术患者在术后如出现下肢疼痛,活动后疼痛加剧,肿胀较为明显等症状时,就有可能发生下肢深度静脉血栓,丹参注射液是通过降低术后患者血液粘稠度和改变凝血倾向,从而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是患者术后采用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的方法进行抗凝、祛聚的预防性治疗的常用临床药物。

通过该次临床治疗效果发现,观察组患者61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使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并在术后8 h内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20 mL/d,连续用药7 d;对照组患者61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不使用任何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血液粘稠度,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血液检测数据及患者术后抗凝效果,观察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患者术后血液粘稠度,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血液检测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1例患者,在术后使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3.2%;比较组61例患者,在术后不使用任何药物进行治疗,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

通过该次临床观察和研究表明,普外科术后患者及时采用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的方法进行抗凝、祛聚的预防性治疗,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着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1]卞林伟.丹参注射液在普外科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1(11):1.

[2]佘盛飞.丹参注射液预防普外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2,32(32):79,81.

[3]陈廷耀.丹参注射液预防普外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对比与安全性评价[J].河南医学研究,2017,2(2):230-232.

[4]王崇奇,隋健,史彦香.丹参注射液预防普外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0(10):202-203.

[5]郭根军.丹参注射液预防普外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1(1):69-70.

猜你喜欢

粘稠度活酶普外科
血流变检查一般可查出哪些疾病
血浆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检测在妊高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血府逐瘀汤联合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研究
睡前一杯水预防脑血栓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载脂蛋白A1/B比值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浅谈普外科中引流管的医学临床应用
Seminar教学法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漫画
无陪护护理在普外科病区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