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联合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研究
2018-09-07王宏伟刘宝俊王琳
王宏伟 刘宝俊 王琳
(黄河三门峡医院 河南 三门峡 472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中越来越多为常见。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后,患者患肢疼痛肿胀。如果栓子脱落,也会引起肺栓塞,甚至导致患者面临生命危险。 因此需要及时治疗[1]。本研究分析了血府逐瘀汤联合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1月9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组(随机数字表法)。观察组男33例,女12例;年龄34岁~77岁,平均43.71±2.51岁。对照组男32例,女13例;年龄34岁~79岁,平均43.24±2.13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一尿激酶治疗,每次30~50万U,每天1次,治疗15天。
观察组则给予尿激酶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尿激酶同对照组。而血府逐瘀汤中丹参10g、川芎10g、当归10g;红花各15g、鸡血藤15g、郁金15g、黄芪、柴胡20g、甘草20g、牛膝20g,每天1剂,分2次服用。治疗15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控制率;患肢周径正常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静脉管径。
显效:症状消失,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静脉管径正常;有效: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静脉管径降低,症状缓解;无效:症状、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静脉管径等情况均无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控制率为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2]。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控制率相比较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两组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控制率相比较[例数(%)]
2.2 治疗前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静脉管径相比较
治疗前两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静脉管径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静脉管径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 治疗前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静脉管径相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静脉管径相比较(±s)
组别 例数 时期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s)静脉管径(mm)观察组 45 治疗前 50.13±1.24 8.13±1.11治疗后 35.56±3.44 9.56±2.42对照组 45 治疗前 50.14±6.24 8.13±1.34治疗后 43.72±4.01 8.72±1.23
2.3 两组患肢周径正常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相比较
观察组患肢周径正常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肢周径正常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相比较(±s)
表3 两组患肢周径正常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相比较(±s)
组别 例数 患肢周径正常时间(d) 疼痛消失时间(d)对照组 45 14.42±2.25 15.23±1.51观察组 45 11.11±1.41 10.13±0.24 t 8.213 9.142 P 0.000 0.000
3.讨论
血管完整性破坏,凝血系统激活和促凝血物质的分泌,导致血管压力增加和局部血流缓慢,增加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关键在于促进下肢深静脉畅通血流[3-4],改善静脉瓣膜功能。尿激酶可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而发挥溶栓作用,还可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产生。而血府逐瘀汤方中当归活血补血止痛;丹参通脉破淤;川芎祛风止痛;鸡血藤补血活血通络。诸药合用,可共奏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现代医学证实该方剂可有效清除自由基、抗凝和扩张冠状动脉、保护心肌细胞等[5-6]。
本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单一尿激酶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尿激酶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肢周径正常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静脉管径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静脉管径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尿激酶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改善症状,缓解疼痛,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