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补泻法治疗瘀阻脑络型眩晕临床观察

2018-01-09曾云苟亮张明俢熊永春周涌智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脑络针灸穴位

曾云,苟亮,张明俢,熊永春,周涌智

平昌县中医医院针灸科,四川平昌 636400

眩晕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中眩是指眼花,晕是指头眩,通常会伴有恶心呕吐、出汗、昏倒等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具有严重影响[1]。眩晕的中医分型主要分为肝阳上亢型、痰浊中阻型、气血亏虚型、肾阴不足型、瘀阻脑络型以及肾阳不足型等证型,其中瘀阻脑络型患者占有较高的比例。瘀阻脑络型眩晕主要是由跌扑撞击所致,患者会表现出神志逆乱、头晕头痛等症状,常见于痫病[2]。为探寻瘀阻脑络型眩晕的有效治疗方案,对近几年的部分患者采用针灸补泻法治疗,治疗效果已获得了临床的高度认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是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瘀阻脑络型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总数为144例;均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被诊断为瘀阻脑络型眩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72例。实验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32例、40例;年龄分布在39~74岁之间,中位年龄为(59.6±4.1)岁;病程为 3 个月~5.5 年,平均(2.2±0.4)年。参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30例、42例;年龄分布在 41~73 岁之间,中位年龄为(59.9±4.0)岁;病程为 4个月~5.8年,平均(2.3±0.4)年。 将两组患者的资料数据进行对比,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有典型的眩晕表现,且病情反复发作;自觉存在旋转晃动感,视景物有旋转感;或伴有头晕、晕胀不适感。

排除标准:将其他证型的眩晕患者、不能积极配合治疗或研究的患者、1个月内接受过其他治疗法者予以排除。所有患者对于此次研究均知情,自愿参与研究小组,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予以中药汤剂治疗,口服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取赤芍15 g,桃仁15 g,川芎15 g,丹参15 g,红花 10 g,生姜 10 g,天麻 10 g,红枣 10 g,老葱 10 g。以上方剂,1剂/d,以水煎汁,分2~3次服用,连续用药1个月。

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针灸补泻法治疗,所有穴位均使用长40 mm、直径0.3 mm的针灸针进行针刺治疗。①取患者的水沟穴位,先捻泻5 min,两次捻泻的间隔时间为5 min,每次留针30 min后出针。②取患者的丰隆、曲池、百会穴位,两次捻泻的间隔时间为5 min,每次留针30 min后出针。③取患者的合谷、足三里穴位,捻泻5 min,休息5 min再次捻泻,每次留针30 min后出针。④取患者的三阴交穴位,予以先泻后补法,先捻泻5 min,10 min后进行捻补疗法,捻补时间为10 min,而后出针。隔日针灸1次,共治疗10次。

1.3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患者的头晕、头痛等症状完全消失,实验室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日常工作及生活不受影响,则为显效;患者的头晕、头痛等症状有明显减轻,实验室指标有明显好转,日常工作及生活受轻微影响,则为有效;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等均未见明显变化或加重,日常生活及工作较受影响,则为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3-4]。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收缩期脑血流速度,脑血流速度监测指标包括VA(椎动脉)、BA(基底动脉)、MCA(中动脉)。

1.5 统计方法

整理研究数据,核对无误后输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VA、BA以及MCA均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s)表示,比较结果行t检验;治疗总有效率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的形式表示,比较结果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22%、81.94%,实验组对比参照组更高,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脑血流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经TCD检测的VA、BA以及MCA值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VA、BA以及MCA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脑血流量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脑血流量比较(±s)

注:a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b表示与参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VA BA MCA实验组(n=72)参照组(n=72)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6.07±2.16(47.29±2.59)ab 36.18±2.08(39.15±2.22)a 38.17±2.12(51.01±3.42)ab 39.12±2.54(43.36±3.66)a 51.66±3.05(67.55±3.28)ab 50.98±2.89(56.33±3.26)a

3 讨论

眩晕在古代中医被称之为头眩、眩逆、掉眩以及眩冒等,在现代医学中常见于高血压性眩晕、外伤性眩晕、内耳性眩晕以及神经官能眩晕症等;其病因有多种,如气郁化火、情志不舒等[5]。该文仅对瘀阻脑络型眩晕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研究,该类患者多有头部外伤史,表现出头昏眼花、头部刺痛以及失眠等症状,舌质可见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沉弦[6]。瘀阻脑络型患者主要是由外伤导致脑窍受损、瘀血阻络,致使患者脑部供血供氧不足,从而出现眩晕症状;其治疗当以活血化瘀、行气通经为原则[7]。以往多为患者采用西药疗法,用药后虽然病情可以得到暂时性缓解,但停药后易反复发作,因此该院主张为其采取中医治疗法。文中参照组所用的通窍活血汤,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通窍通络之效;但仅凭口服中药汤剂,对于一些病情复杂者难于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在此基础上予以针灸疗法对提高疗效具有一定帮助。

针灸是我国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法,可通过穴位刺激、经络传导作用等,起到增强免疫功能、促使组织修复等作用[8]。对瘀阻脑络型眩晕患者施以针灸治疗,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补泻疗法可起到平衡脏腑、调和阴阳的效果。对于该类患者而言,气虚不能载血,血行受阻便会出现瘀滞、脑络受阻、经络空虚的情况,进而表现出头疼头晕感。对患者的合谷穴位进行针补,具有良好补气行血之效;对三阴交穴位进行针泻疗法,可以到良好的通畅脑络之效;合谷与三阴交相配,共同发挥益气通阳、祛瘀通络的作用。对足三里进行针补疗法,可发挥健脾化浊、补中益气之效;对丰隆、曲池进行针泻疗法,具有显著的降浊、宣窍通络作用。水沟穴位是督脉经穴,与手足阳明相会,入脑,为阳脉之海,对其进行针泻疗法可发挥通阳行气、醒脑开窍之效;以上穴位,予以针灸补泻疗法,共同发挥行血通气、疏通脑络之效。瘀阻脑络型眩晕患者的脑络疏通后,供血会得到显著改善,眩晕症状会随之减轻或消失[9]。该次研究中,参照组患者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补泻法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VA、BA以及MCA的改善程度对比参照组更加显著,经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以体现针刺补泻法在瘀阻脑络型眩晕中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应用针灸补泻法治疗瘀阻脑络型眩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供血不足症状,促使其眩晕症状消除或减轻,可将其作为该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1]周艳英,董少龙.加用温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3,36(6):18-19.

[2]孔文良.针灸结合中药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24):127-128.

[3]周明,刘志军,常峥,等.针灸联合加味益气聪明汤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4(3):50-53.

[4]詹倩,陈华德.用关联规则方法探索眩晕的针灸处方配伍规律[J].上海针灸杂志,2015(5):468-471.

[5]李享,寿依夏,任玉兰,等.古代不同时期针灸治疗眩晕用穴特点的数据挖掘研究[J].中国针灸,2014,34(5):511-515.

[6]潘青花.针灸补泻法治疗瘀阻脑络型眩晕60例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33):400.

[7]李旗,张宇佳,魏旭,等.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选穴规律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6):1318-1321.

[8]黄灵慧,邓士哲,贺思,等.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5(3):73-76.

[9]刘长伟.针灸联合四物汤加减治疗缺血性眩晕30例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8):276-277.

猜你喜欢

脑络针灸穴位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从久病入络探讨慢性头痛的病因病机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脑络欣通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神经元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
益气脑络通汤治疗脑栓塞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