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生本 真生长
——浅析交往教学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优化策略
2018-01-09周丽华
周丽华
(江苏省海门市能仁中学,江苏南通 226100)
真生本 真生长
——浅析交往教学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优化策略
周丽华
(江苏省海门市能仁中学,江苏南通 226100)
塑造学生核心素养在初中学习阶段的渐进式形成是初中教育的本质目标。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更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达成度,达成的不仅是深度,还有广度,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核心素养;主体;生长;初中物理
引 言
教师和学生的交往是最为重要的,也是最为密切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的达成,关键不在于学生自身,而在于教师的引导和启迪。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采取多维度的师生交往,以此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问题的真正解决,也促进学生智力的生长。
一、巡视了解学生思维动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巡视课堂。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实验课,无论是讲授课还是探究课,教师必须通过巡视来了解学生的基本参与情况,以此为后续的活动推荐做好更充分的准备。比如,在演示“分子间具有吸引力”的时候,我们一开始并不需要将两个铅块磨得很光滑,故意为后续的成功实验奠定基础,而此时就要通过巡视了解学生的参与度。如果学生关注度不够高,我就要用语言等形式来启发学生注意关注,以此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对比失败与成功实验的关键细节。
再比如,在试卷点评课堂中,我们不必将一张试卷从头到尾讲得滔滔不绝,更不应该把整个试卷订正与讲评的任务全部包办,而应该把任务还给学生。教师则是结合学生的现状进行全面而深度的点拨和启发,以此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深度,启发学生的智慧生长。在此,我们一般可以落实以下三步:
第一步:学生自主订正。自主订正是订正的关键所在,让学生通过对自己的错题进行再次阅读、分析、订正,让思维再次深入,让问题再次暴露与解决,真正通过课堂的落实而真正进一步暴露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步:学生小组订正。将自己经过思考过后但是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呈现给小组的同学,通过交流、讨论等形式将组内可以解决的问题一一解决。而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也暴露共性的问题。
第三步:学生全班订正。大家不能解决的问题就是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从全班的思维现状和基础现状来共同分析、突破。此时教师的启发、引导、归纳都是必不可少的。
而在这个过程中,效果的达成完全基于我们巡视课堂的深度和效果。比如,在学生自主订正的环节,我们需要完成两步:第一步就是了解学生自主订正的情况,为后续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二步就是对部分学生的自我订正进行适当的点拨,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必须通过这种单独点拨的“开小灶”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信心,并达成巧妙的隐性分层的效果。
二、点拨启迪学生问题突破
学生的智慧生长来自于教师的点拨与启迪,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多学生很难主动参与提问和质疑。此时,教师要善于主动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善于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即点拨和启迪。点拨的过程是基于对学生思维现状的肯定和了解,而这个效果是基于对学生现状的充分观察和深入分析,然后适度地点拨,以此启发学生的再思考。这种启发与思考不能剥夺学生思维的权利,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再思考、再分析、再对比,以此促进学生在自身的努力和老师的启发下达成对问题的新突破,促进学生解题能力、思维能力的再提升。
在试卷讲评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困惑之处。比如,学生订正下面的这道例题: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货物,已知动滑轮重30N,货物重360N,上升速度是0.3m/s,拉力F的功率是180W(不计绳重)。求:(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2)—货物上升3m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大部分基础较扎实的学生主要纠结其中的公式使用,很多学生列出表达式η=G物/(G物+G动)。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就在学生耳边轻声提示道:这个公式使用的前提是什么?这句话的点拨直接启发学生对本题已知条件的再思考和再分析,从而引发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而对于部分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可以启发学生道:货物上升3m的过程中,对谁做的功是额外功,额外功的总量可以想办法求出来吗?这样就为学生指明了思维的方向和目标,也指导了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候,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分析物理情境中的物理问题,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而在教师启发以后,学生就要充分结合自己的已有基础和对公式的再认知、筛选进行问题的独立突破。
在整个点拨与启发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停滞,而是基于教师的点拨与启发,进行再分析和再思考,这是真正的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下的能力和思维再递进的训练,是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
三、问题引领学生思维生长
问题是构建交往教学的关键策略,教师采用科学合理的问题不仅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引领学生的思维。在学生思维发展的道路上,教师的问题是关键所在,是激发学生生长智慧之笔。而此时的问题不仅要基于教学内容和教师课前的预设,还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来展开,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训练和提升,思维能力达成真正的提升。这也是我们在开展交往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更是激发学生智慧的艺术所在。
比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我们在很多环节可以借助提问达成意想不到的理想效果。比如,在本节内容中,很多学生对U>10f时,V可以近似地认为都是焦距,这一极端思想成为一个结论性的内容呈现给学生是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解开更多的秘密,此处我们教师就可以开启问题之旅,用问题来引领学生的思维生长,收获满载的思维硕果。具体如下:
学生做实验,将蜡烛放在两倍焦距以外,让光屏中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在这个时候,我们特意将凸透镜和光屏位于光具座的一侧,此时蜡烛大概在两倍到三倍焦距之间。结合这个,我们开始用问题来开启学生的思维。问题1:让蜡烛离凸透镜远一些,看看怎么移动光屏能在光屏再次成像?问题2:在这个过程中,像移动的距离和物体移动的距离的大小关系是什么?问题3:当蜡烛大概移到10倍焦距以后,多次往远离凸透镜的地方移,让光屏中再次成像,观察像距及其像的变化?
到此为止,学生在实验和问题的引领下,已经发现当物距大于10倍焦距的时候,像始终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而此时,为了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我们继续开始实验与问题双管齐下的教学策略。问题4:如果这个蜡烛的亮度足够亮,我们继续将蜡烛往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你会看到什么现象呢?问题5:那么如果蜡烛远离到太阳的位置,现象又是如何?问题6:那么,我们在找凸透镜焦点的时候有种方法是将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凸透镜下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点,我认为这个点就是焦点,你能解释一下其中的道理吗?这个最小最亮的点实质上是什么?
这一系列的问题将思维推向顶端,问题解决了,思维能力也提升了。而这一理想效果的达成仍然归功于教师对学生学情的深入关注,来自于交往教学行为的用心用智的钻研与实践。
[1] 胡荻华.中考物理复习策略谈[J].初中生学习,2016(03).
[2] 高红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3).
周丽华,1976年11月生,女,江苏海门人,本科学历,主要从事中学物理教学与研究,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