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策略

2018-01-09陈秀娟

名师在线 2017年9期
关键词:省略号林黛玉文字

陈秀娟

(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福建莆田 351114)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策略

陈秀娟

(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福建莆田 351114)

当前,中学生的心态较为浮躁,很少能静心、细心研读文本,文本细读回归势在必行。它能有效提高学生鉴赏文本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从细品语言、细论结构、细析符号等方面谈谈文本细读的几种方法。

高中;语文;教学;文本细读

引 言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我们平时的说话艺术、写作语言,都是由语文引申而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期盼学生能自己阅读,体会语文世界的魅力。著名语文学家吕叔湘说道:“语文教学是培养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要培养能力就必须进行文本细读,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细读文本。学生如果能养成细致分析文本的良好习惯,从细节了解文本内涵,透彻分析文本结构,就能全面、准确地了解文本内容,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而现在很多教师都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阅读教学可有可无,只要将课本内容一带而过,把课本上的问题讲解完毕就算完成任务。实则不然,这样只会让学生阅读表面化,在根本上并没有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本解读能力。因此,文本细读必须引起重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味语文之美。

一、细品语言是文本细读的关键

语言是作者的感情载体,每篇文章都是由一个个文字串联起来,我们只有细细品味语言文字,才能读懂文本、读透文本,这是文本细读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抓住关键词语、比较替换词语、删减法来细读文本。

1.抓住关键词语,把握文本主旨

我们在细读文本时,一定要紧抓关键词,关键词是作者感情外露的重要载体,揣摩文字内涵,了解文字背后的思想,就能准确把握文本主旨。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的时候,我首先提出了几个问题:文中主角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文中的外貌描写、环境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这就需要我们逐字逐句分析了。首先,紧抓关键词就能对林黛玉的形象有个初步了解。在文中,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却被林黛玉婉言谢绝,如果能抓住 “苦”字,我们可以想象出即便邢夫人怎样苦口婆心地劝说林黛玉吃晚饭,但是都没有获得林黛玉的认同,并且通过林黛玉“舅母爱惜赐饭”中的“赐”字我们可以看出,林黛玉对邢夫人充满感激与尊敬之情,但是又拒绝得体,就这么几个关键词表现出林黛玉懂礼节、识大体、聪慧的特点。其次紧抓关键词了解环境特点,黛玉进入荣国府,看到厅堂匾额上有皇帝御笔书赐的“荣禧堂”,这三个字表现出君王对贾家的宠幸,如果学生能注意这些关键词就可以清楚体会到荣国府的特殊地位,明确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对把握文本的主题有一定的帮助。文中诸如此类的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很多,倘若我们能紧抓住关键词语,将语言细细品读,人物形象便会跃然于眼前,作品主旨也就容易把握了。

2.比较替换词语,体会作者意图

比较替换法是文本细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我们了解文字在句中含义的有效途径。在很多文章中,作者所用的文字都是细细斟酌,力求用最恰当的文字来突显角色。我们若想要知道文中的角色是个怎样的形象,文章要表达怎样的主题,可以通过文字替换法来分析比较替换之前与替换之后的效果,相信学生一定能明白作者用该字的意图。例如在学习《药》这一课时,鲁迅先生就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文中对刽子手的描写,用了“闯”“捆”“嚷”等动词,表现了刽子手粗鲁、凶残、蛮横的特点。我们也可以试着将文中的动词替换成其他词汇,学生们提出了“跑”“拿”“叫”等词汇,我让学生针对改动之后的文字和作者先前的进行对比,明显发现,不但文字平庸了不少,还不能突显出人物特点,淡化了人物的性格、形象。因此,比较替换词语,可以快速准确了解作者的意图,是文本细读不可缺少的一环。

3.删减品味不同,体察文本细节

删减法是细读语言时的重要步骤。在阅读作品时,大家一定会注意到,有些文章描写很多,作者通常都会对人物描写加上很多形容词、动词,有些话似乎可有可无。那么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呢?如果删掉这些描写,文章又有什么改变?通过删减法学生能体察到文本细节,知道作者这样写的原因,这样就能全面理解文本,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细论结构是文本细读的保证

文本细读不但要从局部分析字词,还要训练学生思维,从整体把握文本的结构。在高中教材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文本中处处存在着伏笔、对比、线索等。想要把握文本的整体性,了解这些是关键。这就需要我们先认真备课,理解课本中的重点、难点,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路,让学生“顺藤摸瓜”。

比如我们在教学《祝福》时,可以引导学生细论作品结构。通过细读,我们不难发现,作品在情节安排上非常有特色,把祥林嫂的死放在文章前面,这样读者就会急于探求谁是凶手,巧妙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此外,文章始终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反差,震撼人心,凸显主题。我们若能将结构细细分析,把握文章的主题就不难了。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渐渐养成细读结构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分析文章的结构,吃透文本,这样我们就能更轻易地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意思,这是文本细读的有力保证。

三、细析符号是文本细读的辅助

标点符号是我们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辅助工具。通过品析标点符号,我们可以了解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和书面语言的语境。在作品中,我们看到一些作者经常使用省略号、感叹号、问号等。这些符号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比如,在《祝福》一文中,作者在描写人物语言时用了多个省略号。卫老婆子在和四婶交流的时候谈到:“这回我一定荐个好的折罪……”“然而……”四叔说。在这段话中,作者对卫老婆子和四叔的话都用了省略号。在话末使用省略号表现了卫老婆子在说这段话时愧疚、自责的心理,四叔说到“然而”,却隐藏了后面的话,用省略号代替,在这里我们不难想象,四叔内心虽然有想法却没有说出口,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话对祥林嫂没有帮助作用而将这段话隐藏于心,更加衬托了事情的悲剧性。又如,在《纪念刘和珍君》一课中,作者介绍了当时的情况,最后却用了“原来如此!……”来结束。在这里,只用了四个字来做概括,并且使用了感叹号和省略号。引导学生细读课本,不难发现,此处的感叹号加重了语气,表达了作者的愤怒、震惊、以及对社会的悲哀。同时对青年的牺牲表示遗憾,对敌人的残劣行为表示唾弃。最后的省略号表现出这件事深深震撼了作者的心灵,用空白来表现自己的哀愤,心中似有千言万语,却又“无声胜有声”,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提醒学生细析标点,通过标点领略文本的美感。

结 语

文本细读能帮助学生提高文本鉴赏能力。它需要我们长期坚持,我们教师切勿急于求成,应多多开展细品语言,细论结构,细析标点等方面的练习,让学生能从文本细读中把握语言的美,体会语文世界的魅力。

[1]陈思和.文本细读与比较研究[J].当代作家评论.2007.

[2]刘苏.高中语文教学中小说解读研究[D].西南大学.2013.

[3]王晶.整体感知与文本细读[D].河南大学.2013.

陈秀娟,1974年生,女,福建莆田人,现任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教师,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中学一级。

猜你喜欢

省略号林黛玉文字
省略号
省略号来了
文字的前世今生
省略号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正确使用省略号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眼中的“大”和“小”——《林黛玉进贾府》建筑居室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