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育学生政治素养的方略
2018-01-09朱伶俐
朱伶俐,冯 超
(江苏省宜兴中学,江苏宜兴 214200)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育学生政治素养的方略
朱伶俐1,冯 超2
(江苏省宜兴中学,江苏宜兴 214200)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革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意识和政治认同感,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中政治;政治认同;素养
引 言
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阶段的学习能够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政治认同核心素养教育就成为教育的重点内容。文中笔者主要以《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一课的内容来对具体的政治教学进行说明。
一、聚焦时事政治——以“热点新闻”育素养
政治课堂的主要教学资源来自于国家或者是国际时事,在课堂中利用时事政治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对时事政治的分析过程中还能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政治知识点。除此之外,时事政治素材的运用还能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国际形势有所了解,从而增强学生对我国政治价值、政治实体、政治工具和政治效能的认同感。
在全国召开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专题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要将红军精神继续发扬光大。所谓红军精神,实际上就是将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始终放在首位的崇高理念,全国人民要坚持发扬并发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提升,不怕艰难险阻,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自立自强,严格遵守社会法纪,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团结,将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与个人发展相结合,承担社会责任,培养社会意识。长征结束这么多年以来,依然能够将长征精神保留并发扬的原因在于,长征精神将共产党对无产阶级事业的追求和奉献表现得淋漓尽致,透过长征精神,我们能够看到老一代革命事业奉献者们的无私,能够了解到社会主义事业的艰难和险阻,能够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所以笔者在讲授《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一课时,就以专题大会的演讲报告作为课程的导入,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首先对这一课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在观看视频的基础上让学生形成自己关于历史的思考。
通过历史事实,学生能够总结红军的奉献精神,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老一辈革命者展现出的英勇和牺牲背后的原因。笔者将学生给出的解析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帮助学生树立爱国意识,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时事新闻的了解进行思考,打破传统教学的空洞说教局限,让学生结合时事分析来思考长征精神对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所能起到的作用,在分析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二、巧用小组讨论——以“精彩辩论”育素养
小组讨论是教师最常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效果上也是最好的,同时也很受学生的喜欢。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被分成了几个小组,教师会给每个小组一个讨论话题,学生根据这个话题,在小组内畅所欲言,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有参与讨论的权利。最后,小组成员得出一个统一的观点,用作对教师问题的答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国家的一些政策当成小组讨论的话题,让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加深对国家实施的一些政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
笔者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爱国主义事例,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时,引出了2016年的“肯德基事件”,要求学生以此事件为背景材料,讨论“如何理性地爱国”。在讨论之前,教师没有发表任何意见,没有影响学生的思考方向,而是让学生根据自身所知道的政治知识,加上自己对事件的看法,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身为学生应该如何理性地爱国,要求学生正确地区分“理智与不理智行为”的表现形式。经过小组成员的讨论,反馈出来的答案非常统一:围堵肯德基和打人都是不理智的爱国形式。学生给出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明显,对美国的抵制行为势必会影响到与美国的经济交流,对一些在国外有投资的中方企业的发展不利;二是公然抵制美国产品在中国的销售,不利于中美双方的友好发展;三是打人者触犯了我国法律。爱国是我们每个人的信念,在表达上要使用合理的方式,显示出国民的素质。笔者在教学中采用的这种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政治问题的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三、开展实践活动——以“丰富活动”育素养
政治教育离不开社会,从社会活动中可以获得许多实践知识。为了学生更好地接受政治教育,将原来“讲授型”的课程模式进行调整,逐渐向“活动型”课程模式转变。为了此,学校的授课方式也要进行调整。将原先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时间的三分之一拿出来,作为学生进行社会活动的时间。通过举办各种不同的活动,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参与政治活动的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接受和学习政治知识的激情。这种活动不一定局限于课堂上,学校可以组织开展一系列的课外活动。
笔者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教育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积极性。在中华民族精神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分组探究的教学方法。在课前,让学生通过组队的形式进行分工合作,收集相关资料,并且通过制作PPT、视频等方式在课堂上展示。在课堂上,笔者没有讲授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而是通过同学们展示的历史资料,比如国共合作、南京保卫战等一系列内容,让同学们自己感受和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这堂课上,学生看到了革命先烈们抗日战争的不易,看到了他们为了保卫祖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血洒战场,不禁泪流满面。笔者相信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这种教育模式的转变,不仅培养了学生间的合作能力,更通过自我教育的形式增强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
四、拓展课外阅读——以“经典书籍”育素养
综合素质评价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考评内容。培养综合素质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学习。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影响学生思想的重要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因而,政治课程的教学需要结合社会科学的精华,使得学生能够在政治课程的学习中同时获得历史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形成正确的政治认知。
在资源丰富的今天,学生在课余时间都喜欢阅读各类的书籍,但是经统计分析,文学类书籍占多数,社会学科类的书籍几乎没有学生阅读。笔者认为,通过阅读社会科学类书籍也是培养学生政治素养的重要手段。学生只有在了解“是什么”之后,才会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培养学生形成政治认同的思想,政治认知是前提。学生在阅读适量的社会科学书籍后,可以获得基本的政治认知,同时对我国社会目前存在的问题会有一定的了解,进而提高学生对政治体系的认同感。笔者在课程结束后,向学生推荐了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书籍,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做好笔记,并撰写读后感。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的过程,加深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
结 语
稳定的社会条件是一个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这个条件离不开人们的政治认同,它是国家政治发展的核心。在进行实际教学时,教师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而应该积极运用其他的教学资源,创新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积极性,把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落实。
[1]彭正德.论政治认同的内涵、结构与功能[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05).
1.朱伶俐,1981年生,女,江苏连云港人,现任宜兴中学政治教师,宜兴市教育能手,中学一级教师。2.冯超,1979年生,男,江苏宜兴人,现任宜兴中学政治教师,曾获宜兴市高考优秀毕业班学科老师称号,宜兴市教育局嘉奖,宜兴市教学新秀,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