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知识分类理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018-01-08刘兴武
刘兴武
摘 要: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从广义的知识来分类,语文知识则可以分为陈述性语文知识和程序性语文知识。这两类知识获得的途径以及存储方式都不同,现根据知识分类理论的特点,对于语文知识进行阐述,对知识分类及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知识类型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促进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知识分类;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2-01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2.074
一、知识分类理论
分类是指按照事物的本质,把一个事物分为若干个小事物的过程。而知识分类则是按照不同的特点和学习需要,把知识分为相同或者不同的体系,使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更加系统和概括,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
知识按照广义来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陈述性知识是指人们可以直接回答“是什么”的知识,是个体可以有意识地获取和陈述知识的过程。获取的途径主要是人们的记忆,从而使获取的知识在大脑中形成一个系统的概括。程序性知识则指“怎么办”,是个体怎么做事,怎么根据已有的知识体系来解决事情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指如何根据已有知识或概念等解决问题的知识,使知识形成一个系统、规则的过程。
陈述性知识获得的途径有三个,分别是联结、加工和组织。联结是指个体通过环境、教材等方面获得的新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形成新的知识的过程。加工是指把获得的新的知识和已有经验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系统的概念或者多个概念的过程。组合则是指把获得的新知识、新的概念等归类整理,使这些新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从而使知识变得富有结构化和整体化。以上三个环节就是获得陈述性知识的途径,缺一不可。
程序性知识获得的途径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陈述性阶段和程序化阶段。人们把获得的新知识进行联结、加工和组合,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这就是陈述性阶段,而人们把学到的知识体系运用于实际操作,运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则是程序化阶段。只有陈述性阶段的知识学习得扎实,才能使程序化阶段的实际操作更加准确和快速,渐渐不再依赖于陈述性阶段,而是成为更加灵活的技能或技巧。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是相互依托、共同进步的过程。陈述性知识是程序性知识的基础,只有学好陈述性知识才可以使程序性知识更加熟练和灵活,而更加熟练灵活的程序性知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和发展。
二、语文知识的分类
语文知识也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把学到的知识归类到陈述性知识,而用知识引导行动则是程序性知识。但是语文知识千千万万,如果只把所有的语文知识都归结为这两类还是有些笼统,现根据心理学的角度把陈述性知识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分为三个方面:记忆性知识、理解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记忆性知识是通过记忆而获取的知识,理解性内容较少,比如汉字、部首、拼音字母表等内容。理解性知识是指这类知识的获得途径主要依赖于逻辑思维对新知识的理解,比如一些常见的写作方法、修辞方法等内容。体验性知识则是指知识的获得依靠于经验或者体验,在这两者基础上获得的知识。在体验性知识中,逻辑思维占很少方面,是个体通过自身的感受而获得的直接經验。体验性知识有较强的个人主观色彩,也不具备传播性,因为有些经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因此体验性知识不是通过自我学习而获得,而是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体验而感受到的。比如说新课改中语文知识的个人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等知识。
同样,也可以把程序性知识分为三类,分别是动作技能、智慧技能以及策略性知识。动作技能是指如何行动的规则以及因为练习而形成的实际动作,是一种动作协调的能力。汉字的书写就属于此类知识。智慧技能是指运用已有经验或者概念而做事情的能力,比如运用标点符号、运用句式句型等都属于这方面的知识。策略性知识是指对个体自身的控制的能力,比如在写作知识中的“按照一定顺序写”,在阅读教学中的复述、复习等知识都属于策略性知识的范畴。
三、知识分类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要以知识分类理论为基础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知识分类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更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
(一)陈述性语文知识的教学
在一般课堂上,陈述性语文知识的教学是由教师的讲解为主,但是针对不同的陈述性知识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记忆性的语文知识应该采取教师讲解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类知识没必要让学生探究和发现。为了加强学生的记忆,可以采取更多的策略,比如强化学生的记忆弱点等,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学习,引起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的记忆。理解性的语文知识则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应该整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把新的知识进行结合,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体验性的语文知识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因为真实的情境不可能随时随地都有,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设计精彩的引导语,布置教室的环境,使学生去探究和体验,从而获取知识。
(二)程序性语文知识的教学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依托于陈述性知识的掌握情况,才可以使学生的程序性知识更好地进行。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学习。
动作技能的知识的掌握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应该使学生知道动作的规则,然后进行大量练习达到熟练动作。在动作技能的学习中,教师首先应该指导学生的动作,形成规范的动作,然后再让学生练习和掌握。智慧技能的学习也要求学生掌握规则和概念的学习,然后在掌握规则和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运用和练习。教师在这类知识的过程中应该灵活转换,让学生在理解规则和概念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达到学习的目的,比如主被动句的学习等。策略性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灵活性,比如“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并没有说按照什么顺序进行。因此教师在教授这一类知识时切忌死板,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新点。
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知识分类理论选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郝秀刚,葛明贵.程序性知识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