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1-08房庆荣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9期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心理

房庆荣

(江苏省徐州市矿山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6)

早期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房庆荣

(江苏省徐州市矿山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6)

目的早期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6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心态,如焦虑、忧郁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早期护理干预;突发性耳聋;心理状况;生活质量

突发性耳聋是临床中较常见的病症之一,指的是在某种因素的影响下,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耳鸣、眩晕等[1]。当患者出现突发性耳聋后,心理上常常会出现较明显的波动,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出现心理问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应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次研究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6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取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试验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9~68岁,平均年龄(49.15±6.53)岁,左耳13例,右耳18例,双耳3例;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48.86±6.25)岁,左耳14例,右耳18例,双耳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第一,心理护理。突发性耳聋患者由于突然失去听力,大多情绪较为低落,容易出现焦虑、忧郁等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尽量感受患者的心情,引导患者正确宣泄出心中的不良情绪,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树立对疾病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计划,提高患者的依从度;第二,健康教育。由于患者听力系统功能丧失,因此应当通过视频、宣传材料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突然性耳聋的特点、病因、治疗、预后等,提高患者对病症的了解,并通过成功的治疗案例,引导患者树立正面、积极的心态;第三,放松训练。引导患者闭上双眼,身体尽量放松,进行缓慢的深呼吸,并通过自我暗示的方式,逐渐进入平静状态,2次/d,15 min/次。此外,还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辅助患者放松。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忧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SAS、SDS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忧郁症状越严重;生活质量评分通过SF-36量表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前,两组SAS、SDS、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SAS SDS 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试验组 34 48.52±7.38 41.27±6.22 50.15±5.68 42.14±3.55 68.55±12.80 93.11±6.93对照组 34 48.67±7.85 47.35±8.44 50.56±5.84 48.25±4.36 68.90±12.41 82.55±13.22 t/0.081 3.381 0.294 6.337 0.115 4.125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也大,突发性耳聋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3]。部分发病后2周内听力可自然或经治疗后恢复,但仍有3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并发症,如听力损失、耳鸣等[4]。因此,必须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早期护理干预,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显示,护理前,两组SAS、SDS、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原因为:突发性耳聋患者大多会出现负面情绪,心理压力较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5]。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并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保证了护理的有效性,改善了患者的不良心态。另一方面,通过健康教育、放松训练等方式,使患者了解突发性儿童的相关知识,并掌握自主恢复的方法,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心态,如焦虑、忧郁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杨凤平.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6,29(8):182-183.

[2] 田双雁.在校大学生突发性耳聋的心理护理[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3):65-66.

[3] 侯 霞.心理因素对突发性耳聋发病和恢复的影响及护理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3):133.

[4] 龚文佳.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焦虑抑郁分析及护理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5):3583-3584.

[5] 李海燕,袁翠云,杨 芬,等.护理程序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8):86-88.

R473.76

B

ISSN.2096-2479.2017.49.49.02

张 钰

猜你喜欢

突发性耳聋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深刺听宫治疗耳鸣、耳聋验案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心理感受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耳聋耳鸣辨证施护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