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的效果对比

2018-01-08褚晓静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9期
关键词:泻剂聚乙二醇结肠镜

褚晓静,年 萍

(徐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一病区,江苏 徐州 221000)

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的效果对比

褚晓静,年 萍

(徐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一病区,江苏 徐州 221000)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拟行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检查当日检查前给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3L进行肠道准备,观察组在检查前1天晚给予患者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1 L,检查当日给予相同溶液2 L,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肠道准备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道准备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患者实施结肠镜检查前多次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进行肠道准备,可使肠道准备质量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

结肠镜检查是直肠与结肠检查的“金标准”,随着我国内镜检查技术水平的提升,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结肠镜检查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受检者年龄也有所放宽,现今,在结肠镜检查中老年患者占50%~75%左右,检查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1],但是采用结肠镜检查的漏诊率依然较高,为了使检查顺利完成,做好充足的肠道准备至关重要。因此我院选取80例患者对肠道准备的实施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拟行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2~86岁,平均年龄(75.24±5.36)岁;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61~87岁,平均年龄(77.82±5.6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排除未完成全结肠检查者,排除60岁以下老年患者;排除疑似胃潴留、消化道穿孔、肠道手术史;排除重要脏腑器官功能不全者;排除患者严重精神科疾病患者;排除对麻醉药品或者泻剂过敏者。

1.2 方法

1.2.1 两组患者均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作为肠道泻剂,在接受结肠镜检查前2天对所有患者开展口头与书面的饮食指导,食用无渣低纤维食物,在检查当天禁食[2]。对照组在检查当日给予患者应用泻剂,服用时间为早晨4:00~6:00,泻剂服用剂量为3 L,服用方法为:每隔10 min服用250 mL泻剂,2 h内服用完3 L泻剂。观察组在检查前1天晚20:00服用泻剂1 L,服用方法:每隔5 min服用泻剂250 mL,在30 min内服用完;察组检查当日服用泻剂2 L,服用时间早晨4:00开始,每隔10 min服用250 mL,1.5 h内将2 L泻剂全部服用完。患者若行结肠镜2 h前未有清水样便排出,需应用生理盐水进行一次灌肠操作[3]。

1.2.2 结肠镜检查:两组患者均应用无痛结肠镜检查,检查开始时间为早晨8:30,所有患者均有具有丰富结肠镜工作经验的医师与麻醉师共同进行检查,由专科护士在旁协助,并对患者行结肠镜检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记录。

1.3 评定指标

1.3.1 肠道清洁度评价指标:采用波士顿大学医学中心提出的肠道准备量表对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进行评估判定[4],判定标准为:肠道准备差,结肠段内固体粪便残余量过多,未能有效清除,结肠镜不可进入评0分;肠道准备一般,可见部分结肠黏膜,部分结肠段因不透明液体及部分残留粪质难以观察评1分;肠道准备良好,结肠段黏膜可见度较高,较为清晰,存在不透明液体或者部分粪质残留,对于结肠镜检查影响度较小评2分;肠道准备优,结肠段内均可见清晰黏膜整体,无不透明液体,无粪便残留。右半结肠、横结肠与左半结肠的评分为0~3分。肠道清洁度整体评分总分为9分。

1.3.2 由护理人员对患者主诉的恶心、腹痛、腹胀、呕吐等问题进行记录,并以头口提问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收集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在进行肠道准备中出现恶心呕吐2例,腹胀2例,腹痛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40);对照组在进行肠道准备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4例,腹胀3例,腹痛2例,荨麻疹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10/4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2.2 肠道清洁质量

观察组左半结肠的清洁评分为(2.69±0.24)分,右半结肠清洁度评分为(2.69±0.24)分,横结肠清洁评分为(2.74±0.23)分,肠道清洁质量总评分为(7.49±0.98)分;对照组左半结肠的清洁评分为(2.13±0.27)分,右半结肠清洁度评分为(1.97±0.26)分,横结肠清洁评分为(2.21±0.22)分,肠道清洁质量总评分为(5.38±0.92)分。两组患者左半结肠、横结肠、右半结肠分段评分以及肠道清洁质量总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结直肠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人类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安全。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与膳食结构发生改变,以及环境污染程度的加剧,会导致我国结肠癌、炎性肠病、结肠癌等结肠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结肠疾病也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生活质量而成为现今研究的热点。由于结肠疾病不存在明显的早期症状,导致部分患者确诊时已经错过最佳的救治时间,晚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在临床诊疗中应用结肠镜检查对结直肠疾病患者进行早期的诊断与治疗,成为现今临床研究实践的工作重点。通过结肠镜检查可对结直肠与回肠末端清楚直观的观察,通过结肠镜检查可发现溃疡、水肿、糜烂、充血、出血、早期癌变等微小变化,同时通过对病变部位进行内镜下活检,利用病理学进行检查,可对炎症程度、癌变分化程度、息肉性质等粘膜病变情况进行组织学定性,也有助于对结肠病变轻重进行分析,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的确定。同时通过结肠镜检查对于结肠息肉、早癌、异物、出血等结直肠疾病与病变均可通过内镜下进行微创治疗,对于结肠癌的早期预防与发现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同时结肠镜检查也是现今对结直肠癌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有效诊疗手段。

表2 两组患者肠道清洁质量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肠道清洁质量对比(±s,分)

分组 n 左半结肠 右半结肠 横结肠 肠道清洁质量总评分观察组 40 2.69±0.24 2.69±0.26 2.74±0.23 7.49±0.98对照组 40 2.13±0.27 1.97±0.26 2.21±0.22 5.38±0.92 t 8.2027 10.3615 8.8115 8.3062 P<0.05 <0.05 <0.05 <0.05

我国老年肠道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随着肠道检查技术水平的提升,结肠镜检查老年患者也随着大幅度增加,电子结肠镜检查作为一种有效的结直肠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的重要方法而言,患者的肠道准备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着肠镜检查的顺利与否,同时对于结肠镜检查的可接受性也具有较大的影响,肠道准备不充分也会迫使患者重新进行肠道准备,或者更换其他结直肠检查方法。因此,结肠镜检查的关键因素就是肠道的有效清洁[5]。若行结肠镜检查前未做好充足的肠道准备,就会导致病变被肠道内粪便覆盖,结肠镜镜面受到污染,使进镜与观察效果均会受到较大影响,导致漏诊现象发生,严重时也会导致检查失败。因此,在结肠镜检查前开展有效的肠道准备工作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肠道准备结果直接影响结肠镜检查的成败。若肠道准备方法不当,就会使肠道准备效果大幅度降低,也会使患者的痛苦程度大幅度增加。理想的肠道准备方法需具有清洁效果佳、安全性高、对患者损害性小、使用简单便捷等诸多优势。结肠镜检查前开展肠道准备实际上是导泻过程。在肠道准备时应用口服导泻剂时,需要患者大量饮水,但是应用口服导泻剂后患者也会出现剧烈腹泻,同时大量饮水也会使患者出现恶心、腹胀、呕吐等不良反应,也会使清肠效果受到较大不良影响。部分肠道准备效果差的原因与患者服药后出现的腹胀、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有关,同时饮水不足、耐药性等原因也会影响肠道准备效果,进而影响结肠镜检查效果。

根据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提示,部分老年患者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胃动力异常现象,胃动力障碍也会使胃排空出现延迟,老年患者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后,患者就会因大量液体短时间内摄入引发呕吐、腹胀等不良反应。由于老年患者自身代谢慢、活动量少,大部分老年患者存在习惯性便秘,而老年便秘患者的肠道处于一种特殊状态,即肠道内粪便量多,质地偏硬,肠道蠕动较慢,基于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常规肠道准备方法时,老年习惯性便秘患者的肠道清洁效果并不理想,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需要额外应用其他肠道清洁准备方法,在检查前需在结肠镜检查前1d加服一次清肠剂,促进大便排出,易于患者接受。

老年患者行镜检查前,根据老年患者的病情、排便情况给予针对性的个性化肠道准备,同时提前给予老年患者应用必要的肠道清洁剂,使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有效减轻,使老年患者的痛苦感降低,同时使老年患者对泻药的耐药性有效提高,使清肠效果更为理想。老年患者由于缺乏肝糖原的储备,代偿能力较差,禁食后,大量饮水与腹泻,也会使老年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用药,对患者出现的低血糖反应给予及时发现,遵医嘱给予患者葡萄糖,改善低血糖状况。

现今,行结肠镜检查前应用最为普遍的肠道清洁剂是复方聚乙二醇,我国消化内镜诊疗中肠道准备指南提示[6],复方聚乙二醇等渗溶液的最佳使用剂量为2~3 L,服用时间为2 h内服完。但是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由于老年患者自身体质因素,在服用过程中耐受性较差,即使勉强服用后也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胀等不良反应。基于此,我院将肠道准备方式进行了调整完善,将3 L的复方聚乙二醇分两次服用,减少因大剂量服用老年人不耐受反应,使右半结肠、左半结肠及横结肠的肠道清洁度大幅度提升,提高腹腔镜检查的准确性。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结肠镜检查前1天晚给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1 L,检查当日给予相同溶液2 L进行肠道准备;对照组在结肠镜检查当日行结直肠镜检查前应用一次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3 L进行肠道准备,对两组患者行肠道准备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肠道清洁度进行比较可知,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低于对照组(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左半结肠、右半结肠、横结肠以及肠道清洁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研究结果提示,老年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前1天开始前进行分次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等渗溶液进行肠道准备的肠道清洁效果,比结肠镜检查当天一次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等渗溶液进行肠道准备的效果更佳,肠道清洁度更高,有利于老年患者行结肠镜检查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可使结肠镜检查结果准确性更高。

综上所述,相比于一次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等渗溶液进行肠道准备,老年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前采用分次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等渗溶剂进行肠道准备,老年患者肠道清洁度高,可使结肠镜检查准确性显著提升,可使老年患者结直肠疾病的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效果评定的准确性更高。因此,分次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值得在老年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前作为首选肠道准备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张文娟,王朝霞.4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无痛结肠镜检查老年患者机体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3):3265-3266.

[2] 陈红莉,唐建光,段杨丽,等.乳果糖在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应用[J].临床内科杂志,2015,(3):206-207.

[3] 李 谦,王建荣.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对肠道清洁度及耐受度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3):407-410.

[4] 张丽娟,马 骁.磷酸钠盐溶液在老年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1):123-124.

[5] 陈佩松,马镇坚,张洪实,等.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3):358-360.

[6] 张 智,葛兆霞,邓小岚,等.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的效果对比[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4):1829-1832.

R574.62

B

ISSN.2096-2479.2017.49.7.02

张 钰

猜你喜欢

泻剂聚乙二醇结肠镜
结肠镜治疗前肠道清洁准备致水中毒一例报告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聚乙二醇渗透胁迫对苜蓿幼苗营养器官离子含量的影响
长期便秘怎么办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治便秘,用药不当毁肠子
藏药六味能消散配大黄缓泻剂治疗胆囊炎106例
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萃取猪胰蛋白酶
普拉洛芬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的临床观察
减轻结肠镜操作中腹痛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