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肢体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18-01-08邬光继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9期
关键词:偏瘫肢体康复

邬光继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神经内科,重庆 404100)

早期肢体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邬光继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神经内科,重庆 404100)

目的探讨早期肢体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6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住院患者3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肢体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效果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肢体功能锻炼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脑卒中;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护理

脑卒中是临床高发的脑血管类疾病,表现为脑局部循环障碍及肢体功能障碍,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临床统计显示,约40%的脑卒中患者遗留轻度肢体功能障碍,15%~30%的患者遗留中至重度肢体功能障碍[1],因此,脑卒中所致的肢体功能障碍是患者致残的首要原因,早期功能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至关重要。本病起病急、病情重,康复过程漫长,易并发各种并发症及后遗症,对患者的身心影响极大[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6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住院患者3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70例。其中,观察组男97例,女73例;年龄60~84岁;病程3~48 d。对照组男106例,女64例;年龄29~98岁,病程6~29 d。两组性别、年龄、运动障碍程度、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经CT或MRI检查确诊,均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缺失;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病情护理、饮食护理、康复训练、高压氧治疗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患者发病24 h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采取早期康复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

1.2.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发病突然,病情较重,患者心理难以承受突如其来的肢体活动障碍,出现恐惧、绝望的情绪,甚至不配合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的关心、开导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同时与家属沟通,做好指导工作,共同排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使其主动参与并积极配合康复训练。

1.2.2 早期良肢位的摆放

患侧肢体放于抗痉挛的位置,每隔1 h~2 h翻身一次。仰卧位:头颈肩卧于软枕上,患侧上肢、肩关节、臀部、膝关节置于软枕上,上臂外展,肘、腕、指关节尽量伸直,在膝下垫软枕防膝关节过伸。健侧卧位:在胸前放一软枕,患侧上肢自然伸展,下肢屈曲,腿、脚放于软枕上。患侧卧位:头部与躯干成直线,躯干向后仰,背部放L型翻身枕支撑固定,患侧上肢和躯干呈90°,膝关节略为弯曲,两膝间夹软枕,臀部伸直。张艳红[3]对患者经过6周的良姿位干预,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幅度均明显优于常规基本体位的对照组。

1.2.3 被动活动

肢体被动按摩是康复的重要手段,可以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同时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按摩顺序应由近心端到远心端,再由远心端到近心端。按摩时,揉捏瘫痪肌,拮抗肌予以按捂性推摩,促进慢慢放松,并反复进行,2~3次/d,20~30 min/次。按摩后可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按照先大关节、后小关节的顺序依次进行,分别使关节外展、内收、内旋、外旋、屈曲、伸直、环绕、每个动作重复10~30次,2~3次/d,以患者不感觉疼痛为最大限度,直至过渡到主动训练。活动后给予温水浸泡或热敷关节,提高舒适感,缓解疼痛。

1.2.4 主动运动

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进行床上主动训练,以利肢体功能快速恢复。

①Bobath握手:协助患者将患手五指分开,健手拇指压在患侧拇指下面,余下指对应交叉,并尽量向前伸展肘关节,以坚持健手带动患手上举,在30°、60°、90°、120°时,可根据病情坚持5~15 min左右,锻炼过程中双手保持平稳,禁过度用力,保持呼吸均匀。

②桥式运动:患者平卧位,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双足抵于床尾,护理人员压住患者双膝关节,指导患者尽量将臀部抬离床面,并保持不摇晃,两膝关节靠拢。锻炼时指导患者保持平稳呼吸,坚持时间从5 s开始,逐渐增加至1~2 min,2~3次/d,5下/次,主要锻炼腰背肌、臀肌、股四头肌等,预防下床时甩髋、拖步等不良步态。

③床上移动:指导患者以健手为着力点,健肢为支点在床上进行上下移动。健手握紧床栏,健肢协助患肢直立于床面,如桥式运动状,臀部抬离床面时顺势往上或往下移动,即可自行完成床上移动。若健手力量达5级,可指导患者用手抓住床边护栏,健足放至患肢膝关节下进行翻身活动。

1.2.5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早期锻炼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积极进行上肢及手部的功能训练,对于提高患者康复的信心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如手的握持训练、对指练习、双手十字交叉、进食、穿脱衣服、刷牙、如厕等,每次训练30 min,2次/d。

1.2.6 物理治疗

通过主被动活动及按摩减缓肌肉萎缩,同时配合物理治疗,达到康复的目的。叶涛[4]等研究表明,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或康复训练,可加速肢体痉挛状态的改善,使康复锻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予以评定[5]:①基本痊愈:肢体功能完全恢复,且行动自如;②显著进步:肢体功能局部恢复;③无变化:肢体功能无任何变化;④恶化:病情加重且患肢发生并发症。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显著进步率。

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IHSS)对其效果判定[6],总分为42分,分值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效果比较[n(%)]

2.2 两组护理前后NIHSS和ADL比较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比较组间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NIHSS和ADL比较

3 讨 论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而其高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而康复医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康复护理能促进患者脑功能的重组和代偿,且康复时间越早,肢体功能恢复越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将组织和器官的修复潜能发挥出来,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提高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组织的重组和代偿,重塑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恢复患者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本研究表明,早期康复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最大限度降低患者致残率,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护理措施,值得临床坚持应用及推广。

[1] 黄其美.舒适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8):172-173.

[2] 秦娟,郭秀君.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24-426.

[3] 张艳红.早期良姿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4):85-87.

[4] 叶涛,朱路文.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mate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3):318-323.

[5] 崔莉.细节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2):2807-2808.

[6] 王瑞莲.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4,30(10):214-215.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49.37.02

刘欣悦

猜你喜欢

偏瘫肢体康复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肢体语言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肢体写作漫谈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