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家园合作 丰富园本课程
2018-01-06黄蓉蓉
摘 要:以“种子文化”引领下的园本课程建设非常重视家園合作,它的构建从一开始就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内容,组织实施方法和评价体系,通过建立家长资源库、架设家园沟通桥梁、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园活动,充分发挥家长的优势,促进家长深层次参与,提升家园合作,丰富园本课程。
关键词:种子文化;家园合作;园本课程
2016年苏州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的《幼儿园“种子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被列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以“种子”隐喻幼儿,提出幼儿园“种子文化”,以“肥沃的土壤”“充分的阳光”“流畅的空气与及时的雨露”隐喻幼儿园师资、课程、环境以及不同主体间的平等交流互动等,建构出既有统领性核心理念又有独特内涵的幼儿园教育文化。
新《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种子文化”统领下,园本课程建设非常重视家园合作,与简单贴牌、随意拼凑、盲目跟风、以所谓的“园本课程”标榜自己“出类拔萃”不同,我园的家园合作的构建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有目标、有内容、有实施、有评价的系统工程。
一、 家园合作的目标
家园合作最终目标是把儿童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也是家园合作所追求的价值取向。经过多年的实践反馈和经验升华,我园家园合作的具体目标是在“种子文化”理念引领下充分发挥家长的优势,挖掘家长资源,促进家长深层次参与,提升家园互动质量,丰富园本课程。
二、 家园合作的内容
我园家园合作的内容包括儿童的情感培养、社会性发展、审美与艺术、语言交往、逻辑推理及探索等,注重幼儿全面化、整体性的发展。在家园合作时遵循以“生活化”为最基本原则:1. 以幼儿为“种子”自然生长的时间顺序展开的家园合作,例如“迎接幼儿入园”“入园初步适应”“适应集体生活”“快乐假期”“毕业典礼”“幼小衔接”等活动。2. 以节日展开的家园合作,春节、元宵节、母亲节、父亲节、劳动节、端午节、儿童节、中秋节、国庆节都是家园合作的重要载体。3. 以季节、时令、节气展开的家园合作,例如种植、郊游、迁徙、雷电、春夏等季节转换。4. 苏州2500年悠久的历史孕育着灿烂的传统文化,在家园合作中我园注重特色化的开发,昆曲、评弹、苏绣都是我园特色课程。
三、 家园合作的实践
(一) 建立家长资源库
针对全园大量游离、零散的家长资源,我园建立了家长资源档案库,并进行系统归类:1. 特长资源:许多家长都有一技之长,擅长管理的家长参与策划、组织;擅长服务的家长负责后勤、保障;擅长教育的家长协助老师引领其他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2. 职业资源:家长从事的不同职业,可以让幼儿全面地了解社会,发挥家长职业的优势能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提供多种支持和服务。3. 社会资源:通过家长的社会资源可以为幼儿园进行各种社会认知活动提供方便,拓宽学习空间。4. 时间资源:利用家长空余时间主动参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我园特别注重祖辈的资料库建设,他们大部分退休在家,时间充裕,热情而且耐心细致,能为幼儿园提供特殊的支持和服务。
家长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幼儿园每年的新生家长资源是源源不断的新生血液,我园定期对家长资源库进行整合、梳理,做到有效管理、常用常新。
(二) 架设家园沟通桥梁
多样化、多层次、多角度的家园沟通渠道保证了我园家园联系机制的完整、有效。1. 建立幼儿园各级家委会,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制订家园合作计划、审议园本课程内容。2. 聘请热心参与幼儿园各项活动的家长,组建园级和班级“家长志愿者服务中心”为幼儿服务。3. 分层次开展家长开放周活动,全园性的一学期一次,年级组根据篇章式家园活动主题定期安排亲子活动展示日,各班每周开放一次,家长可以自主选择进班时间。4. 创设全园性主题活动、家园活动展示窗口并经常进行更新;各班布置具有班级特色的“家长园地”,及时向家长介绍班级计划、活动内容等。5. 充分利用网络,幼儿园微信公共号、幼儿园主页、各班级主页、班级博客、幼儿博客等平台,实现家园间的有效合作和互动。此外,还有家长会、家校通、家访、预约谈话、电话交流等多种形式互通家园情况。
(三) 丰富多彩的家园活动
在共同制订家园合作计划,形成活动设想后,幼儿园利用资源库进行家长资源的检索,寻找匹配资源,和参与的家长深入探讨,形成活动方案。活动结束后请家长发表感言、反馈意见,了解家长在活动中的感受与收获,使家长真正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参与者。
嘉宾有约:警察叔叔进课堂。老师请来了班里的交警爸爸,通过多媒体手段,向孩子们形象生动地介绍了步行、乘车、骑车等交通安全常识。交警爸爸还现场指导小朋友们学做小交警、玩交通游戏。交通安全意识在孩子们游戏中得到提升。
快乐义工:种植顾问来帮忙。小朋友们在种植顾问爷爷的带领下,在“趣耕园”播种了黄瓜、茄子、西红柿。小苗苗长出来了,爷爷教小朋友施肥、除虫;果实成熟了,爷爷带领着孩子们一起采摘、制作、品尝美食:绿莹莹的拌黄瓜;红彤彤的糖番茄;甜糯香的蒸茄子。一道道美味的食品充溢了孩子们的味蕾,也收获了劳动的快乐。
联合行动:21天养成健康好习惯。利用21天效应即幼儿的新习惯形成并养成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开展家园双向互动。21天里,老师重点指导、示范讲解、积极评价,家庭发挥榜样、陪伴、鼓励作用,在家园协助坚持下,欣喜地看到了孩子们的进步:小班孩子学会主动与家长道别,向老师、同伴问好;中班孩子学习分享玩具、书籍;大班孩子学会早睡早起、不迟到等健康习惯。
特色文化:咿呀昆曲声,文化我传承。昆曲是我们苏州的优秀传统文化,孩子们走进演员妈妈工作的昆曲团,欣赏优美的《牡丹亭》,在剧团叔叔阿姨的指点下,孩子们穿上昆曲独特的小生、小姐和丫头的服饰,走着踏点步、伸出兰花指、甩个长水袖,俨然一个个昆曲小演员的架势。endprint
四、 家园合作的评价
我园重视运用动态化、多元化评价手段,让家长成为评价的主人,促进家园合作目标达成。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发展评价:1. 引导家长参与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如我们为每个孩子定制专属的“成长档案”,教师对幼儿成长全面观察,选取典型事例,运用叙事记录和活动照片等方式制作成孩子的成长档案,反馈给家长,家长及时评价并对孩子在家各方面的表现也及时记录反馈给教师,家园互动明确下阶段对孩子教育目标和措施。2. 引导家长参与课程的终结性评价,如在每个主题中都有一张“幼儿主题活动评价表”,制订了情感培养、社会性发展、审美与艺术、语言交往、逻辑推理及探索等发展目标,在主题实施结束后,家长对照目标进行评价,为课程决策提供真实、具体的评价资料。3. 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各类活动的评价,我园的家园活动丰富多彩,不仅深受孩子的喜欢,也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肯定。每次活动之后,我们通过活动反馈表、幼儿园意见箱、家长群、微信群、幼儿园网络平台等多渠道鼓励家长发表感想、提出意見和建议。总之,我们通过多元化评价手段,积极引导家长对幼儿教育和幼儿成长的关注,促进家园合作的有效深入。
五、 反思
1. 我园的家园合作统领于“种子文化”理念下的园本课程开发,有效地避免了当前幼儿园里“园本课程建设价值迷失、顶层设计不完善、具体操作方法缺乏、课程建设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家园合作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工程,实践工作中有的放矢,减少盲目,家园共同成长。
2. “种子文化”理念下的家园合作,其核心是“种子”的健康成长,丰富多彩的家园合作基本原则是遵循幼儿成长的节律,合适的时间开展合适的活动。脱离了“种子”的实际,家园活动就会盲目、随意、跟风或者成为政令指标,不可能真正融入幼儿园的整个课程体系中。
3. 信息化时代,如何通过微信、QQ等平台进行家园合作的评价,把零散的家长留言、感言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网络评价系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苏蕙.相伴种子成长 静候幸福花开——幼儿园“种子文化”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7(3):70-73.
[2] 苏蕙.幼儿园“种子文化”的教育理念与实践[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3(z1):91-96.
[3] 苏蕙.成长之美,培育之乐——浅谈我园的“种子文化”[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1(6):13-15.
[4] 刘敏,马波.成都市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6(1):66-69.
作者简介:黄蓉蓉,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