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

2018-01-06陈宾贤

考试周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应对心理问题

摘 要:农村的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容易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文章以留守儿童发展现状为研究背景,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最后通过研究心理问题的特征,探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有效对策,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应对

一、 引言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由于某种特定的原因,而无法实施监护权的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一般出现在各个地区的农村部落。城镇一体化政策的进一步推进,使农村大量青年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形成留守儿童不断增加的现状。文章以“农村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为话题,深度展开研究。

二、 农村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一) 认识偏激内心迷茫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是和祖辈生活,年龄和思想的差距,两者在思想观、价值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为缺乏沟通交流,孩子在对于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这件事情,观念上出现了严重偏激。他们通过主观意识的猜测,认为父母不爱他们或者是抛弃了他们。这种错误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导致他们的人生观扭曲,他们开始憎恨那些有父母陪伴在身边的孩子,思想和观念的偏激,从而导致他们犯罪。其次是内心的迷茫,因为和祖辈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导致生活中沟通和交流很少,这种生活习惯构成了儿童心理自卑、内心孤僻的现状。加上对学业认知不清,使他们对未来感到迷茫。根据对留守初中生的学习状况调查显示:学习好的占初中生留守儿童总数的8%,学习中等占25%,学习差的占47%,学习较差的占20%。监护人监督力度的不足导致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高,而学习成绩较差,使儿童形成了自卑的病态心理。

(二) 亲情饥渴孤独焦虑

父母亲情的缺乏,容易导致儿童内心缺乏一定的安全感。在每个孩子的心中,父母都是他们最坚实的依赖。因为缺乏父母的保护,孩子因为生存的本能在自己心中建立了一道防护墙,形成自我保护,拒绝与外界的接触。因此造成了孩子内心孤僻的性格。其次,留守儿童生活中,祖辈监护人对于孩子的需求,形成了两种极端,一种是任何条件都满足的溺爱式监督,另一种是由于生活水平有限,什么都无法满足的严格式监督。而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对于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都有负面的影响。再次,由于亲情的缺乏,容易导致孩子因为想见到父母或者得到父母的关注,而产生一些极端的行为,例如:自杀、生病等。残缺的心理体系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 农村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 完善亲子关系增强监护人的责任意识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监护人包括了:直系亲属和学校老师。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首先第一步是完善亲子关系,具体表现为缩短父母与孩子的分别时间和加强其他亲属对孩子的关爱。父母可以通过节假日、寒暑假等时间,陪伴孩子,增强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其次借用新媒体这一新型渠道,通过与孩子进行视频聊天、打电话等改善孩子因亲情饥渴而引发的孤独焦虑等这一现状。接着是提升监护人的责任意识,祖辈监护人在发现儿童生活过程中有较严重的心理现状时,应及时与孩子的父母或者是学校老师联系,避免事情进一步恶化。第二,学校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应该多花费时间进行监督,避免孩子因为学习成绩差而造成心理自卑。通过增加班级集体活动的数量,使留守儿童与班级同学建立坚固的友谊,弥补父母无法传递给他们的亲情。同时,在学校开家长会时,老师应鼓励留守儿童家长,加强对留守儿童生活和学习的关心。

(二) 加强心理教育实施跟踪服务与管理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在校心理教师的治疗和沟通,得到愈治。同时可以通过建立心理疾病档案备份体系和心理疾病高危人群防御机制,阻止心理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因为农村学校办校资金不足,导致农村学校心理咨询室的配置比较低,他们通过传统的测试工具,机械的测试后,进行人为的筛选。对测试结果显示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关注和教导,而测试结果正常的同学会相对忽略。这种不完善的人为体制,会忽略因为突发事件比如父母丢弃、父母双方在外医治疾病而无法陪伴孩子,导致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而这种重大突发事故给人情绪上造成的波动往往是最明显的,如果未能在第一时间关注和指导,导致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以应建立一个紧密的高危人群预警机制,通过学生在校动态,提高预防。建立一个由寝室长、班干部、直系教师、学院领导这样一个危机意识快速反应渠道,随时反应学生异常情况。从而进行关注和指导,避免因为心理问题而造成的严重后果。第二是建立心理教育档案体系,它包括了学生的综合资料、测评资料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测量和收据数据两个方面来建立新生的心理档案。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量的数据对分析问题,找出问题,预防问题并解决问题都有一定的帮助,而我们也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发展,预防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导致的严重的后果。

四、 结语

綜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与祖辈监护人存在着思想代沟。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认识偏激内心迷茫、亲情饥渴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导致家庭和社会发展的幸福指数降低。为改变这一社会现状,需要通过完善亲子关系增强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加强心理教育实施跟踪服务与管理两个方面,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构建和谐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 陆孟飞.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农村留守儿童自卑问题的防治[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6):98-99.

[2] 李轶琛,马筠,杨光远,雷雨,孙科,宋佳,徐汉明.精神科儿少病房留守儿童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及相关因素[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43(01):31-33.

[3] 吴景莲.以躯体化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留守儿童心理障碍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1):441-442.

[4] 丁海青,张桂荣.家庭学校社会在农村留守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性科学,2013,22(02):80-82.

作者简介:陈宾贤,中小学一级,江西省上饶市,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四十里街镇湖东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村留守儿童应对心理问题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对策略分析
浅谈教师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