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组织探究式教学活动 以构建高效课堂
2018-01-05李胜兵
李胜兵
【摘要】 探究式的教学是在新背景下必然要采取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本文在分析目前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程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障碍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组织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几点建议:首先要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合理设计探究式的教学活动;其次以信息技术为平台,有效组织探究式的教学活动;最后坚持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深化探究式教学活动的效果.
【关键词】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高效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教师以怎样的方式授课、学生以怎样的形式学习、师生以怎样的渠道互动,如何引导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准确有效地掌握知识,构建高效课堂,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九年义务制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式学习是应该倡导的教学方式.
初中数学课程中组织探究式的教学活动,就是教师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以课堂内容为中心,以设置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掌握知识体系的教学过程.数学课程中进行探究式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公式、掌握数学理论、培育学生勇于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一、初级中学数学课程组织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必然性
首先,组织探究式的教学活动是初中数学课程特点的必然要求.
数学以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作为研究内容,具有严谨的符号体系,独特的公式结构,形象的图像措辞.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课堂上学习节奏比较快,容量比较大,要求比较高,特别是义务教育课程規范要求教师在教学时,着重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分析、抽象、综合和概括能力,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所以,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不断进行改革与优化,组织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探究式的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每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个性.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在课堂上并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觉研究学习的机会,从而遏制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而对初中生来说,他们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是教学的首要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探究式教学既重视知识的传授,又突出学生的积极学习、主动探索、集体参加,强调学生自己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构建,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最后,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信息社会要求学生具有学习的能力,这种学习能力不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数学知识来处理问题的能力,而是探究学习、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不再像低龄学生一样完全需要依赖教师的讲授来进行数学的学习,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获取开始变得独立自主,对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存在自己的想法和解决的方案,这也就客观上要求教师引入探究式的教学活动,给予学生更多的可塑造的学习探究机会,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二、目前初中数学探究式的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巨大的考试压力降低了教师组织探究式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当前,应该教育的状况并没有获得根本性的好转,有的学校甚至把学生的测验结果与教师的奖金挂钩,考试的重压让教师和学生都透不过气来.在应试教育面前,大多数教师不敢对自己的教学有任何的懈怠,也不敢轻率地试行新的教学方式,更不敢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探索中学习.大多数的教师只想在课堂中向学生灌输尽可能多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2.大量的课后作业削弱了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的兴趣.大多数的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讲解教学内容以后,会把各种各样的数学题留给学生课后去完成,使学生处于一种机械照搬、盲目模仿的学习状态.当然,数学的学习需要适当的练习,对课堂的教学内容加以消化吸收是必要的.但是,过量的作业会让学生变得被动和倦怠,无法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削弱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对数学进行探究的兴趣.
3.大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制约了探究式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由于我国教育资源不充分,班级授课制是中小学长期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在义务教育阶段,班级人数普遍较多,一个班少则三四十名学生,多的甚至超过六十人,教师的工作繁重、任务量大.面对这么多的学生,一方面,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很难去组织讨论、实验、制作等学习活动,只能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另一方面,教师也没有精力去顾及各名学生的学习差异,教师容易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关注和引导,也容易导致学生自身学习主动性、创造力、学习能力降低等问题,限制了探究式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初中数学课程组织探究式的教学活动,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建议
(一)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合理设计探究式的教学活动
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2岁到15岁之间,正处在青春期,逻辑思维逐渐由经验型转向理论型,但在较大程度上还依赖感性认识和具体形态的支撑.初生学生的自主意识开始觉醒,喜欢按自己的意识做事,有意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并积极寻找相应的办法来完成任务.他们喜欢参加各种活动,特别是集体活动, 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学习效率明显提高.针对初中生的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要创设数学情境,将数学知识具体化,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相结合,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空洞、死板,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致,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次要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组织学生探究,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然后按照学生自己的理解,运用数学思维,在实践和体验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自己的方式构建对知识的理解.由于每名学生之间的思维差异,对知识的见解肯定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每名学生个人见解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使知识的理解更加丰富与全面,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中得 以解决,这既是对探究内容的完善,也是对教学效果的升华.
(二)以信息技术为平台,有效组织探究式的教学活动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能够给教师提供的教学器具十分有限,这不仅加大了教师在知识呈现阶段的难度,而且知识表达的实际效果并不能让人满意.缺少形象表述的教学内容不但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容易使学生产生不满和抵触的负面情绪,以至于无法很好地组织探究式的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技术基础是形象的知识呈现方式,抽象性内容的形象化呈现与无障碍的师生沟通.如果没有这样的技术基础,教师在设置情境的时候会缺乏具体性和生动性,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陷入模糊的抽象思维困境,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也不能进行很好的合作交流.信息技术恰好为组织探究式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其所需的一切技术支持.在局域网通信网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当代信息技术的平台上,教师可通过动态演示的教学方式,将授课内容声形并茂地呈现给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动态演示,改变学生对课堂内容呆板生硬的感官认识.利用信息技术呈现给学生的是更加友好的互动形式,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精彩纷呈的数学世界.在这样的情境当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知数学奥秘的欲望,增强课堂活力,提升课堂效率.
(三)坚持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深化探究式教学活动的效果
评价能使学生明确探究式教学活動的效果,给学生提供反思的时机,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在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方面要坚持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初中生的年龄正处于从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发展的过渡时期,各种思维能力及智力水平也正处于形成期和提高期.这个时间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可塑性很强,因此,探究思维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必须要接受学生发散性的思考方式.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要坚持多元化的标准,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要分析其思维内涵,鼓励学生更加自由、开放地思考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发展性.用发展眼光看待学生的进步,要善于发觉学生探究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每名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严青.基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4):43.
[2]樊守德.巧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优化初中数学教学[J].广西教育,2016(9):81.
[3]扎西旺堆.新课标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7(6):135-136.
[4]刘志华.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