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2018-01-05凌向红
凌向红
【摘要】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但在我们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存在着不同的弊端,本文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剖析与反思,并形成有效的进行情境创设的策略,合理选择情境创设的方法。
【关键词】 情境创设 案例分析 课后反思 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10-089-010
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教学需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实际进行设计,低年段应游戏化的富有童趣的情境,高年段应偏于实践,要针对生活实际进行设计,尽量使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注重它的现实性、针对性、趣味性、思考性和挑战性,还要注重它的简约性,复杂、冗长的教学情境不仅会模糊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的思考游离于数学问题之外,而且无形中会挤占探讨重点问题的黄金时间,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益。生活中的数学较零散、肤浅、不严密、不成体系,因此我们从生活情境引入数学时应进行必要的“剪裁拼补”、进行适当的提炼,使之恰如其分,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高效的学习数学,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生活。必要的话,我们可以采用“情境串”的设计方法,也就是创设一系列相关联的情境,将整节课链接起来。
一、创设具有现实性的情境
具有现实性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强化动机意识,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且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他们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有助于学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例如,练习题:花花有12条花金鱼,9条红金鱼,送给欢欢10条,还剩下多少条?十年前我教学时,先启发学生想两种金鱼一共有多少条,再让学生用两种金鱼的总条数减去送走的条数,列式是12+9-10=11(条)。十年后我把这题稍作修改,把它变成生活情境问题,学生不在拘泥于同一种思路。
师:如果你有12条花金鱼,9条红金鱼,你的好朋友想向你要10条,你怎样送呢?你自己还剩下几条呢?请尝试着用数学算式表出你的想法。
生1:从花金鱼里拿出10条送给好朋友,自己还剩下11条,列式为12-10+9=11(条)。
生2:把红金鱼全部送给好朋友,还差一条,再从花金鱼里选一条去送,自己还剩11条,列式为10-9=1(条),12-1=11(条)。
两种教学相比较,应用情境教学法给了孩子们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的空间,启发和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经历中的事和现象,教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用数学语言去表达,这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创设具有思考性的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是否具有思考性要看这个问题情境的呈现方式、开放程度,另外还要看这个问题情境对学生而言是初次遇到,还是已接触多次。一般说来,初次遇到的、条件设计较隐蔽、呈现方式文字化、解决步骤较多、开放程序较大的问题情境较有思考性。没有思考性的问题情境会使学生轻而易举地就获得结果,产生思维懈怠。
三、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情境
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关注有趣好玩的事物,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开始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更感兴趣,当然如果创设的问题情境能同时具备这些特点就再好不过了。我們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应尽量与学生的上述心理特点相适应。例如:在学生学完圆的面积之后,我设计了数学实践活动课《羊吃草问题探究》。由于许多学生现在已经不能亲身感受拴养吃草的现场情境,所以主要教学手段是通过课件来展示绳子的运动变化规律,同时辅以动手操作。整堂课是“层层剥笋”,步步为营,把问题难度逐步加大,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究与解决问题。问题链设计如下:燕燕家养了一只大山羊。这一天,她把山羊牵到草地上去吃草。(1)如果拴养的绳子长2米,拴在空旷的草地上,则养能吃到的草的面积有多大?(整圆面积)(2)如果拴羊的绳子长2米,拴在院墙的内墙角,则羊能吃到的草的面积是多少?(90度扇形面积)(3)如果拴养的绳子长2米,院墙长度超过4米,且把羊拴在院墙的中间,则羊能吃到的草的面积有多大?(半圆面积)(5)拴羊绳子长变成12米,院墙的长度是6米,且把羊拴在院墙的中间,则羊能吃到的草的面积有多大?课前我给每个小组提供了一个图钉、一根丝线、一个小铁环(代表羊)、一个小木块(代表院墙)。对于第(1)到第(3)个问题,我让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合作,演示出羊可能吃到的草的范围能有多大。对于最后一个问题,由于学生难以理解,我就先通过分步的演示,让学生看清楚绳子缩短的原因,以及剩下的绳子扫过的面积,接着再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学生终于明白羊吃到的面积是一个酷似“苹果”的缘由。学生兴趣浓厚,兴奋地感受着、体验着探究成功带给他们的乐趣。
有效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用数学的理性美去吸引学生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力求使创设的问题情境符合现实性、挑战性、思考性、趣味性,就一定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引发强烈的学习动力,逐步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雷玲.《名师备课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