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2018-01-05张赛贤

关键词:悦读自主体验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运用“大阅读——大讨论——大写作——大贯通”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写作思辩能力,并最终唤醒其内驱力,使其逐渐成长为自觉、自主、自为的青年学子!

【关键词】 悦读 自主 体验 大阅读 大讨论 大写作 大贯通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10-007-010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笔者以为,用生命唤醒生命,唤起孩子们的学习之魂,发掘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成长为自主、自为、善思、善辩的青年学子,应该是教育者的理想追求。

2015年9月,在教改导师,海归博士聂爱军教授的指导下,本人在所带班级开始进行悦读致远的教改实践。教改理念是聂教授提出的“RISE”体系,即悦读(reading)、自主(independence)、服务(service)和体验(experience)。在“RISE”理念指导下,语文教学中实践着“大阅读——大讨论——大写作——大贯通”的教学探索!

一、大阅读

所谓大阅读,不止于传统的纸质阅读,观看各种精选的影视节目、TED演讲及优质影片也是阅读。

语文理解能力、思辨能力的形成,需要大量的积淀,只有以海量阅读为基础,才能做到厚积薄发。没有大量输入何谈输出时的得心应手?高一开学伊始,每周末,笔者都会根据学生阅读层次推荐一些书目供学生选择。到期末,笔者做了一个关于阅读项目的统计:一年来看过的书籍及数量,统计部分结果如下:

大部分同学阅读书目数量为40本左右,多的达到60本之多。看过的书籍有《世说新语》、《桃花扇》、《人间词话》、《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曹文轩作品集》、《活着》、《自由在高处》、《把栏杆拍遍》、《唐诗的江山》、《文化苦旅》、《鲁迅文集》、《梁衡文集》、《汪曾祺作品选》、《沈从文文集》、《王小波文集》、《棋王树王孩子王》、《巴黎圣母院》、《喧哗与骚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追风筝的人》、《茨威格小说选》、《月亮与六便士》、《乔布斯传》、《了不起的盖茨比》、《苦难磨炼了我——朴瑾惠传》、《摆渡人》等。

阅读选材从国内到国外,时间跨度从古典名著到现当代作品,文体从散文到小说,篇幅囊括短、中、长篇,范围涉及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多个方面。经过一年海量阅读,学生的自主选择性越来越强,涉及面也越来越广,到了高二,已基本不需要推荐书目,能达到根据对自我的清晰认识选择相应书籍。

每一期,在班内还会根据学生的集体投票选择同读一本书。迄今为止,全班共读并开展了大型读书讨论会的书籍有《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活着》,《大淖记事》、《边城》。

每周有固定的影视文学资料欣赏时间。

利用中午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经过精心选择的短小精悍的视频和利用一个晚自习,开展影视文学欣赏课并及时开展影片讨论已形成了惯例。如何让学生在短期内迅速拓展视野,走出校门,走向世界,获得国际视野,对于一群学业繁重、每天三点一线的高中生而言,这无疑是一种比较好而快捷的方式。高一一年,学生看过的各种短小精悍地视频有近几十个,如《超级演说家》、《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经典咏流传》、中国及美国的一些TED演讲等。观看过的电影也达近30部,如《放牛班的春天》、《音乐之声》、《肖申克的救赎》、《美丽人生》、《美丽心灵》、《Malcom X》、《暴力鼓手》等。

二、大讨论

讨论无处不在,每天的古文主讲时间,诗词鉴赏时间,都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与对话。

全班同读一本书后的大型读书讨论会的开展更是如此。

高一第一期的10月,全班同读完《平凡的世界》后,由学生王雯晶与黄琛主持的大型读书讨论会利用一个晚自习近3小时间,开展地如火如荼。讨论会上,同学们梳理写作风格,品评小说中的人物故事,争论小说中的情节发展,甚至續写小说的故事发展结局......

整个讨论会从团队组成到分工,策划案写作,课件制作,问题设计,文字整理等全程由学生团队自主完成,于讨论会开展前一周与老师协商通过。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需起适当的点拨、引导、把关作用。这样的大讨论把思考的权利充分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习得能力,通过这种体验式学习,培养自主、自为的人才,具备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

接下来几个学期,班内还共读、讨论了《穆斯林的葬礼》,《活着》、《受戒》、《边城》。高一二期,第二次读书讨论会任务布署前,笔者本想把这次任务仍交给之前的团队,但让笔者惊喜的是团队负责人竟一口拒绝,理由是:我们已经有经验了,应该把机会让给还没有体验过的班内其他同学。这与我的高一培养全班通才,全班同学参与,高二培养专才的思想不谋而合。

高一学年末,笔者在班内做调查:至今为止,上台次数少于5次的同学为零。全班同学至少做过一次团队活动的主讲人。

每观看完一些演讲视频,就会引导学生当即讨论。让学生做到有感可发、敢发,并最终通过日积月累的积累形成有感而发,有感必发的能力。

每周影视文学欣赏课后,也会安排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大讨论,要求学生在看完电影之后分组讨论并上台分享,在分享中提高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思辩能力。通过这样暴风骤雨般的头脑风暴,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变得敢表达、会表达了。

通过阅读经典、看大片并组织讨论,学生视野开阔了,能独立思考并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了,人文素养也明显提高了。书中、影片中有无数个好老师在与学生进行思想的对话,学习成了一件令人愉悦与开心的事。

[ 参 考 文 献 ]

[1]连中国. 《唤醒生命:每一个孩子心中都住着一个巨人》[M].中华工商联合作出版社. 2015-05-01.

[2]连中国. 《语文课:从成熟走向天真》[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06-01.

[3]李建平. 《中国教育寻变:北京十一学样的1500天》[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10-01.

作者简介:张赛贤(1977-)女,湖南娄底人,娄底市第六中学高中语文教师,教研室主任,一级教师,硕士。

猜你喜欢

悦读自主体验
微课,为“悦读”插上“隐形的翅膀”
从阅读到“悦读”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