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环境知识加强环境教育

2018-01-05陈洁平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环境教育历史

陈洁平

[摘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环境保护政策已经被列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学历史教材中包含了一定的与环境问题有关的素材,历史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加强环境教育。

[关键词]历史;环境知识;环境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31006602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明确提出:“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正可谓:保护环境,匹夫有责。同样在《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中也指出:“根据大、中、小学的不同特点开展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加强中、小学各科教材中环保内容的教学研究。”从文件中,我们也发现: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在课堂中开展环境教育。

作为历史教师,不能错误地认为只有地理教师才能进行环境教育,我们也有责任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其实,时代也赋予我们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责任,在《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中就特别强调:“在历史教学的内容上,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现实世界中人类面临的最主要问题,通过历史渊源展现其历程和前途,正视人类与自然界所面临的问题和危险。”可能有些教师就要询问:我们历史教师该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呢?

其实在现行的历史教材中也蕴含着许多有关环境教育的素材,下面笔者仅以人教版历史必修二中的部分知识为例,就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问题,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看法,不当之处,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一、环境教育的概念

“环境教育”( Environmental Education)一词最早出现于1970年的美国《环境教育法》,它指出:所谓环境教育,是一种教育过程,它要使学生认识环境,围绕着人类周围的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同人类的关系,认识人口、污染、资源的分配与枯竭、自然保护以及运输技术、城乡的开发计划等等,对于人类环境有着怎样的关系和影响。国际自然保护同盟(IUC)将环境教育定义为:环境教育是人们为了解和认识人类、文化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而必须接受的技能和认识方面的教育。环境教育是一个认识环境价值和澄清人类与环境关系概念的过程,它必须贯穿于人们制定环境政策和形成环境行为准则的过程之中。

二、历史教材中的环境问题

在历史教材中涉及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人口增长与生存环境的恶化

例如教材第7页的学习延伸:据统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朝增加到8.5亿亩,清朝又增至11—12亿亩。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外国人视为很难开发利用的“边际土地”。 请你谈谈开发这些“边际土地”的利弊得失,它对当时和当今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今天应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从材料的表面信息上来看:从宋朝到明朝再到清朝,耕地面积在不断地增加,从5.6亿亩增加到8.5亿亩再增加到11—12亿亩,越来越多的土地得到了开发,而且在开发的这些土地中,又是以“边际土地”为主。但是,如果我们透过这种表象,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又可以发现其隐藏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首先,从领土面积来看,宋朝、明朝、清朝的领土面积分别为283.56万平方公里、1233.38万平方公里、1284.65万平方公里。其次,从当时全国记录在籍人口上来看:

我们从这两组数据中,特别是从明朝到清朝的数据中,可以发现,其领土面积才增加51.27万平方公里,但人口却增加了2.5亿,也正是由于人口的增长大大超过了耕地的增长速度,进而造成人多地少、人口膨胀的社会现象。庞大的人口过剩,导致大量人口无地可种,那么如何才能养活这么多人口呢?在当时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只能采取垦荒的方式,如与水争地、围湖造田、劈山造地……垦荒导致了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破坏生态平衡的系列活动随即发生。

2.生产力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退化

例如教材第37页的学习延伸: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汽船游览伦敦

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机器时代的“享受”

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浑浊不堪。请你结合图文(见右图),发表自己的感想。

19世纪后半期,世界上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大烟囱”为标志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或者称为“黑色文明”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进步,也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巨大奇迹。马克思《共产党宣言》中曾经这样写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生產力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却给人类的发展埋下隐患。从材料中我们就可以发现:蒸汽轮船发出呛人的浓烟,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浑浊不堪。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也愈发严重:高耸的烟囱,如山的矿渣,飞扬的粉尘,如墨的污水,轰隆的机器打破了大自然静谧、祥和……人类也为此受到环境恶化的“惩罚”:20世纪50年代发生在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曾使12000多人痛苦地死去,还有不少人留下了终生受难的后遗症。这样的深刻教训不得不令我们对保护环境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思考。

三、历史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的对策

针对在历史教材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endprint

1.努力提升教师的环保意识

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學历史教师群体中,有一部分教师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但是要在历史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就必须加强对所有历史教师的环保意识培养。要加强、提升教师的环保意识,可以从以下几种途径着手。首先,教师要努力发现、挖掘教材中的环境问题,通过备课、研讨等方式来进一步树立或加强环保意识。其次,教师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对一定区域的环境问题进行有目的性的、持续深入的研究;最后,教师发展中心等有关部门可以将环境学等有关课程列入历史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中,通过外在的行政手段加强教师的环保意识。这样,教师通过外在的力量,加上内在的需求,进一步树立起环保意识,并将自身的意识渗透到对学生的教育之中。

2.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知识

在具有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之后,教师就要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寻找教材中的环境知识了。除了上述已经提到的在课后的学习延伸部分涉及的环境问题之外,还有诸如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重工业资源的过度掠夺,1958年大炼钢铁时期毁掉山林、砍伐木材,世界经济危机时期将“过剩”农产品倒入河流等内容,都是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很好的素材。这就需要历史教师跳出常规思维,除了分析史实及其背景与影响之外,还要尝试从环境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从环保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达到加强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3.学科融合加强环境教育

当然,环保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多部门、多方面人员共同努力。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历史教师可以考虑与地理、政治等学科知识相融合,与多学科教师一起努力,建立相关的校本课程或研究性项目,从自己做起、从学校内部做起,为建设美丽校园作贡献。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与社区、社会相关部门建立一定的联系,组织学生走入社会、亲近自然,通过学校、社会的联系,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环境教育。

我们都知道,自然环境承受的能力是有限的,面对今天人口增长与生存环境的恶化,生产力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退化,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在遭到破坏,很多的环保措施需要政府加以落实。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遵守有关禁止乱扔各种废弃物的规定,把废弃物扔到指定的地点或者容器内; 要爱护花草树木,不破坏城市绿化,并且积极参加绿化植树活动;随手关闭水龙头,随手关灯,节约水电……为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贡献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

(责任编辑袁妮)endprint

猜你喜欢

环境教育历史
浅析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浅议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与整合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