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治疗门诊PICC患者穿刺点感染的效果观察

2018-01-05张芬娟洪慧周欣华陈丽莉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换药温州葡萄糖

张芬娟,洪慧,周欣华,陈丽莉

(1.丽水市中心医院 血液科,浙江 丽水 323000;2.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输液中心,浙江温州 325015;3.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肿瘤放化疗科,浙江 温州 325027)

·护 理 研 究·

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治疗门诊PICC患者穿刺点感染的效果观察

张芬娟1,洪慧2,周欣华3,陈丽莉2

(1.丽水市中心医院 血液科,浙江 丽水 323000;2.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输液中心,浙江温州 325015;3.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肿瘤放化疗科,浙江 温州 325027)

目的:观察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用于治疗门诊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穿刺点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6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有PICC穿刺点感染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碘伏湿敷后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固定穿刺点,对照组采用碘伏湿敷后透明敷料固定穿刺点。比较2组患者穿刺点感染愈合的天数、穿刺点感染愈合前换药次数。结果:观察组痊愈时间为(6.3±3.2)d,对照组痊愈时间为(6.3±2.7)d,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为(1.3±0.6)次,对照组换药次数为(2.1±1.1)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穿刺点感染后应用碘伏湿敷后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固定,可有效地促进感染的PICC穿刺口的愈合,减少换药次数。

感染;敷贴;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肿瘤

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经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及头静脉等能使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其操作安全、方便、创伤较小、使用时间长,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已被广泛应用。能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无痛静脉治疗通道,是静脉输液的安全可靠的深静脉置管[1]。但PICC有部分在体外,需每周更换用于固定和保护穿刺点的敷贴,给带管出院的患者带来很多不便,尤其是当有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如穿刺点感染等时。增加患者更换敷贴次数及痛苦,治疗不当可致导管相关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ICC门诊自2016年5月至2016年8月对发生PICC穿刺点感染的患者,碘伏湿敷20 min后采用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固定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6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ICC门诊有PICC置管穿刺点感染的患者。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PICC穿刺点感染;②均为恶性肿瘤的门诊患者;③置管位置均为肘上;④均为单腔硅胶导管。排除标准:①不能按规定换药;②患者及主要照顾者都不会或不能使用微信功能;③对碘伏、敷料过敏的患者;④有糖尿病及全身感染。符合上述条件的患者共64例,年龄13~76岁,其中男33例,平均年龄为(52.7±16.1)岁,女31例,平均年龄(50.0±11.8)岁。按抽签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其中男16例,女16例,平均年龄(51.5±14.4)岁。对照组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51.3±14.1)岁。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定义的局部感染判断标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其中轻度感染导管入口处红肿,中度感染穿刺点硬结,重度感染穿刺点有脓性分泌物。本研究未对PICC穿刺口轻度及中度感染的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其中重度感染的4例患者均为大肠杆菌感染。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疾病诊断、PICC穿刺点感染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PICC维护均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肿瘤专科护士和PICC门诊负责人按照常规维护操作流程进行。采用0°或180°去除旧敷料,观察穿刺点情况,如红肿、硬结、脓性分泌物,同时观察导管外露长度并记录,使用75%的乙醇3遍去死皮、敷贴及胶布残胶,再予5%的碘伏3遍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消毒PICC穿刺点、PICC外露部分导管及周围皮肤。感染的PICC穿刺点予5%碘伏湿敷20 min,充分待干后对照组予透明敷料固定,观察组予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固定,固定前后用患者或家属手机拍照。建立微信群,向患者及主要照顾者宣教PICC带管出院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并发放PICC宣教资料。指导观察PICC穿刺点变化情况,每次于第1天更换敷贴时间拍照并上传,有异常随时拍照上传。4名肿瘤专科护士在微信群里随时指导回答患者疑问,并对穿刺点进行评估,分析是否需要回院更换贴膜。对照组穿刺口有渗血、渗液,贴膜有松动卷边时及时更换。观察组根据产品说明书要求当葡萄糖酸氯己定凝胶块吸收渗血、渗液后液体从凝胶块中渗出,穿刺点被遮盖或看不清,凝胶块已饱或膨胀或贴膜有松动卷边时及时更换。2组若无异常每7 d更换1次。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愈时间和显效前换药次数。①治疗效果:治疗2周后,局部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局部症状减轻为有效;局部症状无明显变化或症状加重为无效[3]。②治愈时间:从第1次换药至完全治愈的时间。③穿刺点感染局部症状完全消失前换药次数。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穿刺点感染愈合天数和愈合前换药次数比较 2组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合前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穿刺点感染愈合时间和愈合前换药次数的比较(n=32, ±s)

2.2 2组并发症情况 2组患者穿刺点感染均未并发全身感染,同时没有经抗生素治疗。观察组穿刺点感染慢慢愈合,PICC全部保留,对照组有1例患者因4次换药后无明显改善,尊医嘱予拔管。

3 讨论

随着PICC置管的应用,出院患者因导管留置带来的相关并发症也不容忽视,其中穿刺点感染较为常见,是出院宣教的重要环节,也是医护人员需要协助解决的问题。穿刺点感染不仅加重患者的痛苦,因目前我国乡镇医院PICC维护仍未普及、维护技术亦参差不齐,患者需返置管医院换药的次数也随之增加,且来返穿刺医院路途遥远,费用高,本观察组中穿刺点中重度感染的3例患者为了方便换药选择入住医院附近的宾馆,增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增加了穿刺医院PICC门诊的工作量。

PICC穿刺点感染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自身疾病因素[4]、导管类型及材质的选择[5]、敷料的选择[6]、敷料更换频率[7]、置管部位[8]、维护的依从性、操作人员[9]无菌技术观念等外,夏季的肿瘤患者容易出汗,洗澡未能有效防护,而透明敷料就像一层薄膜覆盖在皮肤上,汗液不易蒸发,且潮湿环境是最好的培养基,2 d或3 d内可繁殖大量病原菌而引起皮肤局部的感染[10]。临床中常用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联合庆大霉素湿敷[11],银离子敷料联合安普贴换药[12],银离子抗菌敷料换药[3],地塞米松加庆大霉素局部湿敷[13]等方法均在治疗PICC穿刺点感染中效果显著。但是使用银离子抗菌敷料价格昂贵,百多邦为局部用广谱抗菌药物,可诱导细菌产生耐药[13],而湿敷法操作繁琐、费时,且换药频次较高,增加了护理成本和患者的医疗费用。

采用碘伏治疗PICC穿刺口感染,能快速达到修复、收敛、消炎的效果[14]。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是由透明黏性敷料和一块含有葡萄糖酸氯己定的凝胶垫组成,覆盖穿刺点后其抗菌作用持续释放至皮肤及导管下方[10],隔离外来37种微生物,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真菌,已在国外感染预防及感染治疗中广泛应用[15-16],吸收渗液、渗血、汗液,其可吸收量可达本身体积的3倍,

而且吸附液体状态下仍可以维持其抗菌作用和透明度,便于观察,适合用在有感染风险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上[17]。本研究证明门诊PICC穿刺点中重度感染的患者,尤其是PICC维护不方便的患者,选择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固定可以减少换药次数,效果满意。

[1] 包满珍, 邰安婷. PICC置管患者出院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护理学报, 2013, 20(8B): 58-60.

[2] 李辉, 邱琼. 肿瘤科PICC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效果评价[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4, 13(8): 493-494, 496.

[3] 施冰芳, 周玲丽, 郑漫艳. 银离子抗菌敷料治疗PICC置管穿刺点感染的疗效[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27(4A):528-529.

[4] 张来香. 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因素与防护措施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8): 153-154.

[5] ALLAN N D, GIARE-PATEL K, OLSON M E. An in vivo rabbit model for the evaluation of antimicrobial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to reduce microbial migration and colonization as compared to an uncoated PICC[J]. J Biomed Biotechnol, 2012, 2012: 921617.

[6] 陈永强.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J]. 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10): 889-891.

[7] 林真珠, 吴本清, 刘映辉, 等. 透明敷料不同更换频率对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 2010,47(9): 798-780.

[8] 李健, 纪托, 张亚荣, 等. 不同部位与静脉PICC置管障碍发生率比较[J]. 护理学杂志, 2009, 24(15): 52-54.

[9] 强万敏, 王会英, 王盈, 等. 中心静脉导管类型与管内赘生物形成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相关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10): 1991-1993.

[10] 马晓燕, 吴敏. 3MCHG敷贴预防PICC穿刺点感染的研究[J]. 全科护理, 2015, 13(27): 2742-2743.

[11] 江敏, 韩学惠, 陈小燕, 等. 百多邦联合庆大霉素治疗PICC穿刺点感染效果观察[J]. 护理学杂志, 2008, 23(17): 8-9.

[12] 李燕, 李思为. 银离子敷料联合安普贴治疗PICC穿刺点感染的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34): 4202-4204.

[13] 崔虹, 黄敏清, 陈秀峰, 等. 地塞米松加庆大霉素湿敷治疗PICC导管穿刺部位感染的疗效观察[J]. 现代临床护理,2010, 9(11): 45, 38.

[14] 谷小燕, 徐海英, 王芳. 碘伏治疗PICC穿刺点感染的效果观察[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6, 1(15): 64-65.

[15] TIMSIT J F, MIMOZ O, MOURVILLIER B, et 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chlorhexidine dressing and highly adhesive dressing for preventing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in critically ill adults[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2, 186(12): 1272-1278.

[16] KARPANEN T J, CASEY A L, CONWAY B R, et al.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a chlorhexidine intravascular catheter site gel dressing[J].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11, 66(8):1777-1784.

G647

B

10.3969/j.issn.2095-9400.2017.11.016

2016-12-26

张芬娟(1984-),女,浙江景宁人,主管护师。

陈丽莉,主任护师,Email:731150470@qq.com。

吴彬)

猜你喜欢

换药温州葡萄糖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葡萄糖漫反射三级近红外光谱研究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糖耐量试验对葡萄糖用量的要求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难忘九二温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