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省级日报改革研究

2018-01-04邹鹏亮

新媒体研究 2017年22期
关键词:新媒体改革

邹鹏亮

摘 要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省级日报在新媒體的冲击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深度拥抱新媒体,加强媒体融合,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省级日报才能在新的格局下不断发展。

关键词 新媒体;省级日报;改革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22-0090-02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已经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是传统纸媒所无法回避的问题。这就要求包括省级日报在内的传统纸媒,必须快速反应和做出变革,抓住媒体融合这一契机,加快全媒体建设,积极探索新媒体时代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

1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的特点

1)传播速度快。在新媒体时代,一条信息只需要用简单的文字配上几张图片,动动手指就可以发送出去,摆脱了出版周期或者节目制作的限制,几乎可以达到与事件的发生同步发送的速度,这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2)传播范围广。新媒体的诞生起源于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出现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每秒30万千米的数字信号传递速度使得信息可以瞬间传遍全球每个角落。一条有价值的新闻能够快速地为全人类所共享,打破了传播的地域限制。

3)信息量大。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兴起,使传播模式发生了根本变革,大众传播模式正在向人际传播模式转变,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可以参与发布信息,特别是在信息存储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不断实现技术性突破的现实中,人类的信息存量以几何倍数激增。用户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只要动手划屏就能做到。更有甚者,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技术对于信息进行收集、整合、分析的速度和能力也大大提升,用户甚至不用选择,各平台就可以按照用户的喜好推送信息,而且信息极其丰富。

4)交互性强。交互性是数字技术的主要特点,在运用数字技术的新媒体中,信息传受双方的地位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化。信息由信息的传播者单向传播变成了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双向互动。接受者不仅接受信息,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进行反馈,提出自己的意见,传播者能根据这些反馈意见及时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看法,并对自己传播的信息做出适时调整。

2 新媒体背景下省级日报面临的处境

报纸是传统媒体中历史最长的一种媒体,从诞生之初就成为人们传递信息的有效渠道,在报纸中占有极大比例的省级日报,无论是办报水平还是阅读质量都在逐年提升。但是近年来,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省级日报的读者大量流失,发行份额迅速减少,受众更愿意随时随地阅读免费的信息,报纸的影响力减弱,由此带来了广告投放额的锐减,报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媒体环境下,只有客观分析省级日报所面临的处境,才能从中寻找到改革创新的路径。

1)省级日报的优势。(1)公信力和权威性。省级日报等纸质媒体进行信息发布,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流程,对于新闻的真实性有严格把关,观点具有权威性和较强的公信力这一点相对于新媒体发布比较随意来说是有竞争优势的。(2)内容更有深度。新媒体虽然时效性强,报道几乎与事件同步,但是那只是事实的简单发布,而纸媒能够在报道新闻表象的同时,揭示新闻背后的深层次的含义,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3)高素质的采编队伍。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但是信息的随意性很大,其真实性、原创性都有待甄别。而省级日报拥有自己专业的采编队伍,长期的工作经验和文化积累造就了他们的专业素养以及职业精神,对于信息的发布更加公正、客观。

2)省级日报的劣势。(1)时效性差。与新媒体相比,报纸在时效性上劣势明显。报纸从采访、组稿、制版、印刷再到发行需要一个周期,快的需要几个小时,慢的就只能第二天到达读者手中,由于这种印刷周期的限制,就使得纸媒的新闻时效性不强,新闻价值也自然有所削弱。(2)互动性差。纸媒由于是单向传播,只是将信息传递给接受者,很难直接从接受者那里得到反馈意见。而新媒体实现了双向传播,既能传递信息,也能及时收到反馈,在互动性上优于传统纸媒。(3)内容有限。报纸的版数有限,所以承载的信息量也就有所限制,它只能发布相对重要的信息,信息承载能力有限。而新媒体则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更新海量信息。(4)传播范围有限。不同于新媒体的开放性,省级日报有很强的地域性,发行只能局限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针对特定的受众,地域限制明显。

3 新媒体背景下省级日报改革策略

新媒体的冲击改变了省级日报的生存环境,给省级日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全媒体时代,省级日报只有摆脱思维定势,从受众实际需求出发积极探索建设新型主流媒体之路,才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加强媒体融合,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积极促进媒体融合,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是传统媒体在全媒体时代迎接挑战的必然要求。媒体融合,并不是新旧媒体的简单相加,新旧两张皮各行其是,而是要优势互补,有机结合。省级日报要积极发展新媒体,建设“中央厨房”全媒体采编平台,将新旧媒体的采编力量、发布终端有机整合起来,重构采编流程,实现新闻资源的共享,提高新闻资源的利用水平。

另外,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等,来改善内容生产传播,既能保证新媒体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又能兼顾传统媒体新闻的深度全面报道。省级日报建设全媒体平台,加强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日报内各媒体可以有效地整合资源、建设渠道、优化流程、发展用户,从而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2)注重内容深度,加强舆论引导力。全媒体时代,新媒体碎片化、浅层次、表面化的新闻报道,无法满足受众对于新闻信息全面了解的需求。再加上新媒体信息容量大,内容就必然冗杂,受众若想深入了解某一方面的信息,还是需要借助于传统纸媒。省级日报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注重深度报道、系列报道、连续报道等等报道形式,挖掘事件深层意义,给受众更多的启迪。

省级日报经历了长期的发展,积累了新媒体无法比拟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在提升话语权方面,责任重大。新媒体环境下,受众接受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化,致使我国的舆论环境更加复杂。互联网已经变成了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各种舆论、各种思潮交融碰撞,省级日报作为主流媒体应该牢牢把握住话语权,尊重传播规律,用人性化的手段,传播主流声音,引导舆论导向。

3)实行信息整合,增强新闻贴近性。新媒体提供的新闻虽然数量繁多,但是地方新闻却很有限。省级日报在地方新闻这方面有先天的优势,可以快速整合信息,满足受众需求。一是要强化自身优势,树立服务意识,细分用户市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新闻价值决定取舍,将地方新闻用鲜活的语言报道出来。二是可以利用省级媒体优势,充分挖掘省属各地级市、县的新闻资源,丰富信息获得渠道,改变以往刻板、说教的面孔,图文并茂地用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报道新闻,增强报纸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三是对新媒体的信息进行移植,甄别、筛选出有新闻价值的信息,进行整合加工,使受众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详尽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四是可以将日报上重要的新闻在新媒体平台上面开设专栏或者讨论帖,吸引受众积极参与互动,既满足了受众的信息需求,又能及时收到反馈意见,适时做出调整,以此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4)优化采编队伍,助推人才培养。新媒体环境下,要积极推动日报从业人员转型,培养全媒体采编人员。一是新媒体环境对于新闻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观念对于新闻人才的要求是不仅要做“专家”,而且要做“杂家”,除了要具备出色的采写能力外,还要具备新闻知识、政治敏感、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等等。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从业人员还要掌握新媒体技术,要做到一专多能、全媒体通用。二是推進日报社现有人才向全媒体人才转型。要通过专业培训、继续教育、交流论坛等形式,引导报社现有人才更新观念,提高技能,并通过年轻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实现全员融合转型。三是推进储备人才的培养。积极搭建平台吸引新闻专业的人才到报社工作,更要吸引懂新媒体技术的技术型人才加入日报社。四是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要探索建立一整套激励机制,建立绩效指标,设计考核目标,有利于从业人员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的激励制度,是促进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快速转型的有效手段。

总之,新媒体环境下,省级日报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改革创新,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才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田智钢.媒体的变革[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2]张国涛.传媒观察:传媒变局的中国实践[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新媒体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