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翻译研究进展管窥❋
——基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名单(2005-2016)

2018-01-04郑周林

外语与翻译 2017年4期
关键词:学科研究

郑周林

华中科技大学/

湖南商学院

黄勤

华中科技大学

我国翻译研究进展管窥❋
——基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名单(2005-2016)

郑周林

华中科技大学/

湖南商学院

黄勤

华中科技大学

本文基于教育部公布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名单(2005-2016),对翻译类研究项目进行分布特征与主题内容分析。研究发现:1)语言学科仍是翻译研究最为倚重的资源;2)青年学者逐渐成为项目研究的主力军;3)经济与高等教育发达省份的高校具有项目入选优势;4)研究主题与视角多元并存,跨学科研究成为风尚,但雷同研究较多;5)语言文化政策导向日渐影响翻译研究立项。针对翻译研究立项呈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与思考。

翻译研究,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分布特征,主题分析

1.引言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频繁交流,翻译的中介作用日益凸显,引起了众多领域学者的关注。随着翻译学科在学术体制内得到承认并且建制,翻译研究更是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获得包括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支持,项目数量与资助力度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相对于翻译研究立项的可喜形势,有关从研究立项的视角来审视翻译研究的分析尚不多见。通过中国知网(CNKI)输入主题词“基金”或“项目”以及“翻译”,发现只有两位学者(年晓萍2013;张威2015)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角度考察中国翻译研究现状,但未见有学者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角度探讨我国翻译研究的进展。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的重要补充,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一支重要资助力量,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学者的研究水平及动向,也能预见某一研究领域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为了更好地开展翻译研究,很有必要系统地梳理和总结翻译类项目的立项状况。

2.研究设计

本文基于2005—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以翻译类立项课题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国家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和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www.sinoss.net)。之所以选择一般项目作为样本来源,是因为一般项目立项全面、涉及面广,基本上能够反映学科研究的发展状况与趋势。鉴于项目类别与学科呈现复杂且多样的特点,本研究仅将与翻译研究关联度高的学科与类别列为统计对象1。具体而言,学科门类限定为语言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以及交叉学科/综合研究,研究类别限定为规划基金项目与青年基金项目。通过设立主题词,笔者筛查标题中含有“译”“传播”“接受”等任意一词的项目,并加以人工研判,获得符合条件的样本共388项。然后按照项目的研究类别、学科门类、地域分布等,对样本进行归类汇总,最终创建数个Excel表格,构成本研究统计与分析的基础。在研究方法上,遵循定量与定性方法结合的原则,对研究对象的多个层面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揭示2005—2016年这一时段翻译研究的发展轨迹与大致趋势,以期为翻译研究的发展提供思考和建议。

3.翻译研究立项的量化分析

翻译研究立项信息主要包括项目名称、研究类别、学科门类、所属院校等,研究者可以据此判断项目研究的大致走向与分布,了解各个省份与高校的学术产出力。因此,很有必要对这些信息进行量化分析。

3.1 学科门类比重

就翻译类项目在所占学科的比例而言,语言学科所占比重最大(273项,占比70.3%);其后依次为中国文学(52项,占比13.4%)、交叉学科/综合研究(41项,10.6%)以及外国文学(22项,占比5.7%)。语言学占据主流,究其原因,一方面反映了翻译研究学科在体制类归属于语言学有关,另一方面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者视野不够宽广、知识结构偏窄的现实。

3.2 研究类别比重

2005年立项数为6项,而到2016年立项数达到46项,翻译研究立项数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资助力度逐步增大,说明学界对翻译研究具有旺盛的需求,学科的自身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科地位日益提高。从数量来看,2005—2016年,翻译研究中规划基金项目178项(占比45.9%),青年项目210项(占比54.1%)。具体来看,2005—2009年,规划基金项目在数量与比重上高于青年基金项目,而自2010年开始,青年基金项目增长势头明显,一方面说明项目主管部门日渐关注科研的可持续性发展,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说明青年学者科研实力日渐壮大,成为学科发展的重要生力军(见图1)。

图1 项目数量及趋势

3.3 地域分布

项目负责人地域分布可以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反映各个区域的学术生产力。对翻译研究项目负责人所在省份的统计发现,获得立项的省市自治区共有30个。其中,位列第一梯队的省份是上海(41项)、北京(40项)、浙江(35项)、江苏(33项)、广东(28项),占据项目总数的45.6%,这些省市经济与高等教育发达,对外交流相当频繁。位列第二梯队的省市是安徽、陕西、天津、湖南、四川、湖北、辽宁、山东、重庆,所获项目达15-20项,上述省市多数是我国高校相对较多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发达;剩下的省市自治区为第三梯队,所获项目达1-9项,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总体而言,地域分布呈现不均衡的特点,研究立项数量与高等教育、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的关系,经济与高等教育发达的地区相对而言能够获得更多研究立项。

根据对项目负责人所在高校的统计发现,在获得立项的206家高校中(以更名后的名称为准,但统计包括更名前的数据),获得5项以上项目的高校有13所(见表1)。这些高校能够获得相对较多研究立项,一个解释就是这些高校多数具有“英语语言文学”或“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研究实力较为雄厚,翻译学科较受重视。

表1 立项负责人所在单位(立项数5项及以上)

4.翻译研究主题分析

相较于立项项目的研究类别、学科门类、地域分布等可以直接查阅的信息,翻译研究主题的确立更有赖于项目标题的分析,更确切地说,对标题所做的内容分析。我们将借鉴学者的已有做法实施分类统计,然后对各个主题特点归纳总结,指出翻译研究的问题或趋势。

4.1 研究主题分类统计

本文借鉴罗列、穆雷(2010)、谭载喜(2012)、年晓萍(2013)、张威(2015)、Jeremy Munday(2016)的分类方法,通过分析项目标题中关键词的主要内涵,确定主题内容的归属分类,将国内翻译研究的主题划分为八类:翻译理论、翻译史、译介与传播、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翻译技术、口译、应用与管理。需要指出的是,翻译研究论域甚广、性质复杂,对其进行精确分类委实不易,类别之间会有重合之处,以标题中的关键词来判别翻译研究的主题分布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研究主题整体分布统计结果如下(见图2)。

图2 研究主题整体分布

4.2 各类主题特点分析

翻译理论作为学科的重要基础,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青睐,主要包括中外翻译理论评介、翻译理论体系建构以及理论的应用研究。翻译立项中的理论研究既有思辨性研究,也有应用性或验证性分析,呈现以下特点:(1)研究视角多样化。具体而言,主要的视角包括比较文学、语言学、美学、社会学、认知学、阐释学、解构主义、伦理学等,代表性的选题可从如下项目体现:“当代翻译美学原理研究”(项目批准号:07JA740030,项目负责人:李智)、“翻译伦理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CZH017,项目负责人:陈志杰)。(2)开始反思盲目崇拜外国译论的现象,尝试中国传统译论的现代阐释,关注本土译论的建构。以下项目就是例证:“后殖民翻译研究反思”(项目批准号:12YJC740100,项目负责人:王富)、“中国翻译理论构建中的主体性困境及其对策”(项目批准号:10YJA740026,项目负责人:龚小萍)、“文学汉译生命气息研究”(项目批准号:13YJA740020,项目负责人:黄忠廉)。这些尝试说明翻译研究学者的批判意识逐步增强,翻译学科日渐步入成熟的阶段。

翻译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译史实践,而针对翻译史论以及翻译史研究方法的研究鲜有涉及。翻译史实践内部的研究也是冷热不一。以文类标准衡量,文学类的翻译史研究占据绝对优势;以历史时段衡量,晚清时期的研究最多,例如“晚清来华传教士西学译论史稿整理及其‘成熟史’研究”(项目批准号:16YJC740035,项目负责人:李东)。在译者研究中,传教士群体或个人受到研究者的青睐,其中,以理雅各为研究对象的就达到5项之多。从题材方面来看,典籍翻译研究较多,涉及到诸子百家著作的翻译历程,例如,“《孙子兵法》英译的文化研究(1905—2008)”(项目批准号:09YJC740029,项目负责人:黄海翔)、“中西互镜:庄子哲学英译与诠释研究(1983—2015)”(项目批准号:16YJC740030,项目负责人:姜莉)。一方面,典籍翻译研究受到重视,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极具启发意义,但另一方面,翻译研究重复率高,翻译研究创新不足。

译介与传播主要研究文本或文化的传播、接受或影响研究。从语言转换方向的侧重点来看,中译外的传播与接受研究占压倒性优势(占这一主题的84.9%),体现了“中国文化走出去”政策导向的影响。从题材的角度来看,研究主要关注汉语古典著作、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译介与传播,例如“《文心雕龙》核心思想英译及其对外传播研究”(项目批准号:16YJA740013,项目负责人:胡作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英译的出版与传播”(批准号:13YJA740055,项目负责人:王建开)。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扶持中国当代文学的外译研究增多。除此之外,对民族典籍外译研究的支持也有所体现,例如,“史诗《玛纳斯》的翻译与传播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A740046,项目负责人:梁真惠)、“仓央嘉措诗歌研究:译介、传播与比较”(项目批准号:14YJC740075,项目负责人:荣立宇);对于台湾地区的文学外译也给予了关注,例如“台湾地区当代文学在美国:译介、传播与研究(1945-2013)”(项目批准号:14YJA751035,项目负责人:张曼)。上述对边疆地区以及台湾地区文学的译介研究,丰富了对外译介的内容。相对于较多的文学译介与传播研究,学界对非文学翻译外译研究关注不足,尤其对中国学术“走出去”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

文学翻译研究是立项的主力,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从体裁的角度来看,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均有涉及,但以小说、诗歌翻译研究为多。从研究视角来看,译介学、西方诗学、历史文化学、跨文化传播、非文学翻译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青睐,但也有些研究看不出明显视角,例如“藏族格言诗翻译研究”(项目批准号:13YJA740030,项目负责人:李正栓)。不过,总体而言还是理论指导下的文学翻译居多。从研究对象来看,典籍与名家作品翻译较多,且有多个项目研究同一作品。例如,关于《红楼梦》《文心雕龙》的研究多达5项。除此之外,儿童文学翻译与女性作家的作品翻译也成为翻译研究学者的研究热点。从研究的性质来看,文学翻译的本体研究居多,但也有不少研究考察文学翻译与语言、文化、政治等因素的互动,例如,“文学翻译作品与现代汉语——接触、影响以及制约”(项目批准号:14YJA740057,项目负责人:张威)、“美国通俗小说汉译对汉语话语系统的影响研究(2000-2010)”(项目批准号:12YJA740017,项目负责人:高圣兵)。

非文学翻译虽然在翻译市场上占有绝对份额,但在翻译研究立项处于弱势状态,说明高校教师偏爱文学翻译研究,与翻译实践中非文学翻译占据主流的现实形成断裂。非文学翻译研究涉及的对象主要有科技翻译、商务翻译、法律翻译等,话题涉及航海文献翻译、京剧(戏曲)翻译、外宣翻译、中医药翻译等,代表性的选题如下:“中国古代航海文献翻译研究”(项目批准号:11YJA740056,项目负责人:刘迎春)、“互文性视阈下的中医药产品说明书英译研究”(项目批准号:13YJA740032,项目负责人:刘艾娟)。上述选题获得立项,说明非文学翻译已经摆脱笼统研究的路径,朝着注重行业细分的方向迈进,尤其重视专业翻译“中译外”与跨文化研究,这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普遍运用,翻译技术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研究的范畴扩展到机器翻译、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机辅翻译、机器译后编辑等。就比重而言,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成为研究的热点,渗透到文学翻译以及非文学翻译语料库的创制、译文评估体系建构、口译研究等领域,说明语料库作为实证研究的重要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口译类研究项目所占比例很小,这一态势与新世纪以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情况极为相似(张威2015)。立项的话题主要涉及口译的普通理论、口译能力与口译策略的规律、口译的认知模式建构、口译人才培养、口译人才市场需求等,说明口译研究走出了偏重技巧研究的研究模式,转向关注更多的话题与研究手段,理论探索意识愈发明显,尤其注重翻译过程研究,例如,“口译过程模式探讨及其实证研究”(项目批准号:08JA740027,项目负责人:谌莉文)、“英汉视译过程的眼动研究”(项目批准号:15YJCZH098,项目负责人:刘晓萍)。简而言之,口译研究在队伍建设、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取得可喜的成就。

应用与管理研究也是较少关注的领域,研究范围包括翻译教学、翻译工具书、翻译批评、翻译市场、翻译政策、网络众包翻译模式等。从数量上来衡量,翻译教学研究的比重最大,其切入点涉及中国文化、TAPs、翻译能力、电脑辅助、国学经典等。以本科生和硕士生的翻译教学为主,尚未发现以博士生为研究对象的立项项目。在翻译教材研究方面,尽管已有研究专著面世(陶友兰2013),但类似的选题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翻译类立项上却是空缺的。

4.3 讨论与总结

翻译研究立项课题勾勒翻译研究的发展轨迹,为翻译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前进的动力,也展示了问题或趋势,有如下几点值得关注。

(1)理论创新不足的问题亟待解决。翻译理论研究虽然摆脱引进外国译论的热潮,开始对外来翻译理论进行反思,也对中国传统译论进行现代性阐释,但在研究数量和深度上都没有明显的优势,相应的本土理论建构还未完全发展起来。对此,翻译研究者要正视不足,做好顶层设计,处理好翻译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关系。对于研究者来说,既要系统掌握翻译学科的知识,也要树立创新的意识。对于理论创新的焦虑,可资实行的办法就是克制冲动,切忌随意提出“XX转向”,而要心怀问题意识,“通过解决问题形成学术上的创新”(韩子满2015:14)。当然,研究者也不必妄自菲薄。事实上,正如罗新璋(2009:20)指出的那样,我国的翻译理论体系经由前辈翻译家的努力,已经奠定最初的基石,后来者自当创新,发展自成体系的特色翻译理论。

(2)重复研究过多,边缘地带应予更多关注。重复研究过多,其可能的解释有如下几个:a.研究传统使然。这一点在翻译的体裁上表现明显,比如学者偏好文学翻译就与原有学术培养与传承有关,也说明知识结构的缺陷。b.学术期刊载文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影响。比如,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受到期刊与国家社科基金的青睐,随之成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热点。c.研究材料陈旧。有些学者未能掌握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欠缺相关的资料搜集、鉴别方法,只能依靠陈旧材料。因此,研究者意欲减少重复研究,就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注重挖掘新的材料,多做填补空白的工作。以翻译史研究为例,可以研究地方翻译史、某个特定时期的翻译史。翻译家研究也要扩大选题范围,尤其要重视小语种翻译家的研究。另一个办法就是,中国学者可以阅读西方同行的前沿学术成果,邀请西方同行来中国开展讲座,关注他们的视角,并对照我国的现实,从而获得借鉴与启示(马会娟2014)。

(3)既要强调移植其他学科为翻译服务,也要努力将翻译研究从“消费型”学科转变为“贡献型”学科。不可否认,跨学科研究能为翻译研究带来有益启示,结出丰硕成果,但是翻译学科不能永远只做其他学科的移植受体。事实上,“翻译研究成为一个新的学术领域,迅即国际化与跨学科化”(Venuti2000:1)。翻译学科要想获得更加独立的地位,就需有意识地“走出象牙塔,走出学科本位”(庄智象、戚亚军2014:92),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定位于为其他学科的研究者提供启示,深化他们对某一翻译事件或翻译作品或者翻译家的认识,从而扩大翻译学科的学术影响力。翻译研究要避免过于追求理论化的倾向,应该在研究上将理论有机地渗透到分析当中去。

(4)缩小翻译研究与翻译实践的鸿沟。尽管教育部课题不设立指南,但翻译研究还是要走出象牙塔,关注社会热点,尤其要呼应国家的语言文化战略,对当下“众声喧哗”的翻译从业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对迅猛发展的翻译技术与翻译产业也要进行全面的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深度发展以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翻译的形态可谓日新月异,所起的作用更是难以估量。事实上,已有学者(王宁 2015,2016;谢天振 2015;许钧 2015)意识到新时期的翻译活动发生了巨大变化,现行的翻译定义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因而呼吁要重新界定翻译。那么,对于这些变化,翻译学者不能熟视无睹,而要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及时地给出回应、描写、分析新现象与新问题,进而构建新的理论框架。

5.结语

从前述的量化统计分析可以看出,2005—2016年这一时段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中的翻译类课题立项数量逐年增长,语言学科与翻译的联系最为紧密,高校青年教师逐渐成为项目承担者的主力,项目主持人地域分布不平衡。从研究主题内容的质性分析可以发现,翻译研究选题受到学者研究兴趣、政策导向等因素影响,研究主题呈现多元化特征,研究视角进一步拓宽,研究方法更加注重实证研究。不过,本研究受条件所限,统计的对象只有一些基本信息(项目类别、学科门类、地域分布、项目标题关键词),没有对项目申报书、项目成果(论文、著作、研究/调查报告等)等进行分析,所勾勒的轨迹仅能代表翻译研究的概貌,诚为憾事,有待将来更为深入的探索。尽管如此,本研究作为一个有益的尝试,所提供的分析兴许能够启发读者挖掘潜在的研究视角或者新的领域,从而开发出新的课题。对于未来的翻译研究,学者应该重视“合理协调科学研究、学科发展、社会服务、国家需求等方面的关系”(张威2015:117),结合个人学术兴趣,有效地开展翻译研究,从而推动翻译学科的长足发展。

注释:

1与翻译研究项目相关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还包括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新疆项目以及西藏项目,但设立时间晚于2005年。为研究方便,本研究对上述项目不作统计。

Munday,J.2016.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4th Edition)[M].New York:Routledge.

Venuti,L.2000.Introduction[A].Venuti,L.Ed.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C].London:Routledge,1.

韩子满,2015,转向冲动与问题意识——也谈当前国内的翻译研究[J],《上海翻译》(3):10-16。

罗列、穆雷,2010,翻译学的学科身份:现状与建设[J],《上海翻译》(4):11-15。

罗新璋,2009,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A],罗新璋、陈应年编,《翻译论集》(修订本)[C]。北京:商务印书馆。

马会娟,2014,加拿大学者视角下的当代西方翻译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5):131-138+160。

年晓萍,20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翻译研究立项10年观——基于翻译研究分类的统计分析[J],《上海翻译》(4):64-68。

谭载喜,2012,翻译与翻译研究概论——认知·视角·课题[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陶友兰,2013,我国翻译专业教材建设:理论构建与对策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王宁,2015,重新界定翻译:跨学科和视觉文化的视角[J],《中国翻译》(3):12-13。

王宁,2016,全球化时代的翻译及翻译研究:定义、功能及未来走向[J],《外语教学》(3):88-93。

谢天振,2015,现行翻译定义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对重新定位和定义翻译的几点反思[J],《中国翻译》(3):14-15。

许钧,2015,关于新时期翻译与翻译问题的思考[J],《中国翻译》(3):8-9。

张威,2015,我国翻译研究现状考察——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0—2013的统计与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106-118。

庄智象、戚亚军,2014,关注翻译研究三个“转向”推进翻译学科专业建设[J],《外语教学》(6):90-94。

H059

A

2095-9648(2017)04-0009-06

❋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2WLH32。

(郑周林: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湖南商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黄 勤: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7-07-30

通讯地址:410205湖南长沙市湖南商学院6号信箱

猜你喜欢

学科研究
学科新书架
【学科新书导览】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学科新书导览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