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脆弱性评价的“大湘南”地区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
2018-01-04万紫昕贺小荣
万紫昕,贺小荣
(湖南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基于生态脆弱性评价的“大湘南”地区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
万紫昕,贺小荣
(湖南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脆弱性研究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热点和重点问题。采用VSD模型,通过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分解脆弱性,构建包括3个层级、20个指标、5个评价等级的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对“大湘南”的三个单元分区进行脆弱性评价。结果显示:衡阳地区为重度脆弱,郴州地区为微度脆弱,永州地区为轻度脆弱。根据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提出切实且可行的“大湘南”地区可持续旅游发展建议。
“大湘南”地区;生态脆弱性;VSD模型;可持续旅游
为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缓解人口数量急增带来的生存压力,人类对地球的改变、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持续的且不断增长的,致使生态系统退化、全球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1]。因此,有关生态脆弱性的研究越发引起人们的重视,对某一区域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对于改善生态脆弱状况、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脆弱性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自然灾害研究领域[2]。20世纪80年代,在地学领域中,Timmerman P.率先提出脆弱性概念[3]。但由于各领域间学科视角的不同,研究背景及研究对象的差异,关于“脆弱性”概念的界定角度和方式多种多样[4]。生态脆弱性的研究逐步趋于全面与系统化,研究内容逐渐丰富,研究重点在逐渐改变,研究方法亦在逐渐完善。21世纪以来,生态脆弱性的研究内容不断延伸发展,开始趋向于自然和社会系统的综合,生态脆弱性已经被应用到灾害管理、景观生态学、经济学、土地科学、可持续性科学及气候变化、公共健康等研究领域[5]。徐广才等认为,有关生态脆弱性的研究,已经逐步从强调单一要素发展转变为强调区域人地系统的整体响应[6]。徐君等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统计,发现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定量研究主要包括评价和预测两个方面[7]。评价方法的选择对于生态脆弱性的评价尤为关键,目前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主要有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指数法、层次分析法、景观生态学法、以及集对分析法等[8]。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可持续发展应运而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9]。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应对的是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挑战[10]。“大湘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区,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社会经济与旅游业蓬勃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渐凸显,人们对可持续旅游的关注也日渐提高。以“大湘南”地区为案例研究区,采用VSD模型对其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能够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规划提供有效依据,同时,对实现资源的合理化利用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区概况
“大湘南”地区是指湖南南部的衡阳、郴州、永州三市,被称为湖南的南大门,面积约为57 154 km[11]。2016年该地区总人口约为1 746万,地区生产总值为6 609亿元,人口和GDP分别占到全省26%和21%。“大湘南”地区不仅是中部地区对接粤港澳的要塞,同时也是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沿海产业内移、支持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构建“大湘南”旅游圈等一系列机遇,“大湘南”地区进入快速发展期,随之而来亦出现不少生态环境问题。如何有效利用“大湘南”区位优势,在促进经济发展旅游的同时,做好区域生态综合评价与治理,保障“大湘南”地区的生态安全,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图1 “大湘南”地区地理位置和分区单元
二、研究设计
(一)生态脆弱性评价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Polsky等通过美国公共空间工程(Project for Public Space)的启发,提出了基于“暴露-敏感-适应”的VSD评价模型(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12]。VSD模型将生态脆弱性分解为三个维度: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VSD模型通过“目标层-要素层-指标层”逐层递进方式来组织数据,流程清晰且规范,实用价值比较高,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13]。
生态脆弱性三个维度的内涵和表征各有针对性[12,14-17]。暴露度是指系统所受环境和社会压力或冲击的程度,是反映受外界干扰或胁迫程度的参数。暴露程度与生态环境风险干扰呈现正相关,暴露程度越高的地区,其自我调适能力越低,生态脆弱性越高[16,18]。案例研究区其暴露度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层面,选取人口、产业、土地利用情况等方面的指标对暴露度进行评价。
敏感性是指暴露单元易受到胁迫影响的程度,敏感性取决于暴露的类型及其系统特征,与系统被破坏的临界条件相关。面对内部或外部的胁迫和干扰,敏感性程度越高的地区,其受损程度及受损可能性将会更大,生态脆弱性则更高[19-20]。案例研究区其敏感性主要体现在自然生态环境这一方面,选取气候、水文、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指标对敏感性进行评价。
适应能力是指人类和自然系统能够适应和处理胁迫,以及能够从胁迫造成的后果中恢复的能力,适应能力是一种可调节且可改变的潜在状态参数,在人为干预或适应性管理之下能够得到提升。面临相同等级程度的干扰时,适应潜力越大的地区,其损坏程度相对而言低一些,能够恢复至平衡状态的可能就越大,脆弱性则越低[17,21]。案例研究区主要选取社会经济与政策层面内容的指标对适应能力进行评价。本文结合“大湘南”地区生态环境和当前发展的现状,综合考虑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选取了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3项因子的20项指标来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见表1)。
表1 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在本研究中,暴露程度是促使生态系统趋于脆弱状态的外在原因,系统自身的敏感性则是因扰动和胁迫因子致使生态系统趋于脆弱状态的内在诱因,但适应能力是指生态环境系统在扰动和胁迫的状态下,减缓脆弱性的潜在恢复力[22]。简言之,即暴露度和敏感性对脆弱性起正向作用,适应能力对脆弱性起负向作用。因此,采用公式(1)来计算区域生态脆弱性:
式(1)中:生态脆弱性由V表示;暴露度指数由Ie表示;敏感性指数由Is表示;适应性指数由Iac表示。
其中,暴露度指数、敏感性指数及适应能力指数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加权求和计算,公式(2)如下:
式(2)中:I为子目标,包括暴露性(Ie)、敏感性(Is)和适应能力(Iac);Wi表示各指标的权重;Ci表示各指标的评价值。
(二)数据来源与分析
1.数据来源
评价所用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2012—2016年湖南省统计年鉴、三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湖南省水资源公报、湖南省环境质量公报以及相关网络资料和历史文献。其中生态环境质量的数据来源于201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报告;气候相关的数据来源于国家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此外,为保证评价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客观性,个别数据采用五级分类的标准化处理为其赋予具体数值。
2.数据标准化处理
在评价过程中,为解决各评价指标数据量纲的差异问题,采用极差标准化的方法对统计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在指标赋值上,同一指标体系内,多个指标的评价标准间存在计量单位或正逆方向的差异,“+”表示指标与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呈现正相关,“-”表示指标与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呈现负相关,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三个维度指标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3.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在本研究中,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分析及权重计算通过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完成。首先,划分生态脆弱性评价的目标层(A)、要素层(B1-B3)和指标层(C1-C20),咨询相关专家,构建各级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其次,通过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Xmax及相应特征向量的计算,得到指标权重之后,进行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本研究用yaahp软件11.0版进行判断矩阵运算和一致性检验,采用1-9标度法将各要素进行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经检验,其一致性的比率均小于0.1,即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所得权重结果可信。本文20个单项指标的最终权重见表1。
4.生态脆弱性等级分级
本文参照蒙吉军、Mujabar等[23,24]的研究结果,根据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由低到高将研究区划分为微度脆弱区、轻度脆弱区、中度脆弱区、重度脆弱区和严重脆弱区,并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将脆弱性各因子得分赋值为0-1,其脆弱性最终计算结果将分布在0-1的连续范围(见表2)。
表2 评价结果所对应的隶属度和等级划分
三、“大湘南”地区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建立的方法进行了“大湘南”地区三区域的生态脆弱性评价,各区域生态脆弱度分值见表3。计算得到:衡阳地区生态脆弱性为0.684,郴州地区生态脆弱性为0.084,永州地区生态脆弱性为0.204。依据三个分区单元的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其评价等级分别为:衡阳地区为重度脆弱;郴州地区为微度脆弱;永州地区为轻度脆弱。
表3 湘南地区三市生态脆弱度分值
“大湘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区,衡阳、郴州、永州三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因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直接导致旅游业发展的十分不均衡,三个地区单元的脆弱性评价结果各不相同,这与该区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生态脆弱性程度衡阳地区>永州地区>郴州地区,尤其是衡阳地区,其脆弱性评价值远高于郴州、永州两地,提示着当前的衡阳地区面临着更多的生态环境风险问题。
暴露度评价结果为衡阳地区>郴州地区>永州地区。衡阳地区的暴露性程度最高,该地区人口密度最大,其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都远高于郴州和永州。郴州地区暴露性程度其次,人口密度其实最低,该地区人均GDP在三市中居首位。永州地区暴露性程度最低,由于该地区建设用地比重在三地区中最小,林地比重最高,相较于其他两地而言,人类活动压力比较小。
敏感性评价结果为衡阳地区>永州地区>郴州地区。在敏感性评价指标中,因数据获取的困难度,故用生态环境质量替代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衡阳地区因社会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发展最早亦是最好,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就大湘南地区三区域相比较之下,衡阳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最差,森林覆盖率最低,降水量、湿润度、水质状况以及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各项数据结果均为最低。因此,敏感性程度最高。
适应能力评价结果为衡阳地区>郴州地区>永州地区。衡阳地区适应能力最强,该地区居民受教育水平及政策法规导向皆比郴州、永州优越。郴州地区适应能力居第二,该地区政府财政环保投入占比最大,为主因。永州地区适应能力最差,与其各项评价指标值偏低有很大的关系。
四、基于脆弱性评价的“大湘南”可持续旅游发展建议
(一)总体性建议
科学分析“大湘南”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对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是促进“大湘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充分了解“大湘南”地区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综合考虑该区域的客观发展条件,提出以下建议。第一,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并重,依据“大湘南”地区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经济发展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这点毋庸置疑。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旅游开发同环境保护应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第二,脆弱性改善与旅游可持续双赢,进行“大湘南”脆弱性评价,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区域生态规划,以达到缓解生态脆弱性的目的,生态脆弱性的改善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够有效推动生态脆弱性的改善。
除此之外,基于三个区域生态脆弱性分析结果的不同,以及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系统要求,将从生态环境管理与旅游持续发展两个方面着手,提出具体化、针对性的区域发展建议。
(二)具体化建议
1.衡阳地区可持续旅游发展建议
衡阳地区的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为重度生态脆弱区。在“大湘南”区域范围内,该区域开发最早,开发强度最高,人口和产业最为密集,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问题较为突出,高强度的人类开发活动破坏了该地区生态系统,再加上衡阳地区其生态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森林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质量在三地区之中最差。
(1)生态环境管理方面
针对重度生态脆弱区,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相关环保政策法规规定的制定,合理确定该区域的生态承载力,科学规划人口与产业集聚的强度,严格控制工业及生活污水废气的排放,同时加大区域生态系统修复和开发利用的监管力度,多措并举,以缓解生态环境的压力、维护生态系统的安全。
(2)旅游持续发展方面
衡阳地区要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把旅游业的发展建立在人与自然相和谐、生态环保与经济效益目标双优化的基础之上,改革升级现有的旅游发展模式,选择资源集约、效益整体和发展持续有机统一的旅游产业生态化开发新模式。此外,可持续旅游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需要政府制定正确的旅游发展方针;另一方面,亦需要相关机构、企业和公众积极响应,并付诸实践,让可持续旅游理念成为行动自觉。
2.郴州地区可持续旅游发展建议
郴州地区的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为微度生态脆弱区。该区域自然生态系统较为健康,气候条件、水文状况也十分优良,因此敏感性指数值最低。土地利用中林地占比最高,丰富的林地资源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1)生态环境管理方面
针对微度生态脆弱区,未来应坚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主,禁止污染型产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控,维护并保持当前良好的生态现状。区域人口和产业集聚坚持适度原则,确定合理的城市发展与扩张规模,将生态环保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同时,不断加强林地管理和保护。
(2)旅游持续发展方面
首先,在发展郴州地区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之上,增加科技的投入,优化旅游发展模式,实现旅游产品的创新与升级,朝着生态旅游、文化旅游、高端旅游等方向发展。其次,高效利用自身旅游资源优势,在延续传统影响力与知名度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并挖掘其文化内涵,与此同时加大宣传营销力度。
3.永州地区可持续旅游发展建议
永州地区的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为轻度生态脆弱区。该区域自然生态系统也较为健康,其土地利用和覆盖状况,林地比重三市中居最高,建设用地比重最低,人为活动干扰程度相对较少,人地关系较为和谐。但永州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环保与生态建设方面相较于衡阳、郴州两地略为逊色,因此适应能力指数值最低。
(1)生态环境管理方面
针对轻度生态脆弱区,采取科学合理的生态规划措施,完善用地控制标准体系,践行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理念。此外,政府需加强执法监管力度,防止无序和过度开发,减少脆弱性增加情况发生的几率。
(2)旅游持续发展方面
永州地区在旅游开发中应实施差异化战略,尽最大可能地突出自身城市个性与旅游资源特色,形成自身整体优势。要树立团结协作的思路,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意识,扬长避短,互利共生,确保永州地区旅游业长远、健康发展。同时,政府应发挥好环保监督服务职能,为地方旅游发展提供环境保障,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对生态保护的经费投入,不断加强生态环保与可持续理念的宣传力度。
五、结论
从方法和理论层面,采用VSD模型对“大湘南”地区三个行政单元分区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揭示了当前“大湘南”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其评价结果具有准确性和科学性。总体而言,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越好,人口密度越为集中的区域,其生态脆弱性程度更高;自然生态环境、气候、水文条件优越的地区,其生态脆弱性程度更低;此外,社会经济条件越好的地区,其适应能力越强,其生态系统恢复到平衡状态的能力和可能性越大,但并非适应能力越强的地区其生态脆弱性程度就越低。因此,提升适应能力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改善地区生态暴露度和敏感性,进而达到减缓生态脆弱性的目的。
从实践层面,以生态脆弱性评价为基础,综合考虑“大湘南”地区当前旅游发展的现状,为改善地区生态脆弱性与促进旅游发展可持续性,提出相关切实可行的建议。对重度生态脆弱区,应强化生态建设,坚持适度开发与生态开发,避免脆弱性进一步提高;对轻度、微度生态脆弱区,未来应坚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为主,将其打造为生态旅游和休闲旅游目的地。
因为各项研究的研究方向、研究目的及研究对象上的差异,关于生态脆弱性的评价方法与标准,目前暂未有一个明确统一的规定,再加上研究者自身知识水平的有限性,评价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的深化与完善。此外,当前的研究未通过长时间的时空演变规律对生态脆弱性进行分析解释,未涉及到生态脆弱性发生和变化的机理与过程,这将会是后续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1] 党二莎,胡文佳,陈甘霖,等.基于VSD模型的东山县海岸带区域生态脆弱性评价[J].海洋环境科学, 2017, 36(2):296-302.
[2] Janssena M A, Schoon M L, Ke W, et al.Scholarly networks on resilience, vulnerability and adaptation within the human dimensions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J].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06, 16(3):240-252.
[3] Timmerman P.Vulnerability, Resilience and the Collapse of Society: A Review of Models and Possible Climatic Applications[J]. Toronto, Canada: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Toronto, 1981,21(3):164-173.
[4] 李 鹤,张平宇,程叶青.脆弱性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J].地球科学进展,2008, 27(2):18-25.
[5] 魏晓旭,赵 军,魏 伟,等.中国县域单元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6,36(2):726-739.
[6] 徐广才,康慕谊,贺丽娜,等.生态脆弱性及其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9,29(5):2578-2588.
[7] 徐 君.生态脆弱性国内外研究综述与展望[J].华东经济管理,2016,30(4):149-162.
[8] 李 丹.赣南地区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其驱动力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6.
[9] 李 彬.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观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4-7.
[10] 汪朝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对策探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45-48.
[11] 赵晓军,陈国生,张瀚文,等.大湘南示范区承接转移的产业选择[J].经济地理,2013,33(12):130-134.
[12] Polsky C, Neff R, Yarnal B. Building comparable global change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s: The 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07, 179(34):472-485.
[13] Moreno A, Becken S A. Climate change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methodology for coastal tourism[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09,17:473-488.
[14] 李平星,陈 诚.基于VSD模型的经济发达地区生态脆弱性评价——以太湖流域为例[J].生态环境学报,2014,23(2):237-243.
[15] 李平星,樊 杰.基于VSD模型的区域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以广西西江经济带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4(5):779-788.
[16] 刘小茜,王仰麟,彭 建.人地耦合系统脆弱性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9,24(8):917-927.
[17] 靳 毅,蒙吉军.生态脆弱性评价与预测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11,30(11):2646-2652.
[18] 田亚平,刘沛林,郑文武.南方丘陵区的生态脆弱度评估:以衡阳盆地为例[J]. 地理研究,2005,24(6):843-852.
[19] 官冬杰,苏维词,王海军.重庆市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7(6):432-435.
[20] 王丽婧,郭怀成,刘 永,等.邛海流域生态脆弱性及其评价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5,24(10):1192-1196.
[21] 陈 萍,陈晓玲.全球环境变化下人-环境耦合系统的脆弱性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4):454-462.
[22] 李佳芮,张 健,司玉洁,等.基于VSD模型的象山湾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分析体系的构建[J].海洋环境科学,2017,36(2): 274-280.
[23] 蒙吉军,张彦儒,周 平.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性评价——以鄂尔多斯市为例[J].中国沙漠,2010,30(4):850-856.
[24] Mujabar P S, Chandrasekar N. Coastal erosion hazard and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for southern coastal Tamil Nadu of India by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J]. Natural Hazards,2013, 69(3): 1295-1314.
Study on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Southern Hunan Region Based on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WAN Zixin, HE Xiaorong
(Tourism Colleg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Hunan, China)
With the social-economy development, studies on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have become a hot and important issue in the fi eld of global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VSD model, a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approach with three compositions of exposure, sensitivity and adaptation was developed, which includes 3 hierarchies, 20 indicators and 5 levels. Taking Southern Hunan area as an example, an empirical study was then carried out. The fi ndings show that the degree of vulnerability is different, which is severe in Hengyang, slight in Chenzhou and mild in Yongzhou.Based on the results, suggestions are discussed for the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Southern Hunan.
Southern Hunan region;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VSD model; sustainable tourism
F205
A
1673-9272(2017)06-0085-07
10.14067/j.cnki.1673-9272.2017.06.016 http: //qks.csuft.edu.cn
2017-10-29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大湘南片区旅游扶贫攻坚策略研究”(16ZWC68)。
万紫昕,硕士研究生。
贺小荣,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he1502@126.com。
万紫昕,贺小荣.基于生态脆弱性评价的“大湘南”地区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11(6): 85-91.
[本文编校:宋笑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