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位评价模型的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研究
——以福建省蓝色海丝生态旅游带为例
2018-01-04唐黎
唐 黎
(闽南师范大学 商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基于生态位评价模型的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研究
——以福建省蓝色海丝生态旅游带为例
唐 黎
(闽南师范大学 商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基于生态位理论,构建区域旅游城市生态位测评指标体系,选取2010-2014年福建省蓝色海丝生态旅游带六市一区的19组数据,运用生态位态势模型计算福建省六市一区的旅游城市生态位。结合生态位测评结果,构建以福州、厦门为核心城市,泉州、漳州为节点城市,莆田、宁德、平潭区为网络城市的空间格局,并提出相应的构建对策,以优化福建省蓝色海丝生态旅游带旅游城市空间格局。
生态位;空间格局;旅游城市;福建省蓝色海丝生态旅游带
生态位理论首先在生态学领域得到运用,Grinnell是最早使用并对生态位定义的[1]。近些年来我国旅游界学者不断对其进行研究,王刚等定义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体积[2],黄芳[3]、祁新华,陈烈等[4]、邹仁爱[5]等人将生态位与旅游结合进行研究,空间格局在旅游应用方面也十分丰富,弗郎索瓦·佩鲁首先提出增长极概念[6],靳诚等[7]卞显红[8]、庞闻等[9]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梁滨、毛焱重构武汉城市圈“轴—辐”旅游空间[10],郭伟、暴向平等人运用生态位理论对特定区域旅游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11-15],前人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及方法,并且借助生态位理论对福建省蓝色海丝生态旅游带的研究基本缺乏。因此,本文利用生态位理论对福建省蓝色海丝生态旅游带的空间格局进行优化研究。福建省蓝色海丝生态旅游带[16],包括福州、泉州、漳州、厦门、莆田、宁德、平潭区六市一区的海陆区域。
一、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文中依据2010-2015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1-2015《福建省统计年鉴》 、相关地市年度公报、国家旅游局、相关地市旅游局网站及相关地市政府网站所提供的数据进行研究,当数据出现差异时,一般以更高层次部门或同一层次部门最新统计发表的数据为准。
(二)计算说明
本文计分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将分值范围由百分制缩为十分制,同时,为避免0分的出现,福建省蓝色海丝生态旅游带六市一区均以1分作为资源维数据起始值。在计算过程中,将旅游资源的各个指标转换为具体的分值,具体如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0分,省级风景名胜区 8分,国家级森林公园 8分,省级森林公园 3分,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分,国家自然保护区 10分,历史文化名村、名镇 5分,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5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10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及花园城市 10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0分,5A级旅游景区6分,4A级旅游景区4分,3A级旅游景区2分。
(三)研究方法
1.构建指标体系
旅游城市生态涵盖内容丰富。依据科学性、代表性、系统性、排他性及可操作性等原则,构建了包括旅游资源、旅游市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4个维度19个测评指标[17-20]的测评体系,详见表1。
表1 区域旅游城市生态位测评指标体系
2.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不同的变量具有不同的单位,将这些数值直接代入进行生态位计算,会对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所以必须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这些误差,使各个变量能够有效的进行比较[21]。本文采用的标准化公式为:
其中,Xi为初始评价值,Xmax,Xmin分别为第i项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本文选用改进熵值法来确定指标中各变量的权重。改进熵值法是为了克服指标值出现极端或负值等情况引起测度结果的偏差,对指标数据预先进行标准化变换,在此基础上进行熵值法的计算[22-23]。该方法能消除各变量之间存在的差异,还可以克服一些主观上的因素,从而提高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和评价体系的客观性。
第一步,将评价指标无量纲化处理,即用标准化进行变换数据,所用公式如下:
其中,xij为数据的初始数值;为第j项指标的平均数值;sj为为第j项指标的标准差。
第二步,平移各指标的坐标消除负值,所用公式如下:
其中 x″ij是 x′ij平移K 单位后的数值。
第三步,计算指标x″ij的比重Rij,公式如下:
第四步,计算第 j 项指标的熵值ej,公式如下:
第五步,计算第 j 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gj,公式如下:
gj值越大,则说明它在整个指标xj的综合评价中越为重要。
第六步,计算指标xj的权重wj,公式如下:
结合上述改进熵值法的计算步骤及公式,选取福建省蓝色海丝生态旅游带旅游城市2010—2014年的数据,分别确定指标的权重,将每年各指标的权重进行平均值法计算,并确定为各指标最后的权重值。运用Microft Excel软件,计算得出19项指标的权重赋值结果,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区域旅游城市生态位测评指标权重
4.旅游生态位测评模型
运用生态位态势理论,以每年的现状数值作为态”,增长量作为“势”。以每年的平均增长量为1,即量纲转换系数。将标准化后的数值运用于生态位计算公式中,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i、j=1,2,…n;Ni为城市 i的旅游生态位;Sj和Pj分别为城市j的态、势;Ai和Aj为量纲转换系数;Sj+AjPj称为绝对生态位[24]。
将上述计算过程中得出的各变量的生态位通过加权平均法,得到各城市生态位数值:
式中:Mi为各城市生态位数值;Ni为每个变量要素的生态位;Wi为每个变量要素的权重值。生态位的取值范围在(0,1),且各类生态位之和为1。某城市的生态位数值越靠近0,其生态位宽度越小,表明该城市的竞争力越小,反之,该城市的竞争力越大,吸引力越强,地位越高[25]。
将福建省蓝色海丝生态旅游带六市一区2010-2014年的数据及表2中各指标的权重数据代入到公式8和公式9,运用 Excel 软件,依次算出福建省蓝色海丝生态旅游带旅游城市各个维度的生态位及城市生态位,详见表3。
二、计算结果分析
依据表3可知,福建省蓝色海丝生态旅游带六市一区厦门、福州、泉州、漳州、莆田、宁德及平潭区的城市生态位数值分别为:0.162 5、0.156 8、0.152 0、0.098 3、0.075 2、0.071 4 和0.033 8;呈现层次分明的4 类城市,其中厦门、福州、泉州的城市生态位居前3 位,而平潭排最后。
表3 福建省蓝色海丝生态旅游带区域旅游城市生态位数值及排名
(一)旅游资源生态位评价结果分析
旅游资源生态位方面,福建省蓝色海丝生态旅游带旅游资源生态位差距较大,等级较为明显。其中生态位等级大的区域有泉州、福州和漳州。这些城市旅游资源不仅等级高,数量多,种类丰富,与其他城市相比,具有较大优势。等级低的宁德和莆田,虽有不少知名景区,但是资源的种类毕竟太少,有些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平潭的旅游资源较为稀缺,仍处于建设当中,所以其资源维数值低。
(二)旅游市场维生态位评价结果分析
旅游市场维生态位方面,福建省蓝色海丝生态旅游带旅游客源市场总体发展不均衡,空间差异呈现两极化的现象。以厦门的旅游市场维生态位最高,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客源市场优势,福州、泉州次之,其他区域的客源市场条件普遍较低,与厦门市差距很大。
(三)旅游社会经济维生态位评价结果分析
旅游社会经济维生态位方面,排前三的城市是福州、泉州、厦门,分别为0.211 2、0.194 6和0.161 3。这三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突出,交通覆盖面广且设施设备完善,地区文化特色明显,具有较好的旅游发展环境。而宁德、平潭的社会经济维得分排最后两位,这些区域大都在偏远地区,社会经济文化落后,城市基础设施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旅游的发展。
(四)旅游环境维生态位评价结果分析
从旅游环境维方面,福建省蓝色海丝生态旅游带的环境生态位都还不错,也表明各城市生态环境较好。但莆田、宁德和平潭3个城市的得分相对于其他4个城市低,且厦门是福建省蓝色海丝生态旅游带生态环境最好的城市。
三、福建省蓝色海丝生态旅游带空间格局构建
本文研究福建省蓝色海丝生态旅游带六市一区旅游城市空间格局,依据生态位理论对其旅游城市空间格局进行构建,结合“点—轴”理论,核心居于统治地位,边缘依赖于核心,从而希望推动六市一区之间的旅游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福建省蓝色海丝生态旅游带旅游业协调发展。因此基于以上测算和分析,构建了福建省蓝色海丝生态旅游带旅游空间格局。其中福州、厦门作为双核心城市,泉州、漳州是节点城市,宁德、莆田和平潭这三个城市是网络城市。
(一)福建旅游双核心城市
根据表3,厦门的城市生态位排名第一、福州的城市生态位第二,故把福州和厦门作为全省旅游系统的双核心城市。这两个城市都是福建省的重要旅游集散地,也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力。虽然泉州的城市生态位得分与厦门、福州相差不大,但是泉州和厦门的区位条件相似,生态位高度重叠,为了避免竞争,在闽南地区选择生态位较高的厦门作为核心城市,而非泉州。
福州的各项生态位数值排名均位居前列,整体实力强劲,是福建省蓝色海丝生态旅游带的核心。根据福建旅游“十三五”专项旅游规划,福州在升级福建省蓝色海丝生态旅游带的有重要影响,要发展温泉养生、商务会展;联动平潭,发展海滨旅游、商务贸易等;应充分利用其核心地位辐射整个周围地区,分流游客,推销周边城市,带动整个区域旅游发展,着力对闽东北及全省旅游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厦门城市生态位排名第一,相比省内其他旅游城市,在环境、社会经济和市场上有明显优势。厦门在闽南三角洲,也应充分发挥其核心地位优势,依托自身优势带动泉州、漳州协同发展,塑造“厦、漳、泉”三地同城化旅游格局。在全国范围内,它是唯一一个可以同时发挥经济特区、“小三通”、自贸区三者优势的城市,辐射影响闽西南乃至全省全国。
(二)福建旅游节点城市
节点城市一般指处于核心城市与非核心城市之间起着纽带作用的城市,其作用是仅次于核心旅游城市的旅游城市[26]。将泉州、漳州作为福建省的旅游节点城市,发挥连接福州、厦门和辐射带动莆田、宁德、平潭发展的作用。
泉州的资源生态位位居全省第一,可以联合厦门、漳州,制定旅游同城化策略,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和厦门的市场优势,推广闽南旅游品牌,提升整体旅游影响力,推动泉州旅游经济的发展,深化其在蓝色海丝生态旅游带和厦漳泉滨海闽南文化度假区的纽带作用。
漳州的环境维和资源维在福建蓝色海丝生态旅游带内处于优势地位。打出“花样漳州”口号,利用南靖土楼、东山岛、六鳌、长泰漂流等丰富旅游资源吸引客源,进一步扩大旅游市场,拉动旅游收入增长,和厦门、泉州联营,塑造一个集休闲度假、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于一身的厦漳泉滨海闽南文化度假区,从而促进整个漳州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三)福建旅游网络城市
网络城市是指那些具有旅游发展潜力但是还未充分开发的城市,把莆田、宁德、平潭作为本区域旅游的网络城市,充分发挥其旅游中转中心的作用。
莆田、宁德各类生态位数值普遍较低,综合实力较差。在旅游资源方面,莆田的妈祖文化,是福建省内的宗教文化旅游的重点,应加大开发力度,加强宣传。莆田、宁德在福州的辐射影响下,共同加强蓝色海丝生态旅游带建设。利用莆田宗教文化、福州名人文化、宁德山海文化联合发展福莆宁山海休闲文化旅游区,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实力。
平潭的各项生态位都排在最后,这是因为平潭区之前只是隶属于福州的一个县,开发较晚,2013年获得设区市社会管辖权利,成为平潭综合试验区,正致力于打造国际旅游海岛,但具有政策优势,可利用自身优势,借助核心城市及节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竞争力。
[1] Grinnell J. The Niche-relationships of the California Thrasher[J]. The Auk,1917(34):427-433.
[2] 王 刚,赵松岭,张 鹏,等.关于生态位定义的探讨及生态位重叠计测公式改进的研究[J].生态学报,1984,4(2):119-123.
[3] 黄 芳.优化旅游系统的生态学原理[J].生态经济,2001(11):19-20.
[4] 祁新华,陈 烈,程 煜,等.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透视[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1):74-78.
[5] 邹爱仁,陈俊鸿,陈绍愿,等.旅游地生态位的概念、原理及优化策略研究[J].人文地理,2006,21(5):36-40.
[6] Myrdal G. Economic The oryand Under-developed Regions[M].London:Duckworth, 1957:26.
[7] 靳 诚,陆玉麒,徐 菁,等.基于域内旅游流场的长三角旅游空间结构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1):114-119.
[8] 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 19(1):105-108.
[9] 庞 闻,马耀峰.关中天水经济区核心—边缘旅游空间结构解析[J].人文地理,2012,27(1):152-155,37.
[10] 梁 滨,毛 焱.武汉城市圈轴—辐网络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经济地理,2009,29(7):1214-1217.
[11] 郭 伟,郝 娟,王会层,等.基于生态位测评的区域旅游城市空间格局研究[J].生态经济,2011(3) :126-129.
[12] 暴向平,薛东前.基于旅游生态位测评的关中地区旅游城市空间格局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4(3):323-327.
[13] 李淑娟,刘海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基于生态位理论[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4(3):179-185.
[14] 王健菊,尹 龙.基于生态位理论的贵州旅游城市空间格局[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13,23(4):73-76.
[15] 冯辰浩,周世健.基于生态位评价模型的旅游空间结构分析——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J]. 江西科学,2014(6):189-194.
[16] 福建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Z].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闽政办〔2016〕34 号, 2016-3-21.
[17] 赵丽丽,张宝春.基于生态位的京津冀区域旅游城市竞合模式研究[J].经济纵横,2014(4):40-41.
[18] 张广瑞.关于对可持续旅游的几点认识[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9] 甘茂枝,马耀峰.旅游资源与开发[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10-11.
[20] 彭 华,保继刚,周亮亮,等.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条件和动力机制探讨[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3-45.
[21] 王少华.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河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与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2013,43(5):533-539.
[22] 杨卫涛. 旅游投资环境评价体系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10(1) : 61-69.
[23] 郭显光. 改进的熵值法及其在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 1998(12): 98-102.
[24] 朱春泉. 生态位态势理论与扩充假说[J].生态学报,1997,17(3): 324-332.
[25] 郝 娟.基于生态位测评的河北省区域旅游发展及空间格局研究[D].河北:燕山大学, 2010.
[26] 晋 迪,宋保平,高 楠,等.基于“点—轴”理论的山西旅游空间结构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5):196-202.
Study on Spatial Pattern of Regional Tourism Based on Ecological Niche Evaluation Model——A Case Study of the Blue Sea Silk Ecotourism Belt in Fujian Province
TANG Li
(School of Business,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gzhou 363000, Fujian, China)
The paper establishes ecological niche measurement system of regional tourist city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niche theory, and uses the data from 2010 to 2014 to calculate the ecological niche in the 6 cities 1 area of blue sea silk ecotourism in Fujian province by ecological niche model. It combines the results of ecological niche assessment to build spatial pattern of Fuzhou and Xiamen as the core cities, Quanzhou and Zhangzhou as the node cities and Putian, Ningde,Pingtan district as the network cities, and it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 to optimize spatial pattern of blue sea silk ecotourism in Fujian province.
ecological niche; spatial pattern; tourism city; Blue Sea Silk Ecotourism Belt in Fujian province
F590
A
1673-9272(2017)06-0080-05
10.14067/j.cnki.1673-9272.2017.06.015
http: //qks.csuft.edu.cn
2017-10-31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技智库研究项目“社会化媒体视域下海丝文化传播策略研究”(FJKX-B1712);2017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科技类)“海岛生态脆弱区旅游开发的生态效应研究”(JAT170358)。
唐 黎,讲师,硕士;E-mail:tangli1226@126.com。
唐 黎.基于生态位评价模型的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研究——以福建省蓝色海丝生态旅游带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11(6): 80-84.
[本文编校:徐保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