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持续视角下自然遗产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研究
——以神农架为例

2018-01-04杨舒悦

关键词:神农架遗产地居民

龚 箭 ,杨舒悦

(1 华中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 中国旅游研究院 武汉分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可持续视角下自然遗产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研究
——以神农架为例

龚 箭1,2,杨舒悦1,2

(1 华中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 中国旅游研究院 武汉分院,湖北 武汉 430079)

社区居民是自然遗产地旅游发展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国内现有研究多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三方面探讨居民旅游影响感知,而忽视了政策制度对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通过引入可持续发展棱镜模型,将政策制度加入到旅游影响感知的测量维度中,以自然遗产地神农架两个社区为例,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四维度与旅游发展满意度和支持度间的结构关系,探讨了自然遗产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除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感知外,政策制度影响感知对旅游发展满意度同样具有正向影响;从人口特征看,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在性别、距离景区远近及旅游业参与程度三项人口统计学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从社区特征看,旅游业依赖程度、主客文化差异等特征都是影响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重要因素。

可持续旅游;自然遗产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神农架

自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遗产旅游便逐渐受到国内外政府、学者及社会公众的关注。早期关于遗产旅游的研究主要从遗产地角度出发,研究遗产地的遗产价值、属性特征、开发管理、保护对策等方面[1-4]。此外还有从遗产旅游者角度出发,研究其旅游动机、行为特征、体验质量等[5-8]。随着遗产保护思路的发展演变,遗产保护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可持续发展理论逐渐成为引领当前遗产旅游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遗产旅游地社区居民逐渐成为遗产旅游研究热点。不同于大多数国家自然遗产地的人烟稀少,我国自然遗产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用地往往与遗产本体交织在一起,长期以来林业、农业是自然遗产地居民最基本的生计方式。但是随着近年来旅游的发展及遗产地的保护,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因此,对我国自然遗产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进行研究有其特殊性和必要性。本文通过引入可持续旅游框架下的棱镜模型,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政策制度四方面对自然遗产地旅游影响感知进行探讨,并以我国新晋世界自然遗产地神农架社区居民进行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实证研究,以期为我国自然遗产地可持续旅游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文献综述

(一)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

旅游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对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旅游是目的地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经济利益也是旅游地居民感知最为明显和最重要的方面[9],因而早期的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研究亦倾向于关注居民对旅游经济影响的感知[10]。随着人们对旅游影响的不断关注,国内外学者对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研究日益重视[11],国内外各类旅游影响评价指标已近200项[12]。从早期20世纪80年代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13]到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承载力理论[14]及社会交换理论[15]等,不断丰富的理论研究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许多学者也对不同类型旅游地[16-19]及旅游地不同生命周期或不同国家[20-22]的居民旅游影响感知进行案例研究。但从研究对象来看,文化遗产的研究多于自然遗产的研究,特别是关于中国自然旅游遗产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案例研究还较为鲜见;从研究内容看,主要集中于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感知的研究,很少有关于政策制度影响感知的探讨。

(二)可持续旅游棱镜模型

可持续旅游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而提出的,以往研究中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理论模型主要包含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三方面。1995年,联合国可持续旅游发展委员会正式将政策制度作为第四个维度引入到可持续发展研究中。2000年Spangenberg首先将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制度四个维度组合成可持续发展棱镜模型(The prism of Sustainability),并具体解释了这四个维度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23]。Tosun以发展中国家土耳其为例,指出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旅游的重要保证[24]。余凤龙和陆林探讨了制度对于旅游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完善的制度是保证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5]。政策制度对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正逐步受到学者们的关注。Cottrell等学者对波兰[26]、荷兰[27]、德国[28]等国家公园的案例研究均已验证了棱镜模型的有效性,并强调了在可持续旅游监测中包含四维度的必要性。但目前国内可持续旅游测量仍停留在三维度,政策制度对于中国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监测作用仍有待验证。

图1 棱镜模型

图2 案例地区位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区概况

自20世纪80年代神农架利用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以来,其知名度和美誉度逐步提升,旅游接待人次及旅游收入逐年增加。2016年7月,神农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湖北省第1项、中国第11项世界自然遗产。申遗成功为神农架旅游发展带来更多机遇的同时也对林区生态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平衡旅游发展和遗产保护间的关系,如何保持遗产地可持续健康发展,一直是当地政府、居民及学者们所关心的问题,从可持续视角探讨此案例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具有研究的典型性。木鱼镇和下谷坪土家族乡均处于神农架自然遗产保护区内,是神农架重要旅游节点。木鱼镇因其优越的区位条件成为神农架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和游客集散地,旅游业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而下谷坪土家族乡是神农架林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民族文化特色显著,但由于主要景区均不在该乡范围内,许多游客只把其当作旅游的通道,目前当地居民生计主要以农业、林业、畜牧业为主,旅游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两案例地社区处于不同旅游发展阶段,并且具有不同社区特征,这将有助于探究同一自然遗产地不同东道主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差异。

表1 案例地社区基本特征比较

(二)研究模型与假设

居民旅游影响感知、满意度及支持度是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观测变量,许多学者已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的关系,论证了积极旅游影响感知对旅游发展满意度和支持度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在诸多模型[22,27,28]的基础上,借鉴可持续棱镜模型,将旅游影响感知结构拓展至四维度,建立了如图3所示的关于自然遗产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满意度及支持度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提出9个基本假设:H1:经济影响感知对旅游发展满意度有正向影响;H2:经济影响感知对旅游发支持度有正向影响;H3:社会文化影响感知对旅游发展满意度有正向影响;H3:社会文化影响感知对旅游发展支持度有正向影响;H4:社会文化影响感知对旅游发展满意度有正向影响;H5:环境影响感知对旅游发满意度有正向影响;H6:社会文化影响感知对旅游发展满意度有正向影响;H7:制度影响感知对旅游发展支持度有正向影响;H8:环境影响感知对旅游发展支持度有正向影响;H9: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满意度正向影响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支持度。旅游影响感知各维度测量量表主要借鉴了Fujun Shen[29-30]和卢松,张捷等[31]的研究中的量表,具体测量指标详见表3。

(三)问卷设计及数据采集

问卷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受访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第二部分内容为居民对本地旅游发展影响感知、居民对本地旅游发展的满意度情况及其对本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支持度,采用Likert五级量表形式,要求居民按1-5等级对潜在变量进行选择表态,自1至5分别代表“非常不赞同、不赞同、中立、赞同和非常赞同”。为了便于分析和理解,对于题项中的消极影响感知表述,如“发展旅游抬高了本地物价”等进行反向编码处理。

图3 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概念模型

调查组于2016年7月对神农架遗产地木鱼镇和下谷坪土家族乡社区居民进行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预调研,主要采用入户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2017年6月调研组前往两地进行正式调研,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4份(木鱼镇107份,下谷坪土家族乡97份),问卷回收率为92.7%,问卷受访者的基本信息统计如表2。

表2 神农架自然遗产地社区居民社会人口学特征

三、研究结果与发现

(一)信效度检验

首先用SPSS软件进行测量量表的信度检验,“旅游提高本地知名度”和“旅游干扰本地居民正常生活”两项由于相关系数较低予以删除,调整后总体量表的克朗巴哈α系数值为0.817,说明测量量表具有较为稳定的内在一致性。在对结构模型进行分析前,先对测量模型进行检验。用AMOS软件对通过信效度检验的27个观测变量和6个潜变量做验证性因子分析。各观测变量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均大于0.5,各潜变量的组合信度均大于0.8,说明量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同时各变量的平均方差萃取值(AVE)均大于0.5,说明所有变量均具有收敛效度。根据修正指数在若干对观测变量的残差间增加相关路径后,模型拟合优度指数χ2/df =1.348,p<0.001,RMSEA=0.041,CFI=0.972,NFI=0.900,表明数据与模型的拟合度较好。

(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模型验证结果显示:H1—H7这7条结构路径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前7个研究假设得以验证,即: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政策制度影响感知均对旅游发展满意度有正向影响,其中经济影响感知的路径系数最大;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感知对旅游发展支持度也均有正向影响。但结构路径H8(p=0.575)不显著,研究假设“政策制度影响感知对旅游发展支持度有正向影响”没有获得数据支持,这可能是由于人们对政策制度的感知还不能直接促进对旅游发展的支持,也就是说居民需要能够将政策支持转化为旅游业给他们带来的利益,因此该假设还有待在之后的研究中进行进一步检验。数据结果支持H9,即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满意度正向影响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支持度。根据温忠麟等[32]学者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对旅游发展满意度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旅游发展的满意度在居民旅游经济影响感知对旅游发展支持度的影响(ab=0.279,p<0.05)、居民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感知对旅游发展支持度的影响(ab=0.234,p<0.05)、居民旅游环境影响感知对旅游发展支持度的影响(ab=0.124,p<0.05)中均存在中介效应。

表3 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三)居民旅游感知差异分析

总体而言,神农架自然遗产地社区居民对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政策制度四方面的旅游感知较为积极(均值分别为3.78、3.98、3.87和3.43),说明神农架自然遗产地社区可持续旅游发展状态较为良好。但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及不同社区特征的居民对于旅游影响的感知却有着很大差异,本文将从社区内人口统计学差异及社区间社区特征差异两方面探讨自然遗产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机制。

表4 结构方程路径系数†

1.社区内人口特征差异分析

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与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比分析神农架自然遗产地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差异。分析结果显示,旅游影响感知在年龄和教育水平上的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性别、距离景区远近及旅游业参与程度三项人口统计学特征中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性。

除环境影响感之外,经济、社会文化和政策制度影响感知均在性别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在旅游发展前,受“男主外女主内”传统家庭思想及生计方式的影响,神农架社区妇女在承担部分农业生产的同时主要负责经营家庭生活,由于经济收入有限,在家庭和社区生活中往往没有太多话语权。旅游的发展为神农架的妇女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从事旅游餐饮住宿接待、出售手工艺品等,许多妇女从家庭主妇转化为旅游从业者。旅游不仅使女性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提升,而且扩大了她们的社会交往空间,她们有了更多的机会与游客、旅游公司、政府部门等各类人群交往,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逐步改变。因此在经济影响感知和社会文化影响感知上,神农架社区女性的感知均值分别为3.92和4.01要明显高于男性的3.66和3.95。但同时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虽然社区女性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因旅游而得到了较大提升,但在社区政策制度的参与中男性仍占主导地位,如村镇干部、社区精英主要由村中男性担任,签字表决等事宜也通常由男主人参与,因而社区男性对于政策制度的影响感知均值达3.64明显高于女性的3.18。

神农架属于山地型遗产旅游目的地,游客主要以自驾为主,位于旅游交通线路及景区附近的居民拥有更多参与旅游经营服务的条件与机会,距离景区较近的居民对旅游经济影响和社会文化影响感知更强。同时由于自然遗产的特殊性,政府对于景区及景区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更为严格,但严格的管理也更易引发政府与社区居民的矛盾,因而距离景区越近的社区居民对于旅游环境的积极影响感知为4.06高于距景区较远的社区居民的3.68,而对政策制度的积极影响感知为3.22反而低于距景区较远的社区居民的3.64。在旅游业的参与程度方面,旅游业相关从业者有更多获利机会,与旅游者及政府有更多接触机会且对于政府政策制度更关注,因而他们对于各类旅游影响的感知相比非旅游从业者来说均更为积极和强烈。

表5 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2.社区间社区特征差异分析

T检验结果表明两社区居民在经济影响感知上存在显著差异(t=3.29,p<0.001),木鱼镇居民总体感知均值为4.00高于下谷坪土家族乡居民总体感知均值3.54。具体来看,木鱼镇居民在增加收入、增加就业和吸引投资三方面的感知要明显高于下谷坪土家族乡居民。这与两地旅游接待量、旅游收入、旅游就业及旅游投资状况基本吻合。木鱼镇是神农架生态旅游明星镇,每年游客接待量约占整个神农架总游客接待量的80%以上,区内汇集了众多景区、星级饭店、农家乐等,为居民提供了较多的旅游就业机会。优越的区位条件和旅游资源也为木鱼镇吸引了大量投资,仅2015年木鱼镇就完成招商引资达72911万元。而旅游的发展虽然带动了下谷坪土家族乡经济发展,但是目前该乡的旅游知名度和旅游接待规模还较小,只有少数居民参与到农家乐经营、旅游商品售卖、旅游演出等旅游活动中来,居民对于旅游业的经济依赖度还比较小,因而经济影响感知也较弱。

此外,两社区居民在社会文化影响感知上也存在差异(t=2.13,P<0.05),下谷坪土家族乡居民总体感知均值4.11明显高于木鱼镇居民总体感知均值3.86。具体来看,下谷坪土家族乡居民在传统文化保护和家乡自豪感两方面的感知要明显高于木鱼镇居民。下谷坪土家族乡是少数名族聚居的社区,而游客群体又以汉族为主,主客文化的巨大差异使当地居民对于旅游业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感知更为强烈。自2011年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启动以来,下谷坪土家族乡逐渐形成了有山区特色和土家风情的民族旅游村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谷堂戏”和“下谷皮影戏”成为神农架主要景区常年文化表演活动,独特的土家族文化每年吸引大量的游客到访。不少居民表示,他们以能够学习、了解和掌握本民族文化事项为荣。旅游发展后,社区学校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常性地举办“堂戏、皮影戏进课堂”等活动,不断加深当地青少年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他们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而木鱼镇社区居民和游客基本均为汉族,主客文化差异相对较小,因而当地居民在除“生活方式改变”外,对旅游社会文化的其他影响感知均弱于下谷坪土家族乡居民。

四、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发现:除了传统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三维度,政策制度对于自然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而居民对政策制度的影响感知主要与社区参与相关,因此在自然遗产旅游地管理中应当重视居民的社区参与。但不同于国外相关研究结果,在中国自然遗产地社区中政策制度影响感知对旅游发展满意度的影响中并不是最强的,经济影响感知仍是影响旅游发展满意度和支持度的最重要因素,这可能与国内外遗产地管理体制的差异相关。

以神农架两个具有不同特征的社区为例,通过社区内和社区间的对比可以发现:(1)从人口特征看,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在性别、距离景区远近及旅游业参与程度三项人口统计学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女性对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感知强于男性,而男性对于政策制度的影响感知则明显高于女性;居民距离自然遗产地越近,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感知越强,但对政策制度影响感知反而越弱;居民旅游业参与度越高,对各项旅游影响感知就越强。(2)从社区特征看,旅游业依赖程度、主客文化差异等特征都是影响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重要因素:社区旅游业依赖度越高,则居民对经济影响感知越强;社区主客文化差异越大,则居民对旅游文化影响感知越强。

可见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且自然遗产旅游地居民影响感知尤其特殊性。在遗产旅游地社区居民研究中,应更多的关注这些差异,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从而更好地促进旅游地可持续旅游发展。此外,遗产旅游地的发展是持续动态的,对于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变化规律,今后还需通过空间横向比较和时间纵向比较进行更全面地考察。由于旅游政策制度影响感知的前期研究较少,因此对政策制度影响感知的测量还可以进一步完善。

[1] 梁学成.对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分析与开发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2006,21(6):16-22.

[2] 张朝枝.遗产责任:概念、特征与研究议题[J].旅游学刊,2014,29(11):45-51.

[3] Marwa Magdy Ghanem, Samar Kamel Saad. Enhancing Sustainable Heritage Tourism in Egypt: Challenges and Framework of Action[J].Journal of Heritage tourism, 2015,10(4): 357-377.

[4] 吴必虎,李咪咪,黄国平,等.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J].地理研究,2002,21(5):617-626.

[5] 王怀採, 钟永德, 罗 芬. 世界自然遗产地游客动机与解说偏好研究——以湖南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为例[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9, 29(6):122-127.

[6] 崔庆明,和琳珊,徐红罡,等.遗产旅游动机的核心-边缘结构研究——以丽江为例[J].旅游学刊,2016,31(10):87-96.

[7] 张维亚.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数字足迹特征与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8] 周永博,沈 敏,魏向东,等.态度与价值:遗产旅游体验模式探析——以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旅游科学,2012, 26(6):32-41.

[9] Akis S,Peristianis N,Warner J.Residents’ Attitudes to Tourism Development:The Case of Cyprus[J].Tourism Management,1996,17(7):481-494.

[10] 保继刚,蔡 辉.旅游对南昆山的经济影响研究[J].人文地理,1995,10(2):19-24.

[11] 陈丽丽,章家恩,虞依娜. 社区居民对森林旅游影响的感知差异及态度类型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7(2):33-36.

[12] 李德山,韩春鲜,杨 玲.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研究综述及中外研究比较[J].人文地理,2010,25(5):142-147.

[13] Butler R W.The Concept of a Tourist Area Cycle of Evolution:Implic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Resources [J] .Canadian Geographer , 1980, 24(1):5-12.

[14] Pearce P L,Moscardo G F.Tourism Community Relationships[M].Elseview:Oxford,1996.

[15] Perdue R R,Long P T,Kang Y S.Boomtown Tourism and Resident Quality of Life:The Marketing of Gaming to Host Community Resident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99,44(3):165-177.

[16] 旺 姆,吴必虎.拉萨八廓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居民感知研究[J].人文地理,2012,27(2):128-133.

[17] 吴丽敏,黄震方,谈志娟,等. 江南文化古镇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及其形成机理——以同里为例[J].人文地理,2015,30(4): 143-148.

[18] 张爱平,侯 兵,马 楠.农业文化遗产地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哈尼梯田的生计影响探讨[J]. 人文地理,2017,32(1):138-144.

[19] 丁 宇, 李文胜, 王卫江. 森林旅游区居民对乡村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基于乌鲁木齐南山林区方家庄的实证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9(1):39-43.

[20] 汪德根,王金莲,陈 田,等.乡村居民旅游支持度影响模型及机理——基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苏州乡村旅游地比较[J].地理学报,2011,66(10):1413-1426.

[21] 卢 松,张 捷,苏 勤.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的历时性分析——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景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9,28(2):536-548.

[22] 程绍文,张 捷,徐菲菲,等. 自然旅游地社区居民旅游发展期望与旅游影响感知对其旅游态度的影响——对中国九寨沟和英国NF国家公园的比较研究[J]. 地理研究,2010,29(12): 2179-2188.

[23] Spangenberg J. Environmental space and the prism of sustainability: frameworks for indicators measur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 Ecological Indicator,2002(2):295-309.

[24] Cevat Tosun, Challenges of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developing world:the case of Turkey[J]. Tourism Management, 2001(3):289- 303.

[25] 余凤龙,陆 林.制度对旅游发展影响研究综述与启示[J].旅游学刊,2008(9):90-96.

[26] Cottrell S P, Vaske J J. A framework for monitoring and modeling sustainable tourism.[J]. e-Review of Tourism Research, 2006(4).

[27] Cottrell S P, Raadik J. Benefits of Protected Area Network Status: Pilot study at Bieszcady National Park Poland[J].Journal of Tourism, 2008, 9(2).

[28] Huayhuaca C, Cottrell S, Raadik J, et al. Resident perceptions of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Frankenwald Nature Park, German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Policy,2010, 3(2):125-141.

[29] Fujun Shen. Agritourism Sustainability in Rural Mountain Areas of China: a Community Perspective[J].Business and Gl obalization,2009,3(2):123-145.

[30] Fujun Shen.A sustainable tourism framework for monitoring residents’ satisfaction with agritourism in Chongdugou Village, China [J].Tourism Policy,2008,1(4):368-375.

[31] 李宜聪,张 捷,刘泽华,等.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结构关系——以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2014,33(4):584-592.

[32] 温忠麟,叶宝娟. 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5):731-745.

Residents’ Perceptions on Tourism Impacts in Natural Heritage Site from Sustainable Perspective: A Case Study of Shennongjia

GONG Jian, YANG Shuyue

(1.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Hubei, China;2. Wuhan Branch of China Tourism Academy, Wuhan 430079, Hubei, China)

Community residents are important stakeholde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ritage tourism sites. Domestic existing researches normally discussed residents’ perceptions on tourism impacts from three aspects: economy, social culture and environment, ignoring the in fl uence of institu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sm of Sustainability” model and adds the policy to the measurement dimensions of tourism impact. Taking the natural heritage site Shennongjia for example,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is used to verify the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impact perception,tourism development satisfac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support, the differences and in fl uencing factors of tourism impact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In addition to economic, socioculture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perceptions,institutional impact perception also has positive influence on residents’ tourism development satisfa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residents’ perceptions on tourism impacts are signi fi cantly different in gender,distance and tourism particip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the dependence on tourism and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are all important factors that can in fl uence residents’ perceptions on tourism impacts.

sustainable tourism; natural heritages site; residents; perception of tourism impacts; Shennongjia

F205;F590

A

1673-9272(2017)06-0054-07

10.14067/j.cnki.1673-9272.2017.06.011 http: //qks.csuft.edu.cn

2017-10-26

国家社科重点项目“美丽中国建设与旅游业健康发展研究”(14AJY024);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11JBGP041)。

龚 箭,副教授,博士;E-mail:343901552@qq.com。

龚 箭,杨舒悦.可持续视角下自然遗产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研究——以神农架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11(6): 54-60.

[本文编校:徐保风]

猜你喜欢

神农架遗产地居民
中国七地入选全球首批地质遗产地名录
石器时代的居民
神农架进入最美季节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申遗重要俦;じ重要
高台居民
探秘神农架 第二集 潮涨潮落潮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