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全域旅游的平潭国际旅游岛开放式生态景区发展研究

2018-01-04陈健平

关键词:平潭开放式全域

陈健平

(1.福建商学院 旅游与酒店管理系,福建 福州 350012;2.海西休闲旅游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文科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12)

基于全域旅游的平潭国际旅游岛开放式生态景区发展研究

陈健平

(1.福建商学院 旅游与酒店管理系,福建 福州 350012;2.海西休闲旅游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文科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12)

开放式生态景区具有开放性、公共性、原生性、共享性、公益性、自治性等景区特殊内涵,其在边界形式、区位条件、治理模式、社区融合、环境和安全压力等方面特征鲜明,并应用了多元发展模式。作为全域旅游实施的有效载体平潭国际旅游岛开放式生态景区发展基础良好、业态体系丰富,基于对景区全域旅游系统的构建,应用了基本原则:即生态引领、以人为本、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等,运作了主要机制:全空间规划机制、全资源开发机制、全部门管理机制、全产业联带机制、全市场开放机制,全产品供给机制、全民众分享机制、全环境治理机制等,形成了全域旅游模式下空间聚合、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功能复合的平潭国际旅游岛开放式生态景区发展路径。

全域旅游;开放式生态景区;业态;平潭;国际旅游岛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旅游消费呈大众化与家庭化、散客化与自助化、个性化与多样化、休闲化与体验化、品质化与高端化的发展趋势[1],同时,旅游供给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联系愈发紧密,基于此,旅游全域化正以一种全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应运而生,并成为新时期推动旅游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战略选择。平潭综合实验区是我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也是被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所确定的国际旅游岛,其行政区划主体海坛岛为我国第五大岛,福建省第一大岛,是海峡两岸综合交通和合作交流的桥头堡,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平潭拥有垄断性滨海生态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开放式生态景区成为区域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新形态和新动能,其作用日益凸显,构建全域旅游系统对开放式生态景区加以培育和发展,对进一步挖掘平潭旅游资源内涵,深入拓展平潭文化康体休闲主导产业发展平台,全面开发平潭生态主体功能区,促进平潭国际旅游岛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形象、海岛生态旅游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域旅游有关概念分析

学术界对全域旅游的研究开展得较晚,研究领域的切入点是城市规划,近年来,涉及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全域旅游的培育理念、发展模式、政策导向等层面上的研究,趋于系统性、实证性。厉新建较为系统地把握全域旅游是将目的地一切旅游吸引物从全域范围内开发形成吸引节点,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并提出全域旅游是全新的旅游发展模式[2];吕俊芳提出了基于城乡统筹视阈的全域全产业链的“大城小镇嵌景区”旅游发展模式[3];曾祥辉和樊文斌及王祥和侯志强均以个案实证的形式分别从县域经济、城市化进程、大旅游圈经济一体化发展实际,提出了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和建设体系[4-6];吴必虎主张全域旅游视野下,目的地建设应体现“互联网+”、“旅游+”等“双+”特征, 是特定区域实现旅游业完整性发展的模式和手段[7];石培华从战略高度上将“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的贯彻与全域旅游发展相联系,明确了全域旅游在治理旅游发展中孤岛效应和二元结构、破解门票经济中的载体地位[8];李金早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单项发展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9];左文君、孟秋莉分别构建了全域旅游发展的动力体系和基于产业联动的产品体系[10-11]。笔者认为全域旅游是对传统旅游发展模式的再造和提升,它建构了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共建、市场共享的旅游发展新格局,是新时期旅游产业全景化、融合化、一体化发展的全新理念和发展模式。

二、开放式生态景区主要内涵、特征及发展模式

(一)开放式生态景区内涵

根据《旅游区质量等级的划分评定》(GB/T 17775-2003)国家标准,旅游景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或地域,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功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该管理区应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和明确的地域范围。

开放式生态景区是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符合旅游景区的基本功能和条件,拥有一定的空间和地域范围,集休闲游憩、景观鉴赏、文化传承、环境保护、康体拓展、科普教育、商贸流通、社区治理等功能于一体的,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生意的一个特定生态群落。开放式生态景区既具有传统型景区的共性,同时,也有其特殊性,主要是:一是场地的开放,边界特征不显著,没有严格的空间限制,即没有圈定景区范围的围墙类的建筑[12];二是门票的开放,没有门票收入,只有景区空间范围内开展特许经营项目的收入;三是面向社会公众的开放,接待群体不受限定,接待对象不固定;四是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等质朴面貌较为突出,是国民素质培养和提升的特定基地。从总体上,开放式生态景区体现了开放性、公共性、原生性、共享性、公益性、自治性等主体特性。

(二)开放式生态景区主要特征

1.边界形式呈现“软扩散”

景区边界主要从景区旅游景观所处的地域空间范围来界定。传统型景区在景区边界上强调空间边界,突出物理性特征,体现为封闭限定型边界,而开放式生态景区弱化景区的空间物理边界,凸显其功能性特征,体现为开放融合型边界[13]。

2.区位条件优越,环境优美

城市开放式生态景区一般位于人口稠密、商业繁华、文化集聚、人居环境良好的市区,具有城市标志性景观特征和市井风情,以公园、广场、商业街区、历史街区、游憩绿道(慢行道)、文博院馆、文体艺术中心、科教基地、产业园等形态出现;乡村开放式生态景区一般位于乡间人口聚落区和生态优良的城镇郊野地区,具有清新自然、古朴醇厚的景观特征和乡野风情,以度假区、寺庙建筑群、古村落、古镇、田园、草场、滩涂、景观道路等形态出现。

3.多中心治理模式

开放式生态景区公共性性质导致其公共产品(服务)的生产、提供、服务、管理存在多元主体,即政府(公共部门)、非营利性组织、私人部门等形成景区多中心治理系统,该系统强调政府统一指导下的分散式管理、参与式管理[14],需要政府对各利益主体(主管部门、村镇、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社团等)进行精准协调和管控,如把握不足,易导致管理职能缺位、越位、错位,产生供给不公平现象,带来景区运作效率和运作成效的问题[15]。

4.景区与社区融合性较强

开放式生态景区具有很强的社区融合性,特别是古镇、古村景区,不仅强调旅游者与景区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兼顾了社区居民与景区之间的互动融合,社区居民对参与开放式景区建设的态度及其利益诉求,是开放式景区发展的基本保证,同时,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及乡土、乡音、乡愁等原生活态作为游客体验的重要内容,从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开放式景区重要的资源和产品。

5.环境和安全压力较大

由于开放式生态景区现行的管理体制、游憩用地开敞性、经费保障等因素约束,很多开放式生态景区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即使存在管理机构,职能也被弱化),未出台专门的游憩用地环境卫生和安全管控制度,导致景区在环境保护、安全保障等方面管理缺失或力度不足,加上极强的公共性和可进入性特征,游客日常接待数量较同类传统景区要多,景区普遍存在卫生和安全隐患[16],从而带来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和安全保障压力,影响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开放式生态景区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开放式生态景区发展主要应用五种模式(图1):一是政府推动模式,通过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管理机构凭借行政权力通过政策制定、规划实施、财政投入、项目打造,推进开放式景区建设,这是目前的主流模式;二是商业带动模式,城市中标志性街区、经典休闲地带,因历史原因集聚旅游资源,依靠自身旅游资源优势吸引旅游者而形成开放式景区;三是社区拉动,由乡村当地群众性自治组织或专业化合作社,为改善人居环境和增强旅游吸引力,通过集资,引导村民共建共享,通过环境改造和景观提升,建设开放式景区及培育相关服务业态(如农家乐);四是企业促动模式,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或农村土地承包商在开发项目的过程中,配套建设外围环境景观设施(甚至附属文化、商业、娱乐服务等设施),打造开放式景区以提升产品吸引力及其品质;五是混合驱动模式,政府与企业、金融机构、社会团体、公众等主体开展合作,吸引私人部门和非营利组织参与到景区公共服务供给中来,通过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项目众筹等各种融资、引资模式,建立紧密的伙伴关系[14],以特许经营形式进行开放式景区建设,实现基于公私双赢多赢的开放式景区发展。

图1 开放式景区发展主要模式

三、平潭国际旅游岛开放式景区发展现状分析

(一)平潭国际旅游岛旅游业发展概述

平潭拥有广阔的海域和滩涂,海滩沙质、海水水质都比较高,岛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9%、造林绿化率达到92%,常年空气质量达到1级,环绕、散布主岛周边的海湾、海岬、离岛、屿礁等景观生态条件较好,环境无污染;平潭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海坛岛内,周边岛屿也有零星分布,“陆-海-岛”距离尺度适宜、分布均匀;平潭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尤其是以海滨沙滩和海蚀地貌为两大特色[17]。平潭现拥有海坛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海坛湾国家海洋公园、台湾小镇和石牌洋国家3A旅游景区、海岛国家森林公园、大福湾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平潭省级地质公园、三十六脚湖省级自然保护区、远垱澳省级海岸公园、北港文创主题村省级四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十八门村省级森林公园等高等级旅游区,旅游资源在规模、完整性、价值、环境质量、奇特度、市场影响力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和良好的旅游吸引力,极为适宜发展海岛休闲旅游业。

“十二五”时期及“十三五”开局之年平潭旅游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发展态势迅猛,年接待游客总数和旅游总收入均保持高速增长,年接待游客总量和旅游总产值屡创历史新高(见表1)。旅游接待总人数年均增长率达33.8%;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率达38.2%,增幅在福建全省名列前茅,远超地区生产总值年均12%的增幅。2016年,平潭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

表1 2011-2016年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业发展总体状况†

(二)平潭国际旅游岛开放式生态景区业态体系

平潭国际旅游岛开放式生态景区是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培育、大众旅游发展背景下,当地政府发展旅游业从单纯注重门票经济转而重视旅游产业链带来的综合效益而培育发展的新型业态。目前,平潭国际旅游岛开放式生态景区主要存在九种业态类型:休闲度假区、特色村落、商业游憩区、生态旅游区、城市公园、休闲渔业区、海洋主题公园、滨海景观大道、海洋科普基地等,其业态在类型上具有一定丰度、组合度,以及特色性、典型性和多样化特征,业态代表性景区分布较广,覆盖城乡(见表2)。

四、平潭国际旅游岛开放式生态景区全域旅游系统构建

(一)全域旅游系统构建基本原则

1.生态引领

坚持生态立岛、绿色发展,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岛清新环境打造引领平潭开放式生态景区业态发展。注重景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塑造“清新福建平潭蓝”主基调,推动景区开发建设向全域生态型转变,成为平潭建设全国海洋生态最佳区域的重要组成。

2.以人为本

表2 平潭国际旅游岛开放式生态景区业态体系†

以游客多元需求为导向,引导主客共建共享,保障游客、社区、管理部门、服务厂商利益共享。注重旅游配套设施、产品服务、供给平台和消费环境的安全化、无障碍化、人性化发展,强化旅游维权服务保障,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开放式生态景区环境,凸显人文城市价值,提升海岛城市生活品质;

3.提质增效

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世界知名海岛度假胜地为参照,注重国际标准和规范的导入,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促进开放式生态景区业态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新四化建设同步发展,业态功能由单一观光型向多元融合型、全域体验型、主题内涵型转变,服务品质向优质高效转变;

4.创新驱动

利用自贸区、综合实验区、国际旅游岛“三区叠加效应”,发挥平潭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中的地位和价值,以创新作为开放式生态景区业态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基本保障,在规划理念、管理体制机制、平台、载体、工作方式上实行创新,促进资源效应与产业集聚效应的有力有序有效叠加,促进“闽台旅游合作示范区”、“海丝国际旅游先行区”的打造。

(二)全域旅游系统运作主要机制

全域旅游系统是以游客为中心,由旅游产业赖以生存的全地域、全领域、全社会、全产品等关联因子在多重动态耦合作用下形成“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和“三元”(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民参与)系统,按其功能划分,景观全域化系统和资源整合化系统对应全地域因子,产业融合化系统对应全领域因子,服务全程化系统对应全产品因子,游客全民化系统和治理全面化系统对应全社会因子,在全域旅游系统主导机制下,各子系统相互耦合、协同发展(见图2)。

平潭国际旅游岛开放式生态景区全域旅游系统机制是一种区域全面发展的内生机制,机理丰富、机能强大,基于此,按其作用的不同可为八大子机制:全空间规划机制、全资源开发机制、全部门管理机制、全产业联带机制、全市场开放机制,全产品供给机制、全民众分享机制、全环境治理机制等。其中,全空间规划机制要求平潭开放式景区实行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道路规划、村镇规划、农业规划、林业规划与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相衔接,实行“多规融合、多规合一”;全资源开发机制要求平潭开放式生态景区成为“大景区”,实现“设施景观化、建筑遗产化、全域景区化”[18],不仅开发全岛传统的旅游资源,还需要融入社会经济要素,立足旅游全方位整合岛内各类资源、大小环境,极大增强旅游发展吸引力和活力;全部门管理机制要求平潭开放式生态景区建立旅游综合管理机制,让海洋、海事、水运、渔业、港务、海关、海防、口岸、边检、质检、工商、文化、体育等涉海职能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更好地参与旅游产业的管理,形成全域旅游良性发展的工作机制;全产业联带机制要求平潭开放式生态景区通过发展旅游业,整合区域内关联产业及其生产要素,以产业融合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形成特色地域经济综合体,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9];全市场开放机制要求平潭开放式生态景区打破原有体制机制障碍和发展制约,大力拓展旅游市场空间,形成面向国际大开放的格局;全产品供给机制要求平潭开放式生态景区丰富产品供给、优化产品结构,改善旅游公共服务,增加旅游软硬件支撑,实施精准消费供给和体验服务[19];全民众分享机制要求平潭开放式生态景区全面提升城市社区居民、乡村村民、岛内游客、媒介传播受众者对旅游活动的参与度和融入度,更多迎合和保障全民化旅游主体的旅游需求和旅游权利[14];全环境治理机制要求平潭开放式生态景区在生态环境治理、市场环境治理、社会环境治理等方面强化治理职能、创新治理模式,净化旅游综合环境、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图2 开放式生态景区全域旅游系统机制解构

五、平潭国际旅游岛开放式生态景区全域旅游发展路径选择

应用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培育和发展平潭国际旅游岛开放式生态景区业态,主要从空间、资源、产业、功能等四大维度进行建构,形成空间聚合、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功能复合等路径。

(一)空间聚合

开放式生态景区的空间形态包括公共生态空间、公共文化空间、公共商业空间、公共运动空间、公共娱乐空间、公共生产生活空间等被旅游所利用的公共空间,其空间聚合是开放式生态景区空间在追求组织形态共享、资源整合、开发技术优化、经营方式集约化的过程因相互的合作联系而形成空间上的集聚状态。按照平潭国际旅游岛“一廊两环五区”建设发展格局,平潭开放式生态景区建设首先要围绕全岛旅游文化康体主导产业体系,空间总体布局上实现点线面精准结合,凸显组团功能和联动效应,形成海岛特色观光、南岛语族文化、高端健康养生、蜜月度假休闲、滨海和山地运动休闲、马术文化、游艇海钓等旅游产业链基地;其次,加强乡村原生态环境和文化遗存的保护,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俗风情的特色小镇,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美丽村庄,并进行全景空间拓展延伸,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变“孤岛式”开发为集中连片式开发;再者,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尤其是公共文化空间)的关注度和利用度,在旧城改造、新城建设中强化对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营造;此外,建立覆盖全岛的主题型、生态型观光廊道和慢行系统,实现城乡各景观互联互通。总之,平潭开放式生态景区业态培育和发展要从空间聚合上,改变资源分布不合理、营造不足、利用功效低、功能重叠等问题,促进系统性、创新性、实效性、可持续性地建设全域旅游目的地。

(二)资源整合

平潭国际旅游岛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原生态地域文化等旅游资源,其开放式生态景区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要做到:首先,摆脱单纯 “资源型”的特征,突破停留在观光型资源开发的低层次开发水平上,并针对全岛旅游资源单体规模小、分散性大的劣势,通过突破传统的资源单体价值评估取向,重估资源的溢出价值,整合关联互补资源,重构资源结构,将原有资源的核心优势与延伸资源的强势部分相结合,形成品牌扩张效应、一站式商业效应、资源增值效应;其次,不断挖掘海岛生态、海洋文化、乡村聚落、康体运动、免税购物等资源内涵和特色,优化资源配置,注重旅游资源与各生产要素的优化整合,促使景区生产力和竞争力获得整体的最优,采用重点突破、基础设施先行等战贯穿开放式景区建设进程,打造大型度假旅游综合体、大型文化旅游综合体、大型体育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将开放式景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内涵深厚、旅游要素齐全、业态结构合理的,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会展、商贸、康体、娱乐于一体的海岛重要旅游地。

(三)产业融合

开放式生态景区业态依托旅游业与大众健康、文化、体育、农业、商贸、创意、新能源、互联网、金融等关联产业跨界深度合作,共生共享,以推进“双加双创”打通产业链条,形成中央游憩功能区、影视产业园、文创园、文化演艺中心、休闲农业、特色商业街、免税购物、房车与自驾车营地、帐篷酒店、主题民宿、观光工厂、在线短租、养生小镇、运动公园、新体育海洋运动中心、骑行公园、环城绿道、休闲驿站、游艇码头等新兴业态,并在产业布局、业态发展上形成协同和集聚效应,实现产业效益最大化,促进产业升级,提升旅游发展综合价值。以“旅游+农业”为例,可借鉴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引导传统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通过创新产业链、重构价值链,推动农村三产融合,深度打造平潭开放式生态景区乡村旅游新业态,如通过“渔业+开放式景区”深度融合,构筑渔人码头、特色渔村小镇、海上田园水产养殖基地、海产品深加工观光工厂、休闲海钓基地、赶海集市、滩涂农场等新业态,一方面,促进了区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农业新生产力和新竞争力,另方面,培育了区域旅游发展新动力,获得旅游新产能和新效能,实现“小旅游”向“大旅游”的转变。

(四)功能复合

功能复合是经济新常态下以重组价值链、协同创新为本质的旅游公共产品功能形态的特征。开放式生态景区作为公益性旅游公共产品的重要组成,在业态发展上不应只实现简单的基本供给功能,还应实现衍生供给功能,注重消费软环境(参与感和服务氛围)的营造,讲求主题性、参与性、情感性、共享性、组合性,通过清晰的定位、灵活的设计,塑造动静结合、特色鲜明、形态多样的业态功能,从而丰富旅游感知体验内容,提升游客需求满意度、黏度、安全感。平潭开放式生态景区业态功能实现复合化提升应把握几点:

一是开展高品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深化旅游公共服务内涵。结合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改善和提升景区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功能、景观生态整治和修复功能、环境清洁和美化功能;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利用多样化景观蓄水形式,建立雨水收集、水质净化、水循环利用系统,充分发挥景观城市生态调节功能;结合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提升改造乡容村貌和社区基础设施、培育举办乡土文化节庆,在村落农庄、农(渔、牧、林)场、果(花、菜)种植园及农渔产品加工厂建立点状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和环境解说系统;结合平安建设,制定实施景区应急救援预案、景区安防预警制度、景区旅游警务制度;结合文明城市建设,设立景区志愿服务工作站、志愿公益行动基地,吸收社区居民、游客参与生态保护和环境教育;结合智慧旅游建设,建立完善无线WIFI全覆盖系统和旅游信息查询发布系统、自媒体游客社区平台、景区OTA联动服务平台;结合无障碍环境建设,建设交通集散设施及其标识引导服务体系、特定群体无障碍设施及其信息交流服务体系。

二是改造提升传统旅游产品,延展产品体验度和交互度。依托当地自然环境、民居传统风貌,融入民俗民风,引导传统滨海生态旅游、石头厝文化旅游等休闲旅游品质的提升,建立特色购物集聚区、乡村生活体验区、滨海休闲运动社区、摄影文学采风基地等;结合挖掘“乡愁”、“讲述故事”等公共文化活动,建设各类主题型、社区型的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影剧院、展览馆、青少年科艺馆、儿童公园等,培育以文化休闲空间为载体的历史记忆产品、科普教育产品、素质拓展产品;结合两岸青年创新创业交流合作活动,以艺术长廊、大师工作室、文艺工坊为依托,培育文创产品,开展创意设计、艺术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制作、休闲餐饮、伴手礼销售,突出演艺明星、文化大咖、文艺青年、时尚达人等群体的参与,打造浓厚文化旅游氛围。

三是开发全时空新兴旅游产品,丰富产品供给体系。如利用日出日落、星空、蓝眼泪等自然天象,开发气象旅游;做大夜游产品,打造月光演艺、主题夜市、酒吧街等;以当地渔村传统的节庆活动为主题,对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深入发掘和整合,开发渔耕文化展示、渔家民俗体验、渔村小镇摄影大赛等产品[20];实施陆岛连通工程、交通集散工程,延伸旅游产品节点,对接水上、水下、低空及无人岛观光体验,串联周边传统型景区旅游产品,与其产生互补效应。

[1] 葛全胜, 席建超.新常态下中国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若干思考[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34(7): 93-99.

[2] 厉新建,张凌云,崔 莉.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J].人文地理,2013(3):130-134.

[3] 吕俊芳.辽宁沿海经济带“全域旅游”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29): 52-64.

[4] 曾祥辉,郑耀星.全域旅游视角下永定县旅游发展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8(1):86-91.

[5] 樊文斌.全域旅游视角下大连旅游专项规划[J].城市发展研究,2015,31(2):107-113

[6] 吴必虎,张栋平.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全域旅游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6-02-03(004).

[7] 石培华.如何认识和理解全域旅游[N].中国旅游报,2016-02-03(004).

[8] 李金早.全域旅游的价值和途径[N].人民日报,2016-03-04(007).

[9] 左文君,明庆忠,李圆圆.全域旅游特征、发展动力和实现路径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31(11):91-96.

[10] 孟秋莉,邓爱民.全域旅游视阈下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构建[J].社会科学家,2016(10):85-89.

[11] 王 祥,侯志强.全域旅游视角下大武夷圈旅游经济一体化[J].三明学院学报,2016,33(5):91-94.

[12] 王晓云,张佳南,郁亮亮.都市旅游开放式景区的新形态与新挑战:以上海市为例[J].旅游学刊,2015,30(2):11-12.

[13] 吴国清.城市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创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71-73.

[14] 王佳欣.基于多中心视角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23.

[15] 陈 芳.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选择——多中心视角的分析[D].厦门:厦门大学,2006:18.

[16] 罗文斌,孟 贝,贺小荣,等.城市游憩用地满意度测度及影响因素[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6): 49-54.

[17] 陈健平.全域旅游视角下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20(3):78-85.

[18] 兰晓原.基于“四类主体”视角的“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思路[J].发展研究,2016(12):25-28.

[20] 江振娜,谢志忠.基于农村民俗文化的创意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2):22-26.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Open Ecological Scenic Areas in Pingt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Based on the Global Tourism

CHEN Jianping1,2

(1. Tourism & Hotel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Fujian Business University, Fuzhou 350012, Fujian, China; 2. Applied Arts Research Centre for Leisure Tourism on West Side of the Taiwan Straits, Fuzhou 350012, Fujian, China)

Open ecological scenic area has the special connotation of open, public, original, sharing, public welfare,autonomy, In terms of boundary form, location condition, governance mode, community integration, environment and security pressure, the characteristics are distinct,and the multiple development models are applied. As an effective carrier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global tourism, the open ecological scenic area of Pingt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has a good foundation for development and a rich format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cenic area Global tourism system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basic principles: ecological—leading, people-oriented, quality—ef fi ciency, innovation—driven, the main operation mechanism: mechanism, spatial planning resource development mechanism, management mechanism, the whole industry all the door with the full opening of the market mechanism, mechanism, supply mechanism, the whole product people sharing mechanism,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mechanism etc,the formation of Global Tourism mode space aggrega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industrial integration, functional composite for open ecological scenic area in Pingt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development paths.

global tourism; open ecological scenic areas; industry form; Pingtan; international tourist island

F590.3

A

1673-9272(2017)06-0066-07

10.14067/j.cnki.1673-9272.2017.06.013 http: //qks.csuft.edu.cn

2017-09-28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平潭自贸试验区国际休闲旅游新业态培育路径研究”(FJ2015B086)。

陈健平,副教授;E-mail:402718810@qq.com。

陈健平.基于全域旅游的平潭国际旅游岛开放式生态景区发展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6): 66-72.

[本文编校:徐保风]

猜你喜欢

平潭开放式全域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人大代表薛玉凤 平潭的美,台胞出了力
平潭映象
开放式计算机实验教学自主学习平台
受邀登上央视舞台的平潭女孩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平潭石头厝里的“台式创业梦”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