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体育器材“一物多玩”的探索

2018-01-03林碧清

教师·下 2018年10期
关键词:体育器材探索幼儿

林碧清

摘 要:《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强调,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切实做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明确提出,要让幼儿学会以节约为荣,学会变废为宝;让幼儿利用身边废旧材料做手工,发展幼儿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

关键词:幼儿;体育器材;一物多玩;探索

中图分类号:G613.7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8-06-20

一、利用体育器材“一物多玩”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对活动内容有兴趣,幼儿才会去参与、探索、发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多种体育器材,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器材开展活动。这要求我们教师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利用“一物多玩”来激发幼儿体育活动的求知欲望。我们要为幼儿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身体运动机会,鼓励和支持幼儿主动练习和参与体验,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从而获得身体素质和动作上的发展。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对体育器材的选择应从幼儿的求知欲入手,让幼儿在“一物多玩”的活动中探索求知。

二、增强体育器材“一物多玩”的有效性

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使幼儿积极、主动、自主地学习。教师要相信幼儿,要使幼儿的学习活动充满自信,相信他们的能力,相信他们能够成功,从而使幼儿的内在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创造的火花得以迸发。与此同时,教师要鼓励幼儿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独创性的见解。这种平等、自主的教学氛围是幼儿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良好基础。

为增强体育器材“一物多玩”的有效性,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精心策划实施方案,选择好体育器材

体育器材是幼儿用来玩的玩具和器材,它既是游戏的物质支柱,同时又对游戏的性质、内容等产生影响,往往决定了幼儿可能获得什么样的经验,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由于幼儿年龄不同,在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水平上会存在差异,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需求也不尽相同,教育的目标也不同。因此,我们幼儿教师要精心策划体育活动的实施方案,根据本年龄班幼儿的能力特点,研究玩具、器材的玩法,排列出不同玩具、器材及玩法的难易顺序。一般每种器材都有其常规性的玩法,但也可以加以扩展,设计出创新性的玩法。教师可从简单入手,提供一些低结构化的游戏器材,让幼儿以物代物,“一物多玩”。例如,在室内课上,小棒可用来数数,玩撒棍、拨棍、猜棍、比棍,也可以用来拼摆图形,拼出小房子、树木、动物等造型,还可以当作玩具制作的辅助材料等。

2.关注活动教学节点,灵活处理活动生成

一个体育活动是否有效,关键是看教学环节是否根据学情开展。所谓节点,就是在体育活动中最可能生成新资源的节点。如指导学习技能的生长点、小组合作游戏的协作点、尝试体验时产生的疑问点、幼儿回答问题时思维的碰撞点……正所谓“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些教学节点,可能产生新的资源。要设法预设出可能生成的那些与“一物多玩”有关的“正能量”问题,也要预设可能生成哪些与“一物多玩”目标无关的“负能量”问题,调整实施方案,去伪存真,把这些可能成为坏点的“负能量”问题灵活处理,努力转化成为体育活动中的“亮点”。只有师生活动顺利进行,才能使幼儿深入体验,自我发展!

三、创设体育器材“一物多玩”的新情境

幼儿教学要善于捕捉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汲取生活经验,回归生活空间。因此,教师要积极构建“来源于生活——应用于实际”的新情境。每一位教师面对的总体游戏场地都基本相同,虽然我们以个人的力量改变不了场地的大小,但是,当我们有了“一物多玩”理念之后,就能开动脑筋去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空间。比如,对现有的器材设备、场所加以改造和利用,把休息室中固定的床铺变成可以搬动的床铺,也可以把休息室改造成小阁楼,腾出更多空间来。又如,利用楼道和户外游戏场地设置建构区、表演区、休息区、景观区等,来开展各类游戏。

比如,在室外课“好玩的球”的体育游戏教学中,我从幼儿常见的球引入,先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抱压、拍打等方式体验球的软硬。接着通过游戏来比较球的形状和大小,并配以歌曲来做球的多种趣味游戏,从而认识球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设计了认球→摸球→比球→踢球→沉浮→滚球这条游戏主线。这样,把一节关于球的课上得有声有色,凸显了“一物多玩”的教育理念,幼儿学得开心,教师教得顺心。

四、开辟体育器材“一物多玩”的新途径

1.典型带动,选拔优秀教师做榜样

自确立了“一物多玩”县级课题研究以来,福建省大田县石碑中心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有多位教师先后围绕着“一物多玩”这个主题上了观摩公开课。如笔者上的“好玩的纸板”、吴文贵老师上的“有趣的抛接球”、林桂梅老师上的“好玩的圈”、陈清蓉老师上的“泡泡乐翻天”、林娜老师上的“有趣的圈”、苏明老师上的“好玩的彩圈”、王美玲老师上的“有趣的沙包”、杨榕老师上的“好玩的纸棒”等等。经过听课教师的集体评议,开课教师都对自己公开课的亮点和不足之处有了深刻的认识。经过上述教师的典型带动,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以“比”“学”“赶”“超”“一物多玩”为主题研究的蓬勃氛围。

2.依托实际,感悟“多玩”教學理念

我园的幼儿户外活动面积较大,本着“厉行节约”“一物多玩”的原则,如果全部新购一拼大型户外活动器材,幼儿园将花费一笔不菲的开支。通过校班子集体研究,我们决定自己动手。我园买进一批廉价废旧轮胎,经过酝酿→设计→实施一系列工作,终于在户外建设了“轮胎山”“轮胎桥”“轮胎廊”“轮胎墙”等大型体育设施。

又如,教学《好玩的圈》一课时,我把“转圈”“跳圈”“钻圈”“套圈”“滚圈”等活动形式贯穿在一节体育活动课中。首先有了创造性活动观,明确“一物多玩”能够给幼儿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在满足幼儿需要时,又有意识地去引发了幼儿进行自主操作、自主探索,真正做到以幼儿发展为本,认真落实每一个环节。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一物多玩”活动应有的作用。

3.激发教师“一物多玩”的教学智慧

我们要开展“一物多玩”常规性教学活动,就需要教师的创新性思维作为基石,这就需要教师具有适应教育潮流的教学智慧。

形式多样的玩具能提高幼儿运动的兴趣。我们本着实用、有趣、多功能的原则,创造性制作了许多幼儿喜爱的体育器材,并指导幼儿进行“一物多玩”的游戏。

如小班教师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利用碎布头制成的“软性器械”系列,有色彩鲜艳的大小布球、柔软的乌龟壳等。孩子们背上“乌龟壳”,头顶大小布球,在草地上爬行,玩“乌龟顶球”的游戏。大班教师制作了系列“纸箱器械”,各种动物造型的大小投掷箱,供孩子们用纸团练习投掷;纸皮圈染色、印图案成为“坦克链”,孩子们钻在里面带动纸皮向前爬行,玩军事游戏“小坦克兵”。这些构造新颖、色彩鲜艳的代用品,大大激发了幼儿们游戏的兴趣。

这才是教师真正的引领,才是真正的教学智慧!反思在我们的教学中,“满堂灌”的时候太多,而真正起着引领的实质性的行动实在是太少,这也就是我们的课堂“一物多玩”玩不起来的真正原因。看来,要想让课堂变得高效,激发教师的教学智慧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叶立群,郑慧英.幼儿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

[2]骆巧弟.培养了不起男孩的24堂课[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体育器材探索幼儿
室外体育器材的维护保养研究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与保管研究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一种轮滑鞋提送辅助体育器材的改进研究
中小学体育器材短缺的主要影响因素与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