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发展的形势、方向与思路
2018-01-03金春梅
金春梅
关键词:中小学图书馆;读者服务;核心素养
摘要:文章简述了我国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现状,提出我国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应以服务读者为中心,优化馆藏结构,加大馆舍建设;加强图书馆服务与学科建设融合,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馆员队伍;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开展中小学图书馆课程活动;加强校际、馆际交流;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拓展服务能力等,全面提高中小学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中图分类号:G258.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12-0126-02
中小学图书馆是中小学发展学生兴趣与爱好、培养创新型人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当前,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发展面临新挑战,服务呈现新特征。因此,中小学图书馆应厘清建设发展思路,明确建设的新方向、新任务。
1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形势
我国的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发展面临新形势。随着数字阅读时代的到来,我国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在2013年首次超过纸本阅读方式,占50.1%。2015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上升到了64%,比2014年上升了5.9个百分点[1]。阅读方式的转变要求中小学图书馆也要对馆藏结构和馆藏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阅读服务理念也要更新。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受到政府重视,2003年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的通知明确规定: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采集各类文献信息,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信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及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2]。2015年,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也明确了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定位,确立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馆藏资源质量、规范馆藏采购机制、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带动书香社会建设等六项重点任务[3]。
2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方向
2.1以中小学生为工作中心
中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性格养成和才智形成的初期阶段,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第一阶段[4]。中小学阶段是中小学生学习知识的黄金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思想单纯、求知欲望强烈,也是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中小学生在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解决求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立阅读兴趣,培养兴趣爱好。因此,中小学图书馆要以中小学生为工作中心,根据中小学生群体特征开展图书馆的服务满足其知识需求。
2.2以服务为导向
脱口秀“罗辑思维”主讲人罗振宇认为:“做服务而不只是做内容,做内容本能上要迎合读者喜好,而做服务是帮读者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率获得有价值的需求。”图书馆应重视服务,服务是任何机构想要取得成功的最核心因素,当然也是图书馆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图书馆的立馆之本、发展之源。因此,中小学图书馆应努力提升服务,以服务用户为中心,以新技术为驱动力,不断提升并拓展自身的服务能力。
2.3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工作重点
新时期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社会越来越需要“全面发展的人”。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已成为世界各地学校课程的基本指导思想,如何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图书馆服务融合,是时下中小学图书馆在其建设发展中必须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小学图书馆作为保证中小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必不可少的部门,更要积极探索有效的课程活动方案,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内容开展图书馆的服务和研究,通过卓有成效的课程活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其综合素质。
2.4将服务与学科建设相融合
中小学面临的教学任务和升学压力使中小学图书馆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当前,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发展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将服务与学科建设相融合。一方面,图书馆从环境和人文两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教师将信息和知识输送给学生。图书馆与教师二者深度融合,共同助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3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思路
3.1硬件建设
环境在变,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对象的需求也在变,对图书馆服务的期望也在变。中小学图书馆不只是书库、阅览室、自习室,还应是知识资源中心、学习培训中心和交流研讨中心[5]。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发挥要从顶层进行规划设计,硬件建设应围绕中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及学校的发展规划设计馆舍及布局,设施的添置及环境的打造也要以便于读者利用资源為前提。中小学图书馆不同于教室,它既是一个知识丰富的百宝箱,还是一个中小学生可以学习、娱乐、交流的场所。因此,中小学图书馆在建馆伊始,便应围绕读者进行规划和设计,为读者利用图书馆提供便利,同时增加读者的服务体验,使读者乐于利用馆藏资源,实现集求知、学习、交流和休闲为一体的图书馆功能。
3.2软件建设
3.2.1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馆员队伍。图书馆员是图书馆开展活动的策划者和执行者,其素质及专业化程度关系图书馆活动的成效及服务水平。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小学图书馆的职能,为中小学生及教师提供良好的服务,图书馆员要与时俱进,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努力学习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加强与学科建设的有效融合,提高应对挑战的能力。
3.2.2加强图书馆服务与学科建设融合,配合学科教师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新时期全面人才的培养需求及图书馆的环境变化,要求中小学图书馆不能仅提供借还书服务,还应“走出去”,与学科建设相融合,与学科带头人合作开发能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活动,保证中小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激发其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
3.2.3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开展中小学图书馆课程活动研究[6]。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小学生在接受相应教育的过程中,会逐渐建立适合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品格和能力。因此,中小学图书馆作为为中小学生提供教育及信息的场所,应开发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活动,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从不同的知识学科、知识素材等方面促进其全面发展,培养中小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其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
3.2.4完善服务管理体系,建立分工明确、高效的协同服务团队。专业馆员是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发展的关键因素,馆员的专业性决定了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但目前我国中小学图书馆馆员队伍普遍缺乏专业馆员。若要改变这一现状,中小学图书馆必须从大局出发,对馆员队伍进行优化组合,对专业素养不高的馆员进行培训。同时,中小学图书馆还应跨界发展,多方融合,通过联动效应以点带面,打造分工明确、高效运转的协同服务团队。
3.2.5加强校际、馆际交流。长期以来,中小学图书馆的馆藏陈旧且结构单一,专业馆员更是难觅其踪。新形势下,中小学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面临转变,这种转变既有馆藏文献的转变,又有服务手段、服务方式、服务活动、服务主体和服务范围的转变。虽然政府越来越重视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建设,但由于经费、编制等因素的制约,中小学图书馆并没有快速发展起来。因此,中小学图书馆加强馆际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是非常有必要的。馆际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由地区中小学图书馆学会牵头组织館员论坛、竞技比赛,多校建立图书馆联盟,以及各校图书馆间自由搭桥组织活动等。通过合作交流,中小学图书馆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2.6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提升服务水平。信息时代,中小学图书馆应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创新服务,以新技术为驱动力拓展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创新更易于读者发现、获取及利用馆藏资源的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国图书馆学会.2016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主题论坛1:图书馆服务创新趋势与能力建设[EB/OL].[2016-11-08].http://www.lsc.org.cn/c/cn/news/2016-11/08/news_9555.html.
[2]徐斌.国际图联《中小学图书馆宣言(1999)》解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5):91-9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 文化部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EB/OL].[2015-05-20].http://www.moe.edu.cn/srcsite/A06/jcys_jyzb/201505/t20150520_189496.html.
[4]任飚,陈安.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层次体系的基础教育改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6(12):57-61.
[5]张理华.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探讨[J].图书情报导刊,2016(1):73-75.
[6]蔡清田.透过“核心素养”因应中小学课程的“共同性”与“差异性”[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117-128.
(编校:徐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