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留守儿童攻击行为与师生互动风格的关系

2018-01-03王甲娜闫冠宇

中国卫生统计 2017年6期
关键词:攻击行为师生关系师生

王甲娜 闫冠宇 王 烈

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110122)

城市留守儿童攻击行为与师生互动风格的关系

王甲娜 闫冠宇 王 烈△

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110122)

目的了解城市留守儿童攻击行为现状及其与师生互动风格的关系,为降低攻击行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选取辽宁省两所城市15所中小学的880名城市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城市留守儿童攻击行为秩均值为467.35,非留守儿童为413.65;城市留守儿童相关分析显示领导、理解和不满的师生互动风格与攻击行为显著相关 (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满的师生风格(β=0.185)与攻击水平密切相关。结论辽宁省城市留守儿童攻击行为水平较高,师生互动风格对攻击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攻击行为 师生互动风格 城市留守儿童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民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在城市中越来越多的父母由于种种原因选择与孩子分居生活,留守儿童这一概念也从农村扩展到了城市,成为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新问题。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城市留守儿童数量已经有将近一千万,并在不断上升。10个城市留守儿童中就有2个能检出心理疾病[1]。以往研究发现留守儿童是攻击行为的高发人群,而积极的师生关系可以弥补留守儿童亲情及监管的缺失[2]。本研究通过对比辽宁省城市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攻击行为水平,分析师生互动风格对城市留守儿童的影响,为教育部门针对学校层面开展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对象与方法

1.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辽宁省两所城市的15所中小学,每个年级各随机抽取3个班,每个班按性别比例随机抽取3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4050份,回收3112份,有效问卷2754份,有效率为68.0%。根据留守儿童定义,将父母一方或双方曾经或现在离开自己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超过6个月时间的儿童划分为留守儿童。本研究中留守儿童有440名(16%)。由于留守与非留守儿童例数差距较大,为便于对比,研究者根据留守儿童人口学特征在非留守儿童中选取440名儿童作为对比组,保证二者在性别、年龄、年级和社会经济学地位等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内容: ( 1) 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学地位(SES)等。(2)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Achenbach’s child behavior check list,CBCL)[3],采用其中的攻击因子评定攻击行为。该部分共25个题项,采用3点计分,得分越高,表示攻击行为水平越强。(3)师生互动问卷(questionnaire on teacher interaction,QTI)[4],采用学生自填的方式测量学生感知到的班主任领导、理解、犹豫、惩罚、友善、自主、不满和严格8类行为特质,反应师生交流过程中的8种风格,条目以0~4分计分。本研究所有问卷在中国均有较好的信效度。

3.统计分析:由于研究中数据大多不符合正态分布,故数据分析采用 SPSS 17. 0 软件进行Mann-Whitney和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Spearman’s相关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 果

1.城市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攻击行为及师生互动风格比较(表1)

表1 城市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差异的Mann-Whitney检验

*:**P<0.01,*P<0.05

结果显示,城市留守儿童攻击行为秩均值高于非留守儿童,师生风格中留守儿童感知的班主任犹豫、惩罚和不满风格秩均值较高。

2.城市留守儿童攻击行为在人口学特征上的分布

在440名城市留守儿童中,攻击行为秩均值男生为227.16,女生213.84,高社会经济学地位的留守儿童攻击秩均值为219.52,中地位222.02,低地位218.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根据相关分析可得年龄与攻击行为水平无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为0.065。

3.城市留守儿童攻击行为与师生互动风格相关分析(表2)

表2 攻击行为与师生互动风格的Spearman’s相关分析 (N=440)

*:**P<0.01,*P<0.05

结果表明,在相关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中,领导和理解与攻击行为呈负相关关系,不满与攻击行为呈正相关关系。

4.城市留守儿童攻击行为与师生互动风格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3)

以攻击总分为因变量,相关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三种师生风格为自变量,控制人口学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满的师生互动风格最终进入方程,影响大小详见表3。

表3 攻击行为与师生互动风格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N=440)

*:**P<0.01,*P< 0.05,仅给出阳性结果

讨 论

本研究针对城市留守儿童攻击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和分析。首先通过与非留守儿童比较,发现城市留守儿童具有较高的攻击水平。大量研究表明,与父母分离将会增加个体将来产生攻击暴力行为的风险,国内调查也显示留守儿童攻击水平及未成年犯罪率均较高[5-6]。另外,城市留守儿童感知到的师生互动风格水平也比非留守儿童更加消极,这说明城市留守儿童的师生关系不如非留守儿童和谐。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积极的师生互动风格可以降低攻击行为的发生,而消极的师生风格起相反作用。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说明了师生风格可以对留守儿童攻击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体现为班主任的不满风格可以增加攻击水平。以往研究认为,消极的师生关系比积极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更大,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留守学生攻击行为的保护因素[7]。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来自班主任老师的理解和关心可以弥补亲情的缺失,相反老师的拒绝和冷漠会危害其身心健康。因此,充分利用师生关系来积极影响城市留守儿童的行为发展是切实可行的干预手段,通过班主任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给予城市留守儿童更多帮助和温暖,以填补他们在家庭中缺失的关爱,在降低城市留守学生攻击行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雷海玲,杨海.网络环境下城市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4,(48):5-6.

[2] Cadima J,Verschueren K,Leal T,et al.Classroom Interactions,Dyadic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s,and Self-Regulation in Socially Disadvantaged Young Children.J Abnorm Child Psychol,2016,44(1):7-17.

[3] Achenbach TM ,Edelbrock C.Manual for the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2nd).Publish by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and Psychlolgy.University of Vermont,Burlington,1987.

[4] 辛自强,林崇德,俞国良.教师互动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及应用.心理科学,2000,4:404-407.

[5] 李淼.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状况研究.北京师范大学,2012.

[6] 蒋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理论观察,2005,(4):79-81.

[7] 罗小漫,郑德银,李玉姣,等.班级环境、自尊对初中生主动与反应攻击的影响研究.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6):50-53.

△通信作者:王烈

刘 壮)

猜你喜欢

攻击行为师生关系师生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高职学生攻击行为探析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