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乒乓球优秀横拍运动员前4拍战术双因素组合分析模型及其应用

2018-01-03辉,周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接发球发球战术

张 辉,周 正

乒乓球优秀横拍运动员前4拍战术双因素组合分析模型及其应用

张 辉,周 正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学系,浙江杭州310028)

依据乒乓球比赛战术的基本特性,选取常用的9项击球技术和9个击球落点,构建了一个优秀横拍运动员前4拍战术的双因素组合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对2007—2016世界排名前50的优秀男、女右手横拍进攻型运动员130场(260个比赛样本)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发球轮第1→3拍或接发球轮第2→4拍击球技术和击球落点与得失分相关联的双因素组合分析模型,能够具体地分析乒乓球比赛前4拍的常用与有效战术;2)横拍进攻型运动员之间比赛时,前4拍常用且有效战术为:运动员发中路短球,或接发球摆短至中路短球,迫使对方用摆短或劈长还击,使得运动员能够在第3拍或第4拍抢先用进攻得分;3)中国男子运动员在发球轮(第1→3拍)常用的有效战术明显多于国外运动员,但接发球轮(第2→4拍)两者相差不大;中国女子运动员有较大的优势,无论在发球轮,还是接发球轮,前4拍常用的有效战术均明显多于外国运动员。

乒乓球;战术组合;双因素组合分析模型;击球技术;击球落点

在乒乓球比赛的分析中,绝大部分的研究是采用吴焕群和张晓蓬等人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的“三段指标评估法”,其核心内容是根据乒乓球比赛的击球次序,分析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得分率与使用率情况[1]。该方法简洁明了,容易理解,多年来一直被广大的教练员和研究人员所使用[2-6]。但“三段指标评估法”并未涉及到运动员具体的技、战术比赛行为,例如运动员在比赛中使用的击球技术、击球落点或击球位置等。因此,笔者尝试着构建一个乒乓球比赛前4拍击球技术和击球落点与得失分相关联的双因素组合分析模型,探寻优秀横拍运动员前4拍具体的、有效的战术行为,以期进一步丰富我国乒乓球比赛技战术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7—2016年世界排名前50的优秀男、女右手横拍运动员之间的比赛130场,共260个比赛样本(每场比赛统计双方运动员的战术数据)。其中,男子122个比赛样本(中国运动员参加的比赛为58场,外国运动员64场);女子为138个比赛样本(中国运动员参加的比赛78场,外国运动员为60场)。比赛样本选自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国际乒联公开赛、奥运会预选赛、亚运会、亚锦赛和亚洲杯的比赛。

1.2 研究方法

1.2.1 乒乓球比赛观察方法及指标 按照乒乓球比赛观察指标(表1),记录运动员每一次击球的技术、落点以及最后一拍的得、失分结果。在本研究中,将两种最常用的进攻型技术进行了合并,统称为“弧圈球(攻球)”,其原因是:1)随着乒乓球技术的高度发展,许多优秀运动员的弧圈球技术融旋转与速度为一体,在很多情况下,很难精确地将其区分为弧圈球或是攻球[7];2)由于乒乓球战术复杂多变,种类极其繁多,将弧圈球和攻球合并,可以使战术相对集中,能够更加清晰地挖掘战术的特征。另外,鉴于上述同样的原因,将运动员的反手拧归为挑打技术类。

依据表1的观察指标,采集了乒乓球比赛中每一拍击球的技术和落点及每个回合的得分信息。2名乒乓球专业人员分别独自观察了5场相同的比赛,以检验比赛观察指标击球技术和击球落点的客观性,Cohen’s kappa值 k=0.995(击球技术)和 k=0.992(击球落点),表明比赛观察指标具有良好的客观性。

表1 乒乓球比赛观察指标

1.2.2 乒乓球比赛战术基本特性及建模 乒乓球比赛战术是以击球技术为基础,由多种击球要素(落点、旋转、力量、速度、弧线、节奏等)的组合与变化所构成。相关研究表明,乒乓球比赛战术具有下列基本特性:

1)击球落点的组合与变化是乒乓球战术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原因是击球落点的变化能有效调动对方,增加对方击球难度,降低击球质量,是迫使对方击球失误的有效手段。同时,乒乓球其他击球要素的组合与变化效果最终都是要通过球的落点表现出来的[8]。2)前4拍的技战术变化是最多的,从第5拍开始各种战术变化相对比较简单,绝大多数情况是攻对攻,且受到前4拍击球态势(优势、平衡、劣势)的影响较大。相关研究表明,乒乓球运动员前4拍技战术的运用对比赛结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其使用比例还在进一步提高[9];3)发球与接发球是乒乓球比赛战术实施的起点。运动员可以有意识地通过不同种类的发球与后续相应的战术行为相衔接,以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接发球时,虽然在判断来球的旋转、落点、速度、节奏等比其他击球时候要困难,但运动员有充裕的击球准备时间,并可以根据个人技战术特点,预先选择一个最佳的击球位置,与后续的战术行为相衔接。

鉴于上述乒乓球比赛战术的特性,构建了一个乒乓球比赛前4拍战术的双因素组合分析模型,重点分析前4拍(发球轮为第1→3拍,接发球轮为第2→4拍)击球技术和击球落点的组合与该回合的得分失情况(图1)。

图1 乒乓球比赛前4拍战术双因素组合分析模型

在图1中,发球轮的战术组合为“第1拍(运动员A发球)→第2拍(运动员A发球落点+运动员B击球技术)→第3拍(运动员B击球落点+运动员A击球技术)-->该回合运动员A得分(或失分)”。在接发球轮中,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2-4拍的战术,在计算2-4拍战术组合时保留了对方发球的落点,其战术组合为“(运动员A发球落点)+第2拍(运动员B击球技术)→第3拍(运动员B击球落点+运动员A击球技术)→第4拍(运动员A击球落点+运动员B击球技术)-->该回合运动员B得分(或失分)”。

另外,在研究中还发现,乒乓球比赛中前两拍(即发球和接发球)结束的回合占15.4%,这部分的战术信息没有包括在本文的研究中。

1.2.3 乒乓球比赛中战术定义及其频繁率和得分率的计算方法 根据图1乒乓球比赛前4拍战术双因素组合分析模型的定义,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计算每个战术发生的频繁率和得分率,其算法如下:

定义X为击球技术的集合,Y为击球落点的集合,D为前4拍的描述向量的集合,T1-3为1-3拍的战术向量的集合,T2-4为2-4拍的战术向量的集合。

定义N1-3为所有1-3拍战术向量的回合数。对于任意1-3拍的战术向量∈T1-3,定义 N1i-3为使用战术向量的回合数(即战术1-3拍的击战术向量且得分的回合数。那么,战术向量t1i-3球技术和击球位置的组合),定义S1-3i为所有使用的频繁率定义为使用战术向量的回合数与所有1-3拍战术向量的回合数N1-3的比值,得分率定义为使用战术向量的回合数与使用战术向量的回合数的比值,公式如下:

定义N2-4为所有2-4拍战术向量的回合数。对于任意2-4拍的战术向量T2-4,定义N为使用战术向量的回合数(即战术2-4拍的击球技术和击球位置的组合),定义为所有使用战术向量且得分的回合数。那么,战术向量的频繁率定义为使用战术向量的回合数与所有2-4拍战术向量的回合数N2-4的比值,得分率定义为使用战术向量的回合数与使用战术向量的回合数的比值,公式如下:

2 研究结果

2.1 发球轮(第1→3拍)战术分析

2.1.1 男子横拍运动员比赛第1→3拍的战术

表2是男子横拍运动员之间比赛发球轮(第1→3拍)前10个常用的战术。

表2 优秀男子横拍运动员发球轮(第1→3拍)的战术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战术(1):“A发球→中路短球,B摆短→中路半长球,A弧圈球(攻球)- ->A得分”。可以理解为,“运动员A方发中路短球,运动员B方接发球摆短至A方的中路半长球,A方第3拍弧圈球(或攻球)进攻,该回合最后A方得分。”该战术的频繁率为2.3%,得分率为66.7%。本文其他发球轮的战术可以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理解。战术(1)是男子横拍运动员比赛最有效的组合,其次是战术(2)和(3),其频繁率分别为2.2%和2.4%,得分率分别为57.8%和57.7%。表明右手横拍运动员比赛时,运动员发中路(或正手)短球,对方摆短出台或劈长,运动员第3拍弧圈球(攻球)抢攻;或者对方摆短后,运动员采用挑打战术较为有效[13]。战术(5)的频繁率最高(4.7%),得分率也达到了56.7%,而战术(6)的频繁率虽然也较高(3.5%),但得分率只有49.7%。两者的区别在于当运动员发中路短球时,前者对方接发球运用控制性技术劈长,而后者则采用进攻性技术挑打。可见发球后,被对方抢先进攻,是得分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战术(8)、(9)和(10)的得分率较低,也是因为对方接发球先进攻所致。

2.1.2 女子横拍运动员比赛第1→3拍的战术 表3是女子横拍运动员之间比赛发球轮(第1→3拍)前10个常用的战术,可以看到女子发球轮常用战术的得分率要低于男子。其中战术(1)的频繁率很高(5.1%),得分率也是所有战术中最高的(55.2%),它是女子比赛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战术。战术(5)的频繁率最高,为 6.7%,但其得分率只有51.0%,略占优势。而战术(7)和战术(9)是对方接发球摆短后,运动员以劈长或者回摆回击,使得对方有机会先发动进攻,从而导致得分率较低。另外,运动员发球出台(半长球,或者长球),对方接发球采用弧圈球(攻球)或挑打,该战术组合的得分率不高,例如,战术(3)、(4)和(10)。尤其是战术(8),其频繁率高达5.8%,而得分率仅为47.2%。可见女子与男子运动员的战术思路基本相同,有效的战术是发短球,尽量避免被对方先进攻,使得运动员能够在第3拍抢先进攻,以提高得分概率。优秀女子横拍运动员的前10个常用战术中,有5个战术与男子运动员的相同,可见男、女运动员在战术使用上具有一定的共性。

表3 优秀女子横拍运动员发球轮(第1→3拍)的战术分析

2.2 接发球轮(第2→4拍)的战术分析

2.2.1 男子横拍运动员比赛第2→4拍的战术 表4是男子横拍运动员之间比赛接发球轮(第2→4拍)前10个常用战术,例如战术(1):“中路短球,A摆短→中路短球,B劈长→反手长球,A弧圈球(攻球)--->A得分”。可以理解为,“运动员B发中路短球,运动员A接发球摆短至对方中路短球,B方第3拍劈长至A方反手长球,然后A方第4拍弧圈球(或攻球)进攻,该回合最后A得分。”该战术的频繁率为1.0%,得分率为59.4%。本文其他接发球轮的战术也可以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解读。

在接发球轮中,只有战术(1)和(2)的得分率超过了50.0%,表明运动员接发球运用摆短技术控制对方,然后在第4拍弧圈球(攻球)进行抢攻,有较高的得分率。此外,战术(6)的频繁率是最高的(2.1%),但其得分率只有44.8%,表明运动员接发球挑打中路短球至对方反手长球,对方弧圈球(攻球)至本方运动员反手长球,这样的战术组合虽然在比赛中比较常用,但并不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战术。战术(4)和(10)也说明,运动员接发球挑打中路(或者反手)半场球至对方反手长球,对方弧圈球(攻球)至本方运动员的反手长球,该战术组合的得分率也较低。可见,在男子比赛中运动员接发球挑打至对方反手长球,并与对方形成反手对攻(拉)时,其战术效果并不理想。

由于接发球技术较多,有“摆短”“劈长”等控制性技术,也有“挑打”“弧圈球(攻球)”等进攻性技术,导致后续的战术变化也较多,进而使得第2→4拍战术的频繁率和得分率相对较低。

表4 优秀男子横拍运动员接发球轮(第2→4拍)的战术分析

2.2.2 女子横拍运动员比赛第2→4拍的战术 表5是女子横拍运动员之间比赛接发球轮(第2→4拍)前10个常用战术,其中战术(1)的得分率最高,表明接发球摆短至中路短球,控制对方以后第4拍抢攻,具有较高的得分率。该战术的频繁率为1.2%,得分率为61.4%。战术(2)有较高的频繁率(2.8%),得分率略低于战术(1),为57.5%。战术(3)的频繁率为1.3%,得分率为53.1%。其他战术的得分率均低于50%,值得注意的是,战术(1)和战术(8)虽然差异微小,但得分率却相差17.6%,说明女子运动员在对方第3拍劈长到本方反手长球时,运用弧圈球(攻球)进攻的能力存在较大的问题。

表5 优秀女子横拍运动员接发球轮(第2→4拍)的战术分析

与男子相比,女子接发球轮(第2→4拍)战术的频繁率和得分率相对较高,表明女子横拍运动员之间比赛时战术的变化较少,得分率相对高。在表5中,战术(10)的得分率最低(35.3%),其原因是运动员在回击对方第3拍弧圈球(攻球)时使用的是挡球技术。此外,女子运动员比赛的接发球轮战术中,也有5个战术与男子运动员相同,说明男、女运动员在接发球轮的战术上也存在一定相似性。

2.3 中、外男子横拍运动员发球轮(第1→3拍)的战术比较

2.3.1 中国男子横拍运动员第1→3拍的战术 从表6中可以看出,中国男子横拍运动员发球轮(第1→3拍)战术得分率大于50%的有7个,较外国运动员(3个战术得分率大于50%)有明显的优势。其中,战术(1-5)的共同特点是发短球(或半长球)控制对方,然后第3拍抢先进攻。尤其是战术(5)有着较高的频繁率(4.3%),同时其得分率也比较高。战术(8)的频繁率虽然最高,但得分率只有46.3%,战术(10)的得分率也仅为35.1%,表明中国运动员发中路短球或反手长球时,对方接发球抢先挑打或弧圈球(攻球),中国运动员第3拍回击的失误就比较多。但当中国运动员发中路半长球时,无论对方接发球采用的摆短(战术3)、挑打(战术6)或弧圈球(攻球)(战术7),中国运动员第3拍进攻都有一定的优势。可见外国男子横拍运动员接中路半长球的质量不高,给中国运动员提供了较好的进攻机会。

表6 中国优秀男子横拍运动员发球轮(第1→3拍)的战术分析

2.3.2 外国男子横拍运动员第1→3拍的战术 表7显示,外国横拍运动员发球轮(第1→3拍)最有效的是战术(1)和(2),其频繁率分别为 2.3%和3.1%,得分率分别是65.4%和55.1%。表明外国运动员与中国运动员有效战术较为类似,发球轮的战术组合特征是以发短球为主,迫使对方接发球以控制(摆短)为主,伺机第3拍弧圈球(攻球)进攻。但当外国运动员发球出台,被中国运动员接发球抢先进攻时,其得分率较低,如战术(8)和战术(9)。此外,战术(5-7)和战术(10)表明,当中国运动员接短球采用劈长技术时,外国运动员弧圈球(攻球)进攻的得分率并不高;或者中国运动员接短球摆短也能有效控制住外国运动员。可见外国运动员进攻下旋球或者控球技术方面存在着较大问题。

表7 外国优秀男子运动员发球轮(第1→3拍)的战术分析

中、外男子运动员发球轮(第1→3拍)中有8个常用战术是相同的,其中双方的战术(1)均为得分率最高。中方战术(6)和外方战术(9)的内容相同,但中国运动员该战术的得分率远高于外国运动员,表明中国运动员处理半出台球的能力要明显优于外国运动员,双方的得分率差异高达20.9%。另外,中国运动员用弧圈球(攻球)进攻下旋球(劈长)的能力也要高于外国运动员。

2.4 中、外男子横拍运动员接发球轮(第2→4拍)的战术比较

2.4.1 中国男子横拍运动员第2→4拍的战术 由表8可知,中国男子横拍运动员接发球轮(第2→4拍)战术得分率超过50%的只有3个,与外国运动员相同,但得分率要略高于外国运动员。其中,战术(1)的频繁率为1.1%,得分率为62.5%。战术(2)和(3)频繁率均为1.3%,得分率均为61.1%。说明中国男子运动员接发球轮(第2→4拍)的有效战术,是以摆短或挑打为接发球技术,抑制对方第3拍进攻或迫使对方进入被动的相持阶段,进而本方弧圈球(攻球)进攻。该战术组合对外国运动员有较好的效果。

表8 中国优秀男子运动员接发球轮(第2→4拍)的战术分析

但战术(4-10)的得分率均低于50%,可见当中国运动员劈长或弧圈球(攻球)或挑打至外国运动员反手长球时,对中国男子运动员并不有利,应减少在比赛中使用这些战术,或者改变接发球的落点,并加强与第4拍弧圈球(攻球)技术的衔接,提高该类战术组合的得分率。

2.4.2 外国男子横拍运动员第2→4拍的战术 表9显示,外国男子运动员接发球轮(第2→4拍)的有效战术与中国运动员有较大的差异,其前3项战术的有效战术(1-3)表明,在接发球时运用弧圈球(攻球)技术,迫使对方被动相持;或者接发球运用摆短技术,在第4拍主动进攻,是外国男子运动员第2→4拍得分的主要特征。

外国男子运动员的接发球技术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如战术(9)和战术(10),其频繁率均为1.1%,但得分率极低,仅为10.5%和5.3%。表明外国运动员摆短和挑打的质量不高,使得中国运动员第3拍有较高的进攻质量,迫使外国运动员被动防守(挡球)所致。

表9 外国优秀男子横拍运动员接发球轮(第2→4拍)的战术分析

续表9

从表8和表9中还可以看到,接发球轮(第2→4拍)战术中,中国与外国男子运动员共有的常用战术也有8个,表明中、外男子运动员接发球(第2→4拍)战术也较为相似。其中,中方战术(10)与外方战术(1)内容相同,但效果差距很大,表明外国运动员反手对拉(攻)有较大的优势;中方战术(1)和外方战术(2)内容相同,其得分率均大于50%,表明该战术对双方均较为有利;中方战术(3)和外方战术(7)内容相同,效果差异很大,中国运动员挑打半出台球的质量较高,给外国运动员造成较大困难。

2.5 中、外女子横拍运动员发球轮(第1→3拍)的战术比较

2.5.1 中国女子横拍运动员第1→3拍的战术 从表10可以看出,中国女子横拍运动员发球轮(第1→3拍)战术得分率大于50%的有6个,较外国运动员(2个战术得分率大于50%)有明显的优势。其中,战术(1)有着极高的得分率(73.3%);战术(2)的频繁率很高(4.6%),且得分率同样很高(61.9%);战术(3)、(4)和(6)也有着较高的得分率。上述战术组合表明,中国运动员发球轮(第1→3拍)的主要战术为发反手、中路短球为主,配合反手半长球,控制对方进攻,以便本方采用弧圈球(攻球)进攻。战术(8)和战术(9)有着较高的频繁率(6.4%和3.2%),但得分率却低于50%,说明中国运动员在面对外国运动员先抢攻的情况下,第3拍回球的质量不高。

表10还可以看出,中国女子运动员发球时,对手大部分接发球是以劈长到反手长球为主,迫使中国运动员拉弧圈球(攻球),以形成对攻相持。因此,中国女子运动员应更加重视在反手进攻技术的命中率和质量。

表10 中国优秀女子横拍运动员发球轮(第1→3拍)的战术分析

2.5.2 外国女子横拍运动员第1→3拍的战术 表11显示,外国女子运动员发球轮(第1→3拍)的有效战术仅为3个,战术(1-3)虽然有所差异,但非常相似。战术(1)和战术(3)的频繁率较为接近,分别为2.5%和2.6%,得分率为55.0%和50.8%;战术(2)的频繁率很高,为6.1%,得分率为52.3%。上述战术组合表明,外国女子运动员发球轮最有效的战术,即发中路短球,结合中路半长球,然后运用弧圈球(攻球)进攻。战术(6)的频繁率极高,为8.3%,但得分率只有46.3%;战术(9)的频繁率也很高,为5.5%,得分率也只有44.0%。外国运动员使用这两个战术非常频繁,但效果不好。

从表10和表11可以看出,外国女子运动员发球轮(第1→3拍)战术的得分率比中国运动员要低,反映了中国女子运动员发球和接发球的质量相对较高,给外国女子运动员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但外国女子运动员战术的平均频繁率却相对较高,表明外国女子运动员的战术组合相对集中,变化较少,且战术质量也较低。

表11 外国优秀女子横拍运动员发球轮(第1→3拍)的战术分析

2.6 中、外女子横拍运动员接发球轮(第2→4拍)的战术比较

2.6.1 中国女子横拍运动员第2→4拍的战术 从表12可以看到,中国女子横拍运动员接发球轮(第2→4拍)战术得分率超过50%的有8个,与外国运动员(仅有3个战术得分率超过50%)相比有较大优势。其中,战术(1)和(2)的频繁率分别为1.1%和2.8%,得分率分别为66.7%和64.7%。表明当对方发长球时,中国女子运动员用弧圈球(攻球)回击。有比较好的效果。战术(3)和(4)也有较高的得分率,表明中国运动员接发球劈长,第4拍衔接弧圈球(攻球)进攻的效果也较好。但如果第4拍采用挡球技术则效果较差,如战术(10)所示。

表12 中国优秀女子横拍运动员接发球轮(第2→4拍)的战术分析

2.6.2 外国女子横拍运动员第2→4拍的战术 外国女子运动员接发球轮(第2→4拍)常用的有效战术仅为3个,如表13所示。战术(1)的频繁率为1.4%,得分率为66.7%,表明外国运动员接发球摆短至对方中路短球,使得对方第3拍不能抢攻,其第4拍弧圈球(攻球)抢先进攻,具有良好的效果。战术(2)的频繁率为1.0%,得分率为55.0%,即外国运动员接发球挑打至对方反手位,第4拍在中路形成对攻也有较好的效果。外国运动员其他的战术效果均不理想。

表13 外国优秀女子横拍运动员接发球轮(第2→4拍)的战术分析

从表12和表13还可以得知,中国女子运动员接发球轮的战术组合较为单一,接短球时以劈长技术为主,配合摆短,衔接第4拍的弧圈球(攻球),但效果还比较好。而外国女子运动员接发球的落点较为单一(反手长球居多),使得中国运动员能够充分发挥弧圈球(攻球)进攻的威力。

3 结论

1)采用发球轮第1→3拍或接发球轮第2→4拍击球技术和击球落点与得失分相关联的双因素组合分析模型,能够具体地分析乒乓球比赛前4拍的常用与有效战术。

2)横拍进攻型运动员之间比赛时,前4拍常用且有效战术为:运动员发中路短球,或接发球摆短至中路短球,迫使对方用摆短或劈长还击,使得运动员能够在第3拍或第4拍抢先用进攻得分。

3)中国男子运动员在发球轮(第1→3拍)常用的有效战术明显多于外国运动员,但接发球轮(第2→4)两者相差不大;中国女子运动员有较大的优势,无论在发球轮,还是接发球轮,前4拍常用的有效战术均要明显多于外国运动员。

[1]吴焕群,李振彪.乒乓球运动员技术诊断方法的研究[J].乒乓世界,1990(2):39-42.

[2]赵霞.对世界优秀男子直拍快攻打法选手的技战术及发展趋势的趋势[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3]张晓蓬.中国乒乓球队战术训练水平定量诊断方法及实践效用[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4.

[4]李今亮,杨辉,赵霞.中国乒乓球男队主要竞争对手技术剖析及应对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6):830-833.

[5]郭可雷,徐本力.中国乒乓球男队主要竞争对手的技战术诊断及应对策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8):58-61.

[6]姜明.世界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段技战术特征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7]刘文明,唐建军.乒乓球战术行为博弈分析理论与实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6):119-124.

[8]张辉,戴金彪,史芙瑛,等.隔网对抗(持拍类)项目技战术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4):65-69.

[9]兰彤,马丽,张樯.新规则下竞技乒乓球比赛各阶段战术策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27(1):116-120.

Two-factor Combination Analysis Model of the First Four Strokes for Elite Shake-hand Table Tennis Players and Its Application

ZHANG Hui,ZHOU Zheng
(Department of Sports Science,College of Education of 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8,Zhejiang,China)

Based o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able tennis match tactics,a two-factor combination analysis model of the first four strokes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9 stroke techniques and 9 stroke placements.On this basis,that authors analyzed the 130 matches(260 match samples)of elite right-hand shakehand table tennis players(offensive style)from the2007-2016 world top 50 players,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effective tactics frequently used in the first four strokes in table tennis matches can be revealed by the two-factor combination analysis model to divide matches into the serve round and receive round and determining the associatio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stroke technique and placement in the first three strokes or the second to fourth strokes and the scoring;(2)The effective tactics frequently used in the first four strokes in matches between both right-hand shakehand players(offensive style)are serving to short middle or receiving with touch short to short middle,and forcing the opponent striking with touch short or push,so that the players can take the initiative to attack in the third stroke or fourth stroke;(3)Chinese male players obviously have more effective tactics frequently used in the first three strokes in the serving round than foreign male players,but fewer advantage in receiving round while Chinese female players have absolute advantages,whether in the serving or receiving round,and have more effective tactics frequently used in the first four strokes than foreign female players.

table tennis;tactic combination;two-factor combination analysis model;stroke technique;stroke placement

G846

A

1004-0560(2017)06-0115-10

2017-10-20;

2017-11-1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2017XZA27)。

张辉(1964—),男,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乒乓球比赛数据分析。

刘红霞

猜你喜欢

接发球发球战术
对当今世界高水平男排比赛发球体系的研究
第54届世乒赛决赛马龙与樊振东接发球技战术分析①
战术精确打击“多面手”亮相航展
樊振东和林高远乒乓球接发球技术比较分析
提升网球接发球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网球训练的接发球技术与训练方式研究
如何对抗毛球!全方位战术考察
美国战术供应公司AR10执法战术步枪
发球上网的步伐
对发球的理解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