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陕州蒲剧的形成与发展

2018-01-02赵赞琴

戏剧之家 2018年30期
关键词:陕州蒲剧发展

赵赞琴

【摘 要】蒲剧作为我国一种古老的剧种,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陕州、运城和临汾等地区比较流行,由于山西的运行地区的永济县曾经也可以称之为蒲坂,所以也可以将其称之为蒲州梆子,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定名为蒲剧。所以蒲剧的发源地为永济县,之后才传播到陕州的,但是陕州为蒲剧的发展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篇文章主要是探讨陕州地区蒲剧的形成与发展,对蒲剧在陕州地区的发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蒲剧;陕州;形成;发展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0-0019-02

戏曲源于歌舞说唱,而歌舞说唱又起源于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自发形成的号子和歌谣。纵观我国戏剧的源流,自春秋战国始,至元杂居达到高峰,明清更至盛况。而元代蒲剧萌芽,成熟于明代中叶。由于豫西与晋南地区具有非常相似的民俗风情,即便是方言俚语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这些地方的艺人通过共同的交流和创新,才促成了蒲剧的形成。由于临汾和永济县地处行政区和水陆码头等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区,所以很多蒲剧的艺人聚集于此,所以陕州逐渐发展成为豫西地区蒲剧的文化中心。一个剧种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多个方面的因素,主要有地理位置、民俗风情以及与该剧中相近的曲艺种类等等,以下主要从四个方面讲述陕州蒲剧的形成与发展。

一、地理位置在蒲剧形成方面的因素

陕州在古代称之为弘农郡,在西汉时期设立陕州,成为东都洛阳和京西长安的重要镇地,直到清朝时期,陕州一直是朝廷直接管辖的直隶州。陕州当时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很多本地产生的曲艺、戏曲、歌舞等民间艺术,各地的戏班子也纷纷到陕州来进行表演,有的属于流动性的演出方式,有的属于长期驻扎的演出,这样的方式使得陕州地区的戏曲文化非常繁荣。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很多长期在陕州地区演绎的戏班子被政府整编,成为相应的歌舞文工团、曲剧团、艺文豫剧团、京剧团等等,但是在陕州专署撤销之后,仅仅保留了蒲剧团,其他的剧团全都交付到了各地。但是文革期间将蒲剧剔除,成立了豫剧,但是由于陕州地区的人民对豫剧缺乏兴趣,很多民间的业余剧团唱的依然是蒲剧,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应广大群众的强烈反应又成立了蒲剧团,至今蒲剧团依然在世界各地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进行演出和传播。

二、蒲剧的特点

一个剧种的发展与其唱腔和伴奏音乐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并且剧种之间相互区别的主要标志是其唱腔音乐,所以在进行剧种关系的考察时,也必须要从唱腔的比较入手。蒲州梆子的早期唱腔可以从《燕兰小谱》中进行分析,“薛四作(太和部 ) ,名良官 , 山西蒲州人 ,旦中秀颖者。 丰姿婉娈 ,面似芙蕖。于儿女传情之处,颇事蕴籍 ,而台下‘好 声寂然 ,吁! 可怪哉。”从这首曲中可以看出,虽然京腔的声音比较洪亮,但是由于蒲剧所独特的韵味,在很大程度上征服了观众,蒲剧受到了民间的喜爱。

很多人对蒲州梆子和同州梆子的唱腔进行比较,可以明显的发现两者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例如具有几乎完全对应的板式结构,板式之间的连接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是蒲州梆子的板式结构相对于同州梆子来说更多,从而形成的曲调也更为复杂。并且蒲州梆子和同州梆子的音阶构成也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基本上全是欢音和苦音系统,并且在山西的三大梆子中同州梆子和蒲州梆子在音调方面的关系最为密切,两者在音调方面具有唯一性,也就是说蒲州梆子和同州梆子在根源上具有一定的联系。还有就是蒲州梆子和同州梆子唱腔方式和角色形态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以及器乐曲牌音乐大致相同。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蒲州梆子和同州梆子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的,所以说黄河三角洲流域的同州和陕州共同孕育了这特有的戏曲形式,为我国戏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蒲剧能够得以发展与其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三、陕州蒲剧的发展

陕州蒲剧的艺术特征发展。由于蒲剧是陕州地区土生土长的剧种,所以陕州人民对蒲剧有一种莫名的热爱,陕州地区的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对蒲剧的发展都非常重视,所以历年来陕州政府都坚持通过送戏下乡的方式,让蒲剧更多的为老百姓服务,丰富老百姓的业余生活,并且蒲剧下乡的足迹也非常广泛,主要遍及山西的西安地区、河南的郑州地区以及山西的临汾地区,并且蒲剧的发展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方针,不断打造蒲剧中的精品剧种,使蒲剧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为陕州地区蒲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蒲剧唱腔特点慷慨激越、粗犷豪放,但又不失委婉缠绵、柔美抒情之韵味。其表演与脸谱方面,在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程式丰富基础雄厚是其表演艺术的特点,脸谱则是赏采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勾勒绘制每个人物职业特点及人物性格等,有着独特鲜明的风格,成为一种程式化、形象化和美学于一体的创新特色。在特技方面,翅子、火彩、水袖、摆耳坠、踢帽上头、麻鞭砸碗等多种类型,既有来自百戏和杂耍的,也有利用服饰装扮的,还有借助道具及夸大和利用生理条件的,另外有在特殊剧情情境需要的,这些都是历代艺人在演出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升华而创作形成的精美技巧。

陕州蒲剧的发展。在蒲剧的演出过程中,更多优秀的演员脱颖而出,成为促进蒲剧发展的中坚力量。陕州蒲剧团每年下乡演出高达400余场,蒲剧团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也在不断提升,并且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和信赖。《新闻联播》《中国戏剧》《当代戏剧》等节目对蒲剧也进行了多次报道,使得蒲剧在我国的古典文化中不断发扬光大。

不仅如此,陕州地区成立的农民剧团为蒲剧的发展也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陕州地区的农民家庭中,每家都有家戏,家家在逢年过节期间,都会有戏台子搭建起来,所有的农民都会自发上去表演,有种“你方唱罢我登台”的气势,台上的每个演员虽然都是当地的农民,但是个个浓墨重彩,字正腔圆,台下的观众如痴如醉,掌声雷动。生动的戏曲声和农民的欢笑声成为一曲曲生动的交响乐。现如今,仍然会有很多的农民蒲剧团在乡村活跃着,给当地的农民生活增添了色彩,并且为蒲剧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后来由于蒲剧的不断发展,很多业余的、单纯喜爱蒲剧的人相继加入了蒲剧团进行专业的学习,从而使蒲剧向着更加正式的方向发展。

蒲剧的剧目来源在《蒲剧简史》一书中已经记录有二百多個,主要是由别的剧种移植改编和艺术家个人创作两种来源。近现代以来为顺应时代的要求,抗战、改革开放等新剧目在全省和国内屡获奖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2006年6月,蒲剧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后,蒲剧这一古老的剧种虽然也面临着观众流失、演员青黄不接、演出市场萎缩等各种问题,但这一古老剧种得益于各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以“戏曲惠民、欢乐百姓”的新形式演出,打造成为艺术家和企业家展示各自风采的新平台。

四、结语

蒲剧在陕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本篇文章主要是对蒲剧在陕州地区发展的由来以及其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从蒲剧的发展来看,其发展离不开陕州地区人们的热爱和政府的支持,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政府会更加重视蒲剧的发展,人们对蒲剧的喜爱也会逐渐提高,随着陕州的蒲剧这艺术的花朵的发展,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杨焕育.蒲剧史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4).

[2]张竹锦,任晶晶,毛伟.蒲剧在晋南农村地区的发展困境[J].戏剧之家,2016,(14):36.

[3]曹婧.山西蒲剧和河南豫剧的渊源与发展研究[J].戏剧之家,2017,(20):38.

[4]罗兰莎.山西蒲剧—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发展[J].北方音乐,2016 ,36 (10):76.

[5]石飞.非物质文化遗产蒲剧中人物元素的平面图形化应用研究[J].艺术品鉴,2016(7).

[6]张效民.浅谈“角色”与“自我”——演蒲剧武行之体会[J].艺术科技,2016,29(6).

猜你喜欢

陕州蒲剧发展
语言音乐学视域下的陕州梆子地域风格探究——兼谈陕州梆子的“本土”身份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大仁者大爱——感悟蒲剧大家王秀兰
探秘陕州地坑院
蒲剧的艺术特色与未来发展展望
新出北宋陕州漏泽园党项配军墓志研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浅谈蒲剧在现代年轻人中的传承
乡音乡情,代代相传——谈蒲剧的传承与保护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