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蒲剧的艺术特色与未来发展展望

2018-07-13河南省灵宝市蒲剧团472500

大众文艺 2018年21期
关键词:秦腔唱腔戏曲

(河南省灵宝市蒲剧团 472500)

蒲剧在清代乾隆时期外省称“乱弹”、“晋腔”、“山陕梆子腔”、“西梆”等;嘉庆、道光以后,又称“山西梆子”;陕西称:东路戏,山西省北、中部称“南路戏”;晋南当地则习惯称“大戏”或“乱弹”。从不同地方戏种之间的内在关联来看,蒲剧同秦腔之间的联系极其密切,由此便使得二者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渊源甚深的“姐妹戏”。新时期蒲剧的发展从1979年开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近40年,这四十年间,蒲剧的艺术特色越来越凸显。本文主要是论述蒲剧的艺术特色,之后对蒲剧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一、蒲剧的艺术特色

1.蒲剧的演唱风格

最初,蒲剧同秦腔的前身为陕山梆子,后来逐渐衍生出两个彼此独立但又存在关联的地方戏种,此即便是蒲剧与秦腔。因为存在这一番缘由,故而目前在地方戏表演的过程之中,观众经常能够看到蒲剧表演者与秦腔表演者同台献艺的情况。而且一些戏曲从业者,无论是蒲剧,还是秦腔,均能够演绎得游刃有余。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包括王秀兰、阎逢春等戏曲表演艺术家。以往,由陕山梆子衍生出的蒲剧和秦腔在诸多方面存在着相似性,不过随着二者走上了各自的戏曲发展道路,尤其是建国后行政的干预和介入,使得二者的区别进一步变得明显。

由现今国内考古界发掘出土的有关地方戏种的相关史料来看,蒲剧乃是源自陕西地区与山西地区的民歌,由此便使得蒲剧这一地方戏种在问世之初,便带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质。喜好这一地方戏种的民众均是为其朴素的唱腔所迷醉。因而在陕西地区与山西地区的田间,经常能够看到在田间耕作的农民会自在快意地哼唱出各类小调,并达到自娱自乐的目的。蒲剧正是在这种深深植根于民间的基础之上,并且还博彩了国内诸多优秀地方戏的长处进而形成的一个全新剧种。不过在蒲剧正式问世之后,其唱腔同民间小调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具体表现为:以往民间小调那种自然大方的唱腔凸显出激昂、悲壮之感,并在这种唱腔之中承载了独特的情感。回顾蒲剧这一地方戏种的发展史来看,其在发展历程之中曾经衍生出两个派系,其一为南路戏,其二为西路戏。从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来看,前者十分注重剧情的合理编排和设计,情节较为婉转;后者则热情奔放,十分强调唱功。不过发展至今,二者之间又出现了逐渐融合的态势。以往所存在的区别已然不在。

蒲剧在过去常用三个调,分别是“三眼调”、“二眼调”还有“梅花调”,现在很少用,现多用G调,是因为它更容易抒情,更能表现出激越凄楚的情调,旋律跳跃性大。“就蒲剧表演者所主要采取的唱腔形式来看,板式唱腔为其主要的表现形式,而此种唱腔又具体包括了下述几种,分别是:慢板、二性、紧二性、撩板、流水、小流水、间板、滚白。前述几种唱腔均在在表演中交替使用,不过亦要遵循特定的规律。此种规律表现为:其必须按照文戏与武戏的不同从而选取与之匹配的唱腔。在清朝,康熙曾经在观看了蒲剧之后对其大加赞赏,而到了乾隆主政时,京城的票友将之称为西调与勾腔。

改革开放大幕开启之后,蒲剧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由此使得其唱腔持续推陈出新,一大批优秀的蒲剧表演艺术家随之崛起。这些优秀的蒲剧表演艺术家没有抱残守缺,而是根据自己对地方戏种的理解对蒲剧的传统唱腔进行了大胆地创新。如我国著名蒲剧表演艺术家武俊英便在坚持发扬蒲剧传统唱腔的同时,亦将其它地方戏种的旦角唱腔技巧融入到自身的表演之中,从而让人听来有耳目一新之感。

2.蒲剧的伴奏风格

伴奏乐器包括文场和武场。文场主要乐器是呼胡笛子二股弦、二胡、三弦、大唢呐与小唢呐。武场主要乐器是鼓板、雌板、梆子、马锣、铙钹、小锣、铰子、堂鼓、战鼓、碰铃、云锣、道锣、木鱼、京锣。

从蒲剧的音乐表现形式来看,其十分注重对激情的渲染。蒲剧唱腔由于当地人民生活习性和语言、音调关系,其旋律跳跃幅度大(通常有十一度乃至十四度猛跳),起调高(过去用"二眼调",相当于bB调,直至"梅花调"相当C调。现今多用G或#G调),大小嗓兼用。

3.蒲剧的表演特色

从蒲剧这一地方戏种的角色刻画方式来看,其通常习惯于借助特技或者是极具激情的动作来达成生动刻画人物的目的。从蒲剧所采用的特技形式来看,如在蒲剧中,须生会借助髯口来塑造人物形象,鞭子通常被用来彰显角色的性格,如阎逢春等人的蒲剧表演作品《出棠邑》、《跑城》等便充分体现出蒲剧所运用的各种特技。在蒲剧中,小旦会借助手帕、扇子等来实现对角色情绪的呈现。像王秀兰的蒲剧代表作《卖水》、《明月珠》等便是这一方面的例证。在蒲剧中,小生会借助梢子、翎子等道具实现对角色形象的呈现。像《激友回店》的小生便采用了此种特技表现形式。优秀的蒲剧表演艺术家为了向观众展示出角色的激烈情感,往往会运用幅度较大的表演动作,如阎逢春在演《周仁献嫂》中“回府”一段戏时,周仁想到爱妻貌似恩嫂,意欲“以牛替羊"让爱妻顶替恩嫂去蹈火坑。他用“激将法”与爱妻对话间,兀地听到夫人愿替恩嫂去入严府,这时,节奏一顿,他一楞,又内张外弛地说了句:“背地里说便宜话,谁也会说,'可是要真的……“此时的夫人又强调了一句:“绝不反悔!”就在一刹那间",阎逢春为了表现周仁的万感交集心情,猛地用了个“高垛子”、双膝腾空直落地下的“飞跪"动作,含着热泪,在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中迸发出:“夫人哪”三个字,观众看到这里,无不激发得流出同情的眼泪。

二、蒲剧未来的发展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蒲剧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不过蒲剧发展到当代,一个问题已经摆在人们的面前,这就是蒲剧表演从业者尽管在地方戏剧的表演方面有着独到之处,不过因为其普遍存在着受教育程度较低、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的问题的影响,从而直接影响到了蒲剧的传承。因此,基于确保蒲剧这一我国优秀地方戏种能够达到薪火相传的目的,则必须要实现对蒲剧的不断创新。此种创新涵盖了以下几种要求,即:新剧本的编写、新的蒲剧表演艺术工作者的加入以及对新观众群体的吸引。唯有做到这三种要素的齐备,方才能够使蒲剧得以发扬光大。而且这几个要素是彼此密切相关、缺一不可的。如优秀的的剧本必须依赖优秀的表演者对其加以演绎和诠释,而这样便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戏曲爱好者关注蒲剧、欣赏和热爱蒲剧。从我国蒲剧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其作为地方戏种的特质使得蒲剧的受众群体较为有限,因此,相关文化主管机构必须积极为蒲剧的推广给予关心和帮助,尤其是处于当下的信息技术时代,网络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为蒲剧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一条可供其依托的全新推介和宣传之路。不论电影的卖座或者是电视明星的走红都与其有些很大的联系。我们也可以做像《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这类的节目,只不过侧重点变成了戏曲演唱与戏曲创作,也可以开通相关的微博、微信互动平台,使观众更快了解相关咨讯。为了蒲剧的发展,我们必须关注当下的就行趋势。在创作方面,我们也可以借鉴就行音乐的元素,在保有其精髓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三、结语

蒲剧根植于农耕文明时期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氛围,而当下的戏曲创作模式,则是基于工业及后工业时代的产业化制作方式,加之以消费社会追求快节奏、奇观化的感官刺激和浅层次娱乐,蒲剧其未来的市场前景值得我们担忧。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去挖掘蒲剧的艺术特色,紧跟时代的潮流,探索出创新蒲剧传承的路径,为蒲剧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秦腔唱腔戏曲
从音乐唱腔角度谈越剧跨性别扮演艺术的历史发展
戏曲从哪里来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广西戏曲》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论滇剧生角唱腔中的彭派声腔艺术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