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构建以学为中心的初中科学课堂

2018-01-02方东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6期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学生主体任务驱动

方东

【内容摘要】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真正的将学生摆在课堂的中心地位,将学生的学习行为置于课堂的核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培养。在初中科学课堂展开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符合新课标要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等,全面推进教学工作的发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的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做好学生学习的辅助工作。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 学生主体 任务驱动

初中科学课堂本身就是以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作为引导,启发学生由此而展开思考、讨论,探究蕴藏在其中的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等,全面推进教学工作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等。加之初中阶段学生本身正处于一种思维活跃时期,此时保护学生这种活泼性,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是教学工作发展的关键。本文即针对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实践展开讨论,以期为日后教学工作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及其意义

在初中科学课堂构建以学为中心的科学课堂,其内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一,在角色定位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展开教学,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是指学生是课堂探究与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不再是围绕着教材与教学内容,而是围绕着如何“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习”,在当前初中科学课堂中,教师能够关注到学生的反应变化,根据学生的成长及时调整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得到相应的知识;其二,是在活动定位上,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核心的,而不是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实现了新课标下对课堂教学的转变,形成了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让渡。在当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以学为中心的初中科学课堂,具有如下积极意义:

1. 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标发展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充分发展,对于新时期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领路人。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做到以学为中心,其意义就在于践行“学生中心”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活动组织教学,全面推进教学工作的发展。能够做到以學为中心,既能体现出学校教学依据于新课改发生的转变,也能充分体现出对学生的关注,为教学工作做出的努力,全面推动教学工作的发展。

2. 符合科学学科的特点所在,能够对教学工作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在初中阶段设置科学课程,本身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养成良好的科学意识,推动学生以科学的信念、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实现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越发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意识与能力,才能切实的达到教学的目标,推动学生的成长。将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之后,会发现学生不仅学习到所学的知识,而是通过自己探究的结果最终得到相应的知识,这个过程远比最终的结果更为珍贵。

3.能够拉近学生与科学课堂的距离

在当前教学过程中,实现以学生为核心的课堂教学,需要将学生的生活实践、生活经验充分的带入到课堂中,这也就在客观上实现了学生的生活与科学学科的结合,将科学实践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最终实现教学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之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探究者,能够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对世界的认知等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二、以学为中心的初中科学课堂的构建策略

1.教师转变教学思路

尽管新课程改革推进多年,但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的整体上并未充分的树立起来,一边是教师教的用力,一边是学生被动的接收的困难,仍然是当前课堂教学的通病所在。在当前初中科学教学中,实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充分转变自身的教学思路,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完成对新课标精神的践行。作为教师,自觉转变自身的教学思路、教学态度,是实现教学工作发展的基础所在,能够把握科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及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设计课堂,才能切实的完成教学任务。

2.尝试实现课堂的讨论式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为学生设定讨论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到讨论的状态中,将课堂的中心交给学生,而教师作为课堂的串联者存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自己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的角色定位,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逐渐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话题讨论,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在指定讨论话题时需要遵循,目标明确、言语简洁的原则,并且适当的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把握住讨论的重点而不散乱。例如,在讲解《水的浮力》一课时,教师先在幻灯片上为学生播放了死海不沉的图片,进一步的,又在教室用一个装满水的大盆与塑料瓶,进行漂浮实验,在学生进行了整个实验的观察之后,教师抛出问题“在水中处于下沉状态的物体是否也会受到浮力呢?如何验证?”将这样的问题留给学生,并且已经做了前提的演示,由于这个实验比较简单,接下来可以由学生进行自主的讨论、小范围的实验探究等,激发学生的讨论。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走下讲台,进入到学生中,细心搜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出的各种想法,也可以偶尔参与讨论,启发指导各个组,每个组只启发一点,为学生指点迷津。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小组讨论的结果,让每组汇报是碎片化的,然后再由老师指点下整合得到结构化知识,完成探究任务。

3.尝试任务驱动型教学

尝试任务驱动型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留有任务,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基础进行自主的探究与讨论。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为了更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学,将主动权教给学生,可以尝试任务驱动型教学,任务驱动型有学前的任务驱动,也有学习中的任务驱动。常见的学前的任务驱动有翻转课堂、学案导学等,都是由教师提供预习的思路或者是辅助内容,而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探究,进而得出结论,实现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而在课堂中的驱动型教学,则是教师将探究任务进行设定,以探究主题的形式直接交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自主的探究与学习,最终得出结论,进行班级的汇报,进而教师总结等。在学习《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一课时,笔者曾经尝试跳出教材中原有的设定,试想如果直接问学生是否知道一株

玉米一生中是如何将200千克水从根部运送到叶片中分散开来的,学生第一反应一定是无从下手的。于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每个小组选择一颗植物进行实验探究,预留一周的时间,并且给学生一些提示性的问题,如“据你观察,植物是如何运送水分的?”“你能观察到植物中水分是如何蒸发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探究的方式进行自主选择,而给定任务之后,等到课堂中,学生将自己的结论告知教师,最终完成教学任务。任务驱动型是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的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4.探究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探究实践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可以简单理解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初中阶段的科学课程,多数场景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寻找灵感,展开讨论的,基于此,教师可以尝试寻找一些较为简单的实验,由学生完成,并且最终实现自主的探究。如在讲解《土壤中有什么》这一课时,学生会发现土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但是对于其构造除了黑之外似乎没有什么过多的认知,此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先猜想土壤中会有什么,于是学生也给出了一些答案,如土壤中有空气、水分、无机盐、生命……这一系列的答案从学生口中蹦出,但终究没有定论,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探究,去寻找土壤中究竟有什么。事实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真正做到每一次实验都在实验室,但是可以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方便,如借助多媒体技术放大显微镜下的内容,将复杂的实验简单化等。

整体而言,在初中科学课堂中实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努力将自身对课堂的主导地位让给学生,并且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提示与帮助,寻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间,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到知识。

【参考文献】

[1]丁敏.构建以学为中心的初中科学课堂[J].考试与评价,2014,16(5):81-82.

[2]周平.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物理课堂[J].新课程学习(下),2014,54-55.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闲林中学)

猜你喜欢

以学为中心学生主体任务驱动
谈“以学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构建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以学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