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教学之我见
2018-01-02李秀英
李秀英
摘 要:杜甫有诗句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熹也曾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他们无不强調了多读书的妙处。作为从教30多年的笔者,在轰轰烈烈建设书香谯城的今天,我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引导我的学生去博览国学经典,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提升文化品位?
关键词:国学经典 阅读 兴趣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大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首先,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的学习行为,对学生而言,有了阅读兴趣,才会努力寻找阅读机会,得到阅读满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笔者认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大致有一下几种:
1.讲故事诱发阅读兴趣
大多数孩子爱听故事,尤其是那些天真烂漫的小学生,老师一说讲故事给他们听,个个来了精神,竖起双耳,目不转睛,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娓娓道来,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期待结局之时,教师嘎然收声,告诉孩子们:故事复杂交错,更精彩的还在后面呢,想知道后面的结局,那就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课外书。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来读。这样,让小学生在享受读物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愉悦,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比任何说教都有效。而且小学生大都喜欢看故事书,就先满足他们的愿望,待他们的读书兴趣培养起来了,再逐步推荐他们顺理成章的看其他各方面的书籍。[1]
2.教师要当“书虫”
作为教师,就应该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书虫”,用自己的读书感受,读书故事,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达到言传身教的目的。教师要经常给学生讲述自己,多年来阅读后的收获和心得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阅读欲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时,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多讲,长期讲,古今中外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如:“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这是《三字经》中的几句话。说的是东汉的孙敬,他读书十分刻苦,惟恐自己倦怠时昏昏欲睡,就拿绳子把自己的头发悬挂在屋梁上。战国时代的苏秦家境贫寒,为了读书,时常剪下自己的长发卖掉,买书来读。并且读书不分昼夜,他制止自己打瞌睡的办法就是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再譬如,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特别喜爱读书,他常常对身边同志说:“饭可以少吃,觉可以少睡,书可不能少读啊!”我经常把自己读过的好的文章读给学生听,用这些故事教育学生,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进而对读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念。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慢慢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3.把教材中的阅读和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
在平时的课内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逐渐培养读书兴趣。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去主动学习,受益终身。
二、教师要大胆地“授一渔”给学生,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原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还不够,还必须有正确的阅读方法。如果学生只凭一时兴趣,毫无目的、毫无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是不理想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善读,要知道哪里必需细读,哪里粗读,哪里背读,达到阅读的最大收效。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具体做法有以下一些:
1.课内阅读教学传授学生读书方法
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课外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因为它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做到“以课内促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 “以课外补课内”,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效果很好。如:我告诉学生拿到一本书后先浏览目录然后问问自己: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接着找到你想研读的内容,边看边想,在读中悟,在读中得,不懂之处画上符号。待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最后,欣赏品味精彩片段,体悟写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多向学生介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A、根据文章的重要程度及时间,确定阅读方式——选读、浏览、精读。B、坚持做好读书笔记。常言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把阅读所得随手记之,能加深记忆,促进理解,扩大积累,更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过指导小学生在作还要告诉他们写读书笔记的形式:摘录好词佳句(精彩段落、科普知识、格言谚语、点明故事寓意的话等)、概括主要内容和写读后感。C、及时交流与讨论。交流讨论的过程也是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弥补的过程,在交流中学生的知识得到扩展,情感得到升华,个性得到彰显。这些方法可按课外阅读的目的与需要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灵活应用,并不断的加以改进。运用科学的方法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三、要多方创设条件,搭建平台建立读书角,促进阅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我调动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拿到班里与同学分享,还发动家长捐助新的图书,放到班级图书角让孩子们进行阅读;并开展活动进行阅读。我经常在班里开展一些朗诵会、经典诵读、读书交流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如,开展的“国学经典比赛”活动。学生们为了参赛,都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搜集相关读物。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朗读、背诵,校园里玩耍的少了,到处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做好家长工作,改变观念。利用开家长会或家访的机会,向家长宣传读国学经典的好处,建议家长为学生选购图书范围要广:如文学、自然科学、历史等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图书,不要只局限于作文书。好在我区正在进行如火如荼的“书香谯城”建设,大量的图书,不断地走到学校图书馆里,这是孩子们的福祉。
以上几点,是我在指导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课外阅读的一些简单的做法,还处于摸索探讨阶段。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只有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智. 论中小学国学经典教学模式及其理性建构[J]. 教学与管理, 2014(27):137-1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