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浅析
2018-01-02朱丽惠
朱丽惠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我国的小学教育纷纷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目标。然而在竭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却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推动者,除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小学教师 心理健康 问题 对策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人具有完整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及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它包括情感特征与意志特征、正常的认识、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内容。心理健康标准是评价人们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尺。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1.能充分的认识自我: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
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积极地适应环境与工作要求,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1]
3.热爱教师职业,积极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
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其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工作效果。
5.能自我控制情绪与情感:工作中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
6.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交往中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较多。
7.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适应当前发展、改革与创新的环境,积极为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二、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表现
1.首先是教师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如:自卑心理重;嫉妒情绪突出,尤其在评职称、考核优秀等事情上表现突出,在提拔领导等方面互相猜疑;愿意焦虑;性格脾气暴躁;加上社会大气候的要求,教师的工作节奏快,压力大,所得报酬和付出不成比例,一点小事就容易被激怒。
2.体罚和变相体罚情况时有发生。在校内发生的体罚并不是教师的师德差造成的,而是由于教师的心理压力大、不能控制情绪而造成的。因此说,这样的教师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心理障碍。
3.教师心理障碍。张老师是一位小学教师,大学毕业后担任过好几年的班主任,因为工作认真负责,好多家长都把孩子送到她班学习。这学期,这位老师变了。原因是,他总担心在教学中出了差错,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被领导和家长看不起。究其原因,是她不能承受工作上的压力。
三、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专家介绍,教师承担的多重角色带来的心理冲突是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要扮演多重角色:知识传授者、学生活动管理者;学生朋友、心理治疗者、人际关系的交往家,需要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校领导打交道;同时,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多方位的角色转换造成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按绩取酬等新制度让教师感到了巨大压力,这样就导致了问题的发生。
1.教育体制给小学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近年来,伴随着改革进程,教师感受到了压力,有的能适应形势需要,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有的心理脆弱,因压力过度而导致心理危机。短期内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只把文化知识成绩好的学生当成人才。
2.教师自身缺乏应对方法,导致其心理问题产生。
工作繁重、压力大。因为做一个合格、称职的教师难度大、要求高,这样就造成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教师知道如何去应对,造成了其心理矛盾、冲突和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多年累积的“心理疲惫”容易形成孤独、乖僻,在自豪中产生自赏、挫折中产生哀怨,也会导致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
3.过重的工作压力还促使教师担心教不好课程、教学质量上不去、考试成绩不好。工作中,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使得教师们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教师的强迫症状、忧郁化、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
四、解决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学会宣泄与转移压力,调节自己的心态,多休息、听听音乐唱唱歌;所谓宣泄,就是要倾诉,找知心朋友把自己的遭遇、想法说出来;转移就是要多想高兴的事情,随时排解自己紧张的情绪。要多学习心理学知识调节自身的心理问题,如果感觉问题严重,可以找心理医生。相关部门也应当建立相应的心理干预机制。在外部通过制度调整,降低教师的压力,健全教师心理教育机制。可以进行心理状况检查和心理素质测查,让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掌握心理学知识,使他们能够进行自我调适;设立心理咨询点为教师服务等。
2.学校应该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领导对教师的关怀可以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关怀体现在:善于倾听;对工作的表扬、支持;与教师交流,关心其家庭生活;重视对教师的培训等。这些都可以让教师感到尊重,建立起领导与教师之间的信任感;为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使教师能体会到工作成就感;为教师解决生活困难;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和谐。
3.积极进取,努力工作。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教师,他们能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从工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也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把工作当作乐事的教师,才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
4.换位思考,调整看问题的角度。换位思考问题,从积极的角度出发,多看主流、正面的事物,避免以偏概全。低调处理问题,知足常乐。面对完美的渴求,我们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以平常心,告别心理困境。
5.建立良好人际交往圈。人类的心理适应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心理健康水平愈高,对挫折的承受和社会适应能力就愈强,在生活中也就愈成功。因此教师要学会与人交际,和谐地融入社会,保证健康的心理。成功的教师乐于和学生及他人交往,他们很容易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6.积极参与继续教育。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新的知识层出不穷。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知识的领路人,因此,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学习新知识,就成为必然之举。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新知识、适应新观念,才能寻求新的发展,才能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的高,看得远,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焦虑和挫折,对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更有意义。
教师是一颗树,心理健康就是阳光。愿每位小学教师都拥有健康积极的心态,让教育之花更加美丽,让教育之果更加豐硕!
参考文献
[1] 朱武卫. 浅析对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2, 22(1):70-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