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祛湿、化痰通络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
2018-01-02刘敏徐春军李杰王琮孙宁宁丁彤晶
刘敏 徐春军 李杰 王琮 孙宁宁 丁彤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感染科 (北京, 100010)
健脾祛湿、化痰通络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
刘敏 徐春军 李杰 王琮 孙宁宁 丁彤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感染科 (北京, 100010)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化痰通络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当飞利肝宁胶囊和苯溴马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健脾祛湿、化痰通络中药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和运动干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血脂、尿酸的变化,及中医证候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0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LT, AST均有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患者疗后TG、TC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TG、TC、LDL-C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TG 、T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UA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UA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未出现肝功能及血脂、尿酸的反复;对照组患者停药后有5例ALT升高,其中2例TG升高,3例UA升高,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健脾祛湿、化痰通络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高尿酸血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减轻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具有调节血脂和降低尿酸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更加稳定,值得进一步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高尿酸血症;临床观察;中医药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FLD)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的全球性的疾病,据报道,NAFLD的患病率为 2 %~3 %[1],其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或肝癌的比例约为5%~10%和1%~2%[2,3]。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高尿酸血症(HUA)也是脂肪肝的一个危险因素,大量研究显示HUA与脂肪肝形成密切相关,两者相互影响[4]。文献报道,NAFLD合并HUA患者的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较单纯NAFLD患者重[5],而且,临床上NAFLD患者常常伴有HUA的发生[6],提示在临床上预防和治疗脂肪肝应将NAFLD合并HUA的患者视为重点高危人群。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为降脂类药物、降尿酸类药物、抗氧化剂及保肝抗炎类药物等,但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反复率较高。我们根据中医辨证,采用健脾祛湿、化痰通络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合并HUA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就诊的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NAFLD和HUA的诊断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患者知情同意。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010年10月修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7];高尿酸血症的诊断参照有关标准[8],血清尿酸(UA)值 男 性 ≥ 416umol/L(7.0 mg/dL),女 性≥ 357umol/L(6.0 mg/dL)。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制定中医辩证标准,中医辩证为脾虚湿阻、痰瘀互结者。
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8~60岁,平均(39.69±9.92)岁。对照组29例(对照组有1例患者脱落资料不全,故不计入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20~62岁,平均(40.15±9.0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在饮食、运动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当飞利肝宁胶囊(四川美大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粒0.25g)口服,4粒/次, 3次/d;苯溴马隆(常州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35, 50mg/片)口服,每1片/次, 1次/d。
1.2.2 观察组 给予饮食、运动干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采用健脾祛湿、化痰通络法进行辨证治疗,基本方:生黄芪、太子参、炒白术、丹参、生山楂、豨签草各15g,红景天20g,杏仁、橘红、绿萼梅各10g,决明子、土茯苓各30g,白芥子6g。加减:肝气郁结明显者加醋柴胡、制香附各10g;肝胆湿热明显者加金钱草15g、郁金10g;伴有肝肾不足者加黄精10g、女贞子15g。水煎服,200ml/次,2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个月,随访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主要证候及体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制定,所有症状都分为轻、中、重三级,主证的症状、体征如倦怠乏力、胁肋胀满或疼痛、胃脘痞满或上腹胀满、口粘口臭口苦、食少纳呆、大便溏薄或粘腻不爽等,根据轻重程度依次计2、4、6分;次症如易烦急、喜太息及体重指数等,根据轻重程度依次计1、2、3分,舌脉不计分。
1.3.2 主要生化指标检测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尿酸(UA)。上述指标均采用BECKMAN AU5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
1.3.3 腹部B超检测 采用Accuvix-XQ彩色B超机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各检查腹部B超一次。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疗效标准制定。 ①临床痊愈: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90%,肝功能、血脂及尿酸恢复正常,B超显示肝脏回声正常,肝内血管状结构显示清晰。②显效: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但<90%,肝功能、血脂及尿酸较治疗前下降≥70%,B超显示脂肪肝较治疗前下降1个等级或以上(重度→中度→轻度)。 ③有效: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但<70%,肝功能、血脂及尿酸较治疗前下降≥50%,B超显示脂肪肝较治疗前下降1个等级或以上(重度→中度→轻度)。④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或有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者。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尿酸情况 见表3。
2.4 两组患者随访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未出现肝功能、血脂及尿酸的反复;对照组患者停药后有5例ALT升高,其中2例TG升高,3例UA升高,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根据NASH和高尿酸血证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两者多归属于中医的“痰浊”、“湿阻”、“血浊”、“肥气”、“积聚”、“胁痛”、“痞满”等范畴。《难经》最早记载:“肝之积,名曰肥气”,《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但湿从内生者,必其人膏梁酒醴过度",吴鞠通认为 :“肝气之郁,痰瘀阻络”,说明NASH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与饮食、湿热、痰浊、瘀血等有关。
后世医家有关NAFLD和HUA的研究有着大量的文献资料,如王灵台[10]教授认为"脾虚痰阻是脂肪肝的重要病机";朱良春[11]教授认为高尿酸血症,主要原因在于湿浊瘀滞内阻,创立"浊瘀痹"新病名;仝小林[12]教授则将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统称为"膏浊病"。而有关NAFLD合并HUA的临床研究资料尚且缺乏。
NASH合并HUA患者大多形体肥胖,倦怠乏力、不耐劳作;且多喜食膏粱厚味、久坐少动;或情志不畅、易生烦急,或伴有抑郁、焦虑,这些病因日久必定损伤肝脾,导致脾胃健运失职,津液运化失司,水液内停而痰湿凝聚,脾不散精,水谷精微物质疏布运化失调,痰浊内生;肝胆疏泄失常,升降失职;痰浊气阻,留而成瘀,最终形成痰瘀互结,痹阻脉络而发病。
治疗上应以健脾益气、祛湿化痰、活血通络为总则。多选用黄芪、党参、炒白术健脾益气以补脾胃正气之虚,祛湿利水以绝痰浊化生之源;橘红化痰散结、理气宽中,杏仁下气平喘和胃、润肠消痰;橘红与杏仁是恩师关幼波先生治疗痰湿的特色经验对药,两者合用,辛开苦降温通,可行气宽中,升降旁达,调畅气机,断生痰之源,苦燥温散,燥湿化痰,祛已成之痰,加强理气化痰之功;决明子、生山楂清肝健脾消滞、活血化痰祛脂;丹参一味,功同四物,活血化瘀通络;红景天益气活血、通脉平喘,《本草纲目》认为其具有“祛邪恶气,补诸不足”之功,与黄芪、丹参相伍能调动肌体内一切积极因素,具有补不足、减多余的双向调节作用,有抗缺氧、抗疲劳、增强耐力之功;豨签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豨莶草含有生物碱,能中和尿酸,改变尿 PH值,改善排泄环境,促进尿酸排泄;《本草纲目》:“土茯苓能健脾胃,祛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祛则筋骨利。”与丹参、红景天相伍增强活血通络、泄浊祛湿之功;佐以白芥子辛能入肺,温能散表,《本草逢源》称其:“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非此不能达”,加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之力;佐以绿萼梅,疏肝行气,悦脾和胃,《本草纲目拾遗》谓其:“开胃散郁,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蒸露点茶,生津止渴,解暑涤烦”。诸药共奏健脾祛湿、化痰通络之功。对临床表现为倦怠乏力,口粘口臭口苦,脘闷纳呆,胁肋隐痛或腹部胀满,便溏或大便粘滞不爽或臭秽,舌质红或暗红,舌苔白腻或厚腻,脉弦滑等,中医辨证为脾虚湿滞,痰浊阻络,痰瘀互结证均可辨证应用。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尿酸情况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当飞利肝宁胶囊是以当药和水飞蓟的提取物配伍制成,具有解毒保肝和祛脂保肝的作用,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脂肪肝的药物之一。
本观察结果显示:健脾祛湿、化痰通络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高尿酸血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减轻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具有调节血脂和降低尿酸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更加稳定,值得进一步研究。
[1] 厉有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和自然史特征[J].内科理论与实践,2008,3(1):8.
[2] Caldwell S,Argo C.The natural history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DigDis,2010,28(1):162-168.
[3] Neuschwandcr/|Tetri BA,Clark JM,Bass NM,etal.Clinical,labo-ratory and histological associations in adul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Hepatology,2010,52(3):913-924.
[4] 艾冬华.脂肪肝患者血尿酸水平、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10):1145-1147.
[5] 郭宏,周晓燕,王雪.等.高尿酸血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肝损害程度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1):2974-2978.
[6] 陈建能,郑瑞丹. 高尿酸血症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肝脏,2013,18(10):705-707
[7]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 3) :161 -163.
[8] 叶任高, 陆再英 . 内科学[M]. 第 6 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856.
[9]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76.
[10] 王见义. 王灵台从痰论治脂肪肝经验撷萃[J].辽宁中医杂志,2011,39 (5) :832-833.
[11] 姚祖培,陈建新.朱良春治疗痛风的经验[J]. 中医杂志,1989,30(3):16-17.
[12] 仝小林,刘文科. 论膏浊病[J].中医杂志,2011,52(10):816-818.
10.3969/j.issn.1005-0264.2017.04.0010
2017-05-17 编辑:黄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