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易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微探
2018-01-02陈艳红董玉来
陈艳红,董玉来
(上海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306)
网络环境悄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也毅然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在网络教学中与学生坦诚对话,凝聚共识,对学生实现主流价值引导。网络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取得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上海市教委开发的易班(E-class)是一个以高校师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网络实名制注册的大学生虚拟社区,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师生互动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平台。以下结合笔者自多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易班教学的体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易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问题做出探索,以就教于各位专家和学者。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易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新体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本质上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精神性交往活动。“接受者与教育者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接受者对教育者所宣传的思想观点的接受和排斥”[1]。因此,追求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常新主题。易班是以互动交流为主要使用特征的在线教学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易班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更加平等,情绪和情感反馈也更加积极,对教与学的活动调整也更加及时,师生之间的教学沟通和合作研究也更加理性,师生之间亦师亦友的新型互动关系也顺利形成。
(一)师生之间心理相容
平等是易班教学中理想化师生互动关系的首要特征。这里的平等主要指双方伦理学意义上的人格尊严平等。首先是师生在易班上的地位平等。教师和学生作为两个网络主体,在易班上可以平等地获取信息,平等地开展理论交流,平等地进行思想沟通。易班上的师生关系可以自然地转变为平等的网友关系,教师在学生眼里变得更加亲和与平等。其次是师生在易班上的精神平等。教师在网络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精神需求,在平等的对话交流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师生之间心智相通
民主是易班教学中理想化师生互动关系的第二特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特殊的导向性,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方向引领和价值引导的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易班教学营建了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实现师生之间心智沟通创造了良好条件。教师在易班教学中主要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言以及纠正学生发言等方式,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学习创造力。网络教学中所营造出来的师生民主、平等、友善、合作的关系,既有利于对学生的知识与智力培养,又有利于对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培养。在民主的网络互动教学中,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和心灵碰撞,教师以其智慧和阅历来促进学生的心智完善、心灵净化和品格升华。
(三)师生之间心灵相纳
和谐的对话是易班教学中理想化师生互动关系的第三特征。易班教学把以学生为本作为教学立足点和落脚点,把学生视为一个独立的主体,以提升其精神境界为宗旨,以促进其全面发展为目标,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易班教学把与学生对话作为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展开平等交互性的思想交流。网络教学平台的文字对话方式使性格内向的学生也可以从容地与教师和学生进行课堂或课下交流。教师通过对话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人与社会的许多问题,调动学生积累知识和提升修养的积极性。易班教学把营造和谐氛围为主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的鼓励与期待使学生产生交流的渴望,学生在教学中的应答与思考也使教师充满激情。网络教学的和谐氛围使师生之间产生发自内心的交流,产生思想碰撞和情理交融。易班教学把与学生心灵接触作为教学目的。易班教学可以在师生之间创造一种对话的和谐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心灵相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对自己所讲授的内容真信真懂真用,做到为人师表,热爱和尊重学生,以人格教育人格,以性情培养性情,以心灵感动心灵。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易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新问题
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向传播或灌输不同,网络思想教育突出师生的双向或多向互动。师生在易班平台上互动,将更容易实现个性化教育和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但师生之间是否参与了互动,互动的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一)师生主体观问题
“教”和“学”都需要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学生是否能在充分发挥主体性的过程中获得思想、知识、情感和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涉及师生主体教学观问题。传统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极大地发挥了教师的主体作用。易班教学往往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师生双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在网络教学中充分放权,让学生自由学习,起不到应有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漫无边际的网络中会失去正确的航向。部分教师在网络教学中对学生指手画脚,让学生感受不到网络学习的自由度,产生逆反心理。当教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不清,忽视学生个体需求时,就会扼杀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培养机会,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
(二)学生主体问题
在易班教学中,学生往往在脱离教师视线的同时获得了学习的自由,但是有时也恰恰是自由过度而使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偏离了教学目标。教师虽然可以看到学生在易班上的发言,但一般看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师生互动不足使学生主体性往往出现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自由度问题。或者是教师在互动中对学生主导过多而发挥不了学生主体性,或者是师生互动不足而使学生过度自由发挥主体性。二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差异度问题。学生的个性差异是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网络教学给予了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空间和自由,但是学生之间的主体性发挥还是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师生互动的不均衡,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差异度更大。三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随意度问题。在易班教学中,脱离教师视线的学生自觉性和自控力依然较弱,出现开小差、网上抄袭别人的观点、网上放纵自己的言论等现象。
(三)教师主导问题
易班教学需要对网络技术、课程特色、学生特点等要素综合考量,尤其需要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网络教学进行合理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来实施教学,这一切都建立在师生互动中教师主导性充分发挥的基础上。师生互动不足使教师主导性往往出现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教师的主导意识问题。过于注重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错误网络教学观、缺乏相应的网络教学考核制度、重科研轻教学的职称评审制度等弱化了教师在易班教学互动中的主导意识。二是教师的主导能力问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不强、网络技术水平不高、年龄偏大等因素导致教师在网络教学互动中不能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思想价值导向。三是教师的主导方法问题。教师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理解、认同和内化教学内容。互动教学比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教学更能考验教师的综合能力,包括资料准备、内容整合、问题设计、语言表达、情感激励、知识归纳、问题点拨等能力。教学选题差、网上灌输、师生互动少、语言死板、缺乏理论深度、教师缺位或错位等都是易班教学方法缺乏吸引力的原因。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易班教学的师生互动新对策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易班教学中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在互动交流中可以探索学生的精神世界,了解学生的心路历程,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寻找共同话题,通过思想沟通、情感共鸣、达到疏通、引导和教育的目的。
(一)教师通过发挥主导作用履行师生互动的天职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和帮助作用,具体表现为把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机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教师要肩负发挥主导作用的职责
就教师的身份及工作而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一位起主导作用的领导,但“他的领导,不以地位,而以他的较深的知识,较成熟的经验。”[2]思想政治理论课易班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平等主体,但教师因其身份和资历成为平等主体中的首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责无旁贷。第一,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根据课程性质、学生特点、网络教学要求等对易班教学全程进行整体设计,包括教学学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考核等内容。教学设计对学生的学习内容、方法和进程起着决定性的调控作用。第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师根据教学设计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包括易班教学资源的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交流互动、网络教学活动的反馈等内容。教学活动的实施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重要的作用。第三,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激励,主导实现教学内容向学生知识的转化、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向思想政治素质的转化。
2.教师要具备发挥主导作用的能力
教师必须具有网络教学观念并有与之相匹配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驾驭网络教学,培养和教育学生。第一,“学高为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教师应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广博的人文社科知识结构,这是教师挥洒自如的教学前提和基础。教师要有探究、应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宏观把握能力、对学科前沿和学术动态的洞察能力、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解释能力以及对学生理论知识建构的指导能力等。在易班教学中,教师能够凭借自己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来引导学生理解和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能够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辩证分析各种问题,在给学生释疑解惑中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第二,“身正为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教师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身成为演绎和诠释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典范,才能够在教学中以身示范,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够以高尚师德和人格魅力感染和教育学生。教师必须对教育事业有满腔热忱,对教学工作有高度责任,对所教学生有无限爱心,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网络教学中,把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知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创造奠定良好基础,使学生产生对德性、知识和能力的渴求,达到关爱教育的最好效果。第三,易班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网络媒介素养。教师能够将网络信息技术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中去,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教师能够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和管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引导学生遵守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在网络学习和实践中与学生展开良性互动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学相长。
(二)学生通过发挥主体作用履行师生互动的使命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教育,教师外在的“灌输”必须建立在学生内在的“自醒”基础上。学生能否接受教育以及接受教育的程度,取决于其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
1.学生应该发挥主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学生在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才能接受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在此过程中,经历理论知识向价值观念的转化以及价值观念向思想素质的转化,而转化任务的承担者正是学生本人。学生对教育者传递的教育信息需要自主选择、内化与整合,才能能动地转化为本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转化任务的完成虽然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但转化任务的完成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教师只能尽自己所能去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但是学生本人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即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自觉配合教师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并通过自我教育把教学内容转化为良好的品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主要取决于学生是否有着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又是由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所决定的。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期待,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进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己更应该反思和端正学习动机,产生提高修养的学习期待,把学习视为自觉的需求,才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成为真正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2.学生能够发挥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通常是教师讲和学生听、教师写和学生记、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模式,教师“一言堂”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面对不同知识基础和不同领悟能力的学生,教师在授课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上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难以实行因材施教。易班教学则在网络环境下解放了学生的个性,学生拥有了主动获取信息的自由、主动与师生交流的自由、主动表达言论的自由,从而大大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易班教学主要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主动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包括选取登录易班的时间(教师规定的个别时间除外)和地点、筛选学习资料、选择互动交流对象(可选教师或学生)等。学生在网络教学中既能学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又能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提高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兴趣和能力。
(三)教师主导提升学生主体实现师生互动和谐
“教育过程中的基本的要素或因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是未成熟、有待发展的个体,另一方是体现在成熟之人身上的特定的社会的目的、意义和价值。教育过程就是这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只有将这两种因素相互联系起来,以促进它们最完全的、最自由的相互作用的观念,才是教育理论的根本。”[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是辩证统一的,师生关系高度融合、师生达成最佳组合才能保证教学过程最优化和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贵在启发和引导。教师必须从思想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引导、明确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作为主体承担学习和成长的责任。教师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才能促进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方向。“教师自己愈是热忱,他的学生便愈会表现热心。”[4]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认知特点以及个性特征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体作用。教师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知识基础和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想性中深刻醒悟、知识性中全面领悟、趣味性中快乐感悟。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教育,通过导向性问题的设置,掌控学生讨论的过程和方向,把学生的思考导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给学生适当布置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带领学生学会探究性和创造性学习,以团队作业引领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思考和判断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要适当鼓励学生向老师反馈思想和学习问题,通过虚拟班级网站、微博等完成公开的知识交流,通过网站的站内私信方式及站外的QQ方式、电子邮箱方式等完成师生私下的思想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讨论、补充和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加强自我修养的主体作用,才能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理论课易班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互联动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理论知识经过价值观念的解读,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外化为学生的实际文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