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的四大基础

2018-01-01马荣华崔瑞霞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话语权马克思主义思想

马荣华,崔瑞霞

(东北师范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4)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产生、形成、发展具有历史基础、时代基础、理论基础和文化基础。

一、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的历史基础

恩格斯在讲到伦敦工人阶级从他们所犯的错误中觉醒时指出:“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1]。毛泽东也曾指出“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的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2]。历史总能给人深刻的启示,因为它是过去的现实,也有可能成为当下的现实和未来的现实。习近平十分注重从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历史发展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史为鉴。

(一)苏共垮台的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丧失

十月革命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历史重大事件之一,也正因为它的巨大影响力,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普遍认同,也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得到了广泛传播与认同。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开展了“非斯大林化”的思想运动,尤其是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更是导致了苏共内部乃至全体苏联人民思想上的分裂和意识形态的极大混乱。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推行所谓的“改革与新思维”,在意识形态领域提出了“意识多元化”“舆论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在“民主化”“公开性”口号的指引下,允许党员公开发表与组织决议不同的意见。一些苏共党员甚至领导层成员成了否定苏共历史、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党的领导地位、传播西方“民主”“自由”价值观念的始作俑者,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逐渐丧失,最终导致一个有着九十多年历史、连续执政七十多年的苏共倒台。习近平总结苏联解体原因时曾强调:“我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政治纪律被动摇了,谁都可以言所欲言、为所欲为,那还叫什么政党呢?那是乌合之众了”[3]。他指出,西方国家的主要政党在政治方面对重要成员也是严格要求必须拥护本党的政治主张、政策主张,包括本党的意识形态。为此,他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决拥护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确保执行力;坚决拥护中央的决定,确保集中统一;坚决维护党和国家形象,确保绝对权威。

(二)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历史上的挫折

我们党坚持在意识形态领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凝聚全党共识,汇聚民心,团结一心为实现奋斗目标而努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话语权。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也曾出现过失误,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改革开放前“过度意识形态化”倾向将意识形态的地位和作用无限夸大,从而导致了“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等荒谬言论和批判所谓“唯生产力论”等错误做法,最终导致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脱离了其赖以存在、发展的物质基础。邓小平曾深刻指出必须要注意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对“文化大革命”以及“左”倾错误的纠正,强调把人们的思想从“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管理有所放松,给了资产阶级自由化、享乐主义等思想泛滥的机会。邓小平曾说:“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最大的失误”[5]。正视历史得与失,才能为未来找到正确的道路。

二、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的时代基础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是在当今世情国情党情进行科学分析判断基础上来思考的,是从维护党的领导视角聚焦问题精准发力的。

(一)“世情”——“西强我弱”的话语形势未根本性扭转

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向前推进的态势没有变、经济全球化进程没有变、国际体系变革方向没有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的图谋也没有变。西方企图用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模式来消解、淡化中国人民的核心理想信念,来遏制甚至规范我国的价值取向,让我们成为其附庸。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也不断提升,世界上对我国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但我国的国际形象与实际地位还有落差,国际话语权地位与我国的大国地位还不相称,在国际秩序规则的制定上引导力还较弱,在国际事务治理上影响力还需加强。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亲、诚、惠、容”等中国新主张、中国新理念,积极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倡导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在国际事务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树立了中国崭新的形象。

(二)“国情”——主流意识形态面临严峻挑战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经济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了计划经济体制,整个社会的经济成分、利益分配、就业方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使得各种价值观、道德观激烈碰撞,人们的长久以来形成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价值观念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享乐主义、金钱至上、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观念喧嚣不止。政治上,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增强,对政府的监督力度也在加大。在思想文化领域,“有些作品中,有的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有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6],一段时间以来快餐式文化、娱乐式文化盛行,造成了一些人信仰迷失,目光短浅。网络媒体为意识形态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虚假信息、错误信息等时常出现,并迅速传播,造成了人们丧失对信息的鉴别力,盲目跟从,对历史产生怀疑、对未来感到迷茫。国内各种思潮激荡,一些所谓的学者、公知,受西方理论的浸染,成为西方的代言人,极力推崇新自由主义。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深入推进中,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着眼于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度,进一步掌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统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宣传思想工作、文化建设、新闻舆论工作、文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党校工作、全军政治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十大方面,解决了意识形态领域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扭转了局面。

(三)“党情”——党对意识形态管控力减弱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基础,反映中国共产党根本经济政治利益的思想体系,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意志,关乎旗帜道路、关乎党和国家的命运前途,理应而且必须要管控好,否则就会出大问题。但是,在一段时间内党对意识形态管控在一定程度、一定领域、一定范围上与理想设计和人民期待还有差距。主要表现有:在少数领导干部、党员中存在着理想信念淡薄,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从封建迷信中寻找精神寄托,有的甚至向往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在涉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根本原则性问题上态度不明确,立场模糊;意识形态宣传的多,而落实的少;意识形态教育方式方法与时俱进性不强,与民众中间总是“隔着一层窗户纸”,民众认同度有待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政治性强、生活性弱,与群众共鸣不够。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从破解我们党面临的“四种危险”入手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从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四风”问题入手重点在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从改进工作作风入手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从解决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党的意识淡化、宗旨意识淡薄、精神不振等问题入手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核心就是要全面加强党的绝对领导,绝不能让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旁落。

三、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科学理论指南。毛泽东意识形态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结合我国国情实际,在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科学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的成果,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瓶颈科学分析判断中产生的,是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的积极探索和科学建构。

(一)意识形态工作对党对国家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意识形态工作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如果从观念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7]。毛泽东曾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8]。邓小平也指出,搞现代化建设一定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江泽民指出,“思想宣传阵地,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9]。胡锦涛强调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10]318。习近平总书记总揽全局,审视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中国梦”的大势,提出了“经济工作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对意识形态工作赋予了新的定位。这一定位是习近平总书记以历史唯物主义思维基于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科学认识的结果,以战略思维基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科学认识的结果,以系统思维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推进的科学认识的结果。

(二)意识形态工作根本任务不能变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与“源”。只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毛泽东强调:“在我们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里,当然不能让毒草到处泛滥。无论在党内,还是在思想界、文艺界,主要的和占统治地位的,必须力争是香花,是马克思主义。毒草,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只能在被统治地位”[11]。江泽民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12]。胡锦涛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3]。习近平继承了这一思想,指出无论世情、国情如何变化,无论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对象、范围、方式方法如何变化,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没有变,也不能变。

(三)意识形态工作要与时俱进、统筹推进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结合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积极探索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毛泽东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14]的重要论断;重视舆论宣传工作,指出“要责成省委、地委、县委书记管理思想工作,管报纸、学校、文学艺术和广播”[15];对繁荣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基本方针。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意识形态建设相结合,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来实现意识形态的目的。同时,他还特别注重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江泽民非常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当今时代精神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应用。胡锦涛更是强调:“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主动权”[10]284,并注重发挥网络文化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要将网络建设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阵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意识形态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如提出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加强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出要着力加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阐释,提升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领导权,让马克思主义在新时期迸发新的光芒;要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形成合力;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要开创对外宣传新格局,赢得更多的国际话语权;要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等。

四、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的文化基础

意识形态作为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关乎对政党、政府的合法性认可,关乎政治理念、政治生活秩序的合理科学建构,要想落地生根,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性认可、认同、遵从,就必须要找到与国家及人民思想的切合点、融合点。而这个切合点、融合点就是文化。因为文化是意识形态的“母体”,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形成、塑造、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对凝聚人心、认同统治、促进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我们关心的文化如何影响社会发展……因此,我们是从纯主观的角度界定文化的含义,指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态度、信念、取向以及人们普遍持有的见解”[16]。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具有指导地位,一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原则所包含改造世界的革命思维、创造意识和批判精神,恰好与中国历史中变法图新、革命图强的文化精神气质相契合。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思维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内核之间存在一种会通共生的界面,尤其是在近代经历了鸦片战争、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寻求变革的迫切需要在内在文化心理上契合革命精神,交织着对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各路社会思潮的甄别,这是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独有的文化机会”[17];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姻,在中国实现了落地并深深扎根,不但“解释了中国”,而且“改变了中国”,解决了中国的问题,以柔性的方式内化到人们心理和日常生活中,实现了本土化、大众化、时代化,发挥了社会动员和凝聚精神的作用。

(一)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思想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作为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重要内容之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合”“民惟邦本”“诚者,天之道也”等思想的最好传承与升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命脉,它能使我们在世界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中保持本色不变。坚守核心价值观,必须要发挥文化的作用,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弃其糟粕,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努力发掘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理论支撑。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深厚历史积淀。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18]。中国之所以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因为我们国家和民族独特的历史传统、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独特的机遇所决定的,就是因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与精神之体,是我们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丰厚滋养,就是因为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魂,更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壮大的土壤,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源动力、反映了最广大人民意愿、适应了中国国情及当今时代发展要求。

(二)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奋斗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亲诚惠容”的国际外交理念、“正确义利观”的价值理念等,都深深蕴含着中华民族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思想;具有习式风格的接地气的语言,如“照镜子”“赶考”“踏石留印,抓铁有痕”“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抓早抓小,有病马上治”“人心就是力量”等等,都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其的滋养和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学活用,充分彰显了其深厚的文化功底和文学素养,更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猜你喜欢

话语权马克思主义思想
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想与“剑”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媒体话语权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