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扎根学生生活
2018-01-01徐兴武
徐兴武
(定远县城北小学 安徽滁州 233200)
笔者一直从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数学教学的百花园中辛勤地耕耘着、探索着,并不断地思考着。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求知欲以及学习兴趣?如何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气息?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的经验储备,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和谐统一在一起,为学生架起沟通生活与知识的桥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各感官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去,让学生从生活的实际情境中去观察、去感悟,通过操作、猜想、交流等活动掌握数学知识。
一、依托学生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果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么笔者要说兴趣就是成功的基石。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其探索的强烈欲望,才能勇往直前,直至刨根问底。笔者曾做过一份关于小学生对各科学习兴趣的调查,结果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人数少得惊人,其原因是数学枯燥无味,其概念更是晦涩难懂。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尽可能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生活原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借助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把它们作为数学问题的载体,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探究的平台。这样,他们就会觉得数学离他们很近,就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学习数学就是在富有生活情趣的实践体验中进行的。如此一来,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求知欲,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找规律”这一教学内容时,笔者在黑板上写了两个手机号码,让男女生来一场比赛,看谁能快速准确地记住手机号码,同学们一下兴趣高昂。结果女生记得又快又准,男生则很多人记不住,比赛结果是女生赢。男生很不服气,吵着要再来一次,这时笔者问“为什么不服气”,从而得出掌握规律的重要性,接着带领大家学习本节课内容——《找规律》。
又如:在教学“了解你的好朋友”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生活场景,从别的班请来一位小朋友,上课时对学生说:“今天老师给大家邀请了一名新同学,你们想了解他的哪些情况呢?”同学们一下兴趣高涨起来,有说要了解这,有说要了解那,学生们说个不停。接着笔者又问:“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有几个?大家互相说说。”这下整个班级都沸腾了,如此一来,激活了学生的兴奋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
无论“不服气”的争强好胜,还是急切了解新同学的相关“信息”,都是“激情”与“智慧”的碰撞,使学生的灵性得以迸发,沉睡的潜能得以唤醒,从而打开学生求知之欲、好奇之心、探索之门。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摒弃照本宣科,因为提纲挈领、高度概括的数学教科书屏蔽了许多丰富的生活场景,学生学起来既累又苦,而且不易掌握。所以,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努力把数学问题转化成贴近学生的生活问题,凸显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数学知识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这样,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扎实。
例如,笔者在分数比较大小的教学中,就利用猴王分西瓜的小故事,把分数比较大小融入生活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容易理解,具体是这样的:在西行的路途中,一天师徒四人又热又渴,唐僧命美猴王去化斋,不一会儿,悟空化了一个大西瓜,可把八戒乐坏了,嚷着要吃,悟空说:“别忙,别忙,等我把西瓜分好再吃。”悟空想了想把西瓜分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八分之一,八戒一听就嚷着要吃八分之一。这时让同学们想想:八戒多吃了西瓜吗?同学们大笑,说八戒真呆,这样一来就激起了学生学习分数比较大小的兴趣。
又如教学平均数实际应用时,笔者请班级的“百灵鸟”当堂演唱一首歌,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当评委,给他打分,然后让全班同学计算出他的平均得分。学生自己做评委,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从亲身经历中真切地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从生活中来,又运用到生活中去。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开心。
无论贴近生活的实例,还是引人入胜的数学故事,都是蕴藏数学问题的宝库。如果在教学中我们能够灵活运用,不仅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欢声笑语,而且能令学生思绪飞扬,从而激活他们探究数学知识的热情。是的,生活是源,轻松是流,唯有如此,才能激起一朵朵美丽智慧的浪花。
三、创设生活情境练习,让课堂“活”起来
生活中有取之不竭的数学教育资源。所以我们在设计数学课堂练习时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合理选择生活素材,独具匠心地设计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操作的生活情景,揭示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的身边。因此,笔者在设计数学课堂练习时,精心选择一些生活原型,创设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后设计出模拟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准备好一些贴好商标的小商品,让学生轮流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购物活动。笔者首先提出购物要求:①每人必须同时购买几种不同的商品;②利用老师发给的钱看谁买的东西多;③每个购物的学生都说说自己买了几样东西,每件东西多少钱,还剩多少钱。在活动中,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趣味化,学生的学习激情高涨,教学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这样贴近学生的数学练习,不仅使学生所学的课堂知识得到了巩固,而且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学生从购物实践中开阔了视野,既培养了合作交流能力,又训练了实践能力。
四、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
语言承载着思维,因此数学教学语言如果能够惟妙惟肖地描述生活情景,就能向学生呈现出亮丽的知识图画,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积极投入到认知过程中去,就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尽可能使教学语言口语化、生活化,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去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例如:认识“<”“>”,笔者根据“<”“>”的特点,笔者自编一个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齐到。尖尖朝左“<”,开口朝左“>”,尖尖对小数,开口对大数。学生区分“<”“>”是该知识点教学的重难点,他们经常把这两个符号写错,该写“>”的写成了“<”,该写“<”的写成了“>”,着实让老师很是头疼。通过这个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学生很快就能区分“<”与“>”了,有效地化解了重难点。
总之,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地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激发兴趣、启迪智慧,学生的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到对知识的探索中去,使数学课堂充满激情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