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小组的组建和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模式的研究
2017-12-30河北省曲阳县第一高级中学河北保定073100
邓 攀(河北省曲阳县第一高级中学 河北 保定 073100)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合作小组的学习模式已受到教师、学生的广泛认同。此种教学模式不仅可对传统生物课堂的模式化、单一性予以改进,同时也可充分调动高中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高中学生于此教学活动中,也可养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合作能力等。此外,生物教师于此过程中也可对自身教学模式予以不断探索、研究,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所制定教学方案的可行性。
1 组建合作小组的重要性
合作学习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所提倡的重要学习策略之一,将此教学策略应用于实际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不仅充分符合学科教学要求,同时也可推动小组内成员于生物学习方面共同进步,具备尤为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生物教师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生物教学模式中,不仅可于一定程度上降低生物学习的难度,也可有效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积极性,也可强化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传统生物教学模式中,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的讲解依赖性较强,往往忽略学生间互动的重要性,学生的自身观点通常难以得到表达空间,使得高中学生于生物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积极性较低。但合作学习的优势便在于可通过将学习任务细化,分散至每位小组成员,降低生物学习难度,借此调动学生生物学习积极性。此种学习模式,可使每位小组成员均可于学习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就感,合作小组内成员的良性竞争也可有效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动机,也可提高组内成员生物学习素养。
2 合作小组成员分工模式研究
2.1 科学划分合作小组。为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可将合作学习模式引入日常教学活动中,不仅可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学习知识框架,也可使学生对教师所讲述教学内容予以深刻理解。合作小组教学模式的开展,除可提高学生团队沟通能力、团队协调能力外,也可使学生于此学习活动中明确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生物教师进行合作小组划分时应注意分层次划分及组内成员男女配比平衡。合作小组应由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构成,即组内各成员于学习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均需存在一定不同,可为学生间取长补短创建良好条件,并促进学生共同发展。此外,教师于划分小组成员时应使各合作小组男女配比尽量保持平衡,可为组内展开良性竞争营造良好氛围。小组成员划分结束后,可采用教师制定或组内选举等方式确立小组负责人,并明确组内各成员职责。传统生物教学不足之处便在于太过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以分数高低衡量学生综合能力,此种片面性较强的能力衡量方式,不仅疏远学生间关系,同时也会打击部分学习基础较差学生的自尊心。而小组合作模式则将整体评价作为衡量重点,使每位小组成员均可全身心投入至学习活动中,并对学习基础较差的成员予以帮助,推动组内成员共同发展。
2.2 改革传统教学理念。生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须挣脱传统教师观念,强化学生于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将学生的主体作用予以充分发挥。教师向学生设置学习任务时,应将学习任务予以层次性分布,阶段性提升学生生物学生质量,使每位组内成员均可充分参与至学习活动中。此外,教师于实际教学活动中,应依据具体教学需求决定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如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中《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课为例,教师于此课程讲解中,对于部分较容易学习的内容,教师可自行讲述如细胞的构成部分、细胞的概念等,而对于具有一定学习难度的内容,教师可让学生以合作小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此课内容中细胞中的化合物便为教学难点。教师可为合作小组设置层次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讨论,既可使学生于此教学活动中对生物知识予以深入了解,又可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为学生表述自身想法、观点提供一定空间。
结束语: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素质的考核不仅局限于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而是学生综合能力高低,如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学习能力及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高中生物教师将合作小组模式引入日常教学活动中,不仅可有效提高生物教师教学质量,同时也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此种教学模式的引进,也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借此提高高中学生综合能力,使自身成为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