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历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功效
2017-12-29林菁
林菁
摘 要:在历史课教学当中,不少历史教师照本宣科,远离现实社会,课堂枯燥无味,激发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其实,乡土历史是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正确运用乡土历史资源,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果我们的教学渗透与本地历史有关的乡土资源,就会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促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感情。
关键词:乡土资源;历史文化;课堂教学
乡土资源指的是学生所在区域的自然、社会等生态文化方面的资源,一般包括乡土地理、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历史遗址等。这些重要的资源,往往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向导,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资源和学习题材。我们历史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教材版本,融入地方课程,较好地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可增强学科知识的实践性,丰富教学内涵,扩展教学的外延,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其热爱乡土的情怀,最终达到传承社会文明、凸显乡土文化特征、真正实现历史科学的教育价值的课程目标。
一、乡土资源教学方式有利于体现现代教育理念
在历史课教学中,开发好乡土文化的课堂资源,探究历史课程的人文性,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变成活泼生动的历史资源,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爱乡之情。在教学中,老师利用乡土资源对学生进行乡土文化教育,不仅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开发乡土教材的要求,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乡土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一方面弥补了教材的不足,能把一些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其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找到了生活与书本知识的切合点,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在提高历史成绩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人文修养。乡土教学形式灵活,通俗易懂,它体现了新课标中敢于争先、突破传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兴趣为重、生活为实、实践为主”的现代教育新理念,乡土教学的开放性学习使得每个学生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二、乡土资源教学方式有助于拉近学生与历史间的距离
运用乡土历史充实教科书内容,可以让学生感到历史并不那么遥远,从而对历史教科书产生亲近感,容易理解教科书内容。乡土资源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是学生相对熟悉的,如果我们运用得当,可以消除知识与实践的隔阂,使学生感到历史就在身边,从而增加对历史学科的亲和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非常重视运用当地的文物古迹、民众方言等乡土资源。例如,把贺市客家围屋、昭平黄姚古镇的古民居等通过录像、照片、图片形式带入课堂;引用贺州市的特色方言(客家话、桂柳话、白话、瑶话等)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语言,让学生更通俗、形象地理解历史学科中的名词术语。用方言引经典例子和轶事趣闻,可以增强教师的亲和力,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距离,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
三、乡土资源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和综合实践能力。开设乡土历史课外兴趣小组的第二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在贺州市本乡本地蕴藏着丰富的乡土遗址和不少历史文物,可供学生参观、考察。例如,在教学“科举制度的创立”时,使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富川秀水状元村,了解状元村境内人文景观、历史文化积淀,知晓唐宋元明清期间富川全县中状元、进士133名,秀水村就占了33名的历史事实。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到历史的真实情况,在此基础上,发挥历史第二课堂课外兴趣小组的作用,教师可引导学生掌握第一手较为翔实的材料,撰写乡土历史小论文、社會调查等,为学生创设全新的学习环境,另辟蹊径,帮助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
总之,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充分认识乡土历史资源对初中历史课教学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将乡土历史资源应用于历史教学,是历史教育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廖云庭.浅谈乡土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0(27).
[2]曾维君.如何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历史教学[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