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诗词鉴赏题考察重点及应对策略
2017-12-29陈辉
陈辉
摘要:以近五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为例,研究中考语文诗词鉴赏题命题规律及考察重点,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形成具体的教学方向、目标和策略,为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提出有法可循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考察规律;教学
考试与教学之间存在着互相指导、互为提示的关系,作为一种选拔性的考试,其对于教学的重点和方向,有着类似“指挥棒”和“风向标”的作用。就语文诗词鉴赏教学而言,如果我们不考虑应试需要,那么教学的点可能会有很多,教学的层次也会有很多,往往会出现重点不够集中、方向不够明确、目标不够具体的情况。这对学生在考试中精准地解答题目,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认真研究中考语文试题,准确把脉考察重点及命题意图,对语文诗词鉴赏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以近五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诗词鉴赏题为研究样本,探寻诗词鉴赏题的一般考察规律,从而提出具体的教学应对策略。
一、近五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诗词鉴赏题考察方式及重点分析
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探寻规律。以近五年(2013年—2017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诗词鉴赏题为例,我们重点从选题的文本、体裁、类型、分值、题量、考点等不同角度来进行统计和归纳(见表1),从中探寻出中考语文诗词鉴赏题的出题方式及考察意图,以期为诗词鉴赏教学提供一个有法可循的参考和借鉴。
由于研究的样本数量较小,本统计分析只能作为一般的归纳性结论,不能作为必然性的规律。通过简单分析统计,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在命题文本的选择上,以唐诗、宋诗、宋词为主,尤其是以唐诗考察居多,占比达到60%;诗词两种类型的考察以诗为主,占比达到80%;诗词类内容多为写景抒情,咏物较少。二是在所选文本和作者的熟悉度上,除李煜词《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学生可能相对熟悉外,其他均较为陌生,但并非生僻晦涩,所选文本中均有名句,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出门俱是看花人”“曲径通幽处”等。三是在题量分值设计上,除了2015年为3题外,其他年份均为2题;分值上近两年均为5分,前三年为6分。四是在考察内容和重点上,以炼字和手法及情感分析为主,炼字、炼词考察最为频繁,5年中考了4次,占比80%;手法分析考察次数也很多,5年中考了3次,占比60%;情感分析除了明确考察外,各种题型或多或少都有所涉及并包含其中;默写名句及诗句翻译除2015年考察外,其他年份均未涉及。
从上述统计归纳和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中考语文诗词鉴赏题的一般性命题方向和考察重点。题本选择倾向上,以唐宋诗词为主,重点是唐诗,题本内容多写景抒情,情感较为简单纯粹,以思乡、离愁、惜春等为主;分值题量设置上,近年来较为固定,一般应为2题5分;考点设计方向上,以考察诗词中能够表现诗人、词人情感的句子为重点,要求对其中有表现力的字、词、句作分析探究,对诗词中最有典型意义的手法进行提炼和分析。整体上看,考察的角度比较明确,考察的内容也比较具体。
二、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研究的作用在于反馈。结合对中考语文诗词鉴赏题命题方式及考察重点的统计分析,特别是通过对学生在回答诗词鉴赏题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来分析,反馈到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中就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四重四轻”四个不良倾向。
1.存在“重背诵默写、轻字词分析”的倾向。不少初中语文教师习惯于传统的诗词教学方法,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是不变的真理,加上诗词默写填空对背诵要求较高,且得分相对容易,于是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视和强调诗词的背诵默写,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要求学生将课本中的诗词背得滚瓜烂熟,力求做到一字不错。由于教师的重视,学生也认为完成了诗词背诵默写就等于完成了学习任务,而对诗词中关键的字词及其艺术表现力理解不深、吃得不透,也就导致其没有形成分析字词表现力的习惯,对于诗词鉴赏中“炼字”“炼词”等题型掌握不准确,甚至感到束手无策。
2.存在“重简单翻译、轻画面感知”的倾向。不少语文教师在诗词鉴赏教学中存在简单化倾向,把诗词鉴赏当作文言文来进行串讲,简单地为学生作字词句的翻译,让学生用大白话复述诗词的内容,而忽视了诗词所呈现的整体画面和美学情趣。学生把诗词鉴赏当作一种字词理解,而不是一种画面感知和审美行为,这使得学生一方面对诗词因理解困难而愈发厌恶,另一方面因缺乏审美而对诗词印象不深,从而大大降低了诗词的感染力。表现在应试中,不少学生对于要求描述诗句呈现画面的题型,只能作简单的字词翻译,很难抓住诗句表现的整体意境和画面,从而导致试题得分不高。
3.存在“重技法讲解、轻内涵揭示”的倾向。在一些语文教师看来,诗词鉴赏重点就是技法讲解,于是在具体的诗词教学中,他们侧重于对诗词中的艺术手法进行大讲特讲,但是却忽视了诗人或词人为什么用这种手法,这种手法在诗词中是如何呈现出来的,其表达效果究竟怎么样。由于缺乏对技法内涵的深刻揭示,导致学生虽然概念性地知道一些技法,但是却很难独立地对一首相对陌生的诗歌进行解读,更不要说结合诗词作简单的手法内涵分析了。
4.存在“重文意分析、轻情感共鸣”的倾向。在诗词教学中,情感分析是重中之重。诗词本身就是一种情感表达,对诗词的情感分析也是重要的考点。但是不少语文教师在诗词鉴赏教学中却以文意分析代替了情感分析,未能给学生营造情感共鸣的有效氛围,致使学生在独立鉴赏诗词时很难从情感共鸣的角度去分析情感。
三、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的应对策略
反馈的目的是为了校正与提升。结合中考语文诗词鉴赏题对教学的“四重四轻”不良倾向的反馈,笔者认为应在具体教学中坚持以下原则和策略。
首先,要注重整体感知,帮助学生建立诗词鉴赏的审美情趣。对于诗词,既不应如同现代文教学一样粗放到复述文意,也不应如文言文教学一样精细到“抠”字眼。在诗词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不被某个字眼、词眼束缚,而是从画面的角度来感知整首诗词的意蕴表达,形成对诗词鉴赏的一种“感觉”,一种能走进诗词深处的审美情趣。
其次,要注重内涵揭示,帮助学生领略诗词鉴赏的字词表现。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发现诗词中最具表现力的字词,这往往是解读一首诗词的关键之处,也是诗词鉴赏题的考察重点。在引导学生研习字词时,应该帮助学生从上下结合、虚实结合、内外结合等联系的角度来揭示诗词内涵,提升鉴赏水平。
最后,要注重情感共鸣,帮助学生领略诗词鉴赏的艺术氛围。引导学生以情解诗(词),区别整体的艺术手法、个别诗句的表现手法、重点字词的技巧手法,从而帮助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到个别,建构起整首诗词的艺术呈现方式,从中更加深刻地领悟诗词表现的情感,使之在共鸣中真正爱上诗词、学会鉴赏诗词。
作者简介:陳辉(1985— ),女,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外国语学校二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